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71张PPT)第1课时种群的特征课标要求1.列举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特征。2.了解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考点一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考点二 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内容索引重温高考 真题演练课时精练考点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1.种群的概念在 占据一定空间的 的集合称为种群。归纳 夯实必备知识特定时间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易错提醒(1)一“全”:指全部个体,包括各个年龄段的个体,有性别差异的生物包括 。(2)二“单”:指基本单位,种群是 ,也是生物进化的 。(3)三“同”:指同一 、同一时段、同一区域的全部个体。种群具有一定的 限制,离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想一想 一块地里的所有三倍体无子西瓜是否属于一个种群?_____(填“是”或“不是”)。雌雄个体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基本单位物种时间和空间不是2.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1)概念:在 或 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提醒 种群数量多,种群密度不一定大。(2)调查方法①直接计数法:调查分布范围 ,个体数量 的种群。单位面积空间较小较少②样方法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移动能力较弱随机适中五点总面积等距方形地块全部计数样方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a.样方大小确定方法为根据被调查生物的 确定样方的大小。b.样方法调查时要强调“随机”取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样方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类和分布情况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法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调查时若样方的数量太少,其统计结果的误差可能就较大;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但是,样方数量太多,整体取样花费的时间、精力就越多。从统计学上看,一定数量的样方即可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d.某兴趣小组调查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结果如表所示。其中,第四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则该植物种群密度是 株/m2。样方 N1 N2 N3 N4 N5种群密度(株/m2) 8 7 8 x 98③标志重捕法调查对象 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调查程序 确定调查对象↓被标志个体数量为M↓↓计算种群个体数量N=重捕个体数量为n重捕中被标志个体数量为m重捕、计数移动能力强前提 被标志个体和未被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概率相等注意事项 标志物和标志方法不能影响被标志动物的正常活动,也不能导致它们产生疾病或被感染等;标志符号必须能维持一段时间,至少在调查期间不能消失;标志符号也不能过分醒目延伸应用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志的鼠15只。a.这个种群中鼠的种群密度大约是 只/公顷。b.若捕捉后该鼠不易再被捕捉,则估算的种群密度会 (填“偏高”或“偏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8偏高可知,种群数量变大,即估算值大于实际的种群密度该鼠被捕捉一次之后不易再被捕捉,再次捕获的被标志的个体数减少,由种群数量=延伸应用c.若由于某种原因,如标志物易脱落、标志物导致被标志个体易于被捕食、在被标志个体稀少处捕获等,则估算的种群密度会______(填“偏高”或“偏低”)。d.若由于某种原因,如被标志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被捕获、在被标志个体密集处捕获等,则估算的种群密度会_____(填“偏高”或“偏低”)。偏高偏低教材拓展黑光灯诱捕昆虫和性外激素诱杀害虫的原理相同吗?分别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何种信息传递?提示 原理不同。前者利用了昆虫的趋光性,后者利用了昆虫之间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原理。前者属于物理信息,后者属于化学信息。考向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1.(2023·江苏泗洪县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趋光性的农林害虫的监测,可通过黑光灯诱捕法准确反映它们的种群密度B.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时,需注意标志物对跳蝻生活的影响C.池塘中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采用抽样检测法D.某草本植物在野外分布较少,调查时可以适当减小样方的面积突破 强化关键能力√具有趋光性的农林害虫的监测,可通过黑光灯诱捕法估算它们的种群密度,A错误;跳蝻活动能力较弱,应该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错误;某草本植物在野外分布较少,调查时可以适当增大样方的面积,D错误。2.下列有关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这两种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都要采用标志重捕法B.选取的样方一般呈长方形,样方面积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大小C.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初次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中标志个体数D.样方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且要计算样方边线上的所有个体√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调查其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常采用样方法,A错误;样方的形状应该根据选定的地方的地形决定,以正方形为宜,B错误;样方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对于压线的个体计数方法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D错误。考点二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归纳 夯实必备知识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与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例(1)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 。(2)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可以影响种群的,据此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的 ,间接影响种群密度。(3)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衰退型的种群又会如何?提示 不一定。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结构,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4)具有生殖能力的雌雄个体数量比例的失调,将引起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 的变化。(5)春运期间,影响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6)某生物学家对某地的蝗虫种群进行研究后大胆预测:不久后蝗灾会更加严重。他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最可能是 。种群密度迁入率和迁出率蝗虫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考向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3.研究发现,某些动物种群有一个最适的种群密度,种群密度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对种群增长产生抑制性影响,这一现象被称为阿利氏规律。下列分析不符合阿利氏规律的是A.种群密度过大时,种内竞争加剧会导致死亡率上升B.种群密度过小时,难以找到配偶会导致出生率下降C.最适种群密度时,种群的增长率大于种群密度过大或过小时D.种群密度过小时,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λ>1)”突破 强化关键能力√种群密度过小时,会对种群增长产生抑制性影响,种群数量很难保持“J”型增长,故t年后种群数量不是“Nt=N0λt(λ>1)”,D错误。4.(多选)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某种群有200个个体,一年内出生了10个个体,则年出生率为10%B.若种群甲的种群密度高于种群乙的,则种群甲的种群数量一定比种群乙的种群数量大C.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种群数量不一定会立即下降D.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由题干分析可知,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200×100%=5%,A错误;种群甲的种群密度高于种群乙,但是种群分布的面积不一定相同,故种群甲的种群数量不一定比种群乙的种群数量大,B错误;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D错误。三重温高考 真题演练1.(2022·山东,12)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若在某封闭鱼塘中捕获了1 000条鱼售卖,第2天用相同方法捕获了950条鱼。假设鱼始终保持均匀分布,则该鱼塘中鱼的初始数量约为A.2×104条 B.4×104条C.6×104条 D.8×104条1234√由题“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假设该种群总数为x,则有1 000/x=950/(x-1 000),计算得出x=2×104,即该鱼塘中鱼的初始数量为2×104条,A正确。2.(2021·山东,11)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志的鼠15只。标志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志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结果取整数)A.66只/公顷 B.77只/公顷C.83只/公顷 D.88只/公顷1234√1234分析题意可知,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中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故可将第一次标志的鼠的数量视为39-5=34(只),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志的鼠15只,设该区域该种鼠的种群数量为X只,则根据计算公式可知,(39-5)/X=15/34,解得X≈77.07,面积为一公顷,故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77只/公顷。故B正确。3.(多选)(2021·辽宁,19)灰鹤是大型迁徙鸟类,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研究者对某自然保护区内越冬灰鹤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灰鹤种群通常在同一地点集群夜宿,经调查,该灰鹤种群数量为245只,初次随亲鸟从繁殖地迁徙到越冬地的幼鹤为26只。通过粪便分析,发现越冬灰鹤以保护区内农田收割后遗留的玉米为最主要的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统计保护区内灰鹤种群数量可以采用直接计数法B.可由上述调查数据计算出灰鹤种群当年的出生率C.为保护灰鹤,保护区内应当禁止人类的生产活动D.越冬灰鹤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量的一部分√√12341234灰鹤数量较少,个体较大,统计保护区内灰鹤种群数量可以采用直接计数法,A正确;题干中信息只能说明初次随亲鸟从繁殖地迁徙到越冬地的幼鹤为26只,不能说明新生个体只有26只,故不能计算出灰鹤种群当年的出生率,B错误;越冬灰鹤以保护区内农田收割后遗留的玉米为最主要的食物,则不能禁止人类的生产活动,应当合理安排人类的生产活动,C错误。4.(2017·全国Ⅲ,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志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12341234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关键就是随机取样,取样方法有等距取样法和五点取样法两种,计数时无须标志即可直接计数;若种群个体数量过少,则应适当增加样方面积。一、易错辨析1.同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是一个种群( )2.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 )3.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的变化趋势( )4.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5.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志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6.标志物脱落会使标志重捕法调查的结果偏大( )五分钟 查落实√√××√√二、填空默写1.(选择性必修2 P6) 称为种群密度。2.(选择性必修2 P6~8)测定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前者适用于 ,后者适用于 的动物。3.(选择性必修2 P9)种群的其他主要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特征是影响 的重要因素,其中 直接决定种群的密度,_________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 影响出生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植物或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移动能力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4.(选择性必修2 P9)春运期间,影响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5.(选择性必修2 P9)具有生殖能力的雌雄个体数量比例的失调,将引起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 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四课时精练一、单项选择题1.自然种群有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3个基本特征。下列现象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A.岩石表面每平方米有2 000只藤壶B.某水域雄性盐生钩虾为雌性的5倍C.植物种子以母株为中心向周围扩散D.65岁及以上的人占人口总数7%以上即意味处于老龄化社会√植物种子以母株为中心向周围扩散属于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C项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2.某调查小组欲调查某地区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在该地区相同面积的旱地和水田里均放置了数量相同的捕鼠夹,结果发现旱地中被捕针毛鼠数占捕鼠总数的12.8%,而水田中被捕针毛鼠数占捕鼠总数的2.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针毛鼠对当地旱地种植的农作物的危害可能大于水田B.在旱地种植少量高大树木,为猫头鹰提供栖居地,有利于控制针毛鼠害C.若捕获后的针毛鼠难以再次被捕获,则会导致调查的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偏小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是影响针毛鼠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旱地中被捕针毛鼠数占捕鼠比例大于水田,说明针毛鼠对当地旱地种植的农作物的危害可能大于水田,A正确;在旱地种植少量高大树木,可以为猫头鹰提供栖居地,故有利于猫头鹰捕食针毛鼠控制鼠害,B正确;捕获后的针毛鼠难以再次被捕获,则会导致调查的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偏大,C错误。3.(2023·江苏南京高三期中)兴趣小组在“模拟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的活动中,从混装了若干黄豆、绿豆、红豆、豌豆的大广口瓶中随机取出1勺豆,分别统计其中每种豆的数量,然后做上标记后,放回瓶中振荡摇匀。再次从瓶中随机取出1勺豆,分别统计其中每种豆的数量及被标记的豆的数量,计算出每种豆的数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每种豆模拟的是一个种群,四种豆模拟的是一个群落B.做好标记的豆放回后摇匀可使各种豆数量的估算结果更准确C.四种豆之间大小、颜色的差异性对估算结果的准确性影响不大D.如果已知一种豆的数量,仅取样一次也能完成对其他豆的数量的估算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每种豆模拟的是一个种群,四种豆模拟的是四个动物种群,不能模拟一个群落,A错误。13144.(2023·南通高三质检)下列关于种群的研究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调查培养液中大草履虫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B.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探究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C.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法常常适用于双子叶植物而不适用于跳蝻等小昆虫D.调查一些特殊种群的种群密度,也可用遇见率、鸣声等作为调查标准√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对于跳蝻等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小昆虫,可以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错误;调查一些特殊种群的种群密度,也可用遇见率、洞口与粪便等活动痕迹、鸣声等作为调查标准,D正确。13145.(2023·淮安高三模拟)如图是2010~2018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变化曲线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出生率和死亡率能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最基本特征B.2016年出生率上升可能与我国实行二孩政策相关C.由图不能推测出 2016~2018年我国人口数量在逐渐减少D.我国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主要由性别比例决定√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的最基本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能够直接影响种群密度。我国的出生率主要由性别比例决定,但是死亡率与性别比例关系不大,D错误。6.科研人员对某岛屿一年内社鼠种群的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获取该岛屿社鼠的种群密度C.社鼠雌性个体在9~11月份的生存能力低于雄性个体D.社鼠种群密度较低时,较高性别比例有利于种群密度的恢复√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由题图分析可知,在9~11月份,社鼠雌性个体的数量明显多于雄性个体,说明社鼠雌性个体在9~11月份的生存能力高于雄性个体,C错误。7.下图为某岛屿上生活着的一种动物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分为Ⅰ、Ⅱ、Ⅲ三个阶段;图①、②、③为三种年龄结构。与该动物种群发展相对应的年龄结构顺序应是A.①→②→③ B.③→①→②C.②→①→③ D.③→②→①√1234567891011121314图中的Ⅰ时间段内种群数量逐渐增加,此时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对应于图中的①,Ⅱ时间段内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定阶段,说明此时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对应于图中的②,Ⅲ时间段内种群数量逐渐下降,此时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对应于图中的③,即图示的种群数量变化显示该过程中的年龄结构变化为①→②→③,A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8.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推测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123456789101112√1314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A、D错误;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错误。二、多项选择题9.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标志重捕法适合用来调查兔子、田鼠和蚜虫等动物的种群密度B.某种植物成群、成簇、成块地密集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都能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D.遭受严重火灾后的森林恢复原状所需时间长,属于初生演替√√√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蚜虫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植物成群、成簇、成块地密集分布属于种群的集群分布,不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遭受严重火灾后的森林恢复原状所需时间长,但是土壤中保留了种子的繁殖体等,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131410.蝗虫为杂食性害虫,蝗灾已成为草原农牧业生产中的重大灾害之一。图甲表示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的种群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的影响;图乙为农业部门对某次“亚洲小车蝗”引发的蝗灾及其防治过程中蝗虫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A.为预测蝗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调查蝗虫的卵B.由图甲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蝗虫的种群密度C.当狭翅雏蝗种群密度小于5只每平方米时,随狭翅雏蝗种群密度增大,牧草产量增加D.图乙中a点对应时间进行的防治是生物防治,防治效果持久而稳定√√1234567891011121314图甲表示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的种群密度对牧草产量的影响,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蝗虫的种类和蝗虫的种群密度,因变量是牧草产量,B错误;图乙中a点对应时间进行的防治是农药防治,随农药使用次数的增多,防治效果变差,图中f点之后防治效果持久而稳定,说明该点对应时间开始进行生物防治,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1.如图为某种群年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一定生活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B.该种群的出生率一定大于死亡率C.该种群属于衰退型D.该种群属于稳定型√√√该图表示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但是种群不一定生活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A、C错误,D正确;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趋于相等,B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2.有一种昆虫叫“十七年蝉”,它的幼虫需要在地下生活17年,在17年后的夏季爬出地面转化为成虫,成虫仅能存活约1个月。图1是出现在某地的一个“十七年蝉”种群的密度变化和被鸟类捕食率的变化,图2表示该树林中某种鸟类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A.该地的“十七年蝉”构成了一个种群,调查该地“十七年蝉”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B.图1所示的“十七年蝉”种群的现存量与被捕食率的关系呈负相关C.图2内a~e五个点中,d点的种群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前8年种群数量最大的点是a点D.调查某种鸟类的种群密度时,若标志物脱落,则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1234567891011121314“十七年蝉”个体较小,不易做标志,且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所以一般不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图2中d点时λ<1,种群数量减少,所以d点的种群年龄结构是衰退型,从b点开始,种群数量开始减少,所以前8年种群数量最大的是b点,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调查某种鸟类的种群密度时,若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个体中带有标志的个体数减少,故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三、非选择题13.2020年年初爆发的沙漠蝗虫灾害持续数月,席卷了从西非、东非、西亚至南亚的20多个国家,沙漠蝗虫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迁徙性害虫,严重威胁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计,导致全球性的粮食危机。请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沙漠蝗虫幼体跳蝻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2)从种群的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沙漠蝗虫迁徙到新环境后种群密度短期内迅速增加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预测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需要调查蝗虫种群的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样方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年龄结构(3)群居型成熟的沙漠蝗雄成虫会释放出挥发性化合物苯乙腈,驱避同种其他雄虫,以减少求偶竞争,提高交配效率。上述实例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4)沙漠蝗虫入侵会极大地降低生物的________,为了控制蝗灾,可以创造不利于蝗虫生活的生态条件,例如修筑堤坝、疏浚河道、挖排水沟等方法,这是从根本上降低其种群的____________。采用化学农药防治和生物防治等防治措施可快速有效地控制蝗灾,和前者相比,生物防治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防治可以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多样性环境容纳量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引入该生物的捕食者、寄生者和引入有利于人类的该生物的竞争者123456789101112131414.为研究不同密度的布氏田鼠对草原群落的影响,研究人员于2015年5~10月对相似的甲、乙、丙三个草原群落在模拟条件下进行实验,部分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问题:实验样地 甲 乙 丙布氏田鼠数量(只/100 m2) 0 5 14生产者的生物量(g/m2) 340.04 236.92 130.36植物物种数(种/km2) 35 34 29(1)在每月中旬一般采用__________法调查布氏田鼠的密度,以确定其增减。标志重捕1234567891011121314布氏田鼠由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所以调查其种群数量需要采用标志重捕法。实验样地 甲 乙 丙布氏田鼠数量(只/100 m2) 0 5 14生产者的生物量(g/m2) 340.04 236.92 130.36植物物种数(种/km2) 35 34 29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2)低密度的布氏田鼠,对植物物种数和生产者生物量的影响依次是_______、_____。(填“显著”或“不显著”)实验样地 甲 乙 丙布氏田鼠数量(只/100 m2) 0 5 14生产者的生物量(g/m2) 340.04 236.92 130.36植物物种数(种/km2) 35 34 29不显著显著1234567891011121314分析表格数据,乙地布氏田鼠种群密度较低,与甲地相比,生产者的生物量明显降低,植物物种数变化不大,所以低密度的布氏田鼠,对植物物种数影响不显著,对生产者生物量的影响显著。实验样地 甲 乙 丙布氏田鼠数量(只/100 m2) 0 5 14生产者的生物量(g/m2) 340.04 236.92 130.36植物物种数(种/km2) 35 34 291234567891011121314(3)据表推测,布氏田鼠种群数量过多时,会导致草原退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防治草原布氏田鼠鼠害,不宜将其数量控制在 左右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样地 甲 乙 丙布氏田鼠数量(只/100 m2) 0 5 14生产者的生物量(g/m2) 340.04 236.92 130.36植物物种数(种/km2) 35 34 29当布氏田鼠种群数量过多时,生产者的生物量和植物物种数均下降此时布氏田鼠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能快速恢复到原有的水平第1课时 种群的特征课标要求 1.列举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特征。2.了解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考点一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1.种群的概念在特定时间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集合称为种群。易错提醒 (1)一“全”:指全部个体,包括各个年龄段的个体,有性别差异的生物包括雌雄个体。(2)二“单”:指基本单位,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3)三“同”:指同一物种、同一时段、同一区域的全部个体。种群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离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想一想 一块地里的所有三倍体无子西瓜是否属于一个种群?不是(填“是”或“不是”)。2.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1)概念:在单位面积或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提醒 种群数量多,种群密度不一定大。(2)调查方法①直接计数法: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数量较少的种群。②样方法a.样方大小确定方法为根据被调查生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确定样方的大小。b.样方法调查时要强调“随机”取样,原因是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法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c.样方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调查时若样方的数量太少,其统计结果的误差可能就较大;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但是,样方数量太多,整体取样花费的时间、精力就越多。从统计学上看,一定数量的样方即可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d.某兴趣小组调查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结果如表所示。其中,第四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则该植物种群密度是8株/m2。样方 N1 N2 N3 N4 N5种群密度(株/m2) 8 7 8 x 9③标志重捕法调查对象 移动能力强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调查程序 确定调查对象 ↓ 被标志个体数量为M ↓ 重捕、计数 ↓ 计算种群个体数量N=前提 被标志个体和未被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概率相等注意事项 标志物和标志方法不能影响被标志动物的正常活动,也不能导致它们产生疾病或被感染等;标志符号必须能维持一段时间,至少在调查期间不能消失;标志符号也不能过分醒目延伸应用 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志的鼠15只。a.这个种群中鼠的种群密度大约是88只/公顷。b.若捕捉后该鼠不易再被捕捉,则估算的种群密度会偏高(填“偏高”或“偏低”),理由是该鼠被捕捉一次之后不易再被捕捉,再次捕获的被标志的个体数减少,由种群数量=可知,种群数量变大,即估算值大于实际的种群密度。c.若由于某种原因,如标志物易脱落、标志物导致被标志个体易于被捕食、在被标志个体稀少处捕获等,则估算的种群密度会偏高(填“偏高”或“偏低”)。d.若由于某种原因,如被标志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被捕获、在被标志个体密集处捕获等,则估算的种群密度会偏低(填“偏高”或“偏低”)。教材拓展 黑光灯诱捕昆虫和性外激素诱杀害虫的原理相同吗?分别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何种信息传递?提示 原理不同。前者利用了昆虫的趋光性,后者利用了昆虫之间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原理。前者属于物理信息,后者属于化学信息。考向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1.(2023·江苏泗洪县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趋光性的农林害虫的监测,可通过黑光灯诱捕法准确反映它们的种群密度B.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时,需注意标志物对跳蝻生活的影响C.池塘中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采用抽样检测法D.某草本植物在野外分布较少,调查时可以适当减小样方的面积答案 C解析 具有趋光性的农林害虫的监测,可通过黑光灯诱捕法估算它们的种群密度,A错误;跳蝻活动能力较弱,应该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错误;某草本植物在野外分布较少,调查时可以适当增大样方的面积,D错误。2.下列有关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这两种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都要采用标志重捕法B.选取的样方一般呈长方形,样方面积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大小C.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初次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中标志个体数D.样方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且要计算样方边线上的所有个体答案 C解析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调查其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常采用样方法,A错误;样方的形状应该根据选定的地方的地形决定,以正方形为宜,B错误;样方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对于压线的个体计数方法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D错误。考点二 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与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1)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2)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可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的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3)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衰退型的种群又会如何?提示 不一定。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结构,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4)具有生殖能力的雌雄个体数量比例的失调,将引起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5)春运期间,影响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6)某生物学家对某地的蝗虫种群进行研究后大胆预测:不久后蝗灾会更加严重。他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最可能是蝗虫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考向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3.研究发现,某些动物种群有一个最适的种群密度,种群密度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对种群增长产生抑制性影响,这一现象被称为阿利氏规律。下列分析不符合阿利氏规律的是( )A.种群密度过大时,种内竞争加剧会导致死亡率上升B.种群密度过小时,难以找到配偶会导致出生率下降C.最适种群密度时,种群的增长率大于种群密度过大或过小时D.种群密度过小时,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λ>1)”答案 D解析 种群密度过小时,会对种群增长产生抑制性影响,种群数量很难保持“J”型增长,故t年后种群数量不是“Nt=N0λt(λ>1)”,D错误。4.(多选)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某种群有200个个体,一年内出生了10个个体,则年出生率为10%B.若种群甲的种群密度高于种群乙的,则种群甲的种群数量一定比种群乙的种群数量大C.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种群数量不一定会立即下降D.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答案 ABD解析 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由题干分析可知,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200×100%=5%,A错误;种群甲的种群密度高于种群乙,但是种群分布的面积不一定相同,故种群甲的种群数量不一定比种群乙的种群数量大,B错误;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D错误。1.(2022·山东,12)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若在某封闭鱼塘中捕获了1 000条鱼售卖,第2天用相同方法捕获了950条鱼。假设鱼始终保持均匀分布,则该鱼塘中鱼的初始数量约为( )A.2×104条 B.4×104条C.6×104条 D.8×104条答案 A解析 由题“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假设该种群总数为x,则有1 000/x=950/(x-1 000),计算得出x=2×104,即该鱼塘中鱼的初始数量为2×104条,A正确。2.(2021·山东,11)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志的鼠15只。标志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志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结果取整数)( )A.66只/公顷 B.77只/公顷C.83只/公顷 D.88只/公顷答案 B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中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故可将第一次标志的鼠的数量视为39-5=34(只),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志的鼠15只,设该区域该种鼠的种群数量为X只,则根据计算公式可知,(39-5)/X=15/34,解得X≈77.07,面积为一公顷,故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77只/公顷。故B正确。3.(多选)(2021·辽宁,19)灰鹤是大型迁徙鸟类,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研究者对某自然保护区内越冬灰鹤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灰鹤种群通常在同一地点集群夜宿,经调查,该灰鹤种群数量为245只,初次随亲鸟从繁殖地迁徙到越冬地的幼鹤为26只。通过粪便分析,发现越冬灰鹤以保护区内农田收割后遗留的玉米为最主要的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统计保护区内灰鹤种群数量可以采用直接计数法B.可由上述调查数据计算出灰鹤种群当年的出生率C.为保护灰鹤,保护区内应当禁止人类的生产活动D.越冬灰鹤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量的一部分答案 AD解析 灰鹤数量较少,个体较大,统计保护区内灰鹤种群数量可以采用直接计数法,A正确;题干中信息只能说明初次随亲鸟从繁殖地迁徙到越冬地的幼鹤为26只,不能说明新生个体只有26只,故不能计算出灰鹤种群当年的出生率,B错误;越冬灰鹤以保护区内农田收割后遗留的玉米为最主要的食物,则不能禁止人类的生产活动,应当合理安排人类的生产活动,C错误。4.(2017·全国Ⅲ,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志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答案 B解析 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关键就是随机取样,取样方法有等距取样法和五点取样法两种,计数时无须标志即可直接计数;若种群个体数量过少,则应适当增加样方面积。一、易错辨析1.同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是一个种群( √ )2.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 √ )3.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的变化趋势( × )4.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 )5.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志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 )6.标志物脱落会使标志重捕法调查的结果偏大( √ )二、填空默写1.(选择性必修2 P6)单位面积或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称为种群密度。2.(选择性必修2 P6~8)测定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前者适用于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植物或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后者适用于移动能力强的动物。3.(选择性必修2 P9)种群的其他主要特征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这些特征是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的密度,年龄结构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4.(选择性必修2 P9)春运期间,影响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5.(选择性必修2 P9)具有生殖能力的雌雄个体数量比例的失调,将引起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课时精练一、单项选择题1.自然种群有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3个基本特征。下列现象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 )A.岩石表面每平方米有2 000只藤壶B.某水域雄性盐生钩虾为雌性的5倍C.植物种子以母株为中心向周围扩散D.65岁及以上的人占人口总数7%以上即意味处于老龄化社会答案 C解析 植物种子以母株为中心向周围扩散属于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C项符合题意。2.某调查小组欲调查某地区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在该地区相同面积的旱地和水田里均放置了数量相同的捕鼠夹,结果发现旱地中被捕针毛鼠数占捕鼠总数的12.8%,而水田中被捕针毛鼠数占捕鼠总数的2.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针毛鼠对当地旱地种植的农作物的危害可能大于水田B.在旱地种植少量高大树木,为猫头鹰提供栖居地,有利于控制针毛鼠害C.若捕获后的针毛鼠难以再次被捕获,则会导致调查的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偏小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是影响针毛鼠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答案 C解析 旱地中被捕针毛鼠数占捕鼠比例大于水田,说明针毛鼠对当地旱地种植的农作物的危害可能大于水田,A正确;在旱地种植少量高大树木,可以为猫头鹰提供栖居地,故有利于猫头鹰捕食针毛鼠控制鼠害,B正确;捕获后的针毛鼠难以再次被捕获,则会导致调查的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偏大,C错误。3.(2023·江苏南京高三期中)兴趣小组在“模拟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的活动中,从混装了若干黄豆、绿豆、红豆、豌豆的大广口瓶中随机取出1勺豆,分别统计其中每种豆的数量,然后做上标记后,放回瓶中振荡摇匀。再次从瓶中随机取出1勺豆,分别统计其中每种豆的数量及被标记的豆的数量,计算出每种豆的数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每种豆模拟的是一个种群,四种豆模拟的是一个群落B.做好标记的豆放回后摇匀可使各种豆数量的估算结果更准确C.四种豆之间大小、颜色的差异性对估算结果的准确性影响不大D.如果已知一种豆的数量,仅取样一次也能完成对其他豆的数量的估算答案 A解析 每种豆模拟的是一个种群,四种豆模拟的是四个动物种群,不能模拟一个群落,A错误。4.(2023·南通高三质检)下列关于种群的研究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调查培养液中大草履虫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B.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探究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C.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法常常适用于双子叶植物而不适用于跳蝻等小昆虫D.调查一些特殊种群的种群密度,也可用遇见率、鸣声等作为调查标准答案 C解析 对于跳蝻等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小昆虫,可以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错误;调查一些特殊种群的种群密度,也可用遇见率、洞口与粪便等活动痕迹、鸣声等作为调查标准,D正确。5.(2023·淮安高三模拟)如图是 2010~2018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变化曲线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能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最基本特征B.2016年出生率上升可能与我国实行二孩政策相关C.由图不能推测出 2016~2018年我国人口数量在逐渐减少D.我国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主要由性别比例决定答案 D解析 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的最基本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能够直接影响种群密度。我国的出生率主要由性别比例决定,但是死亡率与性别比例关系不大,D错误。6.科研人员对某岛屿一年内社鼠种群的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获取该岛屿社鼠的种群密度C.社鼠雌性个体在9~11月份的生存能力低于雄性个体D.社鼠种群密度较低时,较高性别比例有利于种群密度的恢复答案 C解析 由题图分析可知,在9~11月份,社鼠雌性个体的数量明显多于雄性个体,说明社鼠雌性个体在9~11月份的生存能力高于雄性个体,C错误。7.下图为某岛屿上生活着的一种动物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分为Ⅰ、Ⅱ、Ⅲ三个阶段;图①、②、③为三种年龄结构。与该动物种群发展相对应的年龄结构顺序应是( )A.①→②→③ B.③→①→②C.②→①→③ D.③→②→①答案 A解析 图中的Ⅰ时间段内种群数量逐渐增加,此时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对应于图中的①,Ⅱ时间段内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定阶段,说明此时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对应于图中的②,Ⅲ时间段内种群数量逐渐下降,此时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对应于图中的③,即图示的种群数量变化显示该过程中的年龄结构变化为①→②→③,A正确。8.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推测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答案 B解析 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A、D错误;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错误。二、多项选择题9.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标志重捕法适合用来调查兔子、田鼠和蚜虫等动物的种群密度B.某种植物成群、成簇、成块地密集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都能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D.遭受严重火灾后的森林恢复原状所需时间长,属于初生演替答案 ABD解析 蚜虫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植物成群、成簇、成块地密集分布属于种群的集群分布,不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遭受严重火灾后的森林恢复原状所需时间长,但是土壤中保留了种子的繁殖体等,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10.蝗虫为杂食性害虫,蝗灾已成为草原农牧业生产中的重大灾害之一。图甲表示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的种群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的影响;图乙为农业部门对某次“亚洲小车蝗”引发的蝗灾及其防治过程中蝗虫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预测蝗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调查蝗虫的卵B.由图甲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蝗虫的种群密度C.当狭翅雏蝗种群密度小于5只每平方米时,随狭翅雏蝗种群密度增大,牧草产量增加D.图乙中a点对应时间进行的防治是生物防治,防治效果持久而稳定答案 BD解析 图甲表示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的种群密度对牧草产量的影响,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蝗虫的种类和蝗虫的种群密度,因变量是牧草产量,B错误;图乙中a点对应时间进行的防治是农药防治,随农药使用次数的增多,防治效果变差,图中f点之后防治效果持久而稳定,说明该点对应时间开始进行生物防治,D错误。11.如图为某种群年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一定生活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B.该种群的出生率一定大于死亡率C.该种群属于衰退型D.该种群属于稳定型答案 ABC解析 该图表示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但是种群不一定生活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A、C错误,D正确;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趋于相等,B错误。12.有一种昆虫叫“十七年蝉”,它的幼虫需要在地下生活17年,在17年后的夏季爬出地面转化为成虫,成虫仅能存活约1个月。图1是出现在某地的一个“十七年蝉”种群的密度变化和被鸟类捕食率的变化,图2表示该树林中某种鸟类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的“十七年蝉”构成了一个种群,调查该地“十七年蝉”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B.图1所示的“十七年蝉”种群的现存量与被捕食率的关系呈负相关C.图2内a~e五个点中,d点的种群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前8年种群数量最大的点是a点D.调查某种鸟类的种群密度时,若标志物脱落,则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答案 BD解析 “十七年蝉”个体较小,不易做标志,且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所以一般不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图2中d点时λ<1,种群数量减少,所以d点的种群年龄结构是衰退型,从b点开始,种群数量开始减少,所以前8年种群数量最大的是b点,C错误;调查某种鸟类的种群密度时,若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个体中带有标志的个体数减少,故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D正确。三、非选择题13.2020年年初爆发的沙漠蝗虫灾害持续数月,席卷了从西非、东非、西亚至南亚的20多个国家,沙漠蝗虫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迁徙性害虫,严重威胁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计,导致全球性的粮食危机。请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沙漠蝗虫幼体跳蝻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种群的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沙漠蝗虫迁徙到新环境后种群密度短期内迅速增加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预测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需要调查蝗虫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3)群居型成熟的沙漠蝗雄成虫会释放出挥发性化合物苯乙腈,驱避同种其他雄虫,以减少求偶竞争,提高交配效率。上述实例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4)沙漠蝗虫入侵会极大地降低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控制蝗灾,可以创造不利于蝗虫生活的生态条件,例如修筑堤坝、疏浚河道、挖排水沟等方法,这是从根本上降低其种群的____________。采用化学农药防治和生物防治等防治措施可快速有效地控制蝗灾,和前者相比,生物防治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防治可以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答案 (1)样方法 (2)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年龄结构 (3)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4)多样性 环境容纳量 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 引入该生物的捕食者、寄生者和引入有利于人类的该生物的竞争者14.为研究不同密度的布氏田鼠对草原群落的影响,研究人员于2015年5~10月对相似的甲、乙、丙三个草原群落在模拟条件下进行实验,部分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问题:实验样地 甲 乙 丙布氏田鼠数量(只/100 m2) 0 5 14生产者的生物量(g/m2) 340.04 236.92 130.36植物物种数(种/km2) 35 34 29(1)在每月中旬一般采用____________法调查布氏田鼠的密度,以确定其增减。(2)低密度的布氏田鼠,对植物物种数和生产者生物量的影响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显著”或“不显著”)(3)据表推测,布氏田鼠种群数量过多时,会导致草原退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防治草原布氏田鼠鼠害,不宜将其数量控制在左右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标志重捕 (2)不显著 显著 (3)当布氏田鼠种群数量过多时,生产者的生物量和植物物种数均下降 此时布氏田鼠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能快速恢复到原有的水平解析 (1)布氏田鼠由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所以调查其种群数量需要采用标志重捕法。(2)分析表格数据,乙地布氏田鼠种群密度较低,与甲地相比,生产者的生物量明显降低,植物物种数变化不大,所以低密度的布氏田鼠,对植物物种数影响不显著,对生产者生物量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苏教版)第九单元 第1课时 种群的特征 学案(含解析).docx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苏教版)第九单元 第1课时 种群的特征 课件(71张PPT).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