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2015高考政治时事+新闻原创命题(背景材料+理论分析+跟踪试题)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热点聚焦】2015高考政治时事+新闻原创命题(背景材料+理论分析+跟踪试题)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背景材料】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相继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一条是现存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一条是世界最长的文化遗产线路,至此,我国已经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总数达47处。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现场代表一致赞同列入名单。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世界遗产大会中表示,大运河申遗成功以后,中国政府将恪守《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有关要求,继续为大运河珍贵文化遗产提供最好的保护。
【理论分析】
一、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运河数字博物馆的开馆和纪录片《大运河》的拍摄,能使人深受震撼和力量倍增,为人们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3.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跨国项目丝绸之路通过审议,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这有利于中国同周边国家合作,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
4.文化创新。首个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数字博物馆运用3D影像科技、多媒体互动等数字科技手段展现了大运河千年发展中“桨声、灯影、古桥、民居”相融之景,向世人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古运河,显示了与传统博物馆静态展示文物的不同方式。
5.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6.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大运河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二、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意识的作用。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文化部出台了《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并通过落实该管理办法加强对大运河的保护和管理,有利于保护运河带的生态环境,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这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体现。
2.正确处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要求我们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大运河的管理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保护要尊重客规律,开发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尽管水利史按照不同流域、不同河段来分解研究大运河,但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如果不将责任落实到地方政府身上,任何规划都是空谈。对大运河只有正确规划并加以落实才能达到保护的目的。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和申遗工作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公众参与的问题,它不仅是国际宪章的要求和作为世界遗产需要考核的内容之一,也是运河遗产带内公民权利的表征。
【跟踪试题】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据此回答1—3题:
1.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有利于
①全面展示民族文化 ②促进人类文明的趋同 ③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大运河的历史贡献表明
A.文化能够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
3.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A.源远流长???? ?B.惟我独尊?? ????C.博大精深????? ?D.独树一帜
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世界遗产大会中表示,大运河申遗成功以后,中国政府将恪守《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有关要求,继续为大运河珍贵文化遗产提供最好的保护。据此回答4—5题:
4.材料说明
A.经济决定文化?????????????????? ?????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C.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5.我们之所以要加强文化遗产的申报与保护工作,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是一国文化的集中体现????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它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④文化遗产反映了人类共同的发展历程
A.①②?????? ??????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继大运河项目申遗成功之后,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又宣布,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跨国项目丝绸之路也通过审议,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据此回答6—7题:
6.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A.文化交流的目的在于消除差异,实现大同
B.文化交流应该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C.只有排斥外来文化的影响,才能保证民族文化的个性
D.跨国合作已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主要方式
7.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申遗
①有利于加强中哈吉文化交流,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②体现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为中国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③能够促进中哈吉文化的融合,消除中哈吉文化之间的差异 ④表明中华文化成了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2014年6月20日晚,大运河数字博物馆在无锡南长区开馆,这是国内首个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数字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静态展示文物的方式不一样的是,这个古运河畔的“高科技”博物馆运用3D影像科技、多媒体互动等数字科技手段展现了大运河千年发展中“桨声、灯影、古桥、民居”相融之景,向世人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古运河“民俗风情水上图”。据此回答8—10题:
8.国内首个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数字博物馆的开馆,将激励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道路上奋勇前进。这说明
A.各种文化都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B.文化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决定因素
C.文化活动是由人类创造和享用的?????? 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9.材料启示我们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参观该数字博物馆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④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 ? B.②④?????????? ????? C.①③??????? ?????? ? D.①④
10.首个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数字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静态展示文物的方式不一样,说明
A.文化创新必须迎合年轻人的要求?? B.文化创新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C.文化创新必须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 D.以现代手段改造传统文化,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11.关于大运河遗产的保护问题,有人认为,水利史按照不同流域、不同河段来分解研究大运河,但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如果不将责任落实到地方政府身上,任何规划都是空谈,因而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就成了规划中的症结。这主要说明
A.实践是认识来源???????????????? ? B.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2.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和申遗工作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公众参与的问题,它不仅是国际宪章的要求和作为世界遗产需要考核的内容之一,也是运河遗产带内公民权利的表征。大运河遗产保护重视公众参与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劳动群众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主体 ③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A.①②?????????????? ?? B.②③????????? ??? ?? C.②④???????? ???? ??? D.③④
1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 4月13日,由中央电视台、中央新影集团等单位联合投拍的大型人文纪录片《大运河》举行开机仪式,大运河沿岸各省市代表和40多名大运河文化历史专家到场见证。《大运河》将从运河沿岸的文化和乡情入手,以千年水道、华夏粮仓、码头风云等8个篇章,展现大运河在增进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不同地区文化融合中所起的巨大作用,用鲜活的镜头向世界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纪录片预计8月底完成拍摄,年内播出。
材料二 为解决水利、交通、文物等多头管理存在矛盾的问题,文化部出台了《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并在2012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国35个运河城市还签署了《大运河遗产联合保护协定》,承诺将共同协作联合保护运河遗产。
?(1)运用所学文化知识,分析拍摄纪录片《大运河》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参考答案】
1.D? 2.D? 3.A? 4.D? 5.B? 6.B? 7.A? 8.D? 9.D? 10.B? 11.C? 12.B?
13.(1)《大运河》的拍摄,旨在深入挖掘古今大运河灿烂文化,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事业,让运河流域人民更多参与大运河保护,用浓浓的运河民俗风情向世界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拍摄纪录片《大运河》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同时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2)①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大运河在开凿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天然河道和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文化部从大运河的实际出发,出台了《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保护了运河带的生态环境。②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运河的管理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保护是为了开发,开发中要注重科学保护,避免无序开发导致根本性的破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