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1912年3月,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是( )A.袁世凯 B.孙中山 C.溥仪 D.黎元洪【解析】正确答案是A。简单的识记题目。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次日,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孙中山辞职,3月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2.北洋军阀开始统治中国的标志是( )A.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B.孙中山宣布解职C.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D.“二次革命”的爆发【解析】正确答案是A。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把临时政府迁往北京,改组内阁,削弱革命派的力量,开始一步步独揽大权。中国历史开始进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3.袁世凯统治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的事件有( )A.发动甲午战争 B.制造“九一八事变”C.日本割占台湾澎湖列岛 D.日本提出灭之中国的“二十一条”【解析】正确答案是D。本题关键是理解限定词“袁世凯统治时期”。1914年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袁世凯未获得日本支持,接受了七部分条款。4.“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日本提出“二十一条”C.袁世凯大选临时大总统 D.孙中山继续革命【解析】正确答案是A。北洋政府的统治,特别是袁世凯时候,北洋军阀分裂,出现了长达十几年的割据混战局面,人们困苦不堪,政局动荡不安。5.“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是( )A.孙中山 B.袁世凯 C.黎元洪 D.蒋介石【解析】正确答案是B。孙中山只当选过临时大总统,没有被选过正式大总统。1913年10月6日,国会选举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6.下面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B.甲午战争的失败──戊戌变法C.袁世凯复辟帝制──辛亥革命 D.袁世凯死亡──北洋军阀分裂【解析】正确答案是C。袁世凯复辟帝制,强国各地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护国运动,而不是辛亥革命。8.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四分五裂。占据浙江的是( )A.直系军阀 B.奉系军阀 C.桂系军阀 D.皖系军阀【解析】正确答案是D。皖系军阀占据浙江、福建、安徽、山东等地。9.阅读教材P18页,图1-37,可知,护国运动最先发生在哪个地方?( )A.云南 B.北京 C.广东 D.湖北【解析】正确答案是A。1915年12月25日,蔡锷等在昆明宣告独立,发动护国运动。【解析】D。《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希望以此来挽救民族的危亡。10.帝国主义先支持清政府,后又支持袁世凯破坏中国革命,其根本出发点是( )A.维护中国统一 B.巩固在华利益 C.与袁世凯的好朋友 D.社会制度不同【解析】正确答案是B。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采取所有措施,其最终出发点都落在维护其在华利益。11.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的根本目的是( )A.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 B.独霸中国 C.扩大侵略权益 D.进行资本输出【解析】B。日本提出“二十一条”是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提出了意在独霸中国的“二十一条”。12.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加强专制统治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逼迫清帝退位 B.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C.破坏《临时约法》 D.改组内阁【解析】A。清帝退位是在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前。13.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护国运动 B.帝国主义不再支持 C.北洋军阀内部的分化 D.独裁和复辟不得人心【解析】D。袁世凯复辟失败的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是其独裁和复辟行为不得人心。二、非选择题1.材料一:“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二:“大总统是国家的元首,总揽统治权”。──《中华民国约法》材料三:“民国建设造端,百凡待治,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言(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可知总统的权力发生了什么变化?(2)从材料三可以看出,袁世凯表面上对共和与专制的态度是怎样的?(3)结合史实,袁世凯后来是如何独裁大权的?【答案】(1)总统权力全面加强,从三权分立到总揽大权。(2)赞成共和,发对专制。(3)迁都北京改组内阁、胁迫国会选举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和责任内阁,公布《大总统选举法》等。2.材料一: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在昆明宣布云南独立,组织讨袁护国军。“誓与民国同生死,誓与四万万同胞共生死,拥护共和,反对帝制。”材料二:“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过此共和之福,非共和之罪也,执共和国政之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段也。”──1917年孙中山广州演讲材料三:“民国初期若干年(注:指1926年前)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全球通史》(1)蔡锷组织讨袁护国军的原因是什么?这样运动的名称是什么?(2)为什么孙中山认为“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过此共和之福”?他把共和的敌人指向了谁?(3)《全球通史》称这时期是最糟糕的时期之一的,主要历史依据是什么?【答案】(1)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运动。(2)中国依然是专制统治,北洋军阀(或袁世凯)。(3)军阀割据混战人们生活困苦社会秩序混乱,国家四分五裂等。《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北洋政府的建立,通过合作探究了解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复辟帝制与卖国行径,通过活动了解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的史实,感受民国初年中国时局的动荡状况。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历史发展是充满曲折的,革命斗争不是一蹴而就的,知道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依然任重道远,深刻理解孙中山“革命还没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学习孙中山等为了中国的统一牺牲个人、高风亮节的高尚品质。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与卖国行径,北洋军阀混战。2.难点:理解民国初年共和专制的斗争。三、教学策略1.采用自主学习─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和分析。2.采用史料教学法。以史料为证据,通过精心设问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提升历史认识。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背景导入新课1.复习上一课“中华民国”创建、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夺取等内容2.出示资料:补充孙中山辞职咨文三项条件。设问:孙中山提出这三项条件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后来又是如何的?出示课题1.学生回顾上一课内容2.知道孙已经在防止新任总统专权独裁?复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上一课的内容,对本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探究活动自主活动(时间约10~15分钟):要求学生阅读图1-34、1-35,P1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中华民国约法》内容P18三则资料,以及教材P17-18内容,开展探究活动问题:(1)袁世凯是如何违背就任誓词一步步走向实施他的独裁统治的?(2)革命党人又是如何进行斗争维护共和政体的?PPT展示: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学生认真阅读相关材料,按照要求展开探究活动理解共和政体与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本质区别,感受民国初年共和与专制的生死较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正确看待共和与专制?学生对没有句读的繁体字适应比较困难汇报交流????(一)北洋政府的建立──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开始(副标题暂不出示)问题:1.为什么这时期的“中华民国”被叫作北洋政府?2.北洋政府是如何建立的?PPT展示:(1)(2)(3)3.超链接:《宋教仁案》这说明什么?4.请对袁世凯的做法进行简单的评价!5.小结: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地盘我的人,我的权力我独有,这就是我们讲的独裁统治。6.设问:对内袁世凯是如此做,对外呢?追问:具体向谁,借多少?超链接:《善后大借款》设问:这笔钱是用来干吗?这说明袁世凯是怎样的一个人?(出示副标题)7.设问:革命党人又是如何做的?出示材料:二次革命。共和与专制的较量,第一回合,共和完败,专制暂时获得胜利。袁世凯野心极度膨胀。(二)终身大总统—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加强1.设问:袁世凯镇压革命党人后,又实施了哪些独裁措施?PPT展示校对2.超链接:正式大总统的产生设问:(1)按《中华民国约法》的规定,总统权力发生了什么变化?(2)按《大总统选举法》的规定,总统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3)与君主专制相比有什么区别??(三)复辟帝制──袁世凯独裁统治的落幕1.设问:袁世凯当了终身大总统以后,是否就满足了?他又是如何实施他的野心的?出示标题《洪宪帝制》2.袁世凯为什么要接受二十一条?二十一条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3.超链接:《二十一条》部分内容,为什么二十一条被称为亡国条约?PPT展示《二十一条》四条内容,从这四条分别可以得出什么信息?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部分内容后,会有什么结果?4.出示副标题《袁世凯独裁统治的落幕》生阅读P17阅读卡回答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结束学生汇报回答: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1)临时政府从南京迁往北京,(2)改组内阁,委任亲信为内阁总理,(3)削弱革命派力量,独揽大权生思考回答问题生分析袁世凯的做法??生回答:像英、法、德、俄、日五国财团借款2500万英镑。扩张无力,“崇尚武力”?袁世凯对内独裁统治,对外出卖国家利益,革命党人奋起反抗,掀起了二次革命,遭到镇压?学生回答(1)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2)解散国会和责任内阁;(3)废除《临时约法》,公布《中华民国约法》;(4)公布《大总统选举法》,成为终身大总统生汇报回答问题。大总统总揽大权,已具备君主专制统治下的帝王独裁、终身制、世袭制等特征。仅差一个帝王称号?不满足,想当真正的皇帝。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作为自己称帝的交换条件,获得日本的支持。一战,日本想独占中国1914年5月9日,袁世凯宣布接受二十一条部分内容,与日本签署《中日民四条约》。获得日本的支持?生总结;对内: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对外:遭到欧美列强的反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能用形象的语言概括袁世凯的做法,有利于加强影响。从而更好地体会“独裁统治”的含义?理解袁世凯对外出卖国家利益的行为。培养分析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分析归纳的能力??此环节意在通过《临时约法》和《约法》的对比,让学生感受民国初年共和与专制的斗争,进一步理解袁世凯的独裁统治突破难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分析归纳的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袁世凯的独裁统治?讲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由此理解“二十一条”出台的背景理解世界历史是相互影响的理解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袁世凯的卖国行为进一步感受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评述历史感受割据过渡:虽然到1915年底,袁世凯宣布接受帝制,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实现了自己的皇帝梦。但最终……1.展示内容:护国运动,分析图1-37护国运动形势图。这里的“国”指“中华民国”2.设问:袁世凯的最终结局是怎样的?3.设问:袁世凯死了,民国保住了,共和胜利,是不是一切都OK了?请说说军阀割据的概括。4.活动:(P19)(1)数一数,民国初年的主要军阀派系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出各个军阀控制的范围?(2)从地图上,分析一下中国当时的局面?用一个词语概括。5.军阀割据长期混战,还会导致什么后果?出示图片:北洋军阀统治下的饥民。设问:这种情况中国能发展起来吗?列强对中国的军阀割据态度是怎样的?(图册16页)叙述: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生阅读分析材料,同桌一起探讨,回答问题。护国运动再造了共和,挽救了国家,巩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在民国初年共和和专制的斗争中,共和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袁世凯在内外交困、众叛亲离中死去。?研读地图,寻找民国初年的军阀割据。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成直系、皖系、奉系军阀三大派系,彼此之间长期割据混战。军阀林立割据混战,国家四分五裂,政局动荡不安,社会一片混乱,人民困苦不堪。不能支持感受袁世凯的命运,复辟开历史倒车的人,下场可悲,进行历史观与情感教育感受革命党人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正义终究要战胜邪恶??培养从历史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归纳概括能力。?让学生了解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以袁世凯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给中国造成了四分五裂的局面。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北伐军进驻北京,宣告北洋军阀统治中国的历史结束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本课时最大的特点就是设计了开放式的探究活动,并进行了认真的汇报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阅读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图片、P18三则资料,以及教材内容。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中华民国约法》,开展探究活动。并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探讨时间,让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在汇报交流环节,教师围绕教学重点提问,理顺教材思路,与学生一道解决难点问题,把握主干知识。这样既有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又有合作探究的机会,既让学生个别发言,又让学生各抒己见。课堂很有实效。本课时的第二个特点是教学语言诙谐幽默,课堂生动成趣。本课在分析袁世凯建立北洋政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袁世凯的做法进行评价,教师在总结过程中采用了“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地盘我的人,我的权力我独有”的表述,诙谐幽默,活跃了课堂气氛。2.不足之处导入环节采用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虽然好处多多,但对激发学生兴趣效果不是很好。PPT设计不是很美观。3.改进思考是否更好地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导入,比如用《护国战争》的视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同步测试.doc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教学设计.doc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教学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