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下生物易考知识点自查表(一、二章)单元名 章名 节名 易考知识点 自评栏四、生物圈中的人 人的由来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现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类人猿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化石(遗化了的遗体遗物和遗迹)是研究人类起源最直接的证据。类人猿和人类的根本区别是能否制造工具,区分标志是能否直立行走。人的生殖 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 睾丸和卵巢的功能都是产生生殖细胞、分泌性激素。受精的部位是输卵管,受精卵一旦形成马上开始分裂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体内发育。胎儿生活在母亲子宫的羊水中,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场所是胎盘。从受精卵形成到初具人形(形成胎儿)是8周, 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成熟可以分娩是38周(266天)。青春期 青春期的男女会出现各自特有的征象,叫做第二性征, 主要是性激素分泌引起的。一般女性早于男性。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标志是女性的月经、男性遗精 月经: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外流血液。人体的营养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共同点:①都是细胞的组成成分②大分子有机物,需要在消化道内先消化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③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储能,蛋白质修复更新细胞(奶蛋与肉豆)缺钙——儿童佝偻病、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 缺碘——幼儿呆小症、成年大脖子病;缺铁——缺铁性贫血夜盲A、脚气B1、坏血C、佝偻D。多吃新鲜蔬果补Vc。 补钙的同时补充Vd,维生素D促进钙和磷的吸收消化和吸收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食物进出的通道)和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组成的糖类(淀粉)→麦芽糖→葡萄糖【在口腔中初步消化,在小肠中彻底消化】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在胃中初步消化,在小肠中彻底消化】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在小肠中初步消化,在小肠中彻底消化】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胆汁储存在胆囊中。 胆汁可以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是一种物理性消化。小肠中有胆汁、肠液和胰液三种消化液。 肠液和胰液中有多种消化酶,可以将大分子物质彻底消化成小分子物质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很长、有皱襞和绒毛都跟吸收功能相适应。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碎屑+唾液(37℃水浴加热)遇碘不变蓝(淀粉已经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营养与安全 每日摄入量最多的食物:谷物类,每日摄入量最少的食物:油脂类。 早中晚能量摄入比=3:4:3七下生物易考知识点自查表(三、四章)单元名 章名 节名 易考知识点 自评栏四、生物圈中的人 人体的呼吸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人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而且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呼吸道对气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鼻中各部分的作用:鼻毛-清洁;黏液-清洁、湿润;毛细血管-温暖痰的形成场所是气管或支气管;避免食物误入气管的结构是会厌软骨; 喉内的发声器官是声带;感冒是鼻腔内黏膜内充血肿胀导致的。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体积和气压成反比的关系。气体会从高压向低压处流动。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膈顶端下降→胸廓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吸气(呼气过程相反)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呼气时呼吸肌都是舒张的状态。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气体交换的原理都是气体的扩散作用。气体会从浓度高向浓度低的一方扩散。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过程排出体外。吸入的氧气在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中被利用,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二氧化碳也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流动的组织——血液 加入抗凝剂(柠檬酸钠)并离心后,试管中的血液分成了三层 上层是血浆(占比55%),中层是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是红细胞红细胞数量最多,有运输氧的作用,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红细胞少—贫血白细胞体积最大,数量最少,有细胞核,有杀菌作用,白细胞多—炎症血小板体积最小,没有细胞核,止血、凝血作用 血小板少—血流不止,血小板多—血栓血流的管道——血管 动脉内流离心血(从主干流向分支),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 一般分布较深。中医切脉、测血压——动脉毛细血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内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血流速度最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静脉内流回心血(从分支流向主干),管壁较薄,弹性较小,血流速度较慢,四肢静脉中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青筋”、输液、抽血——静脉动脉出血血液喷出,在近心端止血;静脉出血血液流出,在远心端止血。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心脏四个腔中上面是心房,下面是心室,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左右不通心房、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功能都是防止血液倒流,保证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方向是:静脉→心房→心室→动脉两大循环的路线: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动脉血:颜色鲜红、氧气含量多、二氧化碳含量少。静脉血相反。肺循环(身体获得氧气的唯一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血液变化:静脉血→动脉血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变化:动脉血→静脉血口服、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的药物随着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输血与血型 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没有同型血且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输入少量的O型血;AB型血的人,可输入少量A、B、O型血成分输血:贫血—红细胞;严重烧伤—血浆;血小板减少—血小板七下生物易考知识点自查表(五、六、七章)单元名 章名 节名 易考知识点 自评栏四、生物圈中的人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最重要的肾脏。血液流经肾脏时,尿素等代谢废物减少,所以肾脏起到了净化血液的作用。肾脏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包括肾小球(毛细血管球)、肾小囊和肾小管尿液形成第一步: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将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小分子物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肾小囊中的液体即为原尿(约180升)。尿液形成第二步: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仍有用的物质重新送回包绕在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此时,血液中氧气减少,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了尿液。(1.5升/天)尿液形成过程中血液的流经通道: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包绕在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肾静脉尿检出现血细胞或大分子蛋白质——肾小球病变;出现葡萄糖——肾小管病变人体的排泄方式主要有排汗、呼吸和排尿三种,其中能排出代谢废物最多的是排尿。排便不是排泄,而是排遗。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白眼球——巩膜;黑眼珠——虹膜;光线暗——瞳孔变大;反之变小照相机:镜头——晶状体(折射光线);光圈——瞳孔;胶片——视网膜光线依次通过: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有视觉感受器)→视觉神经(传递神经冲动)→大脑皮层中的视觉中枢近视是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物象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通过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反之。鼓膜——将声波转为震动;前庭和半规管——感受头部位置变动情况;耳蜗——听觉感受器;咽鼓管——打开时,可以维持鼓膜两边气压平衡,以免鼓膜被震破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中枢部分)和它们发出的神经(周围部分)组成。脑包括了大脑(大脑皮层是最高级的神经中枢)、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和脑干(呼吸、心跳、血压等生命中枢)三部分组成。脊髓:反射、传导神经系统基本结构功能单位是神经元/神经细胞。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短而多、接受信息——树突;长而短、传递信息——轴突;轴突+鞘=神经纤维,末端细小分支:神经末梢;多条神经纤维集结成束+膜=一条神经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有神经系统参与的应激性)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分为两个类型。非条件反射:简单、先天性,神经中枢在脊髓或脑干中,永久固定;条件反射:复杂、后天形成,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中,暂时易变。缩手反射等简单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中,人会先做出反射现象,再有感觉。与语言、文字相关是最复杂最高等的,也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如谈虎色变等激素调节 外分泌腺(如汗腺、消化腺)有导管;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胰岛等)无导管,分泌的物质叫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周围的毛细血管中。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幼年过少侏儒症;幼年过多巨人症;成年过多肢端肥大症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甲亢;幼年时过少:呆小症;成年时过少:大脖子病胰岛分泌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控制和治疗糖尿病。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到激素的调节。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全球大气性污染:酸雨、温室效应(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引起)、臭氧层被破坏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通过安装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