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 离子反应 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1.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A.K+、Na+、、 B.Na+、K+、、Cl-C.、Mg2+、、Cl- D.K+、Na+、OH-、2.下列实验设计或应用及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A.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气体:B.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制漂白液:C.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D.向漂白液中滴加醋酸提高其漂白效果: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应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B.用醋酸除去水垢:C.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D.用制作印刷电路板: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硫:B.将铜片投入浓硝酸C.向氨水中滴加盐酸:D.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5.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B.的溶液:、、、C.无色透明的溶液:、、、D.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碳酸钙和盐酸反应:CO+2H+=H2O+CO2↑B.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Zn+Cu2+ = Zn2++ CuC.氧化亚铁与稀盐酸反应:FeO+2H+= Fe3++ H2OD.氯化铁溶液与铜反应:Fe3++Cu = Fe2++ Cu2+7.某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研究溶液的导电性,把X溶液逐滴加入含少量酚酞的溶液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序号 装置 X溶液 现象I 盐酸 溶液红色褪去,无沉淀,灯泡亮度稍微变暗II 溶液 溶液红色不变,有白色沉淀生成,灯泡亮度稍微变暗III 溶液 溶液红色褪去,有白色沉淀生成,灯泡亮度:变暗→熄灭→变亮A.实验I中溶液红色褪去,说明发生了反应B.实验II中溶液红色不变,灯泡亮度稍微变暗,说明溶液中依然存在大量的与C.实验III中溶液红色褪去,有白色沉淀生成,灯泡由暗→灭→亮,说明发生了反应D.将实验II中溶液换成溶液,现象与原实验Ⅱ中的现象相同8.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C.稀豆浆、蛋白质溶液、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D.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溶液中通入少量B.用溶液吸收氯气:C.磁性氧化铁溶于稀盐酸:D.铁丝伸入硫酸铜溶液:10.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硫酸,并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该小组的同学关于如图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生成的BaSO4不是电解质B.B处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C.B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H2SO4电离出的离子导电D.a时刻Ba(OH)2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中和11.在以下各种情形下,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水溶液中NaHSO4的电离:B.水溶液中H2CO3的电离:C.水溶液中NaHCO3的电离:D.水溶液中Fe2(SO4)3的电离:1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A.将过量SO2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SO2+H2O+ClO-=SO+Cl-+2H+B.标准状况下将112 mL氯气通入10 mL 1 mol·L-1溴化亚铁溶液中:2Fe2++4Br-+3Cl2=2Br2+2Fe3++6Cl-C.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和稀氨水:Fe2++HCO+NH3·H2O=FeCO3↓+NH+H2OD.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大:2Al3++ 3SO+ 3Ba2++6OH- = 2Al(OH)3↓+3BaSO4↓1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向石灰乳中通入氯气制备漂白粉:B.氯化铁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C.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D.碳酸氢钠与硫酸氢钠溶液反应:14.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A.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Fe3++Cu=Fe2++Cu2+B.鸡蛋壳在盐酸中溶解:CaCO3+2H+=Ca2++H2O+CO2↑C.过量的Fe与稀硝酸反应:Fe+4H++NO=Fe3++NO↑+2H2OD.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3OH-=Al(OH)3↓15.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Mg2+、Na+、SO、Cl- B.Ag+、NO、Ca2+、Cl-C.Cu2+、Na+、OH-、NO D.K+、Ca2+、Cl-、CO二、填空题16.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H+、Mg2+、Ba2+、、、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1)用pH试纸检验,表明溶液呈强酸性,可以排除_______的存在。(2)取出部分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变为碱性,继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3)取部分上述碱性溶液加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写出相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4)根据上述实验事实能确定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4个)17.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①HNO3:___。②NaOH:___。③Na2CO3:___。(2)按酸、碱、盐分类,其中,属于酸的是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盐的是___,属于碱的是___。三、元素或物质推断题18.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等离子,溶于水配成溶液,取两份该固体的溶液进行如图的实验:已知:氨气可以使湿润石蕊试纸变蓝色,请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2)沉淀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沉淀A加入足量的盐酸全部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3)生成沉淀C的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4)混合物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和____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四、实验题19.某纯碱样品只含NaCl杂质,为测定样品中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某兴趣小组同学称取样品5.00g,采用如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结束时,分离③中所得固体,称其质量为7.88g。(1)仪器a的名称:_______。(2)装置①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3)装置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为_______,装置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A.装置②、③间应增加除去HCl杂质的装置B.装置④的作用是吸收尾气,防止空气污染C.若撤掉装置④会导致的质量分数偏高D.停止滴加盐酸后,还需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5)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分析】pH=1的溶液显酸性,含有大量氢离子。解析:A.酸性溶液中亚硫酸根不能大量存在,A不符合题意;B.酸性溶液中碳酸氢根不能大量存在,B不符合题意;C.四种离子相互之间不反应,也不与氢离子反应,可以大量共存,C符合题意;D.酸性溶液中氢氧根不能大量存在,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C。2.A解析:A. 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气体,因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而产生沉淀:,故A正确;B. 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制漂白液:,故B错误;C. 用小苏打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故C错误;D. 醋酸是弱酸,向漂白液中滴加醋酸提高其漂白效果:,故D错误;故选A。3.A解析:A.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A正确;B.醋酸为弱酸不能拆,,B错误;C.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生成硫酸钡和水:,C错误;D.铁离子和铜反应生成亚铁离子、铜离子,,D错误;故选A。4.C解析: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硫生成HSO,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B.将铜片投入浓硝酸生成NO2,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C.向氨水中滴加盐酸生成氯化铵,离子方程式为:,故C正确;D.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2+2H+═3+H2O+2NO↑,故D错误;故选C。5.B解析:A.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显酸性,酸性条件下会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之间不反应,且都不与溶液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B正确;C.含的溶液呈蓝色,无色溶液中不能存在,C错误;D.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能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存在,D错误;故选B。6.B解析:A.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钙是固体,不能拆:CaCO3+2H+=H2O+CO2↑+ Ca2+,故A错误;B.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Zn+Cu2+ = Zn2++ Cu,故B正确;C.氧化亚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水:FeO+2H+= Fe2++ H2O,故C错误;D.氯化铁溶液与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电荷不守恒:2Fe3++Cu =2Fe2++ Cu2+,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B。7.D解析:A.实验I中溶液中加入,酚酞红色退去,发生反应,A正确;B.实验II中与反应,溶液红色不变,有白色沉淀生成,灯泡亮度稍微变暗,说明溶液中依然存在大量的与,B正确;C.实验III中加入,发生反应,溶液红色褪去,有白色沉淀生成,灯泡由暗→灭→亮,C正确;D.实验II中与反应,生成蓝色沉淀,D错误;故选D。8.A解析:A.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故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A正确;B.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故漂白粉属于混合物,B错误;C.稀豆浆、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C错误;D.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烧碱和冰醋酸属于电解质,而四氯化碳属于非电解质,D错误;故选A。9.B解析:A.碳酸的酸性小于盐酸,二氧化碳和溶液不反应,故A错误;B.用溶液吸收氯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故B正确;C.磁性氧化铁是四氧化三铁,溶于稀盐酸生成氯化铁、氯化亚铁、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故C错误;D.铁丝伸入硫酸铜溶液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故D错误;选B。10.A【分析】Ba(OH)2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硫酸钡虽是强电解质,但由于溶解度较低,电离出的离子很少,导电能力较低;解析:A.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生成硫酸钡和水,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是因为生成BaSO4的溶解度较低,电离出的离子比较少,而BaSO4是电解质,A错误;B.导电能力越强,离子浓度越大,B处的导电能力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B正确;C.BC段过量的硫酸电离产生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导致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变大,导电能力增强,C正确;D.a时刻导电能力最弱,说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离子浓度最小,所以a时刻Ba(OH)2溶液中与稀硫酸恰好完全中和,D正确;故选:A。11.A解析:A.水溶液中NaHSO4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故A正确;B.碳酸为二元酸弱酸,水溶液中H2CO3的电离:,,故B错误;C.碳酸氢根不能拆,水溶液中NaHCO3的电离:,故C错误;D.Fe2(SO4)3为强电解质,水溶液中Fe2(SO4)3的电离:,故D错误;故选:A。12.B解析:A.ClO-具有强氧化性,能将SO2氧化成SO,则其离子方程式为:SO2+H2O+ClO-=SO+Cl-+2H+,故A正确;B.标况下,112mL氯气的物质的量为,10 mL 1 mol·L-1溴化亚铁溶液中,、,需消耗0.005,需消耗0.01mol,量不足,由于亚铁离子还原性强于溴离子,所以该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故B错误;C.FeSO4为强酸弱碱盐,其溶液因亚铁离子水解呈酸性,而NaHCO3溶液和稀氨水均呈碱性,所以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和稀氨水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CO+NH3·H2O=FeCO3↓+NH+H2O,故C正确;D.明矾溶于水后会电离出铝离子,所以向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使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大时,则生成的氢氧化铝未溶解,则其离子方程式为:2Al3++ 3SO+ 3Ba2++6OH- = 2Al(OH)3↓+3BaSO4↓,故D正确;故选:B13.D解析:A.石灰乳为悬浊液,不能拆,,A错误;B.氯化铁溶液和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氯化亚铁,,B错误;C.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偏铝酸钠和水,,C错误;D.碳酸氢钠与硫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D正确;故选D。14.B解析:A.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A错误;B.鸡蛋壳在盐酸中溶解,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B正确;C.过量的Fe与稀硝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3Fe+8H++2=3Fe2++2NO↑+4H2O,C错误;D.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D错误;故答案选B。15.A解析:A. Mg2+、Na+、SO、Cl-四种离子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A符合题意;B.Ag+和 Cl-结合生成AgCl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符合题意;C.Cu2+和OH-结合生成Cu(OH)2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D.Ca2+和CO结合生成CaCO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A。二、填空题16.(1)(2)(3)(4)H+、Mg2+、Ba2+、解析:(1)氢离子会和碳酸根离子反应,可以排除碳酸根离子的存在,故为;(2)白色沉淀产生是氢氧化镁,,故为(3)碱性溶液加Na2CO3溶液,有碳酸钡白色沉淀生成,故为;(4)由上述现象可知肯定存在的离子:H+、Mg2+、Ba2+,肯定不存在的是,阴离子中硫酸根离子会于钡离子反应,所以存在的阴离子是:,故为H+、Mg2+、Ba2+、。17.(1) HNO3=NO+H+ NaOH=Na++OH- Na2CO3=Na++CO(2)① ③ ②解析: (1)①HNO3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NO3=NO+H+;②NaOH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OH=Na++OH-;③Na2CO3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2CO3=Na++CO。(2)HNO3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属于酸;Na2CO3由酸根阴离子和金属阳离子构成,属于盐;NaOH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属于碱。三、元素或物质推断题18.(1)过滤(2) BaCO3 BaCO3+2H+=Ba2++H2O+CO2↑(3)Ag++Cl-=AgCl↓(4) CO 、NH SO Na+、K+解析:样品溶液与过量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溶于过量盐酸,则白色沉淀为碳酸钡,一定含CO ,而不含SO ,滤液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为AgCl,可知一定含Cl-,另一份溶液与NaOH浓溶液加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蓝,说明生成 了氨气,说明原溶液中有NH , Na+、K+不能确定是否含有,以此来解答。(1)由流程可知,操作a得到沉淀和溶液,为过滤操作;(2)由上述分析可知,沉淀A的化学式为BaCO3;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二氧化碳,故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Ba2++H2O+CO2 ;(3)由上述分析可知,沉淀C是氯化银,所以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 ;(4)由上述分析可知,一定存在的离子有Cl-和CO、NH;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有SO;可能存在的离子是Na+、K+。四、实验题19.(1)分液漏斗(2)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3) Ba2++2OH-+CO2=BaCO3↓+H2O(4)CD(5)84.8%【分析】空气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盐酸加入到样品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碱石灰主要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到装置③中。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2)本体是通过测定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来测定碳酸钠的含量,而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故装置①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3)装置②中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离子方程式为:;装置③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离子方程式为:Ba2++2OH-+CO2=BaCO3↓+H2O;(4)A.装置③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转变成碳酸钡沉淀,将沉淀过滤、干燥,计算得到碳酸钠的质量,且氢氧化钡溶液过滤,因此装置②、③间应可以不添加除去HCl杂质的装置,故A错误;B.装置④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进入③中,故B错误;C.根据B的分析可知,若撤掉装置④会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进入③中,会导致③增重偏大,最终导致的质量分数偏高,故C正确;D.停止滴加盐酸后,还需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主要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排除被氢氧化钡溶液吸收,故D正确;故选CD;(5)分离③中所得固体,其质量为7.88g,则根据BaCO3~,碳酸钠的质量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84.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