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5 七律长征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水千山只等闲(不怕困难)B.乌蒙磅礴走泥丸(滚动)C.五岭逶迤腾细浪(翻腾)D.三军过后尽开颜(颜色)2.“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等闲”的意思是( )A.平常 B.随随便便;轻易 C.无端;平白地3.对联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请你结合课文内容,选出下联。(填序号)上联:腾跃五岭跨乌蒙,千山踏破 下联:( )A.巧取金沙夺泸定,万水等闲B.盘遐四海遨碧波,笑看苍穹4.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万水千山只等闲A.平常 B.随随便便,轻5.夸张的巧用,是这首诗显著的特点之一。“细浪”“泥丸”把巍峨绵延的大山写得微不足道,而“逶迤”“磅礴”又把山写得高大无比。在诗人这种艺术化的缩小或夸大背后,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下面选项不正确的是( )A.表现出革命者的伟大胸怀 B.表现出革命者的乐观精神C.表现出革命者的刻苦精神 D.表现出革命者的英雄气魄二、填空题6.读《七律 长征》,回答问题。(1)这首诗的总领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下列解释,写出诗中相应的词语。A.寻常,平常。( ) B.高耸入云的山崖。( )7.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七律·长征》是_____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概括了_____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红军的______和______精神。长征经过了_______省;行程约________。长征从______年____月开始,到_____年_______月结束。三、语言表达8.《七律·长征》中“金沙水拍云崖暖”,为什么要用一个“暖”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为下面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四、现代文阅读课外阅读毛泽东对长征的总结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1)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都没有。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2)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他的领导机关,他的干部,他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10.我知道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11.我能试着给短文分层,用“‖”标出来。拓展阅读。草地夜行(节选)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来。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12.给短文的第二自然段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13.用“√”给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吞没(méi mò)可恶(è wù)14.第三自然段中的省号表示( )A.内容的省 B.列举的省 C.说话断断续续15.“光明大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短文中的“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说说短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D【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A项:万水千山只等闲。意思: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B项:乌蒙磅礴走泥丸。意思: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走:滚动。C项:五岭逶迤腾细浪。意思: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腾:翻腾。D项:三军过后尽开颜。意思: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颜:脸色。2.A【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理解字词意思。万水千山只等闲: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等闲:平常。3.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掌握及所学课文内内容的理解。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对联特点是:①字数相等。这是对联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联形式工整的前提。②断句一致,词性相对。即上联的一个字对应下联的一个字,上联的一个词对应下联的一个词,上联的一个短语对应下联的一个短语。同时对应位置上的字词应具有相同的词性。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等。③语义相关。上下联所表达的含义要相互关联,上下联内容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语义。④仄起平落,平仄相合。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用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用平声。除此以外,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字要尽可能平仄相反,使得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优美动听。腾越五岭跨乌蒙,千山踏破取自毛泽东《七律·长征》的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再结合上述对联的相关内容可知,下联应是巧取金沙夺泸定,万水等闲,取自毛泽东《七律·长征》的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4.A【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字义的掌握情况。这时就要“据词定义”或采用“筛选法”,将每项解释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即放到词组、句子中,看哪项解释能联系上下文解释得通,就选取哪项解释。“万水千山只等闲”意思是:不怕困难险阻,将无数的高山大河都如平常一般看待。闲:平常。5.C【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诗词的理解赏析能力。这是一首记叙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全球的历史事件的革命史诗。它不仅以精炼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由于有“不怕远征难”的精神,绵亘于江西、湖南、广西等之间“逶迤”的、峰峦起伏的五岭,在红军的脚下,只不过像河里泛起的细浪;气势“磅礴”,广大无边的乌蒙山,在红军的脚下,只不过像滚动着小小的“泥丸”。这两句诗所表现的不仅是气象阔远,磅礴峥嵘,而且是以山写人,含蓄隽永,洋溢着一种革命豪情。诗人居高临下,宛如一位站在昆仑之巅的巨人,极目万里,将整个的五岭、整个的乌蒙山纳入眼帘,视野是如此的开阔,境界是如此的浩大,气势是如此的雄浑,情感是如此的豪放。本来是红军在沿着五岭、乌蒙山攀登前进,本来是红军在翻越,在动,而五岭、乌蒙山是处于静止状态的。现在诗人不写红军之动,而写五岭、乌蒙山之动,这种以甲写乙,此显彼藏,变静为动的艺术表现手法,大大丰富了诗句的内涵,增强了表达能力。6.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等闲 云崖【详解】(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七律·长征》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彩。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2)考查学生对诗词中的字词解释。“万水千山只等闲”意思是: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7. 毛泽东 中国工农红军 革命英雄主义 乐观主义 十一 二万五千里 1934 10 1936 10【详解】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结合课文内容,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写于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赞颂了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长征: 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6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8.“暖”字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详解】“暖”字写出了5月春暖的实景,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9.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详解】考查学生对古诗结构的掌握情况。古诗的自然声律节奏 《诗经》的时代,主导的诗歌形式是四言。古诗逐渐形成了以两个音节(即两个汉字)为一节拍的声律特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体现出整齐匀称、琅琅上口的韵律美。二、古诗的意义结构。五七言诗之所以成为古典诗歌主流形式,还与它有着更强的意义表达功能有很大关系。答案为: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0. 反问 设问11.第一层:第1、2两句。第二层:从“自从盘古开天地”到“将来是会有收获的”。第三层:从“总而言之”到最后。10.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句子: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反问句的特点是有问不答,答案在句中。句子: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设问句的特点是有问有答。答案为:反问 设问。11.考查学生对文段的理解概括能力。答案为:第一层:第1、2两句。第二层:从“自从盘古开天地”到“将来是会有收获的”。第三层:从“总而言之”到最后。12., 。 “ , ! ” ,“ 。 ”13.mò wù14.C15.革命胜利成功的曙光16.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17.表现了当时环境的恶劣,为下文“那个同志”舍己为人的行为作铺垫。12.13.14.15.16.17.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