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课件+练习+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课件+练习+素材)

资源简介

2.5.1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练习)
一、选择题:
1.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有(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①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极大地推动了国民革命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为全国人民的呼声
④五四运动使孙中山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决定改组国民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在“打倒列强,除军阀”这一共同愿望的推动下,国民党与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其标志是( )21教育网
A.1923年中共三大的召开
B.1924年黄埔军校的创办
C.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3.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取得的成果有( )
①创办黄埔军校 ②推动北伐战争
③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④发动南昌起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下列关于黄埔军校说法正确的有( )
①是由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一党创办的
②苏联给予了很大帮助
③学员中既有共产党员也有国民党员
④以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孙中山说:“今天在这里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个军官学校”位于( ) 21cnjy.com
A.广州 B.长沙 C.武汉 D.上海
6.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参观下图中的陆军军官学校旧址,他们应去的地方是( )
A.武汉 B.广州 C.上海 D.南京
7.黄埔军校与以往军校的主要不同点是( )
A.共产党人任教官 B.重视军事教育
C.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D.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8.影片《西安事变》中,蒋介石与周恩来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这源于他们曾共事于( )
A.北京大学 B.工农革命学校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
9.孙中山创建的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校门上有副对联,上下联分别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这副对联体现出军校怎样的创办宗旨( )21·cn·jy·com
A.培养投身革命的军事人才 B.为广大贫民提供就学机会
C.因为经费紧缺,培养不计较军饷的军官 D.吸引工农子弟积极参加
10.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国民革命运动。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国民革命运动范畴的是( )www.21-cn-jy.com
A.中共二大提出国民革命纲领
B.改编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
C.出师北伐,以期实现全国统一
D.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1.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曲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 )
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B.“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2.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的目的是( )
A.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B.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C.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13.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对象不包括( )
A.袁世凯 B.吴佩孚 C.孙传芳 D.张作霖
14.右图所反映的史实源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
A.北伐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15.在北伐战争中, 领导的独立团屡建奇功,为第四军赢利了“铁军”的称号。(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叶挺 D.徐向前
16.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2·1·c·n·j·y
A.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 B.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C.人民群众支持配合 D.北洋军阀不堪一击
17.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一营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平型关大捷的战斗情景 B.淮海战役的战斗情景
C.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D.百团大战的战斗情景
18.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此后.进入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但不久后国共合作就破裂了,其标志性事件是( )21·世纪*教育网
A.中山舰事件
B.陈炯明背叛革命
C.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D.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
19.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发动政变后建立的国民政府位于( )
A.广州 B.上海 C.武汉 D.南京
20.1928年12月,通电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使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的东北保安司令是( )www-2-1-cnjy-com
A.杨靖宇 B.张学良 C.张作霖 D.杨虎城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广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以上议决。”
材料二:我们希望社会上的革命分子,大家都集中到中国国民党,使国民革命运动得以迅速实现;同时希望中国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外力及专力军事两个旧观念……以树立国民革命之真正领袖地位。2-1-c-n-j-y
(1)材料一中“革命之需要”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目的是什么?
(3)列举这次国共合作的两项成果。
22.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合作后创办的哪所军校?
(2)图二是国民革命时期哪次战争胜利进军的形势图?这次战争的主要打击对象有谁?
(3)图一与图二之间有什么联系?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20年代传唱着一首歌《国民革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1)材料中的“列强”、“军阀”指什么?怎样才能打倒他们?
(2)当时为了“打倒列强,除军阀”,这支军队采取了什么行动?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A
D
A
B
C
D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A
A
C
B
C
C
D
B
二、非选择题:
23.
(1)“列强”指外国侵略者;“军阀”指张作霖、孙传芳、吴佩孚等北洋军阀。
通过武装斗争打倒他们。
(2)发动北伐战争。 成就:推动了国民革命,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沉重打击了国内军阀.基本上推翻了反动军阀的统治;也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课件35张PPT。民主革命的分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1919无产阶级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领导
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大革命时期:
1919年--1924年-1927年
国共的十年对峙或土地革命时期
1927年--1937年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1945年
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1949年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第1课时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合作 知识梳理1.背景: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美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了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控制与侵略。②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军阀割据混战愈演愈烈,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遇到严重障碍,广大人民希望实现国内和平与统一。③共产党认识到,要推翻军阀统治,取得革命的成功,需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④孙中山认识到,要完成革命,需要寻求新的革命力量的支持,在共产国际的促成下,孙中山决定外与苏联联合,内与共产党合作。 中国共产党刚成立不久,力量还比较弱小,只有联合其他革命力量,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共产党国民党 领导人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发动了一系列革命,结果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孙中山开始认识到应该要寻找革命的新出路。 国民党影响大,孙中山革命立场坚定五四运动显示出了人民力量的伟大共产党与国民党为何都向对方伸出友谊之手?2.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①时间、地点:1924年1月,广州。②主要内容: 大会通过了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的主张,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确定共产党员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③影响: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标志不是两党合并,是党内合作。国共两党的区别①创建: 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东创建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②特点: 这是一所新式军事政治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3.黄埔军校的创建成果革命者来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黄埔军校 1924年5月至1927年7月,招收了六期学生共2万多人。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批著名将领和军事人才。为了完成革命,孙中山采取了哪些措施? 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创办黄埔军校。说一说,对联体现了军校什么样的创办宗旨。 黄埔军校创办的目的是为革命培养军事人才,其宗旨表明只有具备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才能真正投入到革命斗争中。孙中山的创校宗旨正是“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国民革命运动 知识梳理1.国民政府的成立: 1925年,国民党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组建国民革命军。为北伐提供了领导力量和军事力量。2.北伐战争: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三大军阀势力1926~1927年一路向两湖进攻,一路取闽浙,一路直趋江西在湖北贺胜桥等地,国民革命军击溃了军阀吴佩孚的主力,迅速占领武汉三镇;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攻占了南京,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广州国民政府迁到武汉。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铁军”)自主填表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北伐的对象北伐军攻克武昌北伐军踏上征程北伐军进入汉口英租界武汉民众庆祝北伐胜利以及国民政府迁至武汉 北伐战争时,由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挺进湖南,不到二个月就攻占湖南后又占领武昌。独立团的浴血奋战、屡建战功,为其所在的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称号,这称号应该说是烈士用鲜血筑成的荣誉。
叶 挺 观察地图,结合前文所学,说一说三大军阀主要的势力范围。 北伐军采取了各个击破的战略,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张作霖的主要势力范围:奉天、黑龙江、吉林等地;吴佩孚的势力范围:湖北和湖南等地;孙传芳的势力范围:江苏、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北洋军阀总兵力约75万,国民革命军总兵力约15万。敌强我弱;北洋军阀内部四分五裂,难以统一行动,便于北伐军对他们各个击破。大批农民支援北伐军反帝反封建结合当时的中国形势,分析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①北伐战争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统治为目的,符合历史潮流,是革命的、正义的战争。
②建立了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
③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首先主攻吴佩孚的作战方针,使北伐军取得主动权。
④广大官兵英勇善战,尤其是共产党员与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⑤广大工农群众的积极支援和踊跃参战,各地工农运动的推动。 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宣告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完全破裂。3.结果:国民党反动派在砍杀共产党员(1927)国民党屠杀革命志士“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 介 石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这次政变中,仅三天时间,共产党员工人领袖,革命群众被杀300多人,被捕1000多人,失踪5000多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就在这时英勇就义。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政府。“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汪 精 卫 1927年7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首脑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公然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提醒:“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发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标志着这次大革命的最终失败。 共产党人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坚持自己的独立性,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拥有自己的武装,充分发动和武装工农,坚持武装斗争。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全国的统一 知识梳理1.背景:2.实现统一: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并继续北伐。 1928年12月,东北保安司令张学良通电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东北易帜” 1927年4月18日 南京“国民政府”举行成立典礼奉天易帜黑龙江易帜吉林易帜国民革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教训意义:①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②这次运动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③在运动中,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④广大群众也经受了一次革命洗礼,为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教训:①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坚持党对革命的领导权。陈独秀等右倾投降主义者在国民革命后期以牺牲工农的根本利益来维持国共合作,把党对革命的领导权让给国民党右派,这是大革命失败的最惨痛教训。②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陈独秀反对建立人民军队,压制工农武装,导致在蒋介石、汪精卫屠杀革命志士时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使革命最终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共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共产国际的帮助指导孙中山同意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条件第 一 次 国 共 合 作实现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确定三大政策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成果之一黄埔军校建立政治基础军事基础课堂小结北伐战争1926
1927出师目的主要对象分兵三路胜利进军打倒列强(反帝)
铲除军阀(反封建)吴佩孚、孙传芳
张作霖三派军阀主战场:湖南、湖北
先锋:叶挺独立团从珠江流域推进
到长江流域结果 蒋介石
“四一二”
政变 汪精卫
“七一五”
政变国民
革命
失败1927建立
南京
国民
政府宁汉
合流掌握
武汉
国民
政府标志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建立请不要转载!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