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案例分析试题训练(原卷版+解析版)2023年中考跨学科案列分析【热点 重点 难点】精讲专练(上海专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跨学科案例分析试题训练(原卷版+解析版)2023年中考跨学科案列分析【热点 重点 难点】精讲专练(上海专用)

资源简介

跨学科案例分析
NO.1
本部分共一个案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 42~47 题。
油菜在中国各地广泛种植,经过多代繁衍,杂交出适应不同生长条件、具有不同特点 的多个品种。按油菜的生长季节不同,可将我国油菜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两大产区。冬油 菜一般在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成熟收获,春油菜一般 4 到 5 月播种,9 月底收获。油菜主 要被当作油料作物,绿色部分和肉质根可作为蔬菜食用,有的时候也被当作动物饲料来使 用。
油菜花花期约一个月左右,每年油菜花开时,包括奉贤庄行在内的多地依次举办菜花节, 庄行菜花节期间,除赏花外,可以品尝众多本地的农副产品,还可以参与民俗体验,体验庄 行土布贴画、插花等一系列极具特色的活动。
庄行镇位于奉贤、金山、松江和闵行四区交界处,距市中心约 50 公里。随着浦卫公路、上海绕城高速、闵浦三桥、嘉闵高架的贯通,庄行镇的交通越来越便捷。
图 1 中国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示意图 (注:如图中 1.1 代表 1 月 1 日) 图 2 庄行镇位置图
42.(1 分)庄行镇位于奉贤区的 。
A.东北部 B. 西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
43.(3 分)我国不同地区油菜开花日期存在差异,我国东部地区,越往南油菜开花时间越
(选填“早”或“晚”),油菜开花时间主要取决于 (选填“气温”或 “降水量”)的影响,奉贤区庄行镇种植的油菜应为_____________(选填“冬油菜”或“春油 菜”)。
44.(1 分)如图 3 所示,玉米、油菜和小麦的植物分类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麦和玉米之间共同特征少,小麦和油菜之间共同特征多
B.小麦与玉米、油菜之间共同特征一样多
C.小麦和玉米、油菜之间没有共同的特征
D.小麦和玉米之间共同特征多,小麦和油菜之间共同特征少
图 3 图 4
45.(2 分)在适宜条件下,将油菜幼苗置于不同条件下(A 组:15℃ ,B 组:6℃ ,C 组: CaCl2 +6℃ ,即 CaCl2 处理,并在 6℃ 下培养),检测了不同培养条件下光合速率(表示光合作用的强弱),结果如图 4 所示。
据图 4 分析可知,B 组的光合速率 (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A 组的光合速率,此现象称为低温胁迫作用;欲探究 CaCl2 对低温胁迫的影响,则对照组实验是
(选填“A 组”或“B 组”或“C 组”)。
46.(4 分)某地区以油菜种植为主,进行如下图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有哪些优点?请 加以说明。
图 5
47.(4 分)根据庄行镇规划,有开发商计划在此建设品质农旅庄园,进一步提升“花米庄行”的知名度,也有的开发商认为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利用大片的土地举办菜花节得不偿失, 还不如建造大型购物中心。你赞同哪种开发方式?请说明理由。(4 分)
NO.2
本部分共一个案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 42~48 题。
东北虎是现存最大的肉食性猫科动物,独居、夜行性、领域范围广、喜栖于红松阔叶混交林,属 于全球珍稀濒危物种,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2015 年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图 1)致力于三大工程建设:建设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为科 学研究夯实基础;多措并举建设生态廊道,野生种群从境外涌入园区并不断扩散(图 2);开展国际 交流与合作。历经数年建设,保护成效显著。
2022 年春节,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一张 VR 照片更是刷屏网络。全景“云”游,只见美丽的林海 雪原里,不仅有鹿的身影,还有野猪拱出的雪坑,更有东北虎的雄姿。让我们一探究竟,领略“丛林 之王们”的吃穿住行。
42.(2 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和吉林省的 (填写方位)部的交界处,与朝鲜、
(填写国家名称)接壤,是一个跨国界保护地建设区。
43.(2 分)林海雪原是园区的冬季底色,无边的林海、厚重的积雪已成为风景线。而此时的上海却在翘首以盼雪花纷飞,造成两地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填写两个序号)。
①地形 ②气候 ③纬度位置 ④生物特性
44.(1 分)东北虎食量巨大,主要捕食鹿、野猪等有蹄类食草动物。图 3 表示园区内主要食物链和食物网 的能量金字塔,请在空白边框内用“箭头”标注能量的流动方向。
图 3 能量金字塔
45.(2 分)研究表明:①粗纤维含量较多的植物营养成分单一、口感差;②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越多, 为食物链提供的能量也越多。进一步调查发现,有蹄类食草动物更为倾向于在空地取食杂类草,请据 图 4 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图 4 不同林地及植物类型物质的相对含量
46.(1 分)善于打扮的东北虎堪称“隐形杀手”,其毛色、花纹与周围的森林环境十分接近,这种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 (选填“拟态”或“警戒色”或“保护色”)。
47.(3 分)“王者归来”的东北虎,对“家”的要求也很高。请根据下表判断较适宜作为东北虎栖息地的 是___________(填写“甲地”或“乙地”),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环境 甲地 乙地
地形因素 海拔 400m~800m 小于 200m
坡度 ≤10° 15°~20°
植被因素 植被类型 针阔混交林 人工杂木林
植被覆盖度 >85% <45%
人为干扰因素 距居民点距离 3km~5km <1km
距主要道路距离 3km~5km <1km
48.(4 分)为了实现东北虎“跨境旅游”的自由,园区工作者建设了生态廊道。
(1)填写下列生态廊道建设关系图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图 2 推测东北虎野生种群的扩散路径。
(2)结合情境材料及题中信息,请你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进一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出两条具体 的建议。
NO.3
本部分共一个案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 42~48 题。
獐(图 1)是一种小型鹿科偶蹄类动物,雌雄均无角,性格温顺,不具攻 击性,但胆小敏感、警戒心高。獐喜欢独居,主要生活在湿地或河滩,晨昏活 动较为频繁,非常善于奔跑,领地范围大。獐以草本和灌木嫩叶为食,每年 5~7 月产仔,具有较强的繁殖力和适应能力。
獐原是上海的“土著居民”,但在上世纪初消失。2006 年上海实施獐的重
引入,在郊野公园建立了人工种群,并逐步释放到野外。目前在上海的南汇东
图 1
滩、滨江森林公园(图 2)等都可以看到獐的野生个体。
42.(1 分)滨江森林公园位于上海市 (选填“北部”或“南部”)。
43.(1 分)下列行为特征中,支持“獐主要生活在靠近水源的芦苇和茅草丛中”这一论点的是
(填编号)。
编号 行为特征
① 獐是反刍动物
② 獐常潜伏在草丛中,擅长游泳
③ 獐的繁殖具有季节性
④ 獐常于清晨、黄昏活动
44.(1 分)图 2 中的数值若大于“零”,表示獐偏好该类型栖息地;反之,则表示獐避开该类型栖息地。 某学生课题小组准备前往滨江森林公园观察獐的行为特征,据图 2 判断最适合开展研究的区域是

A.人工草坪 B.公园正门 C.生态林保护区 D.滨江岸线区
45.(1 分)科研人员对獐研究并设计实施了 4 组对比实验(见下表),然后测定各组獐体重增长量。该 项研究可以为上海地区獐的重引入,确定投喂合适的人工饲料的 (选填“分布”或“种类”或“营养”或“数量”)提供重要参考。
獐生长阶段 日均青绿饲料投喂量(千克/天)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仔獐期 0.2~0.3 0.2~0.3 0.2~0.3 0.2~0.3
幼獐期 0.4~0.6 0.4~0.6 0.4~0.6 1.0~1.5
育成期 1.5~2.5 2.0~3.0 2.0~3.0 2.5~3.5
怀孕期 2.5~3.5 2.5~3.5 3.5~4.5 3.5~4.5
46.(3 分)甲、乙两地均为我国野生獐的分布区,据下面的图表信息,上海重引入的“第一代獐”应 来自于 (选填“甲地”或“乙地”),判断的理由是 。
47.(4 分)“第一代獐”在上海“安居乐业”,人工种群已初步建立。为了扩大种群数量,需要为“第 二代獐”选择野生放养地点,应考虑哪些因素?请阐述理由 。
48.(4 分)獐的重引入成为上海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典型示范,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从生态、社会、 经济三个方面,说明物种重引入有哪些优势? 。
NO.4
本部分共一个案例。阅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其中 1、5、6 选择题均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 15 分)
疫情期间,小明在网上观看了《追踪深海巨兽》的纪录片,对海洋生物,尤其是抹香 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萌生了去实地观察抹香鲸的想法。于是,他上网查看了很多相 关文章,找到了一些关于抹香鲸和观鲸旅游的图文资料。
材料:由于生态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海洋动物尤其是大型野生海洋动物的利用从 捕猎逐步发展为观赏。近年来,观鲸旅游业发展迅猛,并日渐成为一种新时尚。
观鲸活动一直被认为是环保的旅游方式,但实际上观鲸旅游的开展对鲸的生活也会产 生影响,有时甚至会导致鲸的死亡。如观鲸船在海岸与鲸活动区域之间的快速往返,会存 在鲸被船只撞伤甚至撞死的可能;鲸的回声定位系统特别发达,对声音非常敏感,受到意 外刺激会行为失常,可能造成上岸搁浅、自杀等现象;游客对鲸干扰侵犯如抚摸、接近或 喂食物、扔石头等引诱行为可能会影响鲸的天然行为,还会导致鲸对人类的依赖性、适应 性乃至攻击性;游客丢弃在海洋中垃圾、观鲸船只产生的尾气等都会对鲸造成了巨大的负 面影响。
1.鲸的种类很多,不同的鲸分布具有地区差异性。抹香鲸主要分布在 。(1 分)
A.南北纬 70°之间海域 B.南北纬 30°~60°之间海域
C.热带海域 D.寒带海域
2.鲸具有洄游习性,开展观鲸旅游需要掌握鲸的时空分布。抹香鲸喜群居,每年因生殖和 觅食进行南北洄游,其以 形式洄游(用生态学概念回答)。
3.抹香鲸主食大型的乌贼、章鱼等,而乌贼、章鱼主要吃虾、蟹等甲壳类动物和鱼类,这 类虾蟹鱼的分布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图 1 中甲、乙、丙、丁四地为抹香鲸洄游经过的 观测站点,其中年平均水温最高的可能是 地,判断理由是 。(2 分)
4.图 2 是观鲸游客抓拍到的抹香鲸。从照片看,其背面肤色深灰至暗黑,在明亮的阳光下 呈现为棕褐色,腹部银灰发白。这种肤色的变化意义是 。(1 分)
5.据图 1、图 3 可知,观鲸旅游者人数居前三位的国家都濒临 。(1 分)
A.北冰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太平洋
6.“这里是世界两大洋的交汇处,蔚蓝的海水在交汇处形成一道清晰的白线绵延到远方, 独特的海洋结构,造就了鲸理想的小憩之地”。该段文字描述的世界著名观鲸地是 。
(1 分)
A.加拿大圣劳伦斯河口 B.南非开普敦
C.美国密西西比河河口 D.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7.开发观鲸旅游产品时,水上观鲸地的选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请阐述理由。(至少从两 个不同角度回答)(4 分)
8.如果小明真的有机会去参加观鲸旅游,你觉得小明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请说明理由(至 少从两个不同角度回答)(4 分)
NO.5
案例分析题(共 15 分) 本部分共一个案例。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第 42~45 题。
资料一:
目前,使用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有两种主要模式。一种是传.统.处.理.模.式.,餐厨垃圾被
收集后,由垃圾车运输到餐厨垃圾处理企业进行统一处理。在企业中对餐厨垃圾进行粉碎, 并在企业的黑水虻饲养场里用垃圾饲养黑水虻的幼虫;另一种是区.域.化.垃.圾.处.理.模.式.,产
生餐厨垃圾的家庭或商户需将餐厨垃圾脱水粉碎,并由工作人员挨户收集后送往附近的垃
圾处理点,在垃圾处理点用垃圾饲养黑水虻的幼虫,待幼虫成长到成熟幼虫时,运输车将 从黑水虻饲养场运输新的幼虫进行替换,并将虫粪残渣运回饲养场加工销售。成熟的幼虫 可喂养宠物;幼虫的排泄物可用于堆肥发酵。表 1 为黑水虻的繁殖特性和养殖条件。
表 1 黑水虻的繁殖特性和养殖条件
昆虫 幼虫生长期 (天) 单只成虫产卵量 (个) 孵化温度 (℃) 孵化湿度
黑水虻 22-24 206-639 28~30 70~80%
资料二:
崇明岛全岛共 15 个镇,1 个乡,常住人口约 70 万,全岛面积约 1269 平方公里。崇明 岛上居民平均日产生垃圾量 800 多吨,其中餐厨垃圾占 50~70%。
表 2 为崇明岛的气象信息。
表 2 崇明岛气象信息
月份 项目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最高气温 (°C) 7.54 8.67 12.59 18.31 23.56 26.88 31.16 30.94 27.07 22.41 16.54 10.2
最低气温 (°C) 0.22 1.37 4.97 10.27 15.64 20.49 24.95 24.76 20.08 14.06 8.41 2.35
降水量 (mm) 46.55 55.04 77.52 87.37 96.95 164 140.8 147.1 111.2 54 53.35 36.04
资料三:
图 1 和图 2 为崇明岛甲、乙两区域的地图。
图 1 崇明岛甲区域地理事物示意图
图 2 崇明岛乙区域地理事物示意图
42.相较于乙区域,甲区域的地理特征有______ 。(2 分)
A.年平均气温更高 B.河流水系更发达
C.年降水更少 D.占地面积更大
43.图 3 为用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的生产过程示意图。N1~N6 表示相应生物的个体数。(6 分)
图 3 用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的生产过程示意图
(1)根据资料一判断,X 代表的生物是 。
(2)餐厨垃圾被大量消耗是在阶段①~⑤中的 阶段。
(3)在一个正常运营的使用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的生产过程中,N1 (大于、小 于、等于)N4;N4 (大于、小于、等于)N5;N4 (大于、小于、等于)N6。
44.在图 1 和图 2 标注的“餐厨垃圾处理企业选址 1”和“餐厨垃圾处理企业选址 2” 中,哪个更适合作为传.统.处.理.模.式.的餐厨垃圾处理企业选址?为什么?(3 分)
45.有人认为在崇明使用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1 月和 7 月的处理效率基本相同,你觉得 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4 分)
NO.6
七、案例分析题(共 15 分)
本部分共一个案例。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第 42~48 题。其中 42 选择题只有一个正 确选择。
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碳达峰”目标是指 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少;“碳中和”目标是指 2060 年前人为排放的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碳总量与被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净零排放。
滨海湿地的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来捕获碳,并以一定的形式储存。我国的辽河口盐 沼湿地位于辽河入海口,是辽宁省最大的滨海湿地,以芦苇和翅碱蓬为主要的植被群落。
表 1 辽河口盐沼湿地植被碳储量分布 (千克/公顷)
根 茎 叶 穗 地上部分 总碳储量
翅碱蓬 10.2±5.3 105.6±60.8 64.6±48.1 ─ 170.2 180.5
芦苇 2516.9±1509.9 656.0±511.9 140.7±88.7 53.6±44.4 850.3 3367.2
42.辽河口盐沼湿地濒临的海洋是 。(1 分)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43.下图为辽河口盐沼湿地碳循环简图,①~⑦代表相应的环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其 中的序号 成为生物体内的含碳物质,又通过其中的序号 回到大气中。(2 分)
44.研究发现,辽河口盐沼湿地土壤碳储量分布如图 2 所示。该结果中的变量 是 和 。(2 分)
45.表 1 是辽河口盐沼湿地植被碳储量分布,根据表 1 的数据你能得出哪些结论?(2 分)
46.从材料中找出可能会导致辽河口盐沼湿地碳储量减少的原因: 。
(2 分)
47.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请说明全球气候变 暖会对辽河口盐沼湿地带来哪些影响。(2 分)
48.为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请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并加以解释。(4 分)
NO.7
七、案例分析题(共 15 分)
本部分共一个案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 42—48 题,其中 42、45 选择题均只有一个正 确选择。
2021 年 10 月,习总书记到黄河三角洲考察,走进盐碱地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 我国有五大类型盐碱地,分布在华北、东北、内蒙、西北和滨海地区。利用过程中又可分为
轻盐碱地、中度盐碱地和重盐碱地,轻盐碱地的出苗率在 70%—80%,重盐碱地出苗率低于 50%。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第二大河口三角洲,拥有未利用土地近 800 万亩,其中盐碱地 270 万亩。
把盐碱地变成丰产田,一直是黄河三角洲地区人们的梦想。实现梦想的路径,以往就是“改地适 种”,即以挖沟排盐、灌溉洗盐等工程方式改造盐碱地以适应作物种植;如今考虑到环境的承载 力,尤其是水资源,科研人员提出新概念“改种适地”,指选育耐盐碱作物新品种适应盐碱地, 并推广种植。在盐碱地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种植着大豆、苜蓿、藜麦等作物,一条条科学开 发盐碱地的新路径在这里诞生。
表 1 黄河三角洲地区东营市气候资料
月份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平均气温(℃) -2 1 8 15 21 25 28 27 22 16 7 1
降水量(mm) 5 12 11 25 71 82 154 180 29 22 30 8
42.黄河自河南省桃花峪以下为下游,黄河下游河段大致流向为______。(1 分)
A.自东南流向西北 B.自西北流向东南
C.自西南流向东北 D.自东北流向西南
43.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水流 (选填 “湍急”或“缓慢”),至入海
口附近由于泥沙沉积形成黄河三角洲。(1 分)
44.根据图 1 获取有关“黄河三角洲”的信息填入下表中:(2 分)
盐碱地主要类型 盐碱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生态系统类型
盐碱地 受海水长期浸渍形成,距海 越近盐碱化程度越高 生态系统
45.大豆是盐碱地育种实验对象之一,收割后的大豆______适合做豆浆、豆制品等。(1 分)
A.种子 B.果实 C.根 D.叶
46.盐碱地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对大豆进行了多项育种实验,部分数据见下表:(3 分)
(1)大豆根部的__________ (选填“根瘤菌”或“乳酸菌”)有固氮作用;
(2)在选育过程中,科研人员从___________(选填“大豆生物量”或“覆盖度”或“含氮量”) 角度对同一盐碱地示范区内不同品种的大豆进行了实验,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大豆品种在盐碱 条件下固氮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
47.黄河三角洲地区东营市实践“盐碱地生态种养循环模式”,结合材料说明东营市农业发展的 优势条件和发展这种农业模式的意义。(4 分)
图 3 盐碱地生态种养循环模式图
48.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的综合利用中,有人支持“改地适种”,有人支持“改种适地”,请说明你的观点和理由。(3 分)
NO.8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第 1~7 题 资料一:
土源性寄生虫是指寄生虫的虫卵先在外界的土壤里发育到感染期,然后进入人体内继续 生长发育,使人患病。土源性寄生虫主要包括蛔虫、鞭虫、钩虫和蛲虫。钩虫是通过土壤中 的“钩蚴”,经皮肤进入人体引发感染。另三种寄生虫感染期的虫卵污染了手、食物、饮水 后,经口感染人。
资料二:
《闽西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因素变化调查报告》显示,1992 年至 2010 年,闽西地区蛔 虫、鞭虫、钩虫和蛲虫的感染率分别下降了 97.2%、98.7%、16.4%和 73.1%。
调查报告还显示,1992 年至 2010 年间,闽西农村卫生环境条件得到较大改善。1992 年 农村的无害化厕所和自来水使用率均为 0,到 2008 年无害化厕所和自来水使用率分别达到 36.8%和 47.1%。但是,农村使用老式厕所及粪坑(缸)率仍高达 63.2%,保留吃生菜、喝生 水习惯的村民人数还高达 59.4%和 82.1%。
资料三:1992 年与 2008 年闽西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因素知晓情况比较
调查内容 1992 年(545 人) 2008 年(212 人)
正确人数 正确率(%) 正确人数 正确率(%)
钩虫会引起贫血 52 9.52 82 37.74
蛲虫会引起肛门瘙痒 19 14.47 141 66.51
饭前便后应该洗手 102 18.72 154 72.64
穿鞋下地防钩虫感染 11 2.01 32 15.09
1. 闽西地区位于 。(1 分)
A. 江西省西部 B. 福建省西部 C. 浙江省西部 D. 广东省西部
2. 土源性寄生虫与常见的蜗牛、蚯蚓一样,都属于 (选填“脊椎动 物”或“无脊椎动物”)。(1 分)
3. 图二是蛔虫生活史示意图,请读图回答:(3 分)
(1)虫卵在小肠内孵出幼虫后,幼虫通过_________(选填“血液循环系统”或 “消化系统”或“呼吸系统”)进入肺。
(2)具备感染能力的是第_______ (填图中编号)阶段的虫卵。
(3)以下措施能够有效预防蛔虫感染的是 。
A. 饭前便后应洗手
B. 穿鞋下地
C. 不使用粪坑
D. 服用药物预防
4. 从地理角度分析,闽西地区的农民习惯赤脚下地的原因是
。(1 分)
5. 闽西地区钩虫病感染率下降幅度明显小于蛔虫、鞭虫和蛲虫,可能是因为:(在正确的选项后打“√”)(1 分)
可 能 的 原 因 是否相关(“√”表示)
①当地加强了对土源性寄生虫病的宣传教育
②当地农业生产方式依然比较落后
③当地卫生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6. 右图为闽西某村庄示意图,该村庄目前不具备使用自来水的条件,生活用水和饮用水主要取 自河流。从预防土源性寄生虫病的角度来看, A 地和 B 地哪一处更适合建农民定居点?请阐述理由。(4 分)
7. 如果你是该调查组的成员,就进一步降低闽西土源性寄生虫病感染率,你会提出哪些可 行性建议?请加以说明。(4 分)跨学科案例分析
NO.1
本部分共一个案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 42~47 题。
油菜在中国各地广泛种植,经过多代繁衍,杂交出适应不同生长条件、具有不同特点 的多个品种。按油菜的生长季节不同,可将我国油菜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两大产区。冬油 菜一般在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成熟收获,春油菜一般 4 到 5 月播种,9 月底收获。油菜主 要被当作油料作物,绿色部分和肉质根可作为蔬菜食用,有的时候也被当作动物饲料来使 用。
油菜花花期约一个月左右,每年油菜花开时,包括奉贤庄行在内的多地依次举办菜花节, 庄行菜花节期间,除赏花外,可以品尝众多本地的农副产品,还可以参与民俗体验,体验庄 行土布贴画、插花等一系列极具特色的活动。
庄行镇位于奉贤、金山、松江和闵行四区交界处,距市中心约 50 公里。随着浦卫公路、上海绕城高速、闵浦三桥、嘉闵高架的贯通,庄行镇的交通越来越便捷。
图 1 中国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示意图 (注:如图中 1.1 代表 1 月 1 日) 图 2 庄行镇位置图
42.(1 分)庄行镇位于奉贤区的 。
A.东北部 B. 西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
43.(3 分)我国不同地区油菜开花日期存在差异,我国东部地区,越往南油菜开花时间越
(选填“早”或“晚”),油菜开花时间主要取决于 (选填“气温”或 “降水量”)的影响,奉贤区庄行镇种植的油菜应为_____________(选填“冬油菜”或“春油 菜”)。
44.(1 分)如图 3 所示,玉米、油菜和小麦的植物分类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麦和玉米之间共同特征少,小麦和油菜之间共同特征多
B.小麦与玉米、油菜之间共同特征一样多
C.小麦和玉米、油菜之间没有共同的特征
D.小麦和玉米之间共同特征多,小麦和油菜之间共同特征少
图 3 图 4
45.(2 分)在适宜条件下,将油菜幼苗置于不同条件下(A 组:15℃ ,B 组:6℃ ,C 组: CaCl2 +6℃ ,即 CaCl2 处理,并在 6℃ 下培养),检测了不同培养条件下光合速率(表示光合作用的强弱),结果如图 4 所示。
据图 4 分析可知,B 组的光合速率 (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A 组的光合速率,此现象称为低温胁迫作用;欲探究 CaCl2 对低温胁迫的影响,则对照组实验是
(选填“A 组”或“B 组”或“C 组”)。
46.(4 分)某地区以油菜种植为主,进行如下图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有哪些优点?请 加以说明。
图 5
47.(4 分)根据庄行镇规划,有开发商计划在此建设品质农旅庄园,进一步提升“花米庄行”的知名度,也有的开发商认为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利用大片的土地举办菜花节得不偿失, 还不如建造大型购物中心。你赞同哪种开发方式?请说明理由。(4 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B
此题考查知识点为地理学科的方位判断。判断方法:先确定该区域中心位置,画十字,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早 气温 冬油菜
此题考查知识点为地理学科的气温和纬度的关系。第三空由图1可知,上海的油菜开花时间为4月1日,所以是秋季播种夏季收获,比对第一段文本是冬油菜。
D
此题用到生命科学分类知识,越小的分类单位中共同特征越多。
小于 B 组
考查学生识图能力,能根据不同图例代表的内容进行判断。第二问考虑到对照实验要求其他条件均相同,只有变量不同。
46. 从保护环境、资源的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解答
(1)可循环利用油渣,变废为宝,减少浪费。
(2)可用油渣来饲养牲畜,提高经济效益。
(3)牲畜粪尿可制作有机肥,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避免环境污染。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47.
观点 视角 答案示例 评分说明
支持“建设 品质农旅庄 园” 交通 有浦卫公路、上海绕城高速、闵浦三桥、 嘉闵高架等,交通便利; 4 分,有观点,两个 以上(含两个)不 同视角及合理理 由; 3 分,有观点,两个 以上(含两个)不 同视角及一个合理 理由;或一个视角 及两个以上合理理 由; 2 分,有观点,一个 视角对应一个合理 理由;或两个不同 视角;或两个不同 的理由; 1 分,有观点没有理 由,或有观点有理 由,理由不合理; 0 分,没有观点。
客源 位于奉贤、金山、松江和闵行四区交界处, 距市中心约 50 公里,客源丰富;
其他 菜花节的品牌较好,吸引游客前来; 发展观光农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种植油菜,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支持“建设 大型购物中 心” 交通 有浦卫公路、上海绕城高速、闵浦三桥、 嘉闵高架等,交通便利;
消费者 位于奉贤、金山、松江和闵行四区交界处, 距市中心约 50 公里,消费者较多;
其他 地处郊区,地价较低,商场的销售成本低; 商品种类齐全,可货比三家,满足多种需 求;
“建设品质 农旅庄园” 和建设大型 购物中心” 并举 交通 有浦卫公路、上海绕城高速、闵浦三桥、 嘉闵高架等,交通便利;
游客 位于奉贤、金山、松江和闵行四区交界处, 距市中心约 50 公里,消费者众多;
其他 利用菜花节的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游客 去购物; 利用购物中心的建设改善旅游设施如农 庄、餐饮服务、土特产等,改善。
NO.2
本部分共一个案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 42~48 题。
东北虎是现存最大的肉食性猫科动物,独居、夜行性、领域范围广、喜栖于红松阔叶混交林,属 于全球珍稀濒危物种,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2015 年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图 1)致力于三大工程建设:建设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为科 学研究夯实基础;多措并举建设生态廊道,野生种群从境外涌入园区并不断扩散(图 2);开展国际 交流与合作。历经数年建设,保护成效显著。
2022 年春节,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一张 VR 照片更是刷屏网络。全景“云”游,只见美丽的林海 雪原里,不仅有鹿的身影,还有野猪拱出的雪坑,更有东北虎的雄姿。让我们一探究竟,领略“丛林 之王们”的吃穿住行。
(

1







园示
意图
) (

2







散示
意图
)
42.(2 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和吉林省的 (填写方位)部的交界处,与朝鲜、
(填写国家名称)接壤,是一个跨国界保护地建设区。
43.(2 分)林海雪原是园区的冬季底色,无边的林海、厚重的积雪已成为风景线。而此时的上海却在翘首以盼雪花纷飞,造成两地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填写两个序号)。
①地形 ②气候 ③纬度位置 ④生物特性
44.(1 分)东北虎食量巨大,主要捕食鹿、野猪等有蹄类食草动物。图 3 表示园区内主要食物链和食物网 的能量金字塔,请在空白边框内用“箭头”标注能量的流动方向。
图 3 能量金字塔
45.(2 分)研究表明:①粗纤维含量较多的植物营养成分单一、口感差;②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越多, 为食物链提供的能量也越多。进一步调查发现,有蹄类食草动物更为倾向于在空地取食杂类草,请据 图 4 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图 4 不同林地及植物类型物质的相对含量
46.(1 分)善于打扮的东北虎堪称“隐形杀手”,其毛色、花纹与周围的森林环境十分接近,这种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 (选填“拟态”或“警戒色”或“保护色”)。
47.(3 分)“王者归来”的东北虎,对“家”的要求也很高。请根据下表判断较适宜作为东北虎栖息地的 是___________(填写“甲地”或“乙地”),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环境 甲地 乙地
地形因素 海拔 400m~800m 小于 200m
坡度 ≤10° 15°~20°
植被因素 植被类型 针阔混交林 人工杂木林
植被覆盖度 >85% <45%
人为干扰因素 距居民点距离 3km~5km <1km
距主要道路距离 3km~5km <1km
48.(4 分)为了实现东北虎“跨境旅游”的自由,园区工作者建设了生态廊道。
(1)填写下列生态廊道建设关系图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图 2 推测东北虎野生种群的扩散路径。
(2)结合情境材料及题中信息,请你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进一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出两条具体 的建议。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东北(1 分)。俄罗斯(1 分)。
② 、 ③(2 分)。
可 带 领 学 生回顾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温带季风(北京代表)、亚热带季风(上海代表)、温带大陆性气候(新疆代表)、高原山地气候(西藏代表)、热带季风气候(海南代表)。
纬度越低,气温越高。
44. 向上的箭头(1 分)。
45. (共 2 分)森林空地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更多,可以为有蹄类食草动物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1 分);同时,杂类草粗纤维含量低,营养更丰富,口感也更 好。(1 分)
46. 保护色(1 分)
47. (共 3 分)甲地(1 分)。判断主要理由(2 分),可从以下自然、人为、生物等三个维度解释,每个维度须结合图表材料,表述符合逻辑。
维度 可供参考的表述 评分
自然因素 甲地海拔高、山地地形、植被以针阔混交林为主,而乙地 海拔低、平原地形、植被以人工杂木林为主,甲地自然条 件更能满足东北虎的生存和栖息的需要。 至少从两个维度解 释,写出两点理由 (每个理由 1 分)。
人为因素 甲地距居民点和主要道路相对于乙地都较远,有利于自然 保护区的建立,人类活动对东北虎的影响小,干扰少。
生物因素 甲地相对于乙地,植被覆盖度更高,有利于食草动物繁衍 和活动,这又为东北虎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
48.(共 4 分)
(1)增多(1 分)。从俄罗斯境内向园区内陆渐进(1 分)。注意结合题意“跨国旅游”,所以单纯写方位有所欠缺。
(2)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是一个跨国界保护地建设区,在地域上可与俄罗斯开展国际合作,如共同拟定保护条例、逐步恢复更多自然生态林,促进东北虎活 动领地增多等(1 分)。东北虎是全球珍稀濒危物种,除了保护之外,还应开展跨 国性的科学研究,如东北虎全天候监测、生物遗传繁殖技术等,在全方位合作中 用更先进技术拯救东北虎(1 分)。其它言之有据也可酌情给分。
NO.3
本部分共一个案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 42~48 题。
獐(图 1)是一种小型鹿科偶蹄类动物,雌雄均无角,性格温顺,不具攻 击性,但胆小敏感、警戒心高。獐喜欢独居,主要生活在湿地或河滩,晨昏活 动较为频繁,非常善于奔跑,领地范围大。獐以草本和灌木嫩叶为食,每年 5~7 月产仔,具有较强的繁殖力和适应能力。
獐原是上海的“土著居民”,但在上世纪初消失。2006 年上海实施獐的重
引入,在郊野公园建立了人工种群,并逐步释放到野外。目前在上海的南汇东
图 1
滩、滨江森林公园(图 2)等都可以看到獐的野生个体。
(

2
)
42.(1 分)滨江森林公园位于上海市 (选填“北部”或“南部”)。
43.(1 分)下列行为特征中,支持“獐主要生活在靠近水源的芦苇和茅草丛中”这一论点的是
(填编号)。
编号 行为特征
① 獐是反刍动物
② 獐常潜伏在草丛中,擅长游泳
③ 獐的繁殖具有季节性
④ 獐常于清晨、黄昏活动
44.(1 分)图 2 中的数值若大于“零”,表示獐偏好该类型栖息地;反之,则表示獐避开该类型栖息地。 某学生课题小组准备前往滨江森林公园观察獐的行为特征,据图 2 判断最适合开展研究的区域是

A.人工草坪 B.公园正门 C.生态林保护区 D.滨江岸线区
45.(1 分)科研人员对獐研究并设计实施了 4 组对比实验(见下表),然后测定各组獐体重增长量。该 项研究可以为上海地区獐的重引入,确定投喂合适的人工饲料的 (选填“分布”或“种类”或“营养”或“数量”)提供重要参考。
獐生长阶段 日均青绿饲料投喂量(千克/天)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仔獐期 0.2~0.3 0.2~0.3 0.2~0.3 0.2~0.3
幼獐期 0.4~0.6 0.4~0.6 0.4~0.6 1.0~1.5
育成期 1.5~2.5 2.0~3.0 2.0~3.0 2.5~3.5
怀孕期 2.5~3.5 2.5~3.5 3.5~4.5 3.5~4.5
46.(3 分)甲、乙两地均为我国野生獐的分布区,据下面的图表信息,上海重引入的“第一代獐”应 来自于 (选填“甲地”或“乙地”),判断的理由是 。
47.(4 分)“第一代獐”在上海“安居乐业”,人工种群已初步建立。为了扩大种群数量,需要为“第 二代獐”选择野生放养地点,应考虑哪些因素?请阐述理由 。
48.(4 分)獐的重引入成为上海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典型示范,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从生态、社会、 经济三个方面,说明物种重引入有哪些优势? 。
42. 北部(1 分)
②(1 分)
提取题干信息“水源”、“芦苇和茅草丛中”
C(1 分)
根据题干信息中“数值若大于‘零’,表示獐偏好该类型栖息地;反之,则表示獐避开该类型栖息地”,数值越大表示越可能出现獐。
数量(1 分)
根据表格中信息“饲料投喂量”。
46.(1 分)甲地。 理由:与乙地相比,甲地的年平均气温和年均降雨量与上海较为接近。或与甲地相比,乙地 的年平均气温和年均降雨量与上海差异较大。或上海与甲地的年平均气温和年均降雨量较为 接近,与乙地的差异大。(2 分) 仅回答甲地与上海的比较或乙地与上海的比较,或仅回答年平均气温或仅回答年均降雨量。
(1 分) 47.以下三个角度分析都可,即自然环境对獐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獐的影响,以及獐的生活习性和适应性。(任答两点,每点 2 分,共 4 分)
回答视角 参考答案
自然环境对獐的影响 因獐喜欢湿地、河滩等自然栖息地,因此需要考虑气温、降水、地 形、河流、植被资源等适宜的环境。
人类活动对獐的影响 因獐生性胆小、警戒心高,因此需要考虑远离主干道、农田、工厂 等人类集中活动的区域,并通过建设隔离网、安装监控跟踪系统等 措施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獐的影响。
獐的生活习性和适应性 因獐的食物、繁殖及领地需求,应选择面积相对较大的草本和灌木 繁茂的地区,以及是否存在獐的天敌。
4 分,两个维度,两个阐述理由,合理匹配
3 分,一个维度 两个理由;两个维度,一个理由
2 分,一个维度一个理由或者两个维度
1 分,一个维度
0 分,只有一个理由没有维度,或其他不合理答案
48.从生态、社会、经济三个方面分析(每个方面至少回答一点)。(每点 1 分,共 4 分)
回答视角 参考答案
生态 ①作为物种原有的自然栖息地或分布区,气温、降水、地形、河流、植被资源等环 境条件都有利于重引入物种的恢复与重建。 ②完善了食物链、食物网,丰富了生物多样性,提升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③作为“土著居民”重引入的物种在迁入地有与之抗衡或制约的生物,不会抑制当 地原有物种的正常生长,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社会 ①物种重引入得到了来自政府、科研机构、社会组织提供的人员、资金等有力支持 和保障,确保了研究有序推进。
②引导广大市民关爱身边的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文明的意识。 ③重引入的物种不会危害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或人身安全。 ④增加了科研、养护、环保等工作岗位,提升了当地的就业率。
经济 ①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当地的财政收入。 ②生态环境的进一步修复及改善,确保了当地畜牧业、农业、林业、水产养殖等行 业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增收。
NO.4
本部分共一个案例。阅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其中 1、5、6 选择题均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 15 分)
疫情期间,小明在网上观看了《追踪深海巨兽》的纪录片,对海洋生物,尤其是抹香 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萌生了去实地观察抹香鲸的想法。于是,他上网查看了很多相 关文章,找到了一些关于抹香鲸和观鲸旅游的图文资料。
材料:由于生态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海洋动物尤其是大型野生海洋动物的利用从 捕猎逐步发展为观赏。近年来,观鲸旅游业发展迅猛,并日渐成为一种新时尚。
观鲸活动一直被认为是环保的旅游方式,但实际上观鲸旅游的开展对鲸的生活也会产 生影响,有时甚至会导致鲸的死亡。如观鲸船在海岸与鲸活动区域之间的快速往返,会存 在鲸被船只撞伤甚至撞死的可能;鲸的回声定位系统特别发达,对声音非常敏感,受到意 外刺激会行为失常,可能造成上岸搁浅、自杀等现象;游客对鲸干扰侵犯如抚摸、接近或 喂食物、扔石头等引诱行为可能会影响鲸的天然行为,还会导致鲸对人类的依赖性、适应 性乃至攻击性;游客丢弃在海洋中垃圾、观鲸船只产生的尾气等都会对鲸造成了巨大的负 面影响。
(
美国
澳大利亚 加拿大
西班牙加那利群岛 南非
新西兰 其他国家
) (
西班牙




布里斯班
开普敦
抹香鲸分布区域
观鲸地

1
世界六大观鲸旅游大国及抹香鲸分布图

2
抹香鲸
)
(
图3 观鲸旅游者人数分布
)
1.鲸的种类很多,不同的鲸分布具有地区差异性。抹香鲸主要分布在 。(1 分)
A.南北纬 70°之间海域 B.南北纬 30°~60°之间海域
C.热带海域 D.寒带海域
2.鲸具有洄游习性,开展观鲸旅游需要掌握鲸的时空分布。抹香鲸喜群居,每年因生殖和 觅食进行南北洄游,其以 形式洄游(用生态学概念回答)。
3.抹香鲸主食大型的乌贼、章鱼等,而乌贼、章鱼主要吃虾、蟹等甲壳类动物和鱼类,这 类虾蟹鱼的分布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图 1 中甲、乙、丙、丁四地为抹香鲸洄游经过的 观测站点,其中年平均水温最高的可能是 地,判断理由是 。(2 分)
4.图 2 是观鲸游客抓拍到的抹香鲸。从照片看,其背面肤色深灰至暗黑,在明亮的阳光下 呈现为棕褐色,腹部银灰发白。这种肤色的变化意义是 。(1 分)
5.据图 1、图 3 可知,观鲸旅游者人数居前三位的国家都濒临 。(1 分)
A.北冰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太平洋
6.“这里是世界两大洋的交汇处,蔚蓝的海水在交汇处形成一道清晰的白线绵延到远方, 独特的海洋结构,造就了鲸理想的小憩之地”。该段文字描述的世界著名观鲸地是 。
(1 分)
A.加拿大圣劳伦斯河口 B.南非开普敦
C.美国密西西比河河口 D.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7.开发观鲸旅游产品时,水上观鲸地的选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请阐述理由。(至少从两 个不同角度回答)(4 分)
8.如果小明真的有机会去参加观鲸旅游,你觉得小明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请说明理由(至 少从两个不同角度回答)(4 分)
学科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A (1 分)
地球五带的知识,让学生分清五带划分的界限。南北回归线(南北纬23.5°之间为热带,23.5°—66.5°之间为温带,北纬66.5°以北和南纬66.5°以南为寒带。)
2. 种群 ( 1 分)
区分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种群是某一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某一地域中不同种生物的总和,即在某一地域中所有种群的总和。生态系统是一定范围内生物群落和它们的环境共同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3 丁 纬度低,气温高,丁纬度最低 (2 分)
4. 保护色 ( I 分)
D (I 分)
根据饼图看出观鲸旅游者人数最多的为美国,其次为澳大利亚 ,第三位为加拿大,对照世界地图可知都濒临太平洋。
这里可以重温一下四大洋的位置。
6. B ( I 分)
根据图1,找到图例上观鲸地,然后判断四个观鲸地的地理位置特征,南非开普敦是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交汇处。
7 . 结合案例材料,从观鲸海域鲸鱼资源、自然环境及市场需求等角度进行分析。(任答 2点.每点2 分,共 4 分)
(
角度
参考答案
鲸鱼资源
鲸的数量
(
或种类
)
,因为鲸分布具有时空差异,不同季节娘 会出现在不同的海域

能否观赏到鲸、能观赏到哪种鲸具有不 确定
性。
观鲸海域自然环榄


自然环


包括气象气候条件如气温和风等 、离岸远


,因为发展水


鲸旅游
需要确保游客的安全.
市场
市场

因为观

旅游者大多分布在发达
国家,
说明观鲸旅游与 经济发达程度存在一定关系

….

)答案例举:
4分,两个角度的因素,两个阐述理由,合理匹配。
3分,一个角度的因素,两个理由;两个角度因素,一个理由。
2分,一个角度的因素,一个理由;或者两个角度的因素。
1分,一个角度的因素
0分,只有理由没有因素,或其他不合理答案。
只提取不同角度的因素,最多给2分。
8. 能从游客视角作答 。结合案例材料.从鲸鱼保护、海洋环境保护和自身安全等方面进行 解答 (任答 2 点.每点2 分.共 4 分〉
角度 参考答案
鲸的保护 现鲸时要与鲸保持 定的距离,不要干扰侵犯,因为过于接近 和喂食等引诱行为可能会影响鲸的天然行为,还会导致鲸对人 类的依赖性、适应性。
海洋保护 观鲸时不要将塑料袋等垃圾丢弃在海洋中,因为保护海洋环境就是保护海洋生物,也是保护人类家园。
自身安全 需要关注安全问题,因为海上观鲸如果行为不当,可能造成不慎落水等现象。
· .. · .
4 分,以游客视角,从两个方面作答.且合理匹配
3 分 ,以游客视角,从两个方面作答,其中只有一个方面的理由合理匹配
2分,以游客视角,从 一个方面作答,且合理匹配
1分,从一个方面作答,理由不合理或不匹配
0分,不作答或不合理答案
非游客视角作答,合理匹配可酌情给.最多约给2 分。
NO.5
案例分析题(共 15 分) 本部分共一个案例。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第 42~45 题。
资料一:
目前,使用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有两种主要模式。一种是传.统.处.理.模.式.,餐厨垃圾被
收集后,由垃圾车运输到餐厨垃圾处理企业进行统一处理。在企业中对餐厨垃圾进行粉碎, 并在企业的黑水虻饲养场里用垃圾饲养黑水虻的幼虫;另一种是区.域.化.垃.圾.处.理.模.式.,产
生餐厨垃圾的家庭或商户需将餐厨垃圾脱水粉碎,并由工作人员挨户收集后送往附近的垃
圾处理点,在垃圾处理点用垃圾饲养黑水虻的幼虫,待幼虫成长到成熟幼虫时,运输车将 从黑水虻饲养场运输新的幼虫进行替换,并将虫粪残渣运回饲养场加工销售。成熟的幼虫 可喂养宠物;幼虫的排泄物可用于堆肥发酵。表 1 为黑水虻的繁殖特性和养殖条件。
表 1 黑水虻的繁殖特性和养殖条件
昆虫 幼虫生长期 (天) 单只成虫产卵量 (个) 孵化温度 (℃) 孵化湿度
黑水虻 22-24 206-639 28~30 70~80%
资料二:
崇明岛全岛共 15 个镇,1 个乡,常住人口约 70 万,全岛面积约 1269 平方公里。崇明 岛上居民平均日产生垃圾量 800 多吨,其中餐厨垃圾占 50~70%。
表 2 为崇明岛的气象信息。
表 2 崇明岛气象信息
月份 项目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最高气温 (°C) 7.54 8.67 12.59 18.31 23.56 26.88 31.16 30.94 27.07 22.41 16.54 10.2
最低气温 (°C) 0.22 1.37 4.97 10.27 15.64 20.49 24.95 24.76 20.08 14.06 8.41 2.35
降水量 (mm) 46.55 55.04 77.52 87.37 96.95 164 140.8 147.1 111.2 54 53.35 36.04
资料三:
图 1 和图 2 为崇明岛甲、乙两区域的地图。
(
餐厨垃圾 处理企



1
水产 加工厂
)
图 1 崇明岛甲区域地理事物示意图
(
餐厨垃圾 处理企



2
)
图 2 崇明岛乙区域地理事物示意图
42.相较于乙区域,甲区域的地理特征有______ 。(2 分)
A.年平均气温更高 B.河流水系更发达
C.年降水更少 D.占地面积更大
43.图 3 为用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的生产过程示意图。N1~N6 表示相应生物的个体数。(6 分)
(
动物
饲料
成虫
(N
1
)
产卵

虫卵
(N
2
)
孵化

0
天龄幼虫
(N
3
)
生长

X
(N
4
)


(N
5
)
羽化
成虫

(N
6
)
排泄物发酵
肥料
)
图 3 用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的生产过程示意图
(1)根据资料一判断,X 代表的生物是 。
(2)餐厨垃圾被大量消耗是在阶段①~⑤中的 阶段。
(3)在一个正常运营的使用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的生产过程中,N1 (大于、小 于、等于)N4;N4 (大于、小于、等于)N5;N4 (大于、小于、等于)N6。
44.在图 1 和图 2 标注的“餐厨垃圾处理企业选址 1”和“餐厨垃圾处理企业选址 2” 中,哪个更适合作为传.统.处.理.模.式.的餐厨垃圾处理企业选址?为什么?(3 分)
45.有人认为在崇明使用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1 月和 7 月的处理效率基本相同,你觉得 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4 分)
B (2 分)
自然地理特征包括气候、地形、地势、海拔等,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交通、工业、农业、经济等。A和C虽然属于地理特征,但在本题图上看不出。从D答案入手可以复习比例尺的知识。
如果尺幅大小一样:
项目 世界 中国 上海
比例尺大小 小 中 大
范围 大 中 小
内容 简单 中等 详细
43.(1)成熟的幼虫 (1 分) (2)③ (2 分)
(3)小于(1 分) 大于(1 分) 大于(1 分)
根据资料一中“用垃圾饲养黑水虻的幼虫,待幼虫成长到成熟幼虫时……”以及“成熟的幼虫可喂养宠物;幼虫的排泄物可用于堆肥发酵”可知第一空是成熟幼虫。因为幼虫是用垃圾喂养,所以第二空是③。
由表1可知,每只黑水虻产卵量达几百,所以N1<N2,即使是一部分变成成熟幼虫,但N4也是远超过N1。而N4不可能全部变成蛹,N5也不可能全部变成成虫。
44.本题共 3 分。 答题考生可做到对资料三进行分析,能根据图中的信息,对乙区域的人口密度、土地租金、交通情况作出 正确分析。
且: 结合资料一中“传统处理模式”对企业选址的需求有正确分析;或 结合资料二对崇明的餐厨垃圾处理需求有正确分析。
答题注意:首先写清楚传统处理模式的需求(提取信息),然后分析所选地址符合的原因,最后总结。
参考答案:
选址1更合适(结论不作为得分点)
传统处理模式餐厨垃圾处理量更大;不需要靠近居民区或商户;更需要便利的交通条件(对资料一的分析,任答一点得1分);选址1中的处理企业更远离居民区,对居民影响较小;分口密度更小/人口更少;地价更低;附近有高速公路,交通更便利(结合资料三的分析,任答一点得2分)。
选址2更合适(答选址2满分2分)
传统处理模式餐厨垃圾处理量更大;不需要靠近居民区或商户;更需要便利的交通条件(对资料一的分析);崇明日产生餐厨垃圾量较大(对资料二的分析)。选址2距离商户和居民区更近,餐厨垃圾运输更便利。
45.本题 4 分。 答题要求:考生可做到:
能结合题中资料一、二等进行综合分析,能在崇明的气温、降水量和黑水虻的生长繁 殖、垃圾处理效率之间建立符合逻辑的联系。
4分分值分配:(1)写出1月和7月的温度(降水量)的比较;(2)写出温度(湿度)对黑水虻孵化的影响;(3)写出1月和7月的处理效率不同;(4)写出1月如果人工干涉(加温或加湿)可以增加处理效率。
参考答案:
1月份崇明气温比7月份低,最高气温仅7.54℃,降水量比7月份少;黑水虻孵化温度为28-30℃,湿度为70%-80%,对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1月不利于黑水虻的孵化;黑水虻虫卵孵化数量少,幼虫生长慢,餐厨垃圾处理效率低;1月份用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需要消耗能源来提高环境温度和湿度,则基本可以达到和7月相同的效率。
NO.6
七、案例分析题(共 15 分)
本部分共一个案例。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第 42~48 题。其中 42 选择题只有一个正 确选择。
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碳达峰”目标是指 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少;“碳中和”目标是指 2060 年前人为排放的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碳总量与被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净零排放。
(
南海诸岛




30
25
20
15
10
5
0
0
~
3
0
cm
深度
23
.
34
21
.
39
3
0
~
6
0
c
m
深度
1
9
.72
1
6
.97
芦苇
城市
翅碱蓬
水稻
养殖

水体
裸滩

1
辽河口盐沼湿地示意图
翅碱

群落
芦苇



2
辽河口盐沼湿地土壤

储量分布图
)滨海湿地的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来捕获碳,并以一定的形式储存。我国的辽河口盐 沼湿地位于辽河入海口,是辽宁省最大的滨海湿地,以芦苇和翅碱蓬为主要的植被群落。
(
土壤





/



)
表 1 辽河口盐沼湿地植被碳储量分布 (千克/公顷)
根 茎 叶 穗 地上部分 总碳储量
翅碱蓬 10.2±5.3 105.6±60.8 64.6±48.1 ─ 170.2 180.5
芦苇 2516.9±1509.9 656.0±511.9 140.7±88.7 53.6±44.4 850.3 3367.2
42.辽河口盐沼湿地濒临的海洋是 。(1 分)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43.下图为辽河口盐沼湿地碳循环简图,①~⑦代表相应的环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其 中的序号 成为生物体内的含碳物质,又通过其中的序号 回到大气中。(2 分)
(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鸟类等




微生物

芦苇等
)
(
辽河口盐沼湿地碳循环简图
)
44.研究发现,辽河口盐沼湿地土壤碳储量分布如图 2 所示。该结果中的变量 是 和 。(2 分)
45.表 1 是辽河口盐沼湿地植被碳储量分布,根据表 1 的数据你能得出哪些结论?(2 分)
46.从材料中找出可能会导致辽河口盐沼湿地碳储量减少的原因: 。
(2 分)
47.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请说明全球气候变 暖会对辽河口盐沼湿地带来哪些影响。(2 分)
48.为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请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并加以解释。(4 分)
42. A(1分)
复习我国四大领海、边缘海和内陆海。
⑥(1分) ①③⑦ (1分)
44.不同的土壤深度(1分) 不同的植被群落(1分)
45.本题共2分
答题要求:考生可做到:根据表1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对应的结论。
评分标准:
得分 评分说明
2 从两个维度分析得出结论,逻辑自洽,合理即给分
1 从一个维度得出结论; 读取表1中数据所得出的结论正确,但不符合逻辑; 不依据表1数据得出结论,但结论正确
0 照抄表1中数据,无结论; 无应答或应答错误
参考答案:翅碱蓬的总碳储量没有芦苇高,翅碱蓬的地上部分碳储量比根多。
46.本题共2分
兴建养殖场/人为种植水稻/城市面积扩大(2分)
人为破坏/人口增加(1分,没有结合材料写出正确原因)
本题共2分
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辽河口盐沼湿地面临被淹没的危险,湿地植物的储碳固碳功能被破坏,减少了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会增加,反过来又加剧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
48.本题共4分
答题要求:考生可做到:能根据材料从减排和增加植物碳吸收量两个角度提出可操作性建议,并能从碳中和的目标作简单解释。
NO.7
七、案例分析题(共 15 分)
本部分共一个案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 42—48 题,其中 42、45 选择题均只有一个正 确选择。
2021 年 10 月,习总书记到黄河三角洲考察,走进盐碱地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 我国有五大类型盐碱地,分布在华北、东北、内蒙、西北和滨海地区。利用过程中又可分为
轻盐碱地、中度盐碱地和重盐碱地,轻盐碱地的出苗率在 70%—80%,重盐碱地出苗率低于 50%。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第二大河口三角洲,拥有未利用土地近 800 万亩,其中盐碱地 270 万亩。
把盐碱地变成丰产田,一直是黄河三角洲地区人们的梦想。实现梦想的路径,以往就是“改地适 种”,即以挖沟排盐、灌溉洗盐等工程方式改造盐碱地以适应作物种植;如今考虑到环境的承载 力,尤其是水资源,科研人员提出新概念“改种适地”,指选育耐盐碱作物新品种适应盐碱地, 并推广种植。在盐碱地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种植着大豆、苜蓿、藜麦等作物,一条条科学开 发盐碱地的新路径在这里诞生。
表 1 黄河三角洲地区东营市气候资料
月份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平均气温(℃) -2 1 8 15 21 25 28 27 22 16 7 1
降水量(mm) 5 12 11 25 71 82 154 180 29 22 30 8
(










) (
南海


) (

2 大豆植株示意图
) (



) (


三角洲
地区
) (


)
(

东营市
) (














西























)
42.黄河自河南省桃花峪以下为下游,黄河下游河段大致流向为______。(1 分)
A.自东南流向西北 B.自西北流向东南
C.自西南流向东北 D.自东北流向西南
43.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水流 (选填 “湍急”或“缓慢”),至入海
口附近由于泥沙沉积形成黄河三角洲。(1 分)
44.根据图 1 获取有关“黄河三角洲”的信息填入下表中:(2 分)
盐碱地主要类型 盐碱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生态系统类型
盐碱地 受海水长期浸渍形成,距海 越近盐碱化程度越高 生态系统
45.大豆是盐碱地育种实验对象之一,收割后的大豆______适合做豆浆、豆制品等。(1 分)
(





















/














0
.
7
8
5
.
4
9
8
.
1
2
24
.
9
8


1



0
.
7
0
4
.
0
8
8
.
0
3
24
.
5
8


2



0
.
6
8
4
.
1
0
7
.
8
5
13
.
4
5
)A.种子 B.果实 C.根 D.叶
46.盐碱地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对大豆进行了多项育种实验,部分数据见下表:(3 分)
(1)大豆根部的__________ (选填“根瘤菌”或“乳酸菌”)有固氮作用;
(2)在选育过程中,科研人员从___________(选填“大豆生物量”或“覆盖度”或“含氮量”) 角度对同一盐碱地示范区内不同品种的大豆进行了实验,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大豆品种在盐碱 条件下固氮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
(
粮 食




耐盐碱牧草种植
粮食种植
饲料
畜禽养殖
秸秆
腐解
生物有机肥
)47.黄河三角洲地区东营市实践“盐碱地生态种养循环模式”,结合材料说明东营市农业发展的 优势条件和发展这种农业模式的意义。(4 分)
图 3 盐碱地生态种养循环模式图
48.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的综合利用中,有人支持“改地适种”,有人支持“改种适地”,请说明你的观点和理由。(3 分)
42.(1 分)C
黄河自西向东流,由图1判断下游河段的流向。
43.(1 分)缓慢
因为题干中有“平坦”的信息,可推测是“缓慢”。
44.(2 分)滨海滩涂 湿地
根据题干中“图1”可知,黄河三角洲图例是“滨海滩涂盐碱地”。此处可以复习生态系统的六种类型。
45.(1 分)A
根据图2可知。果皮和种子在一起组成果实。
46. (3 分)(1)根瘤菌 (2)含氮量 野生大豆
47. 优势:(2 分)
视角 答 案 示 例 评分说明
气候 水热条件较好、雨热同期、光照充足 2 分,从两个及 以上视角说明优 势,阐述合理; 1 分,从一个视 角说明优势,阐 述合理。
地形 三角洲平原地区、地势平坦
水源 黄河水作为灌溉水源
土地 土地资源丰富、有尚未开发的土地
其它 生物资源丰富(耐盐作物、水生动物等);有农业试验基 地;国家投入、资金支持等
意义(2 分):
答 案 示 例 评分说明
不焚烧秸秆,能够减少大气污染; 2 分,写出两点意义,
不焚烧秸秆,减少碳排放,减缓温室效应,缓解全球变暖; 阐述合理;
减少化肥的使用,减少污染;减少化肥的使用,节省成本; 1 分,写出一点意义,
有利于物质循环利用;有利于不同农业生产方式混合发展; 阐述合理。
合理利用生物资源,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它合理答案
48. (3 分)
观点 视角 答案示例 评分说明
支持 “改地适种” 技术 改造盐碱地的经验丰富、方法多; 可尝试耗水少的“改地”措施; 3 分,有观点及两个 以上合理理由; 2 分,有观点及一个 合理理由; 1 分, 有观点有理 由,理由不合理; 0 分,有观点没有理 由,或没有观点。
资源 改造好的盐碱地会增加我国土地资源(耕地);
其它 “改地”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支持 “改种适地” 技术 科研人员在努力,有能力培育耐盐碱作物;
资源 黄河三角洲水资源短缺,“改种”节约水;
其它 选育成功耐盐碱的作物,推广种植,可以一次 性解决各地盐碱地的问题
“改地适种” 与“改种适 地”并举 技术 将“改地”的经验与“改种”的技术相结合, 能最快速的实现盐碱地的综合利用; “改地”和“改种”都可能有新技术的突破, 所以两方面的实践研究要同时进行; 3 分,有观点及两个 以上合理理由; 2 分,有观点及一个 合理理由; 1 分,有观点没有理 由,或有观点有理 由,理由不合理; 0 分,没有观点。
资源 “改地”可增加土地资源,“改种”可节省水资 源,各有优势;
其它 盐碱地分轻、中、重度,对重度盐碱地需要先 改造变成中轻度才可能找到适种的作物;
NO.8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第 1~7 题 资料一:
土源性寄生虫是指寄生虫的虫卵先在外界的土壤里发育到感染期,然后进入人体内继续 生长发育,使人患病。土源性寄生虫主要包括蛔虫、鞭虫、钩虫和蛲虫。钩虫是通过土壤中 的“钩蚴”,经皮肤进入人体引发感染。另三种寄生虫感染期的虫卵污染了手、食物、饮水 后,经口感染人。
资料二:
《闽西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因素变化调查报告》显示,1992 年至 2010 年,闽西地区蛔 虫、鞭虫、钩虫和蛲虫的感染率分别下降了 97.2%、98.7%、16.4%和 73.1%。
调查报告还显示,1992 年至 2010 年间,闽西农村卫生环境条件得到较大改善。1992 年 农村的无害化厕所和自来水使用率均为 0,到 2008 年无害化厕所和自来水使用率分别达到 36.8%和 47.1%。但是,农村使用老式厕所及粪坑(缸)率仍高达 63.2%,保留吃生菜、喝生 水习惯的村民人数还高达 59.4%和 82.1%。
资料三:1992 年与 2008 年闽西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因素知晓情况比较
调查内容 1992 年(545 人) 2008 年(212 人)
正确人数 正确率(%) 正确人数 正确率(%)
钩虫会引起贫血 52 9.52 82 37.74
蛲虫会引起肛门瘙痒 19 14.47 141 66.51
饭前便后应该洗手 102 18.72 154 72.64
穿鞋下地防钩虫感染 11 2.01 32 15.09
(
在肺中继续发育

蜕皮

入肠

毛细
血管

血流至肺
由肺经气管、食

、胃
至小肠内发育为


在小肠内
孵出幼虫
感染者
误食含蚴卵
虫卵在泥土中发育
虫卵随粪
便排出

闽西



南海诸岛


图一


西






位置
图二






)
1. 闽西地区位于 。(1 分)
A. 江西省西部 B. 福建省西部 C. 浙江省西部 D. 广东省西部
2. 土源性寄生虫与常见的蜗牛、蚯蚓一样,都属于 (选填“脊椎动 物”或“无脊椎动物”)。(1 分)
3. 图二是蛔虫生活史示意图,请读图回答:(3 分)
(1)虫卵在小肠内孵出幼虫后,幼虫通过_________(选填“血液循环系统”或 “消化系统”或“呼吸系统”)进入肺。
(2)具备感染能力的是第_______ (填图中编号)阶段的虫卵。
(3)以下措施能够有效预防蛔虫感染的是 。
A. 饭前便后应洗手
B. 穿鞋下地
C. 不使用粪坑
D. 服用药物预防
4. 从地理角度分析,闽西地区的农民习惯赤脚下地的原因是
。(1 分)
5. 闽西地区钩虫病感染率下降幅度明显小于蛔虫、鞭虫和蛲虫,可能是因为:(在正确的选项后打“√”)(1 分)
可 能 的 原 因 是否相关(“√”表示)
①当地加强了对土源性寄生虫病的宣传教育
②当地农业生产方式依然比较落后
③当地卫生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
农田
B
村庄
A
卫生所
)
6. 右图为闽西某村庄示意图,该村庄目前不具备使用自来水的条件,生活用水和饮用水主要取 自河流。从预防土源性寄生虫病的角度来看, A 地和 B 地哪一处更适合建农民定居点?请阐述理由。(4 分)
7. 如果你是该调查组的成员,就进一步降低闽西土源性寄生虫病感染率,你会提出哪些可 行性建议?请加以说明。(4 分)
答案和解析
B
需要对地图熟悉,或者通过对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比较熟悉推断。
2. 无脊椎动物
3. (1)血液循环系统 (2)4 (3)A
根据图二中幼虫“钻入肠壁毛细血管随血流至肺“知道是通过血液循环系统。由第一段第一行可知,虫卵在土壤里发育到感染期,然后再进入人体,再结合图二“误食含蚴卵”可知答案。
第3小问中选项B主要针对的是皮肤感染方式,选项C并非使用粪坑就会感染,寄生虫病也并非靠药物预防,而是根据传播途径来预防。
4. 气温较高
5. 答案
因 素 是否相关(“√”表示)
○1 当地加强了对土源性寄生虫病的宣传教育
○2 当地农业生产方式依然比较落后 √
○3 当地卫生环境及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关键信息是“下降幅度明显小于”意味着钩虫感染率还是很高,所以主要是和钩虫的感染途径有关,从资料一可知,钩虫主要是通过土壤中的钩蚴经皮肤进入人体,和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有关。
6. 答案
选地 原因
A 位于河流上游,水源比 B 地干净,受寄生虫污染的可能性较小,可减少土源性寄 生虫感染。
因为 B 靠近农田,离土源性寄生虫的病原体较近,感染几率较高。
靠近卫生所,防治疾病更为方便。
7. 答案
宣传教育土源性寄生虫的传播方式,与村民生活、卫生和耕作习惯相结合宣传合理的预防 措施。
加快卫生设施改建,如自来水入户,减少粪坑的使用。
定期对村民进行寄生虫病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