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一节 机械运动(第2课时)一、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为定值,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内或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www-2-1-cnjy-com3.变速运动: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在发生改变的运动是变速运动。4.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平均速度=°5.一些事物的速度:真空中的光速3×108m/s,自行车的速度约5m/s,人步行的速度约1~1.5m/s。2-1-c-n-j-y典例精断例1、(2023春 浠水县期中)如图,当传送带静止不动时,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动,沿传送带从上端A点滑到下端B点所需时间为8分钟;则当皮带轮转动,传送带斜向上匀速运动时,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动,沿传送带从上端A点滑到下端B点所需时间为( )A.8分钟 B.大于8分钟 C.小于8分钟 D.无法确定变式1、(2023 天河区一模)小明测量列车匀速直线运动通过某路牌的时间如图1,车厢内显示车速如图2,则列车( )【出处:21教育名师】A.每节车厢长约100mB.该时段每秒运行100mC.通过路牌的时间为8分85秒D.以此速度运行100km用时1h例2、(2022秋 杭锦后旗校级期末)如图所示为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小车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行驶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斜面应选择较小的坡度B.测量时间的工具可以选用秒表C.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5cm/sD.本次实验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大于BC段的平均速度变式2、(2023 南山区校级开学)如图所示滚尺是一种测量长度的工具,多用于跑道、事故、农业等道路测量。滚尺主要由计数器和滚轮组成,当滚轮沿着路径滚动时,通过记录的圈数可以得到路径的长度。小华想利用滚尺和手机秒表,测量自己步行的平均速度。(1)将滚尺示数清零后,推动滚尺,手机同时记时,测出某次步行距离13.8m,对应的时间为11.5s,这段时间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 。(2)已知该滚尺滚轮直径为D,用s表示滚尺测出的距离,则上述测量中轮子滚过的圈数n= (用字母表示)(3)长期使用后,滚轮的轮胎磨损严重将导致测量出的步行速度偏 。例3、(2023 固始县模拟)小河同学、小南同学先后从同地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河同学比小南同学晚3s出发,小南同学出发6s时通过的路程为6m,此时两同学相距3m,在如图所示的a、b、c、d四条图线中,小河同学的s﹣t图是( )A.一定是图线a B.一定是图线bC.可能是图线c D.可能是图线d变式3、幸福生活离不开军人的保驾护航。如图是某军人在跳伞训练中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图像。下列能大致反映跳伞运动的图像是( )ABCD实战演练1.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2.由图可知,速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v甲<v乙<v丙 B.v甲<v丙<v乙C.v甲>v乙>v丙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3.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 )A.速度大小与s,t有关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路程与时间成正比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B.C.D.5.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右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21*cnjy*com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 sB.4 s~8 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0 s~8 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8 s后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6.百米赛跑的某个时刻,甲、乙两名运动员的位置如图, 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同的时间内他通过的 大。若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响才按表计时,这样的计时方法会 (填“提高”或“降低”)跑步成绩。“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实验方法。下面两幅频闪摄影照片中,甲做 运动,乙做 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8.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即v=s/t。初中物理中还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密度、压强、功率、热值等,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高中物理中也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Δv表示,它等于前后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国际单位是m/s2)。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1)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开始运动的速度v0=2m/s,经过5s后它的速度变为vt=6m/s,则这个物体加速度大小a= m/s2。(2)加速度的定义公式a= 。(3)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甲)所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以速度v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乙)所示,其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由v0到vt,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用v0、t、a写出s的表达式,s= 。9.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0.2s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如图甲所示。(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 。(2)图乙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3)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小球的实际运动路程为48cm,则小球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 m/s。10.一辆长10米的大货车,以36km/h的速度驶进一个隧道,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所用的时间为20秒,求隧道长为多少?11.小娜同学从家中出发去昌大昌超市,前25min步行,后改为骑自行车5min到达超市。全程运动可近似为图的路程与时间图像,求:21*cnjy*com(1)小娜同学到昌大昌超市全程的平均速度;(2)小娜同学骑行的速度;(3)如果小娜同学骑车的速度保持不变,请计算她全程骑车返回需要多长时间。12.研究发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度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如图所示,某人酒后驾车沿马路直线行驶,车头中央距马路边沿3m,车在到达某位置时,发现一人正从路边出发闯红灯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5m/s,距离人的行走路线为30m,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2s,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再经过1s刚好驶到人的行走路线。求:(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2)请你为驾驶人员和行人各提出一条文明交通的警示语。13.12月11日,搭载风云四号卫星的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火箭在升空的过程中 (选填“是”或“不是”)匀速运动;在火箭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塔的底部,底部的钢支架遇到高温火焰将会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为了保护发射塔,工作人员在塔底建了一个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 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气团”是水先 后 形成的。21cnjy.com14.近年来我国铁路事业迅猛发展,如图所示,高速列车(动车)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小菲在国庆节期间乘坐高速列车从北京到上海,列车运行的时刻表如下。试问:站次 站表 到站时间 离站时间 里程1 北京南 始发站 08:00 02 济南西 09:30 09:32 406km3 南京南 11:46 11:48 1023km4 上海虹桥 12:55 终点站 1318km(1)高速列车行驶过程中,若以铁轨为参照物,车上乘客是 的;若以列车为参照物,车上乘客是 的。www.21-cn-jy.com(2)列车由北京南到济南西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时?(结果保留整数)(3)若小菲乘坐的高速列车长200m,途中穿过一条长度为2000m的隧道,列车以21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则列车全部都在隧道中的时间是多少秒?【来源:21·世纪·教育·网】15.如图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1)本实验测平均速度的原理公式是: 。(2)除图中的刻度尺外,本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 (填名称)。(3)图中AB段的距离sAB= 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是 m/s。(4)实验中可以发现vBC vAC。(选填“>”、“<”或“=”)(5)实验时,发现小车向下运动时间太快,很难计时,为方便计时操作实验时,实验改进措施是 (写出一种即可);小车经过A点才开始计时,会使得计算的速度偏 。(填“大”或“小”)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一节 机械运动(第2课时)一、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为定值,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内或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www-2-1-cnjy-com3.变速运动: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在发生改变的运动是变速运动。4.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平均速度=°5.一些事物的速度:真空中的光速3×108m/s,自行车的速度约5m/s,人步行的速度约1~1.5m/s。2-1-c-n-j-y典例精断例1、(2023春 浠水县期中)如图,当传送带静止不动时,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动,沿传送带从上端A点滑到下端B点所需时间为8分钟;则当皮带轮转动,传送带斜向上匀速运动时,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动,沿传送带从上端A点滑到下端B点所需时间为( )A.8分钟 B.大于8分钟 C.小于8分钟 D.无法确定【答案】A【解答】解:物体两次受到的都是滑动摩擦力,无论物体与传输带相对速度是多大,只要滑动起来,摩擦力就不变了。也就是两次受力相同,运动过程也就相同,因此从A点滑到B点仍用8分钟的时间。21教育网故选:A。变式1、(2023 天河区一模)小明测量列车匀速直线运动通过某路牌的时间如图1,车厢内显示车速如图2,则列车( )【出处:21教育名师】A.每节车厢长约100mB.该时段每秒运行100mC.通过路牌的时间为8分85秒D.以此速度运行100km用时1h【答案】D【解答】解:A、每节车厢的长度一般为17.5m,故A错误;B、如图2所示,100km/h≈27.8m/s,即每秒运行27.8m,故B错误;C、如图1所示,通过某路牌的时间00:08.85表示8.85s,故C错误;D、车速100km/h表示运行100km用时1h,故D正确;故选:D。例2、(2022秋 杭锦后旗校级期末)如图所示为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小车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行驶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斜面应选择较小的坡度B.测量时间的工具可以选用秒表C.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5cm/sD.本次实验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大于BC段的平均速度【答案】D【解答】解:A、斜面坡度越小,滑块速度变化越慢,滑块运动时间越长,因此,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时间。故A正确。B、“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是速度公式v=,因此需要用刻度尺测量出滑块运动的路程,用秒表(或停表)测量出滑块运动的时间,然后利用v=求出滑块的平均速度。故B正确;21·cn·jy·comC、由图可知,滑块从顶端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3s,行驶的路程是s=40cm+5cm=45cm,则滑块全程的平均速度v===15cm/s,故C正确;D、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AB段与BC段路程相同,BC段所用时间较少,由v=可知,AB段平均速度小于后半段BC段平均速度,故D错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故选:D。变式2、(2023 南山区校级开学)如图所示滚尺是一种测量长度的工具,多用于跑道、事故、农业等道路测量。滚尺主要由计数器和滚轮组成,当滚轮沿着路径滚动时,通过记录的圈数可以得到路径的长度。小华想利用滚尺和手机秒表,测量自己步行的平均速度。(1)将滚尺示数清零后,推动滚尺,手机同时记时,测出某次步行距离13.8m,对应的时间为11.5s,这段时间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 。(2)已知该滚尺滚轮直径为D,用s表示滚尺测出的距离,则上述测量中轮子滚过的圈数n= (用字母表示)(3)长期使用后,滚轮的轮胎磨损严重将导致测量出的步行速度偏 。【答案】(1)1.2m/s;(2);(3)大。【解答】解:(1)则该段时间内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v===1.2m/s;(2)已知该滚尺的直径为D,则该滚尺的周长为L=πD,则上述测量中轮子滚过的圈数为:n==;(3)滚轮的轮胎磨损严重,滚轮转过的圈数增多,所测得的实际路程小于测量的路程,由v=可知测量的步行速度会偏大。故答案为:(1)1.2m/s;(2);(3)大。例3、(2023 固始县模拟)小河同学、小南同学先后从同地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河同学比小南同学晚3s出发,小南同学出发6s时通过的路程为6m,此时两同学相距3m,在如图所示的a、b、c、d四条图线中,小河同学的s﹣t图是( )A.一定是图线a B.一定是图线bC.可能是图线c D.可能是图线d【答案】D【解答】解:已知小南运动时间t南=6s,小河同学比小南同学晚3s出发,即小河运动时间t河=6s﹣3s=3s,又已知小南运动的路程s南=6m,此时两同学相距3m,则小河运动的路程可能为s河=6m+3m=9m或s河′=6m﹣3m=3m,所以小河的速度可能为:v河===3m/s,v河′===1m/s,由图可知,va===3m/s,vb===2m/s,vc===1.5m/s,vd===1m/s,所以小河的s﹣t图线可能a和d。故选:D。变式3、幸福生活离不开军人的保驾护航。如图是某军人在跳伞训练中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图像。下列能大致反映跳伞运动的图像是( )ABCD【答案】D【解答】解:0~20s时,军人下落速度越来越快,路程增加越来越快,s﹣t图像呈现出来的趋势是越来越“陡”;20s~30s是匀速下落,s﹣t图像呈现出来的趋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40s~50s军人减速下落,路程在变大,s﹣t图像呈现出来的趋势是逐渐变“缓”;50s~70s速度变为匀速,但比之前的速度要小,因此s﹣t图像呈现出来的趋势是比较平缓的一条倾斜的“直线”。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实战演练1.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答案】A【解答】解:运动员的速度:v运动员===10m/s;汽车的速度:v汽车=54km/h=54×=15m/s;羚羊的速度:v羚羊=20m/s;因此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运动员、汽车、羚羊,故A符合题意;故选:A。2.由图可知,速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v甲<v乙<v丙 B.v甲<v丙<v乙C.v甲>v乙>v丙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答案】C【解答】解:(1)左图为s﹣t图象,由图象可知,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相同时,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v=可知,v甲>v乙。(2)右图为s﹣t图象,由图象可知,丙物体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零。综上分析可知,所甲、乙、丙三个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v甲>v乙>v丙。故选:C。3.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 )A.速度大小与s,t有关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答案】D【解答】解:匀速直线运动是指方向和快慢都不变的运动,其大小与路程s、时间t没有关系,但速度等于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故ABC错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因此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故D正确。故选:D。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B.C.D.【答案】A【解答】解:A.v﹣t的图象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该图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符合题意;【来源:21cnj*y.co*m】B.v﹣t的图象是斜向上的直线,该图表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大,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s﹣t的图象是变化的曲线,并且随时间增加路程也增加,但不成正比例,也就是物体做加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版权所有:21教育】D.s﹣t图象是变化的曲线,并且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变小,也就是物体做减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5.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右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21*cnjy*com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 sB.4 s~8 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0 s~8 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8 s后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答案】D【解答】解:A、乙出发4s之后甲才出发,所以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故A正确。B、如图,甲乙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相同的,甲乙都进行匀速运动,甲乙都在平直的路面上步行,所以甲乙都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C、如图,在0s~8s内,甲乙都通过了5m,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正确。D、由图象可知,8s后,甲、乙两同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所以速度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D。6.百米赛跑的某个时刻,甲、乙两名运动员的位置如图, 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同的时间内他通过的 大。若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响才按表计时,这样的计时方法会 (填“提高”或“降低”)跑步成绩。【解答】解:(1)由图可知,甲、乙两名运动员所用时间相同,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通过的路程,所以乙运动员的速度较快;(2)百米赛跑场上记时裁判从看到发令枪冒白烟开始记时,而不是听到枪声时计时;如果听到枪声才计时,因为光速比声速大,声音传播需要时间多,这样少计了些时间,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测得时间肯定少了,根据v=可得,少的时间为t==≈0.294s,这样就提高了他的成绩。故答案为:乙;路程;提高。7.“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实验方法。下面两幅频闪摄影照片中,甲做 运动,乙做 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解答】解:如图,甲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甲进行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乙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乙进行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匀速直线;变速直线。8.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即v=s/t。初中物理中还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密度、压强、功率、热值等,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高中物理中也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Δv表示,它等于前后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国际单位是m/s2)。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1)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开始运动的速度v0=2m/s,经过5s后它的速度变为vt=6m/s,则这个物体加速度大小a= m/s2。(2)加速度的定义公式a= 。(3)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甲)所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以速度v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乙)所示,其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由v0到vt,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用v0、t、a写出s的表达式,s= 。【答案】(1)0.8;(2);(3)v0t+at2。【解答】解:(1)物体在5s内的速度变化量Δv=vt﹣v0=6m/s﹣2m/s=4m/s;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0.8m/s2;(2)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知,加速度的定义公式a=;(3)图乙中阴影部分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组成,如下图所示:长方形面积s1=v0t,三角形的面积s2=at2,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即s=v0t+at2。故答案为:(1)0.8;(2);(3)v0t+at2。9.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0.2s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如图甲所示。(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 。(2)图乙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3)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小球的实际运动路程为48cm,则小球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 m/s。【答案】(1)变速;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等;(2)C;(3)0.8。【解答】解:(1)相机拍照间隔的时间是相同的,由图可知:在相等的间隔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逐渐变大,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2)由照片中小球的运动轨迹可知,小球运动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图C符合题意;(3)照片上A与B之间为3个时间间隔,所以运动时间为0.6s,小球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v===80cm/s=0.8m/s。故答案为:(1)变速;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等;(2)C;(3)0.8。10.一辆长10米的大货车,以36km/h的速度驶进一个隧道,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所用的时间为20秒,求隧道长为多少?【解答】解:已知v=36km/h=10m/s,整个大货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20s,由v=可得,大货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s=vt=10m/s×20s=200m;因为大货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s=L隧道+L车,所以L隧道=s﹣L车=200m﹣10m=190m。答:隧道长190m。11.小娜同学从家中出发去昌大昌超市,前25min步行,后改为骑自行车5min到达超市。全程运动可近似为图的路程与时间图像,求:21*cnjy*com(1)小娜同学到昌大昌超市全程的平均速度;(2)小娜同学骑行的速度;(3)如果小娜同学骑车的速度保持不变,请计算她全程骑车返回需要多长时间。【答案】(1)小娜同学到昌大昌超市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m/s;(2)小娜同学骑行的速度是6m/s;(3)如果小娜同学骑车的速度保持不变,她全程骑车返回需要10min。【解答】解:(1)全程平均速度为;(2)AB段的路程为sAB=3600m﹣1800m=1800m,时间是tAB=30min﹣25min=5min=300s,两段的路程相等,AB段所用的时间少,AB段为骑行,速度为;(3)全程骑车返回需要时间。答:(1)小娜同学到昌大昌超市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m/s;(2)小娜同学骑行的速度是6m/s;(3)如果小娜同学骑车的速度保持不变,她全程骑车返回需要10min。12.研究发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度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如图所示,某人酒后驾车沿马路直线行驶,车头中央距马路边沿3m,车在到达某位置时,发现一人正从路边出发闯红灯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5m/s,距离人的行走路线为30m,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2s,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再经过1s刚好驶到人的行走路线。求:(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2)请你为驾驶人员和行人各提出一条文明交通的警示语。【答案】(1)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18m;(2)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严禁酒后驾车(合理即可)。【解答】解:(1)因为司机的反应时间是1.2s,且这段时间内保持15m/s的原速前进;由v=可得,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s车=v车t反=15m/s×1.2s=18m;(2)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严禁酒后驾车;行人过马路要注意看信号灯,不要闯红灯。答:(1)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18m;(2)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严禁酒后驾车(合理即可)。13.12月11日,搭载风云四号卫星的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火箭在升空的过程中 (选填“是”或“不是”)匀速运动;在火箭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塔的底部,底部的钢支架遇到高温火焰将会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为了保护发射塔,工作人员在塔底建了一个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 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气团”是水先 后 形成的。21cnjy.com【解答】解:火箭从发射塔开始发射升空的过程,火箭速度加快,故在升空过程中做的不是匀速运动,在火箭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塔的底部,底部的钢支架遇到高温火焰将会发生熔化;发射塔下面的水温度升高,发生汽化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放热又发生液化,形成大团的白雾。故答案为:不是;熔化;汽化;汽化;液化。14.近年来我国铁路事业迅猛发展,如图所示,高速列车(动车)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小菲在国庆节期间乘坐高速列车从北京到上海,列车运行的时刻表如下。试问:站次 站表 到站时间 离站时间 里程1 北京南 始发站 08:00 02 济南西 09:30 09:32 406km3 南京南 11:46 11:48 1023km4 上海虹桥 12:55 终点站 1318km(1)高速列车行驶过程中,若以铁轨为参照物,车上乘客是 的;若以列车为参照物,车上乘客是 的。www.21-cn-jy.com(2)列车由北京南到济南西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时?(结果保留整数)(3)若小菲乘坐的高速列车长200m,途中穿过一条长度为2000m的隧道,列车以21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则列车全部都在隧道中的时间是多少秒?【来源:21·世纪·教育·网】【答案】(1)运动;静止。(2)列车由北京南到济南西的平均速度是271km/h。(3)列车全部都在隧道中的时间是30s。【解答】解:(1)高速列车行驶过程中,若以铁轨为参照物,车上乘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若以列车为参照物,车上乘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2)列车由北京南到济南西的时间是:t=9:30﹣8:00=1.5h;列车由北京南到济南西的平均速度是:v==≈271km/h;(3)列车在隧道中行驶的速度为:v′=216km/h=60m/s;列车全部都在隧道中的时间是:t′===30s。答:(1)运动;静止。(2)列车由北京南到济南西的平均速度是271km/h。(3)列车全部都在隧道中的时间是30s。15.如图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1)本实验测平均速度的原理公式是: 。(2)除图中的刻度尺外,本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 (填名称)。(3)图中AB段的距离sAB= 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是 m/s。(4)实验中可以发现vBC vAC。(选填“>”、“<”或“=”)(5)实验时,发现小车向下运动时间太快,很难计时,为方便计时操作实验时,实验改进措施是 (写出一种即可);小车经过A点才开始计时,会使得计算的速度偏 。(填“大”或“小”)21·世纪*教育网【答案】(1)v=;(2)停表;(3)40.0;0.25;(4)>;(5)减小斜面的坡度;大。【解答】解:(1)本实验测平均速度的原理公式是:v=;(2)由实验原理可知实验过程中所需测量的物理量有路程和时间,因此除了刻度尺之外,还需要停表;(3)由图可知AB段的路程为sAB=80.0cm﹣40.0cm=40.0cm=0.4m,则AB段的平均速度为vAB===0.25m/s;(4)小车在斜面上是做加速运动的,因此小车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即vBC>vAC;2·1·c·n·j·y(5)斜面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就越快,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就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因此为了方便计时,实验改进措施是减小斜面的坡度;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小,由v=可知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大。故答案为:(1)v=;(2)停表;(3)40.0;0.25;(4)>;(5)减小斜面的坡度;大。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2暑假衔接七升八科学华师大运动和力-第一节 机械运动(第二课时)(原卷版).doc 22暑假衔接七升八科学华师大运动和力-第一节 机械运动(第二课时)(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