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4.21阳光下的影子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粤教粤科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4.21阳光下的影子教案

资源简介

粤教版四年级下册小学科学
《阳光下的影子》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节《阳光下的影子》,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并了解阳光对影子的影响。本节课是小学科学的基础课,也是学生认识周围世界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光源下的影子变化。
3.能够根据影子的变化判断光源的位置和大小。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不同光源下的影子变化。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能够根据影子的变化判断光源的位置和大小。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四年级下册的科学课,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科学基础,但是对于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还不是很清楚,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深入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强,但是对于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还不是很熟悉,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1.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影子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通过提问,让学生自由发表对影子的看法和疑问,引导学生思考,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讲解新课
1.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1)影子的形成原理:当光线遇到物体时,由于物体不透明,光线被挡住,无法通过,就形成了影子。
(2)影子的特点:影子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但大小和颜色与物体不同。
2.不同光源下的影子变化
(1)太阳光下的影子:太阳光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光源,太阳光下的影子通常是黑色的,形状清晰,大小变化与太阳的位置和时间有关。
(2)灯光下的影子:灯光下的影子通常是彩色的,大小和形状与灯光的位置和亮度有关。
(3)手电筒下的影子:手电筒下的影子通常是黑色的,形状清晰,大小和形状与手电筒的位置和方向有关。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如何判断光源的位置:通过观察影子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判断光源的位置和方向,如果影子变小,说明光源在物体的前方;如果影子变大,说明光源在物体的后方。
(2)如何判断物体的大小:通过观察影子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判断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如果影子变小,说明物体越远;如果影子变大,说明物体越近。
第三环节:案例分析
1.小明想知道自己有多高,但没有尺子,他该怎么办?
答案:小明可以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来测量自己的身高。他只需要在平地上找一块平坦的地方,站在上面,然后观察自己的影子,测量影子的长度,再用影子的长度来估算自己的身高。
2.小红想知道房间里的桌子有多高,但没有尺子,她该怎么办?
答案:小红可以利用手电筒下的影子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她只需要在桌子上放一个物体,然后用手电筒照射它,观察物体在桌子上的影子,测量影子的长度,再用影子的长度来估算桌子的高度。
第四环节:实验环节
1.利用光源和物体进行影子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测量影子的变化,加深对影子的理解。
2.让学生自由发挥,设计自己的影子实验,加强对影子的探究和应用能力。
第五环节:课堂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光源下的影子变化。
2.学生掌握了根据影子的变化判断光源的位置和大小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鼓励学生继续探究和应用影子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创新能力。
六、板书设计
阳光下的影子
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影子的变化规律
阳光对影子的影响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掌握影子的变化规律,了解阳光对影子的影响。在教学中,我通过提问、讲解、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兴趣。同时,我还注意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乐趣和探究的快乐。在教学中,我还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