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16张PPT。第二课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图二表明中华民国成立图一表明清朝统治面临崩溃第一次鸦片战争拉开中国近代史的大门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至此,满清政府开始一步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第二课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学习目标:
1、了解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认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成长。(难点)
2、知道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的史实。(重点)
3、识记三民主义的内容,了解三民主义的意义。(难点)
4、掌握武昌起义的内容,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重点)
5、知道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政府与军阀混
战的基本情况。一、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法国修建的滇越铁路直接投资向清政府贷款 控制筑路大权
夺取在铁路沿线开发土地,开采矿藏等特权。铁路是列强在华投资最大的一个经济领域。 1907年,中国84%的水上运输业在列强的控制下,英国所占份额最高,为52.5%。中国34%的棉纺业及100%的钢铁生产,也是由列强控制。1911年,列强控制了中国铁路的93%。根据上述数字,说一说列强对中国经济的强力控制要达到什么目的?目的: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最终完全控制中国。资料面对列强经济势力深入中国,有一些不同的观点。你认同下列观点吗?对此,你有何看法?观点1 :列强控制中国的市场,获取高额利润,极大压制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观点2:它们也带来了近代技术和创业精神,培养了中国本土人才,不能全部否定。两种说法都不全面。我们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这一问题,既要看到列强的经济掠夺对中国的危害,也要看到它在客观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如近代技术和创新精神等。一、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民族工业的发展有识之士要求清政府采取措施保护民族经济列强的掠夺措施收回利权 振兴实业国内掀起筹建铁路公司、集股自修铁路的热潮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一、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资产阶级革命派兴起清末,废科举、兴学堂和出国留学的潮流下,很多的年轻人学习和接受了西方政治学说与自然科学。上海东京以上海和日本东京为中心,革命知识分子出版大量报刊,积极宣传革命。一、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建立孙中山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兴中会1、建立时间、地点:
1894年11月,夏威夷的檀香山2、性质:
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3、口号:“振兴中华”4、影响:
事后,各地的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中国同盟会(重点)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即推翻清政府,解除民族压迫。“创立民国”——民权主义,即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平均地权”——民生主义,即通过平均地权的办法使过敏拜托贫困,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如何评价“三民主义”?评价:“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与要求,发硬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共同愿望。但“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以及试图在不出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解决土地问题,这些局限是民族析产阶级软弱性的体现,也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地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资料 孙中山在起草兴中会会章时就曾大声疾呼:“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结合孙中山的这段话,用自己的语言描述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可以从政治方面,也可以从经济领域,还可以从思想文化领域,等等。20世纪初的中国正遭受着列强对中国领土的瓜分,对中国经济的控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这一状况是亟需改变的。面对当时的中国局势,也有革命者发出“要革命的,这时可以革了,过了这时就没有命了”的呐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呐喊?原因: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革命者的呐喊是为了唤醒中国民众起来革命,救亡图存。面对已经在清政府的软弱之下成为“亡国奴”的社会现状,自救是当前社会千百民众最强烈的要求。一、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清政府的“新政”和立宪“预备立宪”(1905-1911)原因: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步骤:① 1905年,五大臣出洋考察

② 1906年,预备仿行立宪
③ 颁布《宪法大纲》
④ 1911年,内个成立皇位永固
外患渐轻
内乱可弥预备期为9年,
皇权至高无上总理:奕劻
13名内阁成员其中7人为皇族身份实质:一场骗局结果:预备立宪骗局的暴露,使立宪派内部开始分化。皇族的集权,引起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分裂。清政府空前孤立,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