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劳动上册第三单元 劳动雕琢品质12 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教学案一、教学目标 1.通过校园绿化项目劳动,了解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涵及意义。 2.经历苗木栽植的势动实践,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3.体会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培养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真挚情怀。二、教材分析劳动改变世界,劳动创造文明,劳动更雕琢品质。本单元我们将走进生活,进行家庭环境安全检测,参与电子商务实践,了解常见绿色食品生产,开展校园绿化劳动体验。让我们一起在劳动中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学会团结和守秩序,养成坚毅顽强的劳动品质。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在劳动过程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尤为重要。同学们决定一起参与学校正在开展的“校园绿化”项目劳动,在劳动过程中了解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涵,体验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三、教学过程 劳动基础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和谐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和谐关系,包括人与人、人与物(自然环境、劳动条件等)的关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绿化与美好同在,绿色与文明同步。下面,我们就以“校园绿化”项目为例,谈一谈高中生如何在劳动过程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了解校园绿化功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校园绿化是学校整体布局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的格局、品位和精神的重要体现,是通过劳动进行教育、陶冶情操、热爱生活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渠道。校园绿化一般包括乔木和灌木种植、花坛建植、草坪建植及后期养护等。1.保护校园生态,创造宜学环境校园绿化有柔化建筑、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杀灭病菌、吸收有毒气体减弱风力、阻拦粉尘、消音降噪、调节温度等功能。2.丰富校园文化,彰显学校特色。 校园绿化要根据所在地的景观、气候土壤及其他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绿化类型,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和历史传承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彰显学校特色。 3.发展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 环境影响人、涵育人,更能塑造人。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参加绿化劳动,更可以培养学生“崇尚自然、热爱生态、尊重劳动、关爱生命的道德情操,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亩树林的作用 查一查 1.在我国,以栽植为主要内容的园林绿化历史悠久,中华传统文化中很多种类的花草树木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有着特别的内涵。这体现了中国人对和谐劳动关系怎样的理解 2.请查阅资料,结合本校实际,谈一谈学校的校园绿化是如何实现和谐劳动关系的。 遵循绿化原则,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校园环境是一个功能复杂的综合体,校园绿化是校园环境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因此,校园绿化应体现和谐劳动关系,尊重自然,效法自然,并服务于功能,遵循一定的原则。遵循学校总体规划,因地制宜。 校园绿化应根据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和学校的历史等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设计和选择植物种类,通过每年的绿化劳动使学校自身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例如,位于南方的学校,可以选用亚热带喜温植物;北方学校则应选择适合温带环境生长的植物。与设施功能相配套,协调一致。校园绿化要特别注意与校园的功能相配套、与环境相适应、与建筑的风格相协调。譬如:在教学办公区域,其布局形式要与建筑相协测,绿化布局多采用规整对称的布置方式;教室周围的绿化要服从教室的功能要求,特别是考虑室内的通风和采光的需求,在窗户的前后一定距离内不能种植高大的乔木和灌木。[议一议]和同学讨论:针对校园不同的功能区,怎样规划不同的绿化方案才能更好地体现和谐劳动关系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关系中最核心的是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就是要在校园绿化项目劳动中坚持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贯穿于劳动的全过程、全方位。劳动场城环境:学校劳动基地或学校待绿化空地材料:乔木树苗、白石灰、水、基肥等。工具:皮尺、尼龙绳、木桩、铁锹、锄头、枝剪、水桶(浇水器)手套、工作服、安全帽等。劳动过程成立小组,做足准备1.明确分工。成立绿化劳动小组,以6人左右为一组,明确组内人员分工,各司其职包括工具发放、前期准备、苗木运输、栽植施工、后期养护、安全防护验收评比等。[马上行动]和组内同学讨论,设计并填写人员分工表格。(提示;分工要确保科学合理,组内人员可重复分工、身兼多职。)2.场地准备亲自到栽植地现场,进行细致的现场踏勘。具体了解,地形是否子整,是否有障碍物和垃圾等;各种地上物和地下物(如房屋、原有树木、电线、管等);现场内外交通、水源等情况。将踏勘情况记录下来,向老师报告,共同商量处理方法马上行动填写现场踏勘记录表。序号 踏勘情况 处理方法 报备情况12343.放线定点准备。小组组员合作进行,使用皮尺、尼龙绳、木桩等工具进行测量。一般以路肩或道路中轴线为依据,要求两侧对称整齐。可先划出栽植范围,具体栽植位置根据树体规格和场地现状等综合考虑确定。一般情况下,以树冠长大后株间互不干扰为原则。在所圈范围的中间明显处钉一木桩,标明树种栽植数量和坑径,在每株树的位置上挖一个小坑或撒上白石灰点作为定植点中心位置。知识链接严格的园林绿化施工中的放线定点是指按照设计图纸上的设计方案,在现场测出苗木栽植的位置和株行距,再通过准确的施工放线来体现设计意图,达到绿化工程所要求的效果.4.苗木准备保证绿化质量,必须严把乔木树苗质量关,选用优质壮苗,严防根系缺水尽可能做到即时挖出、即时运输、即时栽种。科学栽植,确保成活第1步挖坑。几位同学合作,用铁锹在定植的地点上挖树坑,根据树苗根部的大小确定坑的大小,将挖出的表土和底层土分别堆在坑边;另几位同学将准备好的基肥施在树坑的最下层,然后大家一起将表土碾碎,平整、均匀地撒在肥料上劳动提示挖坑时,如果土质较硬,可适当浇水或使用锄头等工具;如果土质过湿,则应提前设法排水。第2步放树苗。几位同学合作,先解开草绳,然后将苗木直立竖起。由1~3名同学手握树干,将树苗放置在坑的中部尽量保证树干垂直,确保树干深入土中的深度和它在原来的苗圃中一样。劳动提示放树苗的时候注意保护好树根,第3步第一次填土。用铁锹将土均匀地从树苗四周逐步填上,大约填过坑的一半高度即可。埋土后把树苗稍向上提一下,使苗木根系自然舒展。劳动提示提苗后不要立即埋土,这时要将已埋的土向下踩实,目的是使树苗的根须和土壤紧密接触,尽快吸收水分和营养元素,以便扎根生长。第4步浇水。填土至树坑一半位置时需要给树苗浇水,并将所填的土浇透。劳动提示1.栽后应立即灌水,无雨天一昼夜之内就应浇上头遍水。水一党费浇透,使土壤吸足水分,有助于根系与土壤密接,确保树未成活。2.建议每个劳动小组对所栽植树木采取“一树一码”或“一片一妈”的方法,将树木信息印成卡片,置于树旁,以实名制认植认养,方便日后养护。[想一想]新植树木成活后的栽后管理还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这些内容对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着怎样的促进作用 劳动成果1.劳动成果展示一起来看一看我们小组的劳动成果吧!此次校园绿化劳动中,我们劳动小组共植树棵。下面是我们小组和新植树木的照片。小组照片新植树木照片2.劳动评价。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等级 评价等级 自评 互评A B C劳动规范 能正确选择和规范使用绿化工具,能按照步骤规范完成 能正确规范使用绿化工具,能按照步骤规范完成 能正确规范使用绿化工具,基本能按照步骤完成劳动成果 热情高昂、主动参与、细心认真、爱物惜物,坚持不懈地完成,有团队精神,安全意识强,劳动过程处处注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主动参与、细心认真,能帮助同组同学,能坚持完成,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劳动过程注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动手参与,基本能完成,安全意识一般,有注意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态度 劳动中遵守纪律,劳动后清理场地、主动打扫卫生,将垃圾集中运走,及时整理工具,干净、规范 劳动中有纪律意识,劳动后主动打扫卫生,经提醒后能及时整理工具 劳动中基本能遵守纪律,劳动后能打扫卫生,能整理工具劳动习惯 栽植树木规范、整齐、美观;和谐劳动关系构建非常好 栽植树木基本整齐;和谐劳动关系构建较好 栽植树木部分整齐;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一般 劳动反思 1.回顾本次劳动实践活动,说说我的收获和感悟 我遇到的最大困难: 我的解决方法: 我最大的收获 2.通过“校园绿化”项目劳动,我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认识:教学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校园绿化项目劳动,了解了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涵及意义。 经历了苗木栽植的势动实践,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体会了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培养了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真挚情怀。五、布置作业1、完成劳动评价和劳动反思。2、通过因特网和新媒体技术了解更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知识。六、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