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讲+力的合成与分解(课件)-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共3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07讲+力的合成与分解(课件)-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共36张PPT)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第7讲 力的合成与分解
2024
高考一轮复习讲练测
01
复习目标
02
网络构建
03
知识梳理
题型归纳
04
真题感悟
目录
CONTENTS
内容索引
知识考点 考点1:力的合成 考点2:力的分解 考点3: 活结与死结绳、动杆和定杆
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点 力的合成 知识点 力的分解 知识点1 活结与死结绳模型
知识点2 动杆和定杆模型
提升·必考题型归纳 考向1 合力的范围 考向1 力的分解方法 考向1 活结与死结绳模型
考向2几种特殊情况的力的合成 考向2 力的分解中的多解问题 考向2 动杆和定杆模型
复习目标
1、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能够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
2、构建活结与死结模型、动杆和定杆模型,总结规律特点。
网络构建
01
力的合成
PART ONE
夯基·必备基础知识
知识点 力的合成
1.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2.运算法则
①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甲所示。
②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首尾相接,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如图乙所示。
夯基·必备基础知识
知识点 力的合成
3.力的合成中合力与分力的大小范围
(1)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①|F1-F2|≤F合≤F1+F2,两个力大小不变时,其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②两种特殊情况:当两力反向时,合力最小,为|F1-F2|;当两力同向时,合力最大,为F1+F2。
(2)三个共点力的合成
①三个力共线且同向时,其合力最大,为F1+F2+F3。
②任取两个力,求出其合力的范围,如果第三个力在这个范围之内,则三个力的合力最小值为零;如果第三个力不在这个范围内,则合力最小值等于最大的力减去另外两个力。
夯基·必备基础知识
知识点 力的合成
4.共点力合成的两种方法
(1)作图法
夯基·必备基础知识
知识点 力的合成
(2)应用计算法的三种特例
1.一质量为1kg的物体(可视为质点)静止于水平桌面上,物体能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5N,现将水平面内的三个力同时作用于物体的同一点,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2N、2N、3N。下列关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摩擦力可能为0
B.物体不可能继续处于静止状态
C.物体可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可能为3m/s2
D.物体可能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提升·必备题型归纳
考向1 合力的范围
A
提升·必备题型归纳
【答案】A
【详解】A.由于2N、2N、3N这三个力的合力取值范围为0-7N,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为0,故A正确;
B.由上面分析可知,物体受到的合力可能为0,因此其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B正确;
C.若物体由加速度,则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5N,因此其合力的的值必定小于等于2N,故其加速度不可能为3m/s2,故C错误;
D.由于物体的初速为0,且受到的力为恒力,故不可能做匀变速曲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2.如图甲所示,是某人下蹲弯曲膝盖缓慢搬起重物的情景。该过程是身体肌肉、骨骼、关节等部位一系列相关动作的过程,现将其简化为如图乙所示的模型。设脚掌受地面竖直向上的弹力大小为FN,膝关节弯曲的角度为θ,该过程中大、小腿部的肌群对膝关节的作用力F的方向始终水平向后,且大腿骨、小腿骨对膝关节的作用力大致相等。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缓慢搬起重物的过程中,FN逐渐变小
B.人缓慢搬起重物的过程中,F逐渐变小
C.当θ=60°时,
D.当θ=120°时,
提升·必备题型归纳
考向2 几种特殊情况的力的合成
BD
提升·必备题型归纳
02
力的分解
PART ONE
夯基·必备基础知识
知识点 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
(1)定义: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的过程。(2)遵循原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2.力的分解常用的方法。
夯基·必备基础知识
知识点 力的分解
3.力的分解方法的选取原则
(1)一般来说,当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下的力时,常按实际效果进行分解,若这三个力中,有两个力互相垂直,优先选用正交分解法。
(2)当物体受到三个以上的力时,常用正交分解法。
夯基·必备基础知识
知识点 力的分解
4.力的分解的多解情况
1.在汽车的维修中,千斤顶发挥了很大作用,图中分别为剪式千斤顶的实物图和示意图。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当汽车刚被顶起时,若已知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4.0×104N,且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恰为120°,则(   )
A.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为4.0×104N
B.此时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各为2.0×104N
C.若摇动把手把车继续往上顶,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减小
D.若摇动把手把车继续往上顶,两臂受到的压力将不变
提升·必备题型归纳
考向1 力的分解方法
AC
提升·必备题型归纳
2.现将一个沿水平方向大小为F=100 N的力分解成两个分力,其中一个分力大小未知,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夹角,则关于另一分力的大小及分解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另一分力的大小方向不确定,有无数组解B.另一分力的大小为50 N时,有唯一解C.另一分力的大小为80 N时,有两解D.另一分力的大小为60 N时,无解
提升·必备题型归纳
考向2 力的分解中的多解问题
ABC
提升·必备题型归纳
【答案】ABC【详解】A.设方向已知的分力为F1,如下图所示,根据三角形法则可知,由于分力F1的方向确定,但大小不确定,则F1、F2和F可构成无数个矢量三角形,则另一分力F2的大小方向不确定,有无数组解,故A正确;B.由图可知,当另一个分力F2与分力F1垂直时,则F2有最小值为F2=Fsin 30°=50 N此时另一个分力F2的大小方向均确定,有唯一解,故B正确;CD.当另一个分力F2大小满足50 N03
活结与死结绳模型、动杆和定杆模型
PART ONE
夯基·必备基础知识
知识点1 活结与死结绳模型
1.“活结”模型
夯基·必备基础知识
知识点1 活结与死结绳模型
1.“活结”模型
夯基·必备基础知识
知识点1 活结与死结绳模型
2.“死结”模型
夯基·必备基础知识
知识点2 动杆和定杆模型
1.动杆模型
夯基·必备基础知识
知识点2 动杆和定杆模型
2.定杆模型
1.如图所示是我国一项传统的体育活动“空竹”,将“空竹”搁置于两轻杆间的细线上,然后用两手提拉两杆,“空竹”就会在线上来回滚动,非常具有趣味性和锻炼性。现假设某老人正在玩“空竹”,如图所示,开始时两手在同一高度,且始终保持两手间水平距离不变,绳子呈“V”字形;如不考虑细线与“空竹”间的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右侧轻杆提高,待“空竹”静止时右侧细线的拉力大于左侧细线的拉力B.将右侧轻杆提高,待“空竹”静止时细线的拉力大于开始时细线的拉力C.不管将哪侧轻杆提高,待“空竹”静止时细线的拉力都等于开始时细线的拉力D.如果将两手的水平距离增大,待“空竹”静止时细线的张力将增大
提升·必备题型归纳
考向1 活结与死结绳模型
CD
提升·必备题型归纳
提升·必备题型归纳
考向2 动杆和定杆模型
AC
提升·必备题型归纳
PART ONE
真题感悟
真题感悟
D
提升·必备题型归纳
感谢观看
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