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件-(共34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件-(共34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透过“校园爱情故事”学习“逻辑与思维的基本要求”
有老师会说,你怎么讲校园爱情故事呢,这是误导青少年。我说,我这是讲的大学校园。对方无语了。
我接着说,即便是中学校园怎么了 对方,更无语了。为什么双方在交流时会产生障碍
课堂导入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
莆田二中 谢志逸
第一部分
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案例分析
小翁
我想跟你说个事,我…我喜欢你!
燕子
那个...你是一个好人!~
小翁很开心,他觉得燕子肯定接纳了他,
燕子也很开心,她终于拒绝了小翁。
案例分析
小翁
我想跟你说个事,我…我喜欢你!
燕子
今天天气不错,你吃饭了吗
小翁很开心,他觉得燕子居然关心他吃没吃饭,好贴心;
燕子长舒一口气,终于把这个话题躲过去了,好开心。
课堂活动
感悟分享
为什么小翁和燕子在沟通时会发生这样的误会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如果思维不确定会发生什么
课本知识
小翁理解的好人是指有善心,宽厚待
人的人,做了众多好事的人。燕子表
达的好人是,你这个人不错,但是我
不喜欢你。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
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让思维确
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
移不定,否则很容易出现误解,无法
达成共识的情况
1.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课本知识
1.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作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
内容:通常用公式“A是A”来表示同一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p10)
案例分析
小翁和燕子的这段对话中,有没有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燕子
我的意思是,你是一个好人,但我不喜欢你
小翁
你现在不喜欢我,但是我相信你以后会喜欢我的
课本知识
1.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误区: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p10)
关于同一律的误区
同一律并不否认客观事物及人的思想认识的变化发展,反映事物变化发展的正确认识并不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我国逻辑学家金岳霖曾有以下通俗说明:“西红柿是由苹果绿变红的,当它是由绿变红的时候,它就是由绿变红的。当它是绿的时候,它就是绿的。而当它成为红的时候,它就是红的了。当然,它会有不绿不红的时候,不错,可是当它是不绿不红的时候,它就是不绿不红的。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同一律所反映的不是形色状态或它们的变化,而是形色状态和它们的变化的确实性的同一。"(p10)
第二部分
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案例分析
小翁
我好难受,这个世界上没有女孩喜欢我。
小高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喜欢你,每个人都喜欢你!
小妮
哪有,每个女孩都喜欢你!
案例分析
小翁
我不是“舔狗”,我这是真爱!
小高
你既是“舔狗”,又不是“舔狗”
小翁
我要锻炼好身体,以后就可以保护燕子和她男朋友了!
小妮
你就是“舔狗”
案例分析
小翁
燕子的脸又尖又圆,长得比燕子好看的人早已绝迹,一般不易见到。燕子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对的!
小高
燕子做的有些决定就不对。为了燕子我可以赴汤蹈火,上次燕子被人欺负,要不是下雨我没带伞,我就冲上去了。
小妮
你们俩说得都对。
知识解读
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出两个矛盾的判断,即不能既肯定它,又否定它。如不能说“水是物质”,同时又说“水不是物质”,这两个判断中必有一个是假的。“燕子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对的”是对的,那“燕子做的有些决定就不对”就是错的,反之亦然。同时肯定相互矛盾的两个思想违反了“矛盾律”。
课本知识
2.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作用:合乎逻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
内容: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 (或A不能既是B又不是B)”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 (p11) 考试典型: 两可 (两肯定)
课本知识
区别: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 (强调逻辑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 (事物内部的对立和斗争)。
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p12)
举例:说“近墨者黑”,又说“近墨者不会黑”,这是逻辑矛盾。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若能提高警惕,加强修炼,避免被墨者污染,则也“未必黑”,这是辩证思维。
第三部分
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案例分析
小翁
燕子,你是一个好女孩。
燕子
不,我不是一个好女孩
小高
你们俩的意见,我都不同意。
燕子
···············
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我不认为体罚学生是个好主意,当然我也不是说不体罚学生”。这貌似充满“辩证智慧”的话,其实是“墙头草”,这样不对,不这样也不对,因为这种“模棱两不可”的态度,违反了“排中律”。所谓排中律,就是两个自相矛盾的观点,一定有一个是对的,没有“都不对”这种中间状态。
课本知识
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含义: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
通用公式: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中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p13)
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
课本知识
矛盾律和排中律的意义
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排中律进一步表明,“A”和“非A”必有一真。(矛盾律要求不可以同时肯定两个矛盾或者是反对的命题,对于矛盾命题需要否定其中之一,对于反对命题至少否定其一。而排中律要求不可以同时否定两个矛盾命题,但是要肯定其中一个命题。)识别与把握“A”和“非A”这种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 (p13)
课本知识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基本要求: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一致性、明确性的思维。
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这些基本规律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它们不是逻辑学家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哪个权威规定的。人们通过无数次的社会实践,既认识到了客观事物的规律,也认识到了思维自身的规律。
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而违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不可能是科学的思维 (p13)。
知识整合
比较三大逻辑基本规律
规律名称 基本内容 公式 适用范围 要求 逻辑错误
同一律 思想自身同一 A是A 概念和判断 确定性 偷换概念
偷换论题
矛盾律 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真 (可以同假) A不是非A 矛盾判断反对判断 一致性 (必有一假) 自相矛盾(两可)
把错误当正确的
排中律 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 (可以同真) A或者非A 矛盾判断 明确性 (必有一真) 两不可
(把正确排除了)
知识整合
规律名称 适用范围 要求 逻辑错误 举例
矛盾律 针对两个互相矛盾或具有上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可同假)的命题。 一致性 (必有一假) 自相矛盾 (两可) 所有的花都是有毒的,所有的花都是无毒的。是上反对关系,由一真可推出一假,它们不可能同时为真的,但二者可以同假。
排中律 针对两个互相矛盾或具有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可同真)的命题 明确性 (必有一真) 两不可 命题A:“有的花是有毒的”与B:“有的花是无毒的”。如果前者为假,则得出“所有的花都无毒"后者为真;若后者为假,则得到,前者对。“所有的花都有毒”者不可能同时为假,必有一真。
(我认为)世界上有鬼(我也认为)世界上没有鬼,“两可”违反矛盾律;
我不同意世界上有鬼,也不同意世界上没有鬼,“两不可”违反排中律。
掌握了语言逻辑对于提高人们正确思维和成功交际的能力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但是,不要忘了,生活是主要的,逻辑是次要的,我们绝对不能颠倒过来,将逻辑摆在首要位置,为逻辑而生活。这样会产生两个恶果,首先是逻辑本身丧失了生命力。因为,逻辑的价值完全体现在生活之中。正如前面我们讲的“你是一个好人”,只不过一个女生表现出的善意,而非完全用逻辑去解释。其次,生活的幸福在于丰富多彩,干姿百态。千篇一律、停滞不前,乃是生活的悲剧。而逻辑从来就是枯燥的、单一的,并且往往容易被人盲目地信仰而成为僵死的东西。将生活建立在这样的逻辑基础之上,可想而知,怎么能够获得美满的结果。
教师寄语
正如医生的真谛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逻辑只是工具,人和生活才是目的。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1.某班在民主决策是否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两位同学的对话如下:小明:“你投了赞成票吗 ”小亮:“没有。”小明:“你投了反对票吗 ”小亮:“也没有。”上述对话中的回答( )
A.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 B.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C.犯了“两不可”的错误 D.并不违反形式逻辑的要求
D
【解析】小亮既没有投赞成票,也没有投反对票,表明小亮投的是弃权票,没有违反矛盾律的要求,A错误。 材料中两位同学的对话得知:小亮既没有投赞成票,也没有投反对票,表明小亮投的是弃权票,这符合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排中律,没有犯“两不可”的错误,也并不违反形式逻辑的要求,BC错误,D正确。故本题选D。
2.甲:“我认为火星上存在生命。”乙:“我坚持认为火星上没有生命存在。"对上述观点评论正确的是( )
①这两个观点是不相容的,可以支持其中一个观点,但不能都支持
②若认为两个观点同时为真,则违反了思维的确定性要求的矛盾律
③它们是互相矛盾的,如果一个为真,另一个一定为假,反之亦然
④若认为两个观点同时为假,则符合了思维的一致性要求的排中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个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他们都成立,因此甲乙两人的观点是不相容的互相矛盾的关系,如果一个为真,另一个一定为假,不能两者都为真,①③正确。思维的一致性要求的是矛盾律,而确定性要求的是同一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的是排中律,②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3.甲、乙、丙、丁四个人的血型各不相同,他们的血型分别是A、B、O、AB型四种中的一种。甲说:“要么丙不是A型,要么乙是B型”;乙说:“丁是O型”;丙说:“我是A型,丁是O型”;丁说:“我不是O型”。经核查,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的说法不真实。请判断是AB型血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A
【解析】矛盾律要求合平辑的思维是且有一致性的思维,思维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与其否定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乙和丁两人的观点必有一假。根据已知条件,四人中只有一人的说法是假的,可以推断甲,丙观点为真。根据丙的观点,丙为A型血,丁是O型血,再根据甲的观点,乙为B型血,因此可推断AB型血的是甲。A正确,BCD错误。故本题选A。
4.排中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以下论断违反排中律,犯了“两不可”逻辑错误的有( )
①这是一次例行的科学预测,既不能算成功,也不能算不成功
②说世上有鬼,这是迷信,我不同意;但要就此断定世上无鬼,我也不同意
③我不同意所有的人都要有宗教信仰,也不同意所有的人都不要有宗教信仰
④不是所有的交通事故都可以避免,也不是所有的交通事故都不可以避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解析】同一时间,对“这是一次例行的科学检测",形成“成功”与“不成功”的论断,属于“两不可”逻辑错误,①符合题意。选项中提出"世上有鬼,不同意",同时"世上无鬼,也不同意",犯了"两不可”逻辑错误,②符合题意。选项中提出"所有人都要有宗教信仰,不同意”同时"所有人都不要有宗教信仰,不同意",这是对有关同一事物情况的两个相互矛盾的陈述都加以否定,这样所表达的思想含糊不清,犯了模棱"两不可”的错误。在这两个具有反对关系的概念之外还存在其他选择,③不符合题意。同一时间,对"所有的交通事故"这一对象有"都可以避免"与"都不可以避免”的论断,不违反排中律,不是"两不可”罗辑错误,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5.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下列违反同一律的是( )
①买茶人问:你这儿有好茶吗 卖茶人答:我这儿全是好茶,从来不卖变质的茶
②小明在黑板上默写,错字连篇,老师说:你为什么写了这么多白字 小明回答:我用白粉笔写字当然是白字了
③我赞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应当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④我不同意外星人存在的观点,也不同意外星人不存在的观点。外星人到底存不存在,信则有,不信则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解析】卖茶人所说的好茶与买茶人所说的好茶不是同一概念,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违反了同一律,故①正确。小明把老师所说的错别字的意思换成白字,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违反了同一律,故②正确。该项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违反了矛盾律,故③排除。该项违反了排中律。故④排除。故本题选A。
6.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与规则。在日常思维中,人们常常运用推理进行论证和论辩。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老师问小新为什么上课不认真,小新说这堂课有趣--违反了排中律
②劳动创造财富,工人辛勤劳动,所以工人创造财富--违反了同一律
③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违反了矛盾律
④我不信任何人的话,但是我很相信一位哲人的名言--违反了矛盾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解析】排中律是指合平逻辑的思维具有明确性,老师问小新为什么上课不认真,小新说这堂课有趣,是偷换了论题,没有违反排中律,违反了同一律,①不选。同一律是指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违反同一律的错误是“偷换概念”和“偷换论题”,劳动创造财富,工人辛勤劳动,所以工人创造财富。这两个“劳动”的概念是不同的,违反了同一律,②入选,矛盾律是指合乎逻辑的思维是且有一致性的思维,人能能能动地认识世界,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有限”和"无限”是从不同的方面来说的,该说法符合逻辑要求,③不选。矛盾律是指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我不信任何人的话,但是我很相信一位哲人的名言,前后不一致,违反了矛盾律,④入选,故本题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