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人选择性必修下册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1+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人选择性必修下册统编版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13.1 自然选择的证明 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及《物种起源》的主要内容。
2. 理解文章基本观点和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把握整体思路,体会严密的论证逻辑。
3. 通过研读课文,领悟学术论述类文章的语言特点,掌握阅读方法。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领略文本运用准确的词语、复杂严密的句式来严谨周密地表达思想观点的语言特色。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达尔文进化论学说的基本观点,认识自然选择对自然界生物进化的重大意义。
审美鉴赏与创造:梳理作者概括的生物界的变异和遗传现象,理解自然选择对生物进化方向的作用。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达尔文在科学研究中表现出的严谨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文章基本观点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把握整体思路,体会严密的论证逻辑。
难点:
感受达尔文在科学研究中表现出的严谨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自然进化到人类文明,从生命起源到宇宙探究,科学探索是求真的事业,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化东西方都形成了自己的科学传统科学精神逐渐成为不同文化的共识。
学习自然科学论著,感受科学精神让我们热爱科学,走进科学的殿堂,崇尚科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的证明》,共同探索科学的奥秘。
二、写作背景
达尔文年轻时,正是生物学领域处于“神创论”与生物进化思潮激烈斗争的时期。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宗教神学认为,地球上的生物物种被上帝创造出来,其种类永远不会变化。这就是“物种不变论”。相反,无神论者和自然科学家则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在一定外界条件、环境的影响下,逐渐进化、演变而来的。这就是“进化论”。当时正是英国资产阶级完成工业革命,进一步扩张,掠夺海外殖民地的时期,英国政府派遣大量舰船和探险队到世界各地进行探险和科学考察。1831 年,达尔文参加“贝格尔号”的环球航行。一路上,达尔文考察各地的地质、动植物的特性,采集了无数的标本,并将自己的发现做了详细的观察笔记。在环球航行的过程中,他发现每个地区都存在着既相似又不一样的物种。这些发现让达尔文更加坚定了研究生物特性的决心。1842 年,达尔文完成了《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又经过多年的刻苦研究,终于在1859 年出版了《物种起源》。
作者介绍
达尔文(1809 — 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出生于英国西部什鲁斯伯里一个世代为医的家庭,16 岁时便被送到爱丁堡大学学医。达尔文无意于学医,对自然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28 年父亲又送他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但是他对自然历史的兴趣变得越加浓厚。1831 年,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同年12 月,英国政府组织了“贝格尔号”军舰环球考察,达尔文以“博物学家”身份自费搭船开始考察活动,于1836 年10 月回到英国。1842 年,他第一次写出《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1859 年,达尔文经过多年研究,终于出版了《物种起源》。1882 年4 月19 日,达尔文因病去世,被安葬在牛顿墓旁。
四、题目解读
本文节选自《物种起源·综述和结论》,题目是编者加的。
文章正面综述支持自然选择学说的各种事实,关注在生存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适者生存现象,并对生物的地理分布、古生物与现存生物在组织结构上的关系、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等各种现象进行了令人信服的解释,证明了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性。
五、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提出反对自然选择学说者的种种观点,概括说明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存在。
第二部分(3-14段)从不同的方面列举自然选择这一学说的具体和论点,证明了自然选择这一学说的正确性,同时批驳了神创论的谬论。
六、全文分析
任务探究一 体会论证严密的语言艺术
1.如何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自然界处处充满着美,这很大一部分应归功于自然选择”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明确:
“在一定程度上”“很大一部分”是表示程度范围的词语,作者运用这些词语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2.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短语的意义和作用。
明确:
由于每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趋向,而且各个物种中变异了的后代,可以通过其习性及构造的多样化去占据自然条件下多种多样的生活场所,以满足数量不断增加的需要,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更倾向于保存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
“每个物种”强调“所有”,“变异了”强调不是所有的后代,“其习性及构造的多样化”强调占据的手段。这些限制词分别从范围、类别和手段方面展示了自然选择的规律,充分体现了措辞的精当和表达的周密。
任务探究二 把握文中的观点
3.第三段中的“某一地区内已经产生了归入同一属内的许多物种,并且这些物种现在仍很繁盛,仍会有那么多的变种存在”论证了什么内容?
明确:
物种只是特征显著而稳定的变种,而且每一物种开始时都只是变种。
4.根据课文《自然选择的证明》有关内容,说一说你对“生物变异”“自然选择”两个概念的理解。
(1)生物变异:
(2)自然选择:
明确:
(1)不加人工控制,生物个体在自然情况下发生的变异。包括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
任务探究三 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5.请简要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
明确:
本文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紧接着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在论述中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主要论述自然选择状态下有变异发生;第二层,主要阐述自然选择下的遗传和变异;第三层,主要从物种的地理分布的角度证明物种进化符合自然选择的法则。论述部分是文章的主体,论证层层深入。
6.本文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分析。
明确:
①事实论证。这是选文运用最多的一种论证方式。作者一开始就列举地质学研究的成果和博物学家承认有自然变种的存在这一事实,为自己的观点服务;更多的是列举自己在科学考察中发现的现象和事例,如一种像啄木鸟形态的鸟却在地面上捕食昆虫,同一大陆上的近缘类型可以长期共存在一起,生物在整个地质地理、时空分布上呈现着明显的平行现象,等等,证明自然选择在物种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②道理论证。第二段,作者论证自然选择在事理上具有合理性,以反问、质疑的语气逐步展开,推论严谨,无可辩驳,是道理论证最好的证明。第五段,作者阐述道理,引用格言,得出“自然界是吝于重大革新但奢于微小变异的”这一自然进化的普遍性规律。③对比论证。作者多处将自然选择、进化论能解释物种演化等自然现象与特创论不能解释进行对比,批驳了特创论的观点,使自己的观点得到巩固。④因果论证。因果论证主要体现在文中运用大量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式,如第三段“因为在物种形成很活跃的地方……”“因为它们之间的相互差别……”,第四段“由于……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第八段“既然……所以某一地区的物种……”,等等。
七、中心思想
本文阐述了生物进化论的基本原理“适者生存,择优弃劣”,用大量的事实论述了有关生物进化的基本法则,并多角度批驳了特创论的荒谬,表现了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八、写作特点
(1)思路清晰。
本文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紧接着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在论述中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主要论述自然选择状态下有变异发生;第二层,主要阐述自然选择下的遗传和变异;第层,主要从物种的地理分布的角度证明物种进化符合自然选择的法则。论述部分是文章的主体,论证层层深入。
(2)逻辑严密。
本文论证的严密集中体现在论点与论据的逻辑关系上。作为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在对每一个论点的论证中,论点与论据都具有统一性,典型性。如第六段先举出“一种像啄木鸟形态的鸟却在地面上捕食昆虫;高地上的鹅很少或根本不游泳,但却具有蹼状脚;一种像鸫的鸟却能潜水并取食水生昆虫;一种海燕却具有适合海雀生活的习性和构造”这些例子,然后,指出“缓慢变异”这一关键点。在这个论述过程中,事实典型,直指论点,论点与论据关系紧密,体现了论据与论点之间严密的逻辑关系。
(3)论证方法多样。
本文采用了大量的事实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等论证方法。如作者举“一种像啄木鸟形态的鸟却在地面上捕食昆虫”的例子,证明自然选择在物种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又如在文中,作者多次将自然选择、进化论与特创论在解释物种进化等自然现象时的不同进行对比,批驳了特创论的观点。
多用限制性词语和长句,体现科学论著的严谨性。
如第四段中:“由于每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趋向,而且各个物种中变异了的后代,可以通过其习性及构造的多样化去占据自然条件下多种多样的生活场所,以满足数量不断增加的需要,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更倾向于保存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这是一个多重复句,最后一句是得出结论的核心句,前几个分句从物种繁殖的趋向、物种变异的后代占据多种多样生活场所的目的的角度分析原因,使结论更有说服力。
九、补充资料
进化论
“进化论”,亦称“演化论”。它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 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之一。
布置作业
选文标题为“自然选择的证明”。假定“证明”为动词,根据对选文的理解,有人认为作者要“证明”的是“生物自然选择的法则是正确的,特创论是错误的”,有人却认为作者要“证明”的是“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你赞成哪一种观点?简要说说理由。
课后训练
阅读课文,完成1~3题。
1.下列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观点的一项是( )
A.达尔文认为,物种会随着环境改变而改变,自然选择只能按照缓慢而短小的步骤进行。
B.生物种群会随着繁殖而扩大并超过其生存空间与食物供应的极限,引起个体间的竞争。
C.资源稀缺会导致生存竞争,有利于生存的变异会被选择并被保存下来,而不利于生存的变异将会被淘汰。
D.现今存在的生物是由其他物种变化而来;生物体的器官经常使用就会变得发达,而不经常使用就会逐渐退化。
2.根据文意,下面事例不能证明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
A.狼群中有各种变异的个体,在生存竞争中,只有最敏捷、最狡猾的狼能捕食到鹿而生存下来并传留后代。
B.大洋中岛屿上的昆虫常表现出两种类型:大部分翅退化,少数翅特别发达。海洋上常有大风,翅强大的能顶风飞行,翅退化的不能起飞,它们都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而弱翅的则灭绝。
C.长颈鹿的祖先是矮的,因为要吃高的树叶,就拼命伸“长”脖子,脖子长了,遗传给下一代;深海的鱼类,因为看不到光,眼睛退化,也遗传给下一代。
D.极地狐狸的耳朵短而圆,非洲沙狐的耳朵长而大,是因为极地风大,温度很低,短而圆的耳朵可以防止被风吹以及保温;非洲沙漠地带温度很高,又长又大的耳朵可以很好地散热,而且长而大的耳朵对声音的敏感度也要高很多。
3.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的各个观点之间有何必然联系?
4.下面的文字中,达尔文是如何得出“自然界是吝于重大革新但奢于微小变异的”这一结论的?请分析得出结论的两个前提。
由于自然选择仅通过对微小、连续且有益变异的逐步积累而产生作用,因而它不会导致巨大的突变,而只能按照短小而缓慢的步骤进行。所以,已为新知识所不断证实的“自然界中没有飞跃”这一格言也是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可以用几乎无穷多样的方式来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其原因就在于每一种特性一经获得,便可永久遗传下去,通过不同方式变异了的构造必须适应一个同样的目的。总之,自然界是吝于重大革新但奢于微小变异的。
答案及解析:
答案:
1.D;2.C;
3.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倾向,但是各种生物的数量在一定的时期内都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这是为什么呢?达尔文因此想到了生存斗争。
②繁殖过度引起的生存斗争。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在生存斗争中,什么样的个体能够获胜并生存下去呢?达尔文用遗传和变异来进行解释。
③达尔文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但哪些变异可以遗传呢?达尔文用适者生存来进行解释。
4.前提一:变异具有缓慢性。自然选择仅通过对微小连续且有益变异的逐步积累产生作用,只能按照短小而缓慢的步骤进行。
前提二:遗传具有稳定性。每一种特性一经获得,便可永久遗传下去。
解析:
1.D项,这一项属于用进废退的观点,不属于自然选择的观点。
2.C项,谈的是“用进废退”和遗传问题。
4.根据语段中“由于自然选择仅通过对微小、连续且有益变异的逐步积累而产生作用”“因而它不会导致巨大的突变,而只能按照短小而缓慢的步骤进行”,可知按照短小而缓慢的步骤进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主要方式,因此可以得出“变异具有缓慢性”这一结论。根据语段中“每一种特性一经获得,便可永久遗传下去”“通过不同方式变异了的构造必须适应一个同样的目的”可知,虽然变异可能具有多种形态,但其实质特性和变异的目的是稳定不变的,由此可知,变异只是微小的、外在的,而不会有影响实质内核的重大革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