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9.1 生活需要法律在我们的生活里,法律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视频导入目 录自学导航01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02法治的脚步课堂总结040304随堂检测0405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答案,圈注关键词,并在疑难问题上做标记。自学导航1.生活与法律的关系?2.法律的起源、本质及含义?3.法治的含义、要求和作用?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01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运用你的经验我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都离不开法律。你能再列举一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吗?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家庭生活 学校生活 社会生活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婚姻法反家暴法、妇女权益保护法继承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师法、劳动合同法教育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新交通法规版权法、著作权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民法行政法刑法游客无辜被迫购物网络平台圈钱跑路网民发帖毁人无数老板耍赖偷排污物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社会秩序混乱、交通瘫痪、偷窃频发,拦路打劫,我们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无法调解。1.生活与法律的关系?课堂笔记①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与纠纷,需要靠法律来调整。②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③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④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探究与分享上述内容中哪些是我们的权利,哪些是我们的义务?刚出生时,父母要为我申报户口,还可以为我申办身份证。到了上学年龄,父母必须送我去上学。我未成年,父母有责任抚养和教育我。一般情况下,年满16周岁,才能就业。年满18周岁我才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年满18周岁,我必须接受祖国的挑选,依法服兵役。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权利。父母年纪大了,我们必须赡养和扶助父母。A、劳动法B、宪法、选举法C、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D、户口登记条例E、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F、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G、宪法、兵役法H、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AHGFEDCB权利权利义务权利权利权利和义务义务权利和义务02法治的脚步法治的脚步——法治时空隧道思考:什么是法律?法律的本质是什么?思考探究法律是如何产生的?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出现剩余产品、私有制和剥削产生阶级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建立国家创制法律法律是如何产生的?(1)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2)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相关链接:公元前2070年,我国产生了古代第一个王朝——夏,以及维护夏朝统治的法律制度。据文献记载,夏朝的法律称为“禹刑”。《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请从之。“昏”:自己做个坏事而窃取他人的美名;“墨”:贪得无厌、败坏官纪;贼:肆无忌惮地杀人,这三种罪都要处以死刑。相关链接:在古巴比伦,公元前18世纪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个 高2.25米的石柱上,竖立在巴比伦的神殿里。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一部成文法典。它规定:奴隶可以买卖,抵债;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需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需偿命。“如果有人毁坏了别人的眼睛,那么他的眼睛也要被毁坏。如果有人毁坏了他人的腿,那么他的腿也要被毁坏。”——《汉谟拉比法典》标志古巴比伦法律制度的进步,国家的成熟。思考探究法律的本质 (含义)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阶级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级 奴隶主阶级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被统治阶级 奴隶阶级 农民阶级 无产阶级2.法律的起源、本质及含义?课堂笔记1)起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以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2)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3)含义: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探究与分享有了法律之后,人类就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了吗?没有。在长期的专制社会里实行人治。人类进入民主社会后,才用法治替代了绵延千年的人治,这是现代社会的明智选择。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原始社会(神治)人治法治人高于法权大于法法高于人法大于权专 制民 主人治大于法治。君无戏言、金口玉言生杀予夺、 抗旨则斩凡是见过容妃刷马桶的人,一个不留,全部殉葬人治:人高于法,权大于法法治:法高于人,法大于权发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法治化进程资料拓展:1954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19781982审议通过了我国现行宪法1997第一次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999宪法修正案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0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014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2017十九大把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20352050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21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3.法治的含义、要求和作用课堂笔记含义: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 依法办事。意义:(1)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法治与法制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对法制这种实际存在东西的完善和改造。资料补充: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P88)相关链接: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课堂笔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由之路中国梦的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依法治国法治中国课堂总结1.“人人要学法,法律用处大。社会各行业,处处需要它。做人要守法,约束你我他。办事懂规则,生活秩序化。用法护自己,理直胆气大。法前人平等,靠法走天下。胸中有良法,歪邪全不怕。正气大发扬,利民利国家。”这首普法歌体现了( )①生活离不开法律 ②法律可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利③学法、用法就不会违法 ④国家的治理需要法律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C随堂检测2.从2016年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 与法治”。这是1949年以来,“法治”二字首次出 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名称中。在义务教育阶段突出“法治”是因为( )①中小学生违法犯罪形势越来越严峻②中小学生比成人更需要接受法治教育③国家重视从小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④国家积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C随堂检测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重要讲话中强调:“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用法治保障改革,改革就会乘风破浪。”下列关于法治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法治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B.法治不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C.法治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民心稳定D.社会主义法治能够助推中国梦的实现B随堂检测4. 法治建设,人人受益。下列举措有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有( )①修改食品安全法,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②加强网络版权监管,保护公民的知识产权③纠正冤假错案,维护司法公正④全体社会成员积极执法,打击违法犯罪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随堂检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9.1 生活需要法律.pptx 法律陪伴一生.mp4 法治中国.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