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聊聊审题
出示题目
步骤一:出示 《这样的人让我 》。审题要关注什么?
对题目中的每一个词,都要进行追问。
(1)“这样的人”,是怎样的人?是谁?可以是熟人、陌生人;一类人、一个人;生活中的人、书本里的人、电视里的人……
(2)“让我”,要与我有交集的,要有“我”的心理描写。
(3)横线上填写什么?填写的此,表达的是“我”的态度。比如:喜欢,讨厌……
2.请把课本前三单元的课文,逐课进行修改,改成:这样的人让我……
课文都是很好的例子,我们平时可以模仿课文。
步骤二:翻开课本25页,读作文题目。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以《这样的人让我 》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题目横线处应填上一个能体现自己情感态度的词语。
“这样的人”可以是你熟悉的人,比如你的同学、邻居,也可以是陌生的人。比如路人、新闻报道中的人;可以是某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是某一类人。
“这样的人”应该是有某种精神品质,或代表某种风气的人。要着眼于个性、品质去描写,写出你的情感倾向。
请问,读了这个题目后,觉得刚才的审题,需要哪些修正?
只能写“生活中的人”。
“这样的人”,是有某种精神品质的人,所以,让人讨厌等否定的题目就不能写。
聊聊清洁工怎么打动你
步骤一 谈谈你对清洁工的印象
请写过清洁工文章的孩子们,回忆自己之前写的时候,写了什么。
生1:写了清洁工起得很早。很早就开始干活。所以很感动。
师追问:早餐店店主页起得很早,你为什么不为此而感动呢?
生:清洁工中午很热的时候也在打扫,我特别感动。
师追问:中午的时候,路上还会有谁?送补课孩子的父母,外卖小哥……他们为什么没有感动你?
生3:写了清洁工年纪很大了,而且工资很低。觉得特别感动。
师追问:感觉到你的善良,你的同情,感动似乎少了些。我们这里很多念佛老婆婆,起得很早去念佛,年纪也很大,为什么没有感动你呢?
步骤二 到底是什么打动了你?
起得早,很辛苦。打动我们的不只是这样一份对辛苦的承担,更是……
明确:与早餐店不同,他们的服务对象,他们的受惠者,是我们的整座城市,是我们每一个人。他们就像城市的美容师,为城市洗脸梳妆,于是城市在一片清新中迎接每一个早起的人们。
中午热,很不容易,很艰辛。打动我们的不只是这样一份面对恶劣天气的勇气,这样一份艰难中的坚守。他们为了城市的整洁,忍受着生理的极限和环境的恶劣,为我们保持着城市的端庄与洁净。
年纪大,工资低。我们在同情里,是无法感动的。我们要感动的是他们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工作环境差,工资低,年纪大,但他们不计较,他们或许比年轻人更深刻地感悟到自己地价值。他们为自己能为城市的美丽作出贡献而自豪。他们质朴的情怀让你感动,他们付出多要求少的干净灵魂让你感动。
……
小结:感动你的不是你看到的表象。背后是:他们的工作,不只是为自己服务,是为大家服务,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奉献。他们的工作,环境恶劣,他们的坚守的情怀让我们感动。他们的工作,地位低微,他们所求不多,付出很多,这样的质朴让我们感动。
聊聊你笔下的清洁工如何打动读者
步骤一 读几篇学生作文,谈感受。
同龄人笔下的清洁工,打动你了吗?为什么呢?
我们怎样写才能打动别人呢?
步骤二 寻找打动人的方法。
1.写多件事情。每件事情不同角度。可以让人物更立体,更动人。
2.明一条线索。这些事件需要一条线索联系起来,使得文章一起呵成。人物形象整体性强。
3.含有一个物象。物象,是人物的道具,代替人物发声,更人物形象更丰富,文章更有意蕴。
比如《台阶》里的草鞋,体现着父亲的辛劳。台阶,象征着父亲的精神追求。《秋天的怀念》里,菊花的多次出现,既有象征意义,又推动情节发展。
角度一 人物显著特征处 如 头发 背影
角度二 共同熟悉的物品 如 草鞋 烟
角度三 共同熟悉的景物 如 菊花 菜花
写清洁工,如何找物象呢?
角度一 人物显著特征处 如 头发 背影 手
角度二 共同熟悉的物品 如 推车 扫把
角度三 共同熟悉的景物 如 小区的一棵香樟树
步骤三:头脑风暴
写清洁工的手,三件事分别可以突出什么细节?
长满厚茧的手 汗水流淌的手 粗糙开裂的手
推车 扫把
堆满垃圾的车到空空如也的车 新车到吱吱呀呀的车
新扫把 旧扫把 旧扫把
3香樟树
按照季节来写
四聊聊作业
完成一篇大作文《这样的人让我 _ 》
要求:
字数写满两面零十行。至少两面。达不到者1+1.
用红笔画出文中你选择的物象(与人物或者有相似性或者有相关性)。至少三处。
分段5段以上。
景物描写或者语言描写开头。
范文:
请学习范文,多次写到物象:手。
请学习范文,多次点题。
请学习范文,不只是写一件事。
请学习范文,从不同角度来写爸爸。
请学习范文,开头景物描写。
这样的人让我敬佩
天气越来越冷了,路上的人都把手揣在兜里,缩着脖子快步走着。(景物开头)“老赵医生诊室”里挤满了锁着眉、绷着脸、抱着孩子的母亲和父亲。那些小家伙们在爸爸妈妈怀里一个劲儿地“哇哇哇”哭着,诉说着他们地痛苦。天气一变冷,病人就陡然增多。
爸爸是一个儿科医生,今年84岁了,但一直坚持工作。今天虽然很忙碌,但他脸上一直带着微笑。
一个衣衫单薄地年轻母亲抱着孩子做到了诊室桌前。
爸爸朝那年轻母亲看了一眼,皱起眉说:“天这么冷,怎么不多穿件一副?你要是病倒了,多不好啊!”一边说一边使劲搓着手。“你怎么了?不舒服了,是不是?乖!来……看这里!”爸爸满脸微笑地和小婴儿聊着天。
爸爸停止了搓手,从脖子下地衣服里掏出听诊器地听头,加在两手掌间,又搓擦了几下,然后探进才几个月大的小号的衣服下。
听完后,他把听头插回原处,又搓了搓手掌,才伸手摸小孩的肚子。爸爸的手很大,有些苍老,但是很暖,很软。
他对着旁边年轻的女医生说:“你看,手指和听头都很凉,会让孩子受凉的,甚至会吓到他呢。孩子的肚皮又嫩又薄,经不起我们的突然袭击……先把手搓暖……听头不要吊在胸前,该藏进衣服里……”女医生连连应诺。年轻妈妈也感谢地望向我地爸爸——老赵医生。
这样医术精湛、医德仁厚的爸爸,让我敬佩。
赵医生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我们三姐弟的爸爸。虽然我们已经年过半百,过年的时候,爸爸是一定要给我们发红包的。这是真正的红包。年初一的早上,爸爸总是一大早就端正地坐在书桌前,拿出9个红包——还有儿媳的、孙子的、孙女的。只见爸爸拿出一张纸,现在纸上试了试,然后把红包使劲抹平,手在红包上要落笔,但是没有落下去。他又仔细地看看,写在哪里合适,然后才郑重地落笔,红包上写着:祝女儿赵玲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落款是:爸爸。爸爸的字非常漂亮,即便是八十多岁了,写出的字还是十分有力。和爸爸在处方、病例上的字一模一样。爸爸的处方和病例上从未出现过难以辨认的字。
爸爸又小心地把早已在银行换好的崭新的钱放进去,再小心地封口。是的,作为一个已经工作了近60年地儿科医生来说,他身上地每一个细胞,都透露着细心与严谨。他把红包一个一个写好,笑呵呵地递到我们手上:“明年给你们多发点。”于是,房子里便充满了快活的笑声。
这样认真对待生活与工作的爸爸,让我敬佩。
爸爸的手背没有老人斑,粗大的血管在皮肤下十分清晰。一双手暖暖的,软软的。这是一双儿科医生的手,半个多世纪的日子里,给无数的孩子们带去了健康;这是一双父亲的手,用几十年的岁月,呵护着家人,传递着良好的家风。这样的人,让我敬佩。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