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87张PPT)第1课时分离定律课标要求1.说明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2.阐明基因的分离定律。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图中①为_____: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套袋隔离:套上纸袋,防止__________干扰↓图中②为_________:雌蕊成熟时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除雄花的雌蕊柱头上↓再套袋隔离: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授粉后所结出的归纳 夯实必备知识去雄外来花粉人工授粉源于必修2 P20“知识链接”: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自花纯种性状异花授粉统计分析2.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析高茎矮茎相对显性性状分离遗传因子成对成单成对的遗传因子随机结合41∶11∶1思考分析(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过程中,都进行了哪些交配类型?提示 杂交、正反交、自交、测交。(2)上述过程中包含哪些判断显隐性性状的方法?提示 ①一对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根据F1性状判断;②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该个体性状为显性性状,子代中新出现的为隐性性状。思考分析(4)测交法有什么作用?提示 ①测定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②测定F1的基因型。③预测F1在形成配子时基因的行为(根本目的)。(5)性状分离发生在什么过程中?提示 只发生在F1自交产生F2的过程中。(3)请据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过程总结自交法有什么作用?提示 通过自交可以判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以及F1是否为杂合子。思考分析(6)F1在形成配子时形成两种比例相等的雌(或雄)配子,F1个体产生的雌、雄配子总数之比也是1∶1吗?提示 不是,一般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数量。思考分析(7)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需要满足的条件有___________。①F1形成的两种配子的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②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③F2中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当。④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⑤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8)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是否能否定融合遗传?①②③④⑤提示 能,因为F2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3.分离定律(1)分离定律的实质、发生时间及适用范围同源染色体等位姐妹染色单体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等位基因有性生殖染色体(2)基因类概念辨析①等位基因:___________的同一位置上控制__________的基因,如图中B和b、C和c、D和d。②非等位基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位于________________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A和D;另一种是位于___________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A和B。③相同基因:___________相同位置上控制_________的基因,如图中A和A。同源染色体相对性状非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相同性状(3)验证分离定律的方法①最能体现分离定律实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a.自交法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具相对性状的纯合性状分离比为3∶1b.测交法c.花粉鉴定法杂合子隐性纯合子1∶1杂合子两1∶1d.单倍体育种法花药两1∶14.模拟动物性状分离比的杂交实验(1)实验原理:1、2号两个小罐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1、2号小罐内的黑、白围棋子分别代表___________,不同黑、白围棋子的随机组合模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2)注意问题:要______抓取,且抓完一次将棋子放回原小罐并_____,重复次数足够多。两小罐内的棋子数量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下同)不相同,每个小罐内两种颜色的棋子数量_______不相同。(3)实验结果①黑、白棋子组合数量比AA∶Aa∶aa≈________。②黑、白棋子组合代表的显隐性性状的数值比接近______。雌、雄配子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随机摇匀可以不可以1∶2∶13∶1源于必修2 P18“讨论”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20株豌豆杂交的结果,则紫花与白花的数量比一定为3∶1吗?提示 不一定。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只对20株豌豆的性状进行统计,会出现较大的误差。5.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地选用了______作实验材料。(2)采用了由_______到_______的研究方法。(3)应用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4)科学设计了实验程序,特别是设计了______实验来验证假设。豌豆单因子多因子数学方法测交6.分离定律的应用(1)农业生产:指导育种工作①优良性状为显性性状:利用杂合子选育显性纯合子时,可进行连续自交,直到__________________为止,即可留种推广使用。②优良性状为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就能______遗传,便可留种推广使用。③优良性状为杂合子:两个纯合的不同性状个体杂交的后代就是杂合子,但每年都要育种。(2)医学实践: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型和__________;为禁止近亲结婚和进行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不再发生性状分离稳定发病概率源于必修2 P21“知识链接”①乘法定理:两个独立事件同时或相继出现时的概率是它们各自发生概率的______。②加法定理:互斥事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______。乘积之和考向一 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交配类型的应用1.对孟德尔所做的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来说,不必具备的条件是A.选用的一对相对性状要易于区分B.实验选用的两个亲本一定是纯合子C.要让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作父本,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作母本D.要让两个亲本之间进行有性杂交√突破 强化关键能力为了便于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选用的一对相对性状要易于区分,A正确;根据实验设计,选用的两个亲本必须为纯合子才能达到实验效果,B正确;该实验中进行了正交和反交实验,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无论是作父本还是作母本,对杂交的结果都没有影响,C错误;该实验中两亲本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通过观察和统计分析F2的性状分离比得出实验结论,因此两个亲本之间一定进行有性杂交,D正确。2.(多选)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杂交、自交和测交。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测交和自交都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B.测交和自交都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C.培育所需显性性状的优良品种时要利用测交和杂交D.杂交和测交都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但测交的前提是已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B错误;培育所需显性性状的优良品种时要利用自交方法,淘汰出现性状分离的杂合子,获得显性纯合子,C错误;测交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杂交不能,D错误。各种交配方式的概念及应用归纳总结各种交配方式的概念及应用归纳总结考向二 分离定律的实质与验证3.某生物兴趣小组用豌豆作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时,出现了非正常分离比现象,下列原因分析相关度最小的是A.选作亲本的个体中混入了杂合子B.收集和分析的样本数量不够多C.做了正交实验而未做反交实验D.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有差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结果是相同的,若只做了正交实验而未做反交实验,不会导致非正常分离比现象的出现,C符合题意。4.(2023·江苏赣榆中学高三检测)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的花粉和种子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的花粉和种子遇碘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分离定律的一项是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后代表型只有一种,无法证明分离定律,A错误;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说明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可间接说明F1产生两种配子,但不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B错误;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说明F1产生两种配子,比例为1∶1,所以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C正确;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可间接说明F1产生两种配子,但不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D错误。重温高考 真题演练1.(2019·海南,18)以豌豆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授粉的二倍体植物B.进行豌豆杂交时,母本植株需要人工去雄C.杂合子中的等位基因均在形成配子时分离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均能够自由组合1234√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授粉的二倍体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A正确;因豌豆雌雄同花,在进行豌豆杂交时,母本植株需要人工去雄,并进行套袋处理,B正确;杂合子中的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正确;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能够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D错误。12342.(2019·全国Ⅲ,6)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 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A.250、500、0 B.250、500、250C.500、250、0 D.750、250、0√123412343.(2018·江苏,6)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A.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B.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C.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D.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1234√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会使2种类型配子比例偏离1∶1,从而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的性状分离比。4.(2022·浙江6月选考,10)孟德尔杂交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选择了严格自花授粉的豌豆作为材料。自然条件下豌豆大多数是纯合子,主要原因是A.杂合子豌豆的繁殖能力低B.豌豆的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C.豌豆的性状大多数是隐性性状D.豌豆连续自交,杂合子比例逐渐减小√12341234豌豆在自然状态下只能进行自交,而连续自交可以提高纯合子的纯合度。因此,野生豌豆经过连续数代严格自花授粉后,纯合子比例增大,杂合子比例逐渐减小。一、易错辨析1.用豌豆做杂交实验需要高茎豌豆作父本,矮茎豌豆作母本( )2.“F1的短毛雌兔与长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体现出了性状分离现象( )3.“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高茎和矮茎两种性状,且高茎和矮茎的数量比接近1∶1”属于演绎推理内容( )4.F1测交子代表型及比例能直接真实地反映出F1配子种类及数量( )五分钟 查落实××√×5.F2的表型比为3∶1的结果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6.基因分离定律中“分离”指的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 )√×二、填空默写1.(必修2 P16)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_______杂交后产生F1,F1_________的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______________的亲本性状为隐性性状。2.(必修2 P16)性状分离:在_____后代中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3.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4.判断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分离定律时,应选择____(填“P”“F1”或“F2”)进行实验,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测交实验结果能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来纯合子没有表现出来杂种测交、自交、花粉鉴定法、单倍体育种法F1F1的配子种类及比例、F1的基因型等课时精练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豌豆适合作为经典遗传实验材料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花传粉且闭花授粉,做杂交实验时无需套袋B.具有在世代间稳定遗传且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C.花冠较大,便于人工摘除雄蕊和授粉D.结实率高、种子数量多,便于统计学分析√1234567891011121314豌豆雌雄同体,做杂交实验时需要去雄且授粉,为了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因此需套袋,A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2.(2023·江苏阜宁中学高三检测)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B.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D.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1234567891011121314设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为A、a,由于豌豆自然状态下只能进行自交,故隐性植株aa上自交后代全是隐性性状;玉米是自由交配,隐性植株aa上可以接受自身花粉a,也可以接受来自AA的花粉A,故隐性植株上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3.(2023·江苏新沂市高三检测)下列有关纯合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相同基因型的雌雄配子结合发育而来B.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C.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D.不含等位基因√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纯合子是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雌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生物个体,A正确;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性状能稳定遗传,B正确;如果是AA和aa之间杂交,子代就是杂合子,如果是AA和AA杂交,子代就是纯合子,C错误;纯合子没有等位基因,D正确。4.孟德尔利用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豌豆为闭花授粉的植物,在杂交时应在母本花粉成熟前做人工去雄、套袋处理等B.杂交实验过程中进行了正反交实验,即高茎(♀)×矮茎(♂)和矮茎(♀)×高茎(♂)C.两亲本杂交所得F1表现显性性状,这一结果既否定了融合遗传又支持了孟德尔的遗传定律D.实验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演绎”过程指的是对测交过程的演绎√1234567891011121314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应在母本开花前先去雄,再套袋,A正确;两亲本杂交子代表现为显性性状,这一结果既不否定融合遗传也不支持孟德尔的遗传定律,F1自交,后代出现3∶1性状分离比,这一结果既否定融合遗传又支持孟德尔的遗传定律,C错误;实验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演绎”过程指的是按照假说对测交实验过程的演绎推理,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5.下列有关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直接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F2的性状类型比为3∶1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C.F2遗传因子组成类型的比为1∶2∶1D.测交后代的比为1∶1√1234567891011121314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属于表型的比例,不能直接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A错误;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所以F1能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因此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最能直接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B正确;F2遗传因子组成类型的比为1∶2∶1,只能体现子二代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不能直接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测交后代表型的比例为1∶1,可推测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但不能直接说明分离定律的实质,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6.孟德尔以豌豆为材料进行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目比为1∶1B.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可以说明分离定律的实质C.孟德尔运用类比推理法发现了分离定律D.孟德尔分离定律适用于所有生物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F1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要远多于雌配子数量,A错误;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为1∶1,反映出F1(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不同配子,产生了比例相等的两种类型配子,进而说明了分离定律的实质,B正确;孟德尔分离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7.通过遗传学测交实验结果,对被测个体不能做出的判断是A.是否为纯合子 B.产生配子的种类C.不同配子的比例 D.产生配子的数量√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是否是纯合子,测交结果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但不能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8.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准备了如图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基因,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此操作模拟了①等位基因的分离 ②性状分离 ③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④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1234567891011121314√二、多项选择题9.(2023·江苏盐城高三模拟)某同学用红色豆子(代表基因B)和白色豆子(代表基因b)建立人群中某显性遗传病的遗传模型,向甲、乙两个容器均放入10颗红色豆子和40颗白色豆子,随机从每个容器内取出一颗豆子放在一起并记录,再将豆子放回各自的容器中并摇匀,重复100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模拟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B.重复100次实验后,Bb组合约为32%C.甲容器模拟的可能是该病占36%的男性群体D.乙容器中的豆子数模拟亲代的等位基因数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该实验模拟的是生物在生殖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A错误;重复100次实验后,Bb的组合约为20%×80%×2=32%,B正确;若甲容器模拟的是该病(B_)占36%的男性群体,则该群体中正常人(bb)占64%,即b=80%,B=20%,与题意相符,C正确;乙容器中的豆子数模拟的是雌性或雄性亲本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D错误。10.镶嵌显性是我国遗传学家谈家桢在研究异色瓢虫斑纹遗传特征时发现的一种遗传现象,即双亲的性状在F1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表现出来,形成镶嵌图式。下图是异色瓢虫两种纯合子杂交实验的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瓢虫鞘翅斑纹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B.F2中的黑缘型与均色型均为纯合子C.除去F2中的黑缘型,其他个体间随机交配,F3中新类型占2/9D.新类型个体中,SA在鞘翅前缘为显性,SE在鞘翅后缘为显性√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瓢虫鞘翅斑纹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F1中SASE个体间自由交配,F2中应出现三种基因型,SASA∶SASE∶SESE=1∶2∶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黑缘型与均色型均为纯合子,B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除去F2中的黑缘型,新类型和均色型个体比例为2∶1,个体间随机交配,产生配子种类及比例为SA∶SE=1∶2,F3中新类型占2×2/3×1/3=4/9,C错误;F1表现为鞘翅的前缘和后缘均有黑色斑,说明SA在鞘翅前缘为显性,SE在鞘翅后缘为显性,D正确。11.(2023·徐州三中高三检测)下列事实不可作为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的直接证据的是A.显微镜观察计数,花粉粒类型比例为1∶1B.杂合子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C.测交实验,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D.杂合子的花药离体培养,植株的表型比为1∶1√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由分离定律可知,杂合子产生两种类型比例相等的配子,利用显微镜观察计数,花粉粒类型比例为1∶1,可作为证明分离定律的直接证据,A不符合题意;杂合子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不能证明杂合子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B符合题意;测交实验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间接证明了杂合子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C符合题意;杂合子的花药离体培养,植株的表型比为1∶1,间接证明了杂合子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雄配子,D符合题意。12.遗传印记是因亲本来源不同而导致等位基因表达差异的一种遗传现象,DNA甲基化是遗传印记重要的方式之一。印记是在配子发生和个体发育过程中获得的,在下一代配子形成时印记重建。下图为遗传印记对转基因鼠的Igf2基因(存在有功能型A和无功能型a两种基因)表达和传递影响的示意图,被甲基化的基因不能表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雌配子中印记重建后,A基因碱基序列保持不变B.由图中配子形成过程中印记发生的机制,可以断定亲代雌鼠的A基因来自它的父方C.亲代雌、雄鼠的基因型均为Aa,但表型不同D.亲代雌鼠与雄鼠杂交,子代小鼠的表型及比例为生长正常鼠∶生长缺陷鼠=3∶11234567891011121314√√√遗传印记是对基因进行甲基化,影响其表达,碱基序列并没有改变,故雌配子中印记重建后,A基因碱基序列保持不变,A正确;由图中配子形成过程中印记发生的机制可知,雄配子中印记重建去甲基化,雌配子中印记重建甲基化,亲代雌鼠的A基因未甲基化,可以断定亲代雌鼠的A基因来自它的父方,B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亲代雌、雄鼠的基因型均为Aa,但表型不同,原因是体细胞内发生甲基化的等位基因不同,且被甲基化的基因不能表达,C正确;亲代雌鼠基因型为Aa,产生配子为甲基化A′∶甲基化a′=1∶1,雄鼠基因型为Aa,产生的配子为未甲基化A∶未甲基化a=1∶1。1234567891011121314由于被甲基化的基因不能表达,所以子代小鼠基因型及比例为AA′(生长正常鼠)∶Aa′(生长正常鼠)∶A′a(生长缺陷鼠)∶aa′(生长缺陷鼠)=1∶1∶1∶1,即子代小鼠的表型及比例为生长正常鼠∶生长缺陷鼠=1∶1,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三、非选择题13.某学校生物小组在一块较为封闭的低洼地里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这些植株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茎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同学们分两组对该植物的花色、茎色进行遗传方式的探究。请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回答:1234567891011121314第一组:取90对亲本进行实验 第二组:取绿茎和紫茎的植株各1株组别 杂交组合 F1表型 交配组合 F1表型A:30对亲本 红花×红花 36红花∶1白花 D:绿茎×紫茎 绿茎∶紫茎=1∶1B:30对亲本 红花×白花 5红花∶1白花 E:紫茎自交 全为紫茎C:30对亲本 白花×白花 全为白花 F:绿茎自交 由于虫害,植株死亡(1)从第一组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花色隐性性状为______,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_____组。1234567891011121314第一组:取90对亲本进行实验组别 杂交组合 F1表型A:30对亲本 红花×红花 36红花∶1白花B:30对亲本 红花×白花 5红花∶1白花C:30对亲本 白花×白花 全为白花白色A1234567891011121314从第一组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A:30对红花亲本杂交,F1中红花∶白花=36∶1,说明花色隐性性状为白色。第一组:取90对亲本进行实验组别 杂交组合 F1表型A:30对亲本 红花×红花 36红花∶1白花B:30对亲本 红花×白花 5红花∶1白花C:30对亲本 白花×白花 全为白花(2)若任取B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代表型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第一组:取90对亲本进行实验组别 杂交组合 F1表型A:30对亲本 红花×红花 36红花∶1白花B:30对亲本 红花×白花 5红花∶1白花C:30对亲本 白花×白花 全为白花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1234567891011121314B:30对红花×白花,F1中红花∶白花=5∶1,说明亲本红花(设花色相关基因为A、a表示)植株的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因此若任取B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代表型的情况是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3)由B组可以判定,该种群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约为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第一组:取90对亲本进行实验组别 杂交组合 F1表型A:30对亲本 红花×红花 36红花∶1白花B:30对亲本 红花×白花 5红花∶1白花C:30对亲本 白花×白花 全为白花2∶11234567891011121314红花植株(AA)×白花→全部为红花,红花植株(Aa)×白花→红花∶白花=1∶1;由B组30对红花×白花→F1中红花∶白花=5∶1,可以判定亲本红花种群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约为2∶1。第一组:取90对亲本进行实验组别 杂交组合 F1表型A:30对亲本 红花×红花 36红花∶1白花B:30对亲本 红花×白花 5红花∶1白花C:30对亲本 白花×白花 全为白花(4)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组。(5)如果F组正常生长繁殖的话,其子一代表型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第二组:取绿茎和紫茎的植株各1株交配组合 F1表型D:绿茎×紫茎 绿茎∶紫茎=1∶1E:紫茎自交 全为紫茎F:绿茎自交 由于虫害,植株死亡紫茎D和E绿茎∶紫茎=3∶11234567891011121314假设茎色由B、b基因控制,根据D组结果可知,F组的亲本绿茎基因型是Bb,故如果F组正常生长繁殖的话,其子一代表型的情况是绿茎∶紫茎=3∶1。第二组:取绿茎和紫茎的植株各1株交配组合 F1表型D:绿茎×紫茎 绿茎∶紫茎=1∶1E:紫茎自交 全为紫茎F:绿茎自交 由于虫害,植株死亡(6)A、B两组杂交后代没有出现3∶1或1∶1的分离比,试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第一组:取90对亲本进行实验组别 杂交组合 F1表型A:30对亲本 红花×红花 36红花∶1白花B:30对亲本 红花×白花 5红花∶1白花C:30对亲本 白花×白花 全为白花红花个体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123456789101112131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B两组的红花亲本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因此A、B两组杂交后代不会出现3∶1或1∶1的分离比。第一组:取90对亲本进行实验组别 杂交组合 F1表型A:30对亲本 红花×红花 36红花∶1白花B:30对亲本 红花×白花 5红花∶1白花C:30对亲本 白花×白花 全为白花14.已知纯种的粳稻与糯稻杂交,F1全为粳稻。粳稻中含直链淀粉,遇碘呈蓝黑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糯稻含支链淀粉,遇碘呈红褐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现有一批纯种粳稻和糯稻以及一些碘液,请设计两种方案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实验过程中可自由取用必要的实验器材;相关基因用M和m表示)方案一:(1)实验方法: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测交法1234567891011121314(2)实验步骤:①首先让纯种粳稻与糯稻杂交,获取F1杂合粳稻;②让F1杂合粳稻与糯稻测交,观察后代的性状分离现象。(3)实验预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实验现象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结论:F1中含有M和m基因,且M和m这对等位基因在F1产生配子的过程中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最终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测交后代出现粳稻和糯稻两种不同的表型且比例为1∶1测交中的糯稻为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含糯性基因(m)的配子,后代出现两种表型,即粳稻和糯稻,可知F1必然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即M和m1234567891011121314方案二:(1)实验方法: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①首先让纯种粳稻和糯稻杂交,获取F1杂合粳稻;②F1开花时取其一个成熟的花药,取出花粉,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碘液并用显微镜观察。花粉鉴定法1234567891011121314(3)实验预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实验现象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结论:F1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所含的等位基因M和m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并最终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直接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花粉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F1产生了数量相等的含基因M的配子(遇碘呈蓝黑色)和含基因m的配子(遇碘呈红褐色)第1课时 分离定律课标要求 1.说明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2.阐明基因的分离定律。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图中①为去雄: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套袋隔离: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图中②为人工授粉:雌蕊成熟时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除雄花的雌蕊柱头上↓再套袋隔离: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授粉后所结出的源于必修2 P20“知识链接”: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2.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析思考分析(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过程中,都进行了哪些交配类型?提示 杂交、正反交、自交、测交。(2)上述过程中包含哪些判断显隐性性状的方法?提示 ①一对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根据F1性状判断;②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该个体性状为显性性状,子代中新出现的为隐性性状。(3)请据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过程总结自交法有什么作用?提示 通过自交可以判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以及F1是否为杂合子。(4)测交法有什么作用?提示 ①测定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②测定F1的基因型。③预测F1在形成配子时基因的行为(根本目的)。(5)性状分离发生在什么过程中?提示 只发生在F1自交产生F2的过程中。(6)F1在形成配子时形成两种比例相等的雌(或雄)配子,F1个体产生的雌、雄配子总数之比也是1∶1吗?提示 不是,一般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数量。(7)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需要满足的条件有①②③④⑤。①F1形成的两种配子的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②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③F2中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当。④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⑤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8)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是否能否定融合遗传?提示 能,因为F2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3.分离定律(1)分离定律的实质、发生时间及适用范围(2)基因类概念辨析①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图中B和b、C和c、D和d。②非等位基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A和D;另一种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A和B。③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同性状的基因,如图中A和A。(3)验证分离定律的方法①最能体现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②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a.自交法b.测交法c.花粉鉴定法d.单倍体育种法4.模拟动物性状分离比的杂交实验(1)实验原理:1、2号两个小罐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1、2号小罐内的黑、白围棋子分别代表雌、雄配子,不同黑、白围棋子的随机组合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2)注意问题:要随机抓取,且抓完一次将棋子放回原小罐并摇匀,重复次数足够多。两小罐内的棋子数量可以(填“可以”或“不可以”,下同)不相同,每个小罐内两种颜色的棋子数量不可以不相同。(3)实验结果①黑、白棋子组合数量比AA∶Aa∶aa≈1∶2∶1。②黑、白棋子组合代表的显隐性性状的数值比接近3∶1。源于必修2 P18“讨论”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20株豌豆杂交的结果,则紫花与白花的数量比一定为3∶1吗?提示 不一定。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只对20株豌豆的性状进行统计,会出现较大的误差。5.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地选用了豌豆作实验材料。(2)采用了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3)应用数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4)科学设计了实验程序,特别是设计了测交实验来验证假设。6.分离定律的应用(1)农业生产:指导育种工作①优良性状为显性性状:利用杂合子选育显性纯合子时,可进行连续自交,直到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即可留种推广使用。②优良性状为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便可留种推广使用。③优良性状为杂合子:两个纯合的不同性状个体杂交的后代就是杂合子,但每年都要育种。(2)医学实践: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概率;为禁止近亲结婚和进行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源于必修2 P21“知识链接”①乘法定理:两个独立事件同时或相继出现时的概率是它们各自发生概率的乘积。②加法定理:互斥事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之和。考向一 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交配类型的应用1.对孟德尔所做的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来说,不必具备的条件是( )A.选用的一对相对性状要易于区分B.实验选用的两个亲本一定是纯合子C.要让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作父本,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作母本D.要让两个亲本之间进行有性杂交答案 C解析 为了便于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选用的一对相对性状要易于区分,A正确;根据实验设计,选用的两个亲本必须为纯合子才能达到实验效果,B正确;该实验中进行了正交和反交实验,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无论是作父本还是作母本,对杂交的结果都没有影响,C错误;该实验中两亲本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通过观察和统计分析F2的性状分离比得出实验结论,因此两个亲本之间一定进行有性杂交,D正确。2.(多选)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杂交、自交和测交。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测交和自交都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B.测交和自交都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C.培育所需显性性状的优良品种时要利用测交和杂交D.杂交和测交都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答案 BCD解析 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但测交的前提是已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B错误;培育所需显性性状的优良品种时要利用自交方法,淘汰出现性状分离的杂合子,获得显性纯合子,C错误;测交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杂交不能,D错误。归纳总结 各种交配方式的概念及应用考向二 分离定律的实质与验证3.某生物兴趣小组用豌豆作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时,出现了非正常分离比现象,下列原因分析相关度最小的是( )A.选作亲本的个体中混入了杂合子B.收集和分析的样本数量不够多C.做了正交实验而未做反交实验D.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有差异答案 C解析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结果是相同的,若只做了正交实验而未做反交实验,不会导致非正常分离比现象的出现,C符合题意。4.(2023·江苏赣榆中学高三检测)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的花粉和种子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的花粉和种子遇碘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答案 C解析 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后代表型只有一种,无法证明分离定律,A错误;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说明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可间接说明F1产生两种配子,但不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B错误;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说明F1产生两种配子,比例为1∶1,所以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C正确;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可间接说明F1产生两种配子,但不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D错误。1.(2019·海南,18)以豌豆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授粉的二倍体植物B.进行豌豆杂交时,母本植株需要人工去雄C.杂合子中的等位基因均在形成配子时分离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均能够自由组合答案 D解析 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授粉的二倍体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A正确;因豌豆雌雄同花,在进行豌豆杂交时,母本植株需要人工去雄,并进行套袋处理,B正确;杂合子中的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正确;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能够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D错误。2.(2019·全国Ⅲ,6)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 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 )A.250、500、0 B.250、500、250C.500、250、0 D.750、250、0答案 A解析 由题意可知,1 000对基因型均为Bb的亲本交配,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若不考虑致死,一对基因型为Bb的亲本产生基因型为BB、Bb、bb的受精卵的概率分别为、、,1 000对基因型均为Bb的亲本交配,产生基因型为BB、Bb、bb的受精卵的数目分别为250、500、250,由于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所以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250、500、0,A项符合题意。3.(2018·江苏,6)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 )A.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B.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C.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D.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答案 C解析 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会使2种类型配子比例偏离1∶1,从而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的性状分离比。4.(2022·浙江6月选考,10)孟德尔杂交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选择了严格自花授粉的豌豆作为材料。自然条件下豌豆大多数是纯合子,主要原因是( )A.杂合子豌豆的繁殖能力低B.豌豆的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C.豌豆的性状大多数是隐性性状D.豌豆连续自交,杂合子比例逐渐减小答案 D解析 豌豆在自然状态下只能进行自交,而连续自交可以提高纯合子的纯合度。因此,野生豌豆经过连续数代严格自花授粉后,纯合子比例增大,杂合子比例逐渐减小。一、易错辨析1.用豌豆做杂交实验需要高茎豌豆作父本,矮茎豌豆作母本( × )2.“F1的短毛雌兔与长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体现出了性状分离现象( × )3.“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高茎和矮茎两种性状,且高茎和矮茎的数量比接近1∶1”属于演绎推理内容( √ )4.F1测交子代表型及比例能直接真实地反映出F1配子种类及数量( × )5.F2的表型比为3∶1的结果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 )6.基因分离定律中“分离”指的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 √ )二、填空默写1.(必修2 P16)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后产生F1,F1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为隐性性状。2.(必修2 P16)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3.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4.判断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分离定律时,应选择F1(填“P”“F1”或“F2”)进行实验,方法有测交、自交、花粉鉴定法、单倍体育种法。5.测交实验结果能说明:F1的配子种类及比例、F1的基因型等。课时精练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豌豆适合作为经典遗传实验材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花传粉且闭花授粉,做杂交实验时无需套袋B.具有在世代间稳定遗传且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C.花冠较大,便于人工摘除雄蕊和授粉D.结实率高、种子数量多,便于统计学分析答案 A解析 豌豆雌雄同体,做杂交实验时需要去雄且授粉,为了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因此需套袋,A错误。2.(2023·江苏阜宁中学高三检测)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B.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D.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答案 B解析 设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为A、a,由于豌豆自然状态下只能进行自交,故隐性植株aa上自交后代全是隐性性状;玉米是自由交配,隐性植株aa上可以接受自身花粉a,也可以接受来自AA的花粉A,故隐性植株上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3.(2023·江苏新沂市高三检测)下列有关纯合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相同基因型的雌雄配子结合发育而来B.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C.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D.不含等位基因答案 C解析 纯合子是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雌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生物个体,A正确;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性状能稳定遗传,B正确;如果是AA和aa之间杂交,子代就是杂合子,如果是AA和AA杂交,子代就是纯合子,C错误;纯合子没有等位基因,D正确。4.孟德尔利用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豌豆为闭花授粉的植物,在杂交时应在母本花粉成熟前做人工去雄、套袋处理等B.杂交实验过程中进行了正反交实验,即高茎(♀)×矮茎(♂)和矮茎(♀)×高茎(♂)C.两亲本杂交所得F1表现显性性状,这一结果既否定了融合遗传又支持了孟德尔的遗传定律D.实验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演绎”过程指的是对测交过程的演绎答案 C解析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应在母本开花前先去雄,再套袋,A正确;两亲本杂交子代表现为显性性状,这一结果既不否定融合遗传也不支持孟德尔的遗传定律,F1自交,后代出现3∶1性状分离比,这一结果既否定融合遗传又支持孟德尔的遗传定律,C错误;实验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演绎”过程指的是按照假说对测交实验过程的演绎推理,D正确。5.下列有关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直接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F2的性状类型比为3∶1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C.F2遗传因子组成类型的比为1∶2∶1D.测交后代的比为1∶1答案 B解析 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属于表型的比例,不能直接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A错误;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所以F1能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因此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最能直接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B正确;F2遗传因子组成类型的比为1∶2∶1,只能体现子二代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不能直接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C错误;测交后代表型的比例为1∶1,可推测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但不能直接说明分离定律的实质,D错误。6.孟德尔以豌豆为材料进行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目比为1∶1B.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可以说明分离定律的实质C.孟德尔运用类比推理法发现了分离定律D.孟德尔分离定律适用于所有生物答案 B解析 F1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要远多于雌配子数量,A错误;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为1∶1,反映出F1(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不同配子,产生了比例相等的两种类型配子,进而说明了分离定律的实质,B正确;孟德尔分离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D错误。7.通过遗传学测交实验结果,对被测个体不能做出的判断是( )A.是否为纯合子 B.产生配子的种类C.不同配子的比例 D.产生配子的数量答案 D解析 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是否是纯合子,测交结果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但不能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8.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准备了如图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基因,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此操作模拟了( )①等位基因的分离 ②性状分离 ③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④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 A二、多项选择题9.(2023·江苏盐城高三模拟)某同学用红色豆子(代表基因B)和白色豆子(代表基因b)建立人群中某显性遗传病的遗传模型,向甲、乙两个容器均放入10颗红色豆子和40颗白色豆子,随机从每个容器内取出一颗豆子放在一起并记录,再将豆子放回各自的容器中并摇匀,重复100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模拟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B.重复100次实验后,Bb组合约为32%C.甲容器模拟的可能是该病占36%的男性群体D.乙容器中的豆子数模拟亲代的等位基因数答案 AD解析 该实验模拟的是生物在生殖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A错误;重复100次实验后,Bb的组合约为20%×80%×2=32%,B正确;若甲容器模拟的是该病(B_)占36%的男性群体,则该群体中正常人(bb)占64%,即b=80%,B=20%,与题意相符,C正确;乙容器中的豆子数模拟的是雌性或雄性亲本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D错误。10.镶嵌显性是我国遗传学家谈家桢在研究异色瓢虫斑纹遗传特征时发现的一种遗传现象,即双亲的性状在F1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表现出来,形成镶嵌图式。下图是异色瓢虫两种纯合子杂交实验的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瓢虫鞘翅斑纹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B.F2中的黑缘型与均色型均为纯合子C.除去F2中的黑缘型,其他个体间随机交配,F3中新类型占2/9D.新类型个体中,SA在鞘翅前缘为显性,SE在鞘翅后缘为显性答案 ABD解析 瓢虫鞘翅斑纹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F1中SASE个体间自由交配,F2中应出现三种基因型,SASA∶SASE∶SESE=1∶2∶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黑缘型与均色型均为纯合子,B正确;除去F2中的黑缘型,新类型和均色型个体比例为2∶1,个体间随机交配,产生配子种类及比例为SA∶SE=1∶2,F3中新类型占2×2/3×1/3=4/9,C错误;F1表现为鞘翅的前缘和后缘均有黑色斑,说明SA在鞘翅前缘为显性,SE在鞘翅后缘为显性,D正确。11.(2023·徐州三中高三检测)下列事实不可作为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的直接证据的是( )A.显微镜观察计数,花粉粒类型比例为1∶1B.杂合子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C.测交实验,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D.杂合子的花药离体培养,植株的表型比为1∶1答案 BCD解析 由分离定律可知,杂合子产生两种类型比例相等的配子,利用显微镜观察计数,花粉粒类型比例为1∶1,可作为证明分离定律的直接证据,A不符合题意;杂合子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不能证明杂合子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B符合题意;测交实验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间接证明了杂合子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C符合题意;杂合子的花药离体培养,植株的表型比为1∶1,间接证明了杂合子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雄配子,D符合题意。12.遗传印记是因亲本来源不同而导致等位基因表达差异的一种遗传现象,DNA甲基化是遗传印记重要的方式之一。印记是在配子发生和个体发育过程中获得的,在下一代配子形成时印记重建。下图为遗传印记对转基因鼠的Igf2基因(存在有功能型A和无功能型a两种基因)表达和传递影响的示意图,被甲基化的基因不能表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雌配子中印记重建后,A基因碱基序列保持不变B.由图中配子形成过程中印记发生的机制,可以断定亲代雌鼠的A基因来自它的父方C.亲代雌、雄鼠的基因型均为Aa,但表型不同D.亲代雌鼠与雄鼠杂交,子代小鼠的表型及比例为生长正常鼠∶生长缺陷鼠=3∶1答案 ABC解析 遗传印记是对基因进行甲基化,影响其表达,碱基序列并没有改变,故雌配子中印记重建后,A基因碱基序列保持不变,A正确;由图中配子形成过程中印记发生的机制可知,雄配子中印记重建去甲基化,雌配子中印记重建甲基化,亲代雌鼠的A基因未甲基化,可以断定亲代雌鼠的A基因来自它的父方,B正确;亲代雌、雄鼠的基因型均为Aa,但表型不同,原因是体细胞内发生甲基化的等位基因不同,且被甲基化的基因不能表达,C正确;亲代雌鼠基因型为Aa,产生配子为甲基化A′∶甲基化a′=1∶1,雄鼠基因型为Aa,产生的配子为未甲基化A∶未甲基化a=1∶1。由于被甲基化的基因不能表达,所以子代小鼠基因型及比例为AA′(生长正常鼠)∶Aa′(生长正常鼠)∶A′a(生长缺陷鼠)∶aa′(生长缺陷鼠)=1∶1∶1∶1,即子代小鼠的表型及比例为生长正常鼠∶生长缺陷鼠=1∶1,D错误。三、非选择题13.某学校生物小组在一块较为封闭的低洼地里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这些植株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茎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同学们分两组对该植物的花色、茎色进行遗传方式的探究。请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回答:第一组:取90对亲本进行实验 第二组:取绿茎和紫茎的植株各1株组别 杂交组合 F1表型 交配组合 F1表型A:30对亲本 红花×红花 36红花∶1白花 D:绿茎×紫茎 绿茎∶紫茎=1∶1B:30对亲本 红花×白花 5红花∶1白花 E:紫茎自交 全为紫茎C:30对亲本 白花×白花 全为白花 F:绿茎自交 由于虫害,植株死亡(1)从第一组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花色隐性性状为________,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组。(2)若任取B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代表型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3)由B组可以判定,该种群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约为________。(4)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__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组。(5)如果F组正常生长繁殖的话,其子一代表型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A、B两组杂交后代没有出现3∶1或1∶1的分离比,试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白色 A (2)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 (3)2∶1 (4)紫茎 D和E (5)绿茎∶紫茎=3∶1 (6)红花个体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解析 (1)从第一组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A:30对红花亲本杂交,F1中红花∶白花=36∶1,说明花色隐性性状为白色。(2)B:30对红花×白花,F1中红花∶白花=5∶1,说明亲本红花(设花色相关基因为A、a表示)植株的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因此若任取B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代表型的情况是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3)红花植株(AA)×白花→全部为红花,红花植株(Aa)×白花→红花∶白花=1∶1;由B组30对红花×白花→F1中红花∶白花=5∶1,可以判定亲本红花种群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约为2∶1。(5)假设茎色由B、b基因控制,根据D组结果可知,F组的亲本绿茎基因型是Bb,故如果F组正常生长繁殖的话,其子一代表型的情况是绿茎∶紫茎=3∶1。(6)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B两组的红花亲本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因此A、B两组杂交后代不会出现3∶1或1∶1的分离比。14.已知纯种的粳稻与糯稻杂交,F1全为粳稻。粳稻中含直链淀粉,遇碘呈蓝黑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糯稻含支链淀粉,遇碘呈红褐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现有一批纯种粳稻和糯稻以及一些碘液,请设计两种方案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实验过程中可自由取用必要的实验器材;相关基因用M和m表示)方案一:(1)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①首先让纯种粳稻与糯稻杂交,获取F1杂合粳稻;②让F1杂合粳稻与糯稻测交,观察后代的性状分离现象。(3)实验预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实验现象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结论:F1中含有M和m基因,且M和m这对等位基因在F1产生配子的过程中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最终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方案二:(1)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①首先让纯种粳稻和糯稻杂交,获取F1杂合粳稻;②F1开花时取其一个成熟的花药,取出花粉,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碘液并用显微镜观察。(3)实验预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实验现象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结论:F1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所含的等位基因M和m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并最终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直接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答案 方案一:(1)测交法 (3)测交后代出现粳稻和糯稻两种不同的表型且比例为1∶1 (4)测交中的糯稻为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含糯性基因(m)的配子,后代出现两种表型,即粳稻和糯稻,可知F1必然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即M和m方案二:(1)花粉鉴定法 (3)花粉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4)F1产生了数量相等的含基因M的配子(遇碘呈蓝黑色)和含基因m的配子(遇碘呈红褐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苏教版)第五单元 第1课时 分离定律 学案(含解析).docx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苏教版)第五单元 第1课时 分离定律 课件(87张PPT).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