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课件+教学设计和同步测试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课件+教学设计和同步测试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三民主义  B.君主立宪  C.中体西用  D.自强求富
【解析】正确答案是A。简单的识记题目。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发表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上,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君主立宪是戊戌变法的思想,中体西用、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思想。这块内容是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内容。
2.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解析】正确答案是D。简单的识记题目。1905年,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织的领导人在日本东京秘密集会,建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选为总理,同盟会是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成为革命的统一的组织,也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20世纪初,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最大的经济领域是(  )
A.铁路  B.棉纺织业  C.水上运输业  D.钢铁
【解析】正确答案是A。铁路是列强在华投资最大的一个经济领域,他们通过直接投资、贷款等方式,控制筑路大权,夺取土地开发,开采矿藏等特权。
4.在《革命军》中宣传“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的是(  )
A.孙中山  B.张謇  C.邹容  D.黄兴
【解析】正确答案是C。1903年,邹容写成《革命军》,以通俗的笔墨宣传革命与共和思想,风行海内外,使很多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邹容也成为宣传辛亥革命的旗帜性人物。
5.同盟会誓词中的“驱除鞑虏”中的“鞑虏”指的是(  )
A.清政府  B.日本鬼子  C.蒙古  D.鞑靼
【解析】正确答案是A。D选项可能会构成较大的干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要推翻清政府,解除民族压迫。也就是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
6.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包括(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
【解析】正确答案是C。三民主义就是指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7.20世纪初,革命知识分子出版报刊,宣传革命的两大中心是指(  )
A.北京、上海  B.北京、东京  C.上海、东京  D.上海、广州
【解析】正确答案是C。20世纪初,进步的革命知识分子学习和接受西方政治学说与自然科学,宣传革命的理论与主张。其中一批人集中在上海,以租界为依托,另一批人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东京形成另一个宣传中心,包括后来的孙中山、鲁迅等人。
8.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
A.土地问题  B.政体问题  C.民族问题  D.外交问题
【解析】正确答案是A。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通过平均地权使国民摆脱贫困,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
9.(2009年1月上海市青浦区高三期末19题)《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正确的认识是(  )
A.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B.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
C.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D.三者的斗争对象和方式基本一致
【解析】正确答案是A。林则徐、康有为、孙中山等是中国近代社会探索救亡图存斗争的代表人物。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康有为领导了戊戌变法,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
10.(2009年2月山东济南市高三一模11题)章太炎说“长素(康有为)以为‘革命之惨,流血成河,死人如麻,而其事卒不可就’。然则立宪可不以兵刃得耶?即知英、奥、德、意诸国,数经民变,始得自由议政之杈。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材料说明(  )
①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②康有为认为立宪可避免流血③章太炎主张革命④章太炎认为立宪也须流血斗争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正确答案是A。根据题中材料信息判断即可。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章太炎主张革命、流血斗争。
11.孙中山说“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之役并寿”,所指战役是(  )
A.黄花岗起义  B.惠州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钦州起义
【解析】正确答案是A。根据题中材料信息判断即可。
12.(2011·内蒙古包头)下列人物中被誉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的是(  )
A.林则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毛泽东
【解析】正确答案是C。孙中山被誉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
二、非选择题
1.材料一:
?
材料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报》发刊词
(1)材料一中反应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谁创办?反映了这个时期中国先进人物的探索主要是哪些方面?(4分)
(2)材料一中康有为在政治方面的主张和材料二中有什么区别?(4分)
(3)材料二内容出自哪个组织的革命纲领,后来有人分别把这些革命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请把这个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一一对应!(4分)
【答案】(1)李鸿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2)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材料二主张民主共和
(3)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创立民国──民权主义,平均地权──民生主义。
【解析】课标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人物、事件、主张都有比较明确的要求。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是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的表现。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主张建立共和国,最后被孙中山概括为三民主义。
2.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以上图片都和哪一历史人物有关?
(2)请结合以上图片所反映的内容,叙述这一历史人物的革命活动。
(3)请结合有关史实对他进行简要的评价。
【答案】(1)孙中山
(2)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②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③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上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解析】孙中山是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事迹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内容。材料主要展示了孙中山在革命组织、革命旗帜等方面的行动和主张。他建立了兴中会和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可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2: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的内容,介绍孙中山对实现三民主义的基本思路。
(2)孙中山提出的民族革命的含义是什么?他所指的“民族”是哪一民族?
(3)结合两段材料,说明“民权革命”的内容是什么?主张这些革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4)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在《同盟会革命纲领》中是用哪十六个字概括的?
【答案】
(1)先推动民生革命成功,带动政治、社会革命一举成功。
(2)推翻满族政权的封建专制统治。汉族。
(3)民权革命的内容是建立民主共和的国家;目的在于“为中国谋幸福”。
(4)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解析】略。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回顾八年级下的已学知识,自学课文,结合孙中山的话能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说出20世纪初中国的局势;结合邹容《革命军》,能够理解20世纪初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性和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研读史料,讨论交流,了解并分析同盟会、三民主义等历史名词。
2.知道孙中山称为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原因,体会邹容、孙中山等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感受革命先烈追求“民主”“自由”的高尚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革命党人进行的革命活动。
2.难点:20世纪初中国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和分析。
2.采用史料教学法。以史料为证据,通过精心设问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提升历史认识。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了解学情
回顾历史
出示图片:孙中山
设问:同学们学过或从影视剧中看过孙中山的事迹,说说他为什么“弃医从政”?
自1900年起,世界格局怎样?当时中国又发生了哪些大事?
提示学生看教材中的“阅读卡”,自主回答。
?
世界与中国:(回顾第一课内容)
从谈话入手,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检查学生有没有阅读教材的习惯。同时复习第一课的相关内容
?
点拨背景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孙中山等人置身于那样的时代,他们是怎样认识的?
出示:孙中山在兴中会的话:“方今强邻环列,……”
邹容的话:“……十年灭国,百年灭种,其信然夫。”
提示学生看教材的导语:20世纪初的中国,民族危机更加深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感受这种强烈的民族危机
本环节由自问自答开始,着重体现了“20世纪初中国 的社会现状”,切中主题。用孙中山、邹容的话更能感受20世纪初的中国
?
阅读材料
活动探讨
设问: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描述20世纪初的中国(从政治、经济等角度)
(1)20世纪初的中国政治:
(2)20世纪初的中国经济:
追问:“列强在经济上加紧对中国的掠夺中国”具体是怎样做的?最大的一个领域是什么?
追问:这种控制还表现在哪些行业?(让学生结合P11资料,运用数据,认识20世纪初列强在经济上加紧对中国控制的史实。)
活动:列强对中国的经济势力的不断深入,会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追问:有没有产生客观一些积极影响?
学生描述:20世纪初的中国:北京仍然在被八国联军侵占、“洋人朝廷”等
加紧对中国的掠夺铁路修筑说明列强通过控制经济命脉强化对华经济侵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还表现在其他多个行业,如钢铁、纺织、水上运输等行业。)
?
图1-21就是列强投资案例,列强对中国的投资是一种野蛮的经济掠夺,只是在客观上为清帝国经济提供动力,本质是经济掠夺
经济角度是重点内容,设置追问,活动等
?
使学生明了“直接投资、向清政府贷款等”,就是资本输出的具体表现
知道铁路是列强当时掠夺中国的主要手段
还表现在各个方面。
材料分析,培养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
?
根据不同讨论结果(观点),引导学生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辩证地思考问题。认识列强的掠夺本质,为下面“保护民族经济”运动掀起而铺垫
?
?
?
?
研读教材
了解目的
面对列强的掠夺,中国应该怎么办呢?
1.有识之士怎么做?结合图1-22教学
2.新兴的社会力量有何作用?
3.革命知识分子又是如何做的:(宣传革命、促进革命思想的传播)
4.呈现材料:邹容《革命军》选段,注明发表时间。设问:为什么邹容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我中国,不可不革命”,会有什么影响?(出现众多的革命者)
设问:革命是不是唯一的选择了呢?在19世纪后半叶,中国曾经做出哪些努力,其结果是什么,得到哪些经验教训?
“筹建铁路公司”“集股自修铁路”等,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如张謇。接受西方的学说
??
生齐读邹容“《革命军》选段
说明知识分子作为新的社会力量成长起来,在宣传革命新思想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学生回忆戊戌变法的内容,再次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必须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
导出民族资产阶级在收回铁路权方面所做的努力。说明民族资产阶级是一种新的社会力量
?
?
使生感受到革命的目的是摆脱列强的控制,争取中国的独立、富强和发展
使学生渴望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这一时期日本与中国革命的关系
使学生认识到20世纪初的中国革命是唯一的选择
叙述故事
学法指导
1.清末众多革命者中,孙中山为什么被称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再次重温:孙中山弃医从政
设问:我们能从孙中山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2.结合相关史实,说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又是如何进行革命的呢?
(1)组织革命团体:从兴中会到同盟会(出示图片材料,特别强调兴中会、同盟会的性质)
超链接: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2)宣传革命思想:三民主义。
超链接:三民主义
结合同盟会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的解读,说说对它的理解
讲述孙中山的革命故事,他是推动革命发展最有影响力的一位。知道“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
?
?
?
(1)独立完成表格,说出兴中会和同盟会的概况
?
?
(2)自主阅读P13资料,学生研读分析三民主义。独立完成表格
1.学生通过讲故事、阅读材料知道孙中山为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原因。感受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同时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观
?
?
?
2.通过列表了解两个革命团体基本信息,说明孙在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思想的转变
通过材料分析和列表了解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和与同盟会革命纲领的联系
追忆往昔情感提升
1.介绍同盟会活动包括两个方面:革命思想的宣传和武装起义。出示图片: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墓,黄花岗起义被捕烈士。林觉民像及《与妻书》
2.设问:面对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势,清政府又是如何应对的?
追问:结果是什么?
人们又是如何看待清政府的行为?
出示陈天华《猛回头》
学生阅读教材,诵读《与妻书》前一段,欣赏歌曲《意映卿卿》
?
?
阅读教材:清政府的“新政”与立宪运动。
欣赏陈天华的《猛回头》
从中体会革命者英勇不屈,为革命死而后已的精神
同时明确,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任何维护清政府的改良道路都走不通的。只有通过革命,才有可能挽救民族危机
?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1)承前启后,理清脉络。本课时上承八下历史与社会的最后一课内容,下启辛亥革命及之后20世纪中国的历史,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教学过程中我们设计了很多需要学生回忆的环节,一方面可以复习巩固旧知识,也让学生对接下去的学习有了基础。
(2)史料引领,解读历史。本课时充分挖掘教材的丰富史料,组织学生探究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和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势等,既将研究历史的方法和理念(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引进课堂,又通过史学资料(文物资料和文献资料)的丰富解读让学生更近距离地接近历史的真相和提升历史思维。
(3)设问有效,层层递进。本课时的问题,如“孙中山等人置身于那样的时代,当时的时局怎么样呢?”“邹容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等,都针对教学内容的关键点,学生学习的关注点,层层递进,从而让学生了解、理解全局内容。
(4)情感教育,步步深入。本课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体会邹容、孙中山等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感受革命先烈追求“民主”“自由”的高尚情怀。设计了四个情感教育的环节,步步深入,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
2.不足之处?
教材P13有思考题(结合孙中山的这段话,用自己的语言藐视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可以从政治方面,也可以从经济领域,还可以从思想文化领域),这个题目也是教学设计中一个重要探究题目,但在实际操作时,由于没能提供更多的史料,学生对论从史出理解的不是很到位。
课件18张PPT。孙中山要为什么弃医从政?自1900年起,世界格局怎样?当时中国又发生了哪些大事?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孙中山: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邻,久垂涎我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多。蚕食鲸吞,已见效于踵接;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
邹容:我同胞处今之世,立今之日,内受满洲之压制,外受列国之驱迫,内患外侮,两相刺激,十年灭国,百年灭种,其信然夫。 1.政治上
2.经济上
(请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回答问题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描述20世纪初的中国 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列强在经济上加紧对中国的掠夺中国”具体是这样做的什么?
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最大是哪一个领域?
这种控制还表现哪些行业?二、分析20世纪初的中国时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势力的不断深入,会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有没有产生一些好的影响?中国怎么办!!!有识之士怎么做?
新兴的社会力量有何作用?
革命知识分子又是如何做的 ?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
  ──1903年邹容《革命军》会产生什么影响?革命派1.在20世纪前,中国曾经做出哪些努力,其结果是什么,得到哪些经验教训?
2.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必须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 。清末众多革命者中,孙中山为什么被称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我们能从孙中山身上中得到什么启示? 结合相关史实,说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又是如何进行革命的呢?
从兴中会到同盟会
──组织革命团队,
创立三民主义
──宣传革命思想
黄花岗起义
──发动武装起义 三、神入历史,革命风潮 孙中山是如何从事革命的? 1.从兴中会到同盟会1894年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被选为总理。(中国第一个统一全国性的革命组织)华兴会光复会共进会日知会文学会兴中会总会兴中会同盟会对比返回孙中山是如何从事革命的? 宣传革命思想:三民主义返回《革命军》与三民主义有什么不同黄花岗起义林觉民《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 及到庚子年闹出了弥天的大祸,才晓得一味守旧万万不可,稍稍行了些皮毛新政。其实何曾行过,不过借此掩饰国民的耳目,讨讨洋人的欢喜罢了;不但没有放了一线光明的,那黑暗反倒加了几倍。
──陈天华 1.面对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势,清政府又是如何应对的?
2.当时的人们又是如何看待清政府的行动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