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上册科学4.7能量从哪里来 微课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上册科学4.7能量从哪里来 微课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能量从哪里来》微课设计
授课教师 学科 科学
微课名称 能量从哪里来 视频长度 3分49秒
知识点来源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7课《能量从哪里来》
知识点描述 学生在认识多种多样能量的基础上,借助实验探知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成了热能的情况,知道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进一步认识能量的来源。
预备知识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认识了多种多样的能量。
教学类型 理论+演示+操作
适用对象 《能量从哪里来》对六年级的孩子来说,有简单的认知基础。
设计思路 按照“仔细观察——简单描述——实验操作——大胆猜测——探究学习——得出结论”的方法,学生逐层深入地学习。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能量有多种形式,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2.过程与方法   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逻辑推理思考问题。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资料认识能量的来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将猜想与实际的观察结果区分开,对探究能量转化感兴趣,感受能量转化的神奇。  4.行为与创新   体验对生活现象进行有目的观察的乐趣及合作完成实验的喜悦。 
重 点 乐于探索生活中各种能量之间的相互转换。
难  点 能够以事实为依据做出相应的判断。
准  备 木板、火柴、砂纸、铁丝等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时间4分10秒) 画面内容 解说词 长度
能量从哪里来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远古时期,人们还不懂得用火,只能偶尔吃到哪些被雷击烧焦的食物。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燧明国,偶然发现,啄木鸟用尖长的嘴在树洞里找虫子吃,由于虫子钻得深,啄木鸟够不到,只好用坚硬的嘴去钻,不料却钻出浓烟火种。他受到这个启发后,就找来结实而尖锐的木块在另一块硬木头上使劲的钻,并钻出火星来,人们称它为燧人氏。从此,人类就掌握了一种取火的方法。大家知道是什么方法吗?对,就是我们今天要观察的钻木取火。钻木取火有什么科学道理呢?为什么钻木就能取火?你们能用能量转换的观点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1分10秒
能量从哪里来 二、引发猜想 我认为摩擦会产生热量。我认为机械能转换成了热能。 7秒
三、验证猜想 刚才同学们通过交流,对钻木取火的道理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想,老师为大家提供以下的材料,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摩擦生热吗?木板、砂纸、铁丝、手钻火柴、黑板。接下来,我们来做做这几个小实验,注意,实验中要注意安全。手钻钻木、手钻工作时,钻头会发热;双手摩擦,两手互相摩擦,会感觉到手很热;砂纸打磨铁条,用手触摸铁条,会感觉铁条很热;黑板上摩擦火柴,在黑板上摩擦火柴头,火柴会燃烧起来。通过分析实验现象,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与钻木取火有什么关系?对了,手钻钻木,摩擦产生热量,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双手摩擦,摩擦产生热量,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砂纸打磨铁条,摩擦产生热量,机械能转化为热能;黑板上摩擦火柴,摩擦产生热量,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1分21秒
四、实验结论 钻木的时候,因为摩擦会产生热量,当这种热量积累到一定温度,就会达到木屑的热点,因为大气中本来就有足够的氧气,所以就点着火苗了。因此,钻木取火的实质是摩擦生热,从能量转换的角度来说,钻木取火的过程就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28秒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