《古代印度》 课件+教学设计和同步测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代印度》 课件+教学设计和同步测试

资源简介

《古代印度》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2013·海南·12)古印度社会有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高高在上的是“婆罗门”和“刹帝利”,而“吠舍”和“首陀罗”社会地位低下,这种制度被称为(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种姓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考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是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故答案:C。
2.(2013·黑龙江农垦牡丹江管理局·8)印度种姓制度中,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属于(  )。
A.吠舍  B.刹帝利  C.首陀罗  D.婆罗门
【解析】考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的第三等级是吠舍,是广大的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供养第一第二等级。故答案:A。
3.(2013·湖南湘潭·11)下列与古代印度文明无关的是(  )。
A.种姓制度  B.阿拉伯数字  C.佛教D.《天方夜谭》
【解析】考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及文明成就。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阿拉伯数字最先由印度人发明,佛教诞生于公元6世纪的印度。只有《天方夜谭》属于阿拉伯民间故事,与古代印度文明无关。故答案:D。
4.(2013·广东湛江·16)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影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  )。
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   B.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
C.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     D.首陀罗在自家的农口里劳动
【解析】考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是祭祀和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是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行政权;第三等级是吠舍,是广大的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供养第一第二等级,是被统治阶级;第四等级是首陀罗,是被征服者和破产的人。故答案:B。
5.入侵古代印度并征服当地居民,逐渐建立起一些小国的是(  )。
A.日耳曼人  B.雅利安人  C.印第安人  D.苏美尔人
【解析】考查古代印度的建立和发展。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南亚次大陆,征服了当地居民,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陆续建立起一些小国。故答案:B。
6.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印度,下列情况中,最有可能碰到的是(  )。
A.那里的人们最早开始种植粟 B.商人的女儿与官吏禁止通婚,等级制度森严
C.很多手工业者从事青铜铸造业 D.柏拉图在和学生们探讨哲学问题
【解析】考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官吏属于刹帝利,而商人的女儿属于吠舍。故答案:B。
7.在古代印度严格的等级制度中,从事农业、牧业、渔业的人属于(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解析】考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第三等级是吠舍,是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故答案:C。
8.阿育王在印度可谓是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按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该属于(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解析】考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阿育王是国王,印度种姓制度中国王是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故答案:B。
9.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所以(  )。
A.宣传种姓制度  B.宣传“众生平等”  C.倡导刻苦修行  D.号召削弱王权
【解析】考查古代印度的佛教教义。佛教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达到极乐世界。故答案:C。
10.下列历史事件中,与古代印度有关的有(  )。
①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 ②种姓制度 ③发明阿拉伯数字 ④创立佛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考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及文明成就。公元前3世纪,印度国王阿育王统一半岛;古代印度实行种姓制度,并受此影响诞生了佛教;阿拉伯数字最早发明于印度。故答案:A。
11.有一首歌这样唱道:“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道……”其中的“经”产生于(  )。
A.公元前6世纪  B.公元6世纪  C.公元前3世纪  D.公元3世纪
【解析】考查古代印度的佛教。公元前3世纪,国王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召集佛教徒聚会、整理和编纂佛教经典,并派僧侣到邻国传教。故答案:C。
12.古代印度有一户人家,有自己的住房,在城市开了一家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户人家所属的等级是(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解析】考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中,手工业者属于第三等级吠舍。故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每当我们游览某种宗教的建筑时,发现最大、最宏伟的建筑是大雄宝殿,里面往往有一尊很大的佛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什么宗教的建筑?该宗教产生于什么时候?创始人是谁?
(2)“大雄”指的是谁?
(3)该宗教宣扬什么?反对什么?
(4)该宗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
(5)该宗教是如何传播的?请描述一下其传播路线。
答案:(1)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或释迦牟尼)
(2)大雄指乔达摩·悉达多(或释迦牟尼)
(3)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
(4)基本教义是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达到极乐世界。
(5)佛教的传播有两个方向。一个向北经西域传到中国,再到朝鲜、日本。一个向南传入东南亚地区。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印度的佛教。此题通过阅读材料呈现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对这一课标的掌握情况。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2年,英国殖民统治时,印度颁布了《特别婚姻法》,承认不同种姓通婚的合法性;印度独立后颁布的宪法废除了种姓制度,规定公民一律平等,享有共同的权利。
材料二:据印度媒体报道,2007年一名叫马达维·阿瓦尔因的印度妇女,因下嫁了“贱民”得到了印度政府特别颁发的250美元奖金和一张奖状。
材料三:当今印度著名的报业《印度快报》曾报道:一对不属于同一种姓的年轻恋人,由于相爱,竟被家人吊死在自家的屋顶上。
(1)古代印度有哪几个种姓集团?
(2)近代以来的印度政府为什么要废除这一制度?
(3)材料二中的奖励政策是针对制度中哪个陋规的?
(4)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1)四种
(2)因为种姓制度会激化社会矛盾,造成社会的不平等
(3)不同种姓之间不得通婚
(4)种姓制度对现代的印度社会依然有一定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此题通过阅读材料呈现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对这一课标的掌握情况。
《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印度的自然环境,初步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了解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佛教的产生及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体会印度河和恒河在古代印度文明中的重要作用,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尝试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途径收集历史资料,用历史的眼光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佛教的产生及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难点:体会种姓制度对印度文明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呈现泰姬陵、印度舞蹈、服装、街上踱步的牛、恒河沐浴的教徒以及印度美丽的风光等。
(2)你知道这是哪里吗?这是个怎样的地方?
生:这是印度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谈谈对印度的了解
激发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活动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7-9中的内容,大字部分仔细阅读,小字部分快速阅读,重点部分画线,疑难问题做好标记,并弄清以下问题:
1.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哪个大陆,位于哪两条河流流域?2.什么时间开始出现城市?
3.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形成了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是什么?其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是哪些等级?居于被统治地位的是哪些等级?
4.古代佛教产生于什么时间,其宣扬什么主张?
学生完成活动任务单1:自主学习部分
观察课本地图,找出古印度文明所在位置和流域
阅读课文分析概括古印度文明的等级制度
分析材料,了解佛教的诞生与教义
自主学习约15分中后,小组内交流,如小组内对某一问题有异议的进行提出,其他小组帮助解决。整个过程教师指导、引领
活动二:种姓制度
呈现活动任务单
(一)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
料一:2006年某国一村落,集体烧死该村官员的女儿,因为该少女未经父母同意与低种姓男子结婚,在结婚当天被父母抓回,经全村决定烧死该少女。
1.该国是哪个国家?为什么该少女会被烧死?源于那一制度?是如何规定的?
2.该男子祖先是理发师,那该男子属于哪一等级?被烧死的少女是哪一等级?
3.该制度合理吗?其实质是什么?
4.该事件说明什么?你认为该制度是否该继续存在吗?如果你是法官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
学生完成活动任务单2:
通过本活动,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关信息,理解印度的种姓制度,并通过比较不同等级的差异,理解种姓制度的本质
活动三:印度佛教
呈现活动任务单
(二)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 材料二:“我普度众生呼吁众生平等,人要忍受苦难,超脱自我,等待来世入我极乐世界”
1.我是谁?这是哪一宗教的观点?该宗教起源于何时何地?
2.该思想是针对哪一制度提出来的?为什么该思想提倡“修来世观念”?
3.该宗教得到谁的大力支持?为什么他会支持该宗教?
学生完成活动任务单3:
通过本活动,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关信息,了解印度的早期佛教,并理解佛教的教义及其发展的过程
课堂小结
同学们,经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结合课本师生归纳出本节内容的知识框架
学生回答
通过本环节,让学生自己谈收获,了解教学重点、难点的达成度
通过本活动,起到巩固复习的作用
五、板书设计
(1)古印度的位置及文明的出现
古代印度
(2)种姓制度
(3)佛教的建立与传播
(4)佛教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本课是一节综合探究课,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体现综合探究课的特点,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获取信息,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体现了生本课堂的理念。
2.本节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充分体现了综合探究课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知识、探究问题的指导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究,层层深入,一步步得出结论,能够从不同历史资料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循序渐进地达到了课标的要求。
课件14张PPT。古代印度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师徒四人到何处取经吗?你知道吗?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哪个大陆,位于哪两条河流流域?亚洲大陆南部
印度河与恒河流域你能简要的分析古印度文明诞生的自然因素吗?热带季风气候;肥沃的土壤;
丰沛的河水印度河和恒河哺育了古印度文明,该流域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请结合课本把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线索在书上划出来。圣河—恒河古代印度公元前2500年左右
开始出现城市国家
雅利安人建立国家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形成的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是什么?种姓制度  为了维护种姓制度,统治集团编了一个神话:诸神在分割原始巨人普鲁沙时,其手、嘴、腿、脚分别化成了一种种姓,你能分别把它们对号入座吗?婆罗门
嘴手腿脚刹帝利吠 舍首陀罗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媒体报道,印度北方日前发生惨剧。一对来自不同种姓的年轻情侣被村里人吊死。这位20岁的青年男子属于地位较高的“婆罗门”种姓,而他18岁的心上人属于较低的种姓。据当地警方称,他们逮捕了这对情侣的亲属,因为他们也参与了将两人吊死的暴行。警方还表示,几乎全村老少都反对这对年轻情侣不同种姓之间的婚姻,认为这是大逆不道,为此导致双方家庭采取了过激行动。此间舆论指出,由于种姓制度的根深蒂固,目前在印度农村地区,人们对于不同种姓和不同宗教男女之间的婚姻普遍持反对态度。 为什么人们反对这对情侣之间的婚姻?新闻链接阅读课文P8资料,完成思考题。4.说说种姓制度会给印度带来什么影响?激化社会矛盾、佛教产生的背景1.说说种姓制度会分为哪几个等级?2.不同等级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有什么区别??3.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种姓制度是贵族统治的工具。佛教1.佛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创始人?时 间:地 点:创始人:公元前6世纪印度释迦牟尼(乔达摩·悉达多)3.佛教宣扬“众生平等”的政治动机
是什么?4.佛教宣扬“众生平等”有何意义?2.佛教的教义是什么?反对婆罗门教提倡的种姓制度佛教宣扬众生平等,主要表现为“业报轮回”的平等。认为不管高级种姓还是低级种姓,修了善业的来世将生于富贵人家 ,修了恶业的来世将生于低贱的人家。但佛教并不主张取消种姓,对现实生活中不平等的事实基本上也是认可的。读一读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是真正的“平等”吗?如何理解佛教所宣扬的这种平等?只是虚幻的平等,实际起了麻痹大众的作用。
这种“平等”对统治阶级有利。阿育王对佛教的发展作出过哪些贡献?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仰光寺印度的“圣河”
——恒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