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力(第1课时)一、什么是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我们把施加力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做受力物体。3.力不可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要产生力的作用必须有两个以上的物体。二、力的测量和力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2.1N约等于拿起两个鸡蛋所需的力。3.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实验室常用的测力计:弹簧测力计。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5.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使用前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使用前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若没有对准,应校正。(3)使用前把挂钩轻轻来回拉动几次,避免弹簧被壳子卡住。(4)测量时,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以免损坏弹簧测力计。(5)在测量的过程中,所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一致,避免由于弹簧跟外壳发生摩擦而造成较大的测量误差。21·cn·jy·com典例精断例1、(2023春 江岸区校级月考)如图小明用绳子拉着小车前进,车子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A.绳子 B.人手 C.肩膀 D.车子【解答】:小明用绳子拉着小车前进,此时小车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绳子,小车是受力物体。故选:A。变式1、(2022 杭州模拟)发球,是网球最基本的一个技术。其基本过程是:左手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格球平稳托起(图1),随即稳稳地竖直向上用力将球抛出,身体重心还有个后靠至后脚再前移至前脚,同时髋部前顶、展背呈“背弓”状,然后反弹背弓并发力挥拍(图2),当球从空中最高点往下落时,后摆球拍旦人的身体随之后展呈“弓”状,作好击球准备(图3),当球下落至合适高度时,人快速用力挥动球拍迅速击球(挥观察:球和球拍同时发生了形变)(图4),球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对方…在图1中的左手托球的过程中,下列没有对网球施力的物体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A.地球 B.手 C.空气 D.网球【答案】D【解答】解:图中网球在手中为静止状态,受到地球对它竖直向下的重力,手的托力与空气对它的浮力组成的竖直向上合力,A.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故A不符合题意;B.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手,故B不符合题意;C.浮力的施力物体是空气,故C不符合题意;D.网球本身对网球没有力的作用,故D符合题意。故选:D。例2、两人各用50N的力沿水平方向对拉同一只测力计两端,测力计的示数是( )A.50N B.100N C.200N D.0N【答案】A【解答】解: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两人在水平方向各用50N的力沿相反方向拉同一弹簧测力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作用在挂钩上的作用力,即50N。故选:A。变式2、弹簧秤是根据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1)下表记录了某弹簧秤在弹性限度内所受拉力与弹簧长度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表格空格处应填 。www.21-cn-jy.com实验次数 1 2 3 4 5 6弹力F/N 0 0.3 0.6 0.9 1.2 1.5弹簧长度L/cm 3.0 4.2 5.4 _____ 7.8 9.0(2)如图所示某次测量中,一物块用细线竖直挂于弹簧秤下,该物块的重力为 N。【答案】(1)6.6;(2)3.4。【解答】解:(1)已知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结合表格可知,弹簧所受的拉力每增大0.3N,弹簧的长度就伸长1.2cm,则拉力为0.9N时,弹簧的长度为5.4cm+1.2cm=6.6cm。21·世纪*教育网(2)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指针在刻度“3”下方第2小格处,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4N。21*cnjy*com故答案为:(1)6.6;(2)3.4。实战演练1.关于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及最小分度值分别是0~5N和1NB.弹簧测力计所受的拉力越大,它的弹簧伸长就越长C.使用弹簧测力计只能测出竖直方向上的拉力而无法测出水平方向上的拉力D.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4N【答案】D【解答】解:A.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分度值为0.2N,故A错误;B.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测力计所受的拉力越大,它的弹簧伸长就越长,故B错误;C.使用弹簧测力计既能测出重力又能测出水平方向上的拉力,只要挂钩与外壳平行即可,故C错误;D.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4N,故D正确。故选:D。2.用绳子系着水桶把水桶吊上来,水桶受到竖直向上的作用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 )A.水桶 B.手 C.绳子 D.水【答案】C【解答】解:用绳子系着水桶把水桶吊上来,水桶受到竖直向上的作用力,是绳子对水桶施加的力;施力物体是绳子,受力物体是水桶;【来源:21cnj*y.co*m】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3.学习了力的相关知识后,小芳同学作出了下列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A.没有物体就一定没有力B.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C.有施力物体时,不一定有受力物体D.只有一个物体时,是不可能产生力的【答案】C【解答】解:A、力的产生离不开物体,没有物体是不可能产生力的,故A说法正确;BC、当两个物体之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另一个物体就是受力物体,故B说法正确,C说法错误;【版权所有:21教育】D、一个力的产生至少要两个物体,一个物体不可能产生力,故D说法正确。故选:C。4.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之一。如图所示,队员们拿着船桨奋力向后划水,龙舟向前直冲。使龙舟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2-1-c-n-j-yA.龙舟 B.水 C.运动员 D.船桨【答案】B【解答】解: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用船桨奋力向后划水时,水也给船桨一下向前的反作用力,从而带动船前进,故使龙舟向前直冲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故选:B。5.下列关于力的概念中正确的是( )A.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B.有施力物体就一定有受力物体C.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一定有力的作用D.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答案】B【解答】解:A、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且同时发生的,所以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故A错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在产生力的作用时,一定同时存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故B正确;C、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如弹力就需要物体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故C错误;D、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故D错误。故选:B。6.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也可能会产生力的作用B.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C.在发生力的作用时,必定可找到此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D.力作用在物体上,只能使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答案】C【解答】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故A错误;B、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有力的作用,如磁铁去吸引铁钉,故B错误;C、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有力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故C正确;D、从静止变为运动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力还能改变物体形状,故D错误。故选:C。7.唐代诗人韩愈的《调张籍》中有这样一句“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蚍蜉撼大树”一句中,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泰山压顶”是常用的一句成语,比喻遭遇到极大的压力,其中施力物体是 。21教育网【答案】蚍蜉;大树;泰山。【解答】解:“蚍蜉撼大树”一句中,施力物体是蚍蜉,受力物体是大树。“泰山压顶”一句中施力物是泰山。故答案为:蚍蜉;大树;泰山。8.甲、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指针调零后将乙倒挂在甲的挂钩上,稳定后甲的示数如图所示(图中乙未画出),这种测力计的每个小格表示 N,根据 知识可知,这样测力计的重力为 N。【来源:21·世纪·教育·网】【解答】:在此弹簧测力计上每1N分成5等份,测力计的每个小格表示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4N,弹簧测力计甲处于平衡状态,平衡力的力大小相等,所以乙测力计的重力为1.4N。21*cnjy*com故答案为:0.2;二力平衡;1.4。9.为了制作弹簧测力计,小华对一根弹簧进行了探究: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记录弹簧的长度与它受到的拉力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若用此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请回答以下问题:拉力/N 0 0.5 1.0 1.5 2.0 3.0 4.0弹簧长度/cm 5 6 7 8 9 11 14(1)从表格信息可得,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至少为 N;(2)若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4mm,则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 N;(3)当该弹簧测力计悬挂80g的物体时,弹簧长度为 cm。(g取10N/kg)【答案】(1)3;(2)0.2;(3)6.6【解答】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当拉力为0时,弹簧原长为5cm,拉力在0~3.0N以内,拉力每增大0.5N,弹簧的伸长量为1cm,即可知在此拉力范围内,弹簧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故弹簧测力计的最大称量是3.0N;www-2-1-cnjy-com(2)由小题(1)中拉力与伸长量之比为0.5N/cm,则若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4mm=0.4cm时,则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5N/cm×0.4cm=0.2N;(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当该弹簧测力计悬挂80g=0.08kg的重物时,弹簧受到的拉力F=G=mg=0.08kg×10N/kg=0.8N,此时弹簧的伸长量ΔL==1.6cm,则弹簧的长度为:5cm+1.6cm=6.6cm。故答案为:(1)3;(2)0.2;(3)6.6。10.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 而存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力的单位: ;简称: ;符号: 。2·1·c·n·j·y【答案】物体;相互;牛顿;牛;N。【解答】解:力是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等作用。要产生力的作用,至少两个物体,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在物理学中,力的基本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故答案为:物体;相互;牛顿;牛;N。11.如图所示,可爱的大熊猫运动员正在用力将杠铃举过头顶,这时, 是施力物体, 是受力物体;同时,大熊猫也感到非常吃力,是因为 对 有压力,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21cnjy.com【答案】大熊猫;杠铃;杠铃;大熊猫;相互【解答】解:大熊猫举起杠铃,杠铃是被研究的物体,所以杠铃是受力物体,大熊猫是施力物体。同时,大熊猫也感到非常吃力,是因为杠铃对大熊猫也产生向下的压力,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答案为:大熊猫;杠铃;杠铃;大熊猫;相互。12.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分度值是 N,它的测量范围 N,用这个弹簧测力计不能测量重力超过 N的物体,下面挂的重物G是 N。【解答】解:由图知:①弹簧测力计上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5N,所以测量范围为0~5N;所测重力最大不能超过5N的物体;②弹簧测力计上1N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2N,即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此时指针指在“1”后2个小格处,所以物重为1N+2×0.2N=1.4N。故答案为:0.2;0~5;5;1.4。13.在图甲、乙中,河里停着两只完全相同的小船,两船离岸的距离相等,船上各站着一个质量相等的人,河岸上也各站着一个人,现要使两船靠岸,甲图中只有岸上一人用力F收绳,乙图中岸上和船上的两人都用力F收绳,则 (选填“甲船先”“乙船先”“甲、乙两船同时”)靠岸。【解答】解: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把船和船上的人看作整体,在两种情况下面它们受到的力的情况是完全相同的,运动方向都是受到绳子的拉力和水的阻力,由于船和人的质量都一样,所以应该同时靠岸。故答案为:甲、乙两船同时。14.如图所示,制作白吉馍时用擀面杖擀面饼,若以面饼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答案】擀面杖;面饼【解答】解:若以面饼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擀面杖,受力物体是面饼。故答案为:擀面杖;面饼。15.如图所示,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攻门,球飞入网窝。这时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解答】解:运动员用头顶足球时,头给足球施加力,此时的施力物体是头,受力物体是球。故答案为:头;球。【出处:21教育名师】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力(第1课时)一、什么是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我们把施加力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做受力物体。3.力不可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要产生力的作用必须有两个以上的物体。二、力的测量和力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2.1N约等于拿起两个鸡蛋所需的力。3.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实验室常用的测力计:弹簧测力计。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5.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使用前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使用前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若没有对准,应校正。(3)使用前把挂钩轻轻来回拉动几次,避免弹簧被壳子卡住。(4)测量时,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以免损坏弹簧测力计。(5)在测量的过程中,所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一致,避免由于弹簧跟外壳发生摩擦而造成较大的测量误差。21·cn·jy·com典例精断例1、(2023春 江岸区校级月考)如图小明用绳子拉着小车前进,车子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A.绳子 B.人手 C.肩膀 D.车子变式1、(2022 杭州模拟)发球,是网球最基本的一个技术。其基本过程是:左手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格球平稳托起(图1),随即稳稳地竖直向上用力将球抛出,身体重心还有个后靠至后脚再前移至前脚,同时髋部前顶、展背呈“背弓”状,然后反弹背弓并发力挥拍(图2),当球从空中最高点往下落时,后摆球拍旦人的身体随之后展呈“弓”状,作好击球准备(图3),当球下落至合适高度时,人快速用力挥动球拍迅速击球(挥观察:球和球拍同时发生了形变)(图4),球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对方…在图1中的左手托球的过程中,下列没有对网球施力的物体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A.地球 B.手 C.空气 D.网球例2、两人各用50N的力沿水平方向对拉同一只测力计两端,测力计的示数是( )A.50N B.100N C.200N D.0N变式2、弹簧秤是根据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1)下表记录了某弹簧秤在弹性限度内所受拉力与弹簧长度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表格空格处应填 。www.21-cn-jy.com实验次数 1 2 3 4 5 6弹力F/N 0 0.3 0.6 0.9 1.2 1.5弹簧长度L/cm 3.0 4.2 5.4 _____ 7.8 9.0(2)如图所示某次测量中,一物块用细线竖直挂于弹簧秤下,该物块的重力为 N。实战演练1.关于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及最小分度值分别是0~5N和1NB.弹簧测力计所受的拉力越大,它的弹簧伸长就越长C.使用弹簧测力计只能测出竖直方向上的拉力而无法测出水平方向上的拉力D.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4N2.用绳子系着水桶把水桶吊上来,水桶受到竖直向上的作用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 )A.水桶 B.手 C.绳子 D.水3.学习了力的相关知识后,小芳同学作出了下列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A.没有物体就一定没有力B.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C.有施力物体时,不一定有受力物体D.只有一个物体时,是不可能产生力的4.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之一。如图所示,队员们拿着船桨奋力向后划水,龙舟向前直冲。使龙舟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2-1-c-n-j-yA.龙舟 B.水 C.运动员 D.船桨5.下列关于力的概念中正确的是( )A.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B.有施力物体就一定有受力物体C.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一定有力的作用D.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6.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也可能会产生力的作用B.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C.在发生力的作用时,必定可找到此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D.力作用在物体上,只能使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7.唐代诗人韩愈的《调张籍》中有这样一句“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蚍蜉撼大树”一句中,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泰山压顶”是常用的一句成语,比喻遭遇到极大的压力,其中施力物体是 。21教育网8.甲、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指针调零后将乙倒挂在甲的挂钩上,稳定后甲的示数如图所示(图中乙未画出),这种测力计的每个小格表示 N,根据 知识可知,这样测力计的重力为 N。【来源:21·世纪·教育·网】为了制作弹簧测力计,小华对一根弹簧进行了探究: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记录弹簧的长度与它受到的拉力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若用此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请回答以下问题:拉力/N 0 0.5 1.0 1.5 2.0 3.0 4.0弹簧长度/cm 5 6 7 8 9 11 14(1)从表格信息可得,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至少为 N;(2)若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4mm,则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 N;(3)当该弹簧测力计悬挂80g的物体时,弹簧长度为 cm。(g取10N/kg)10.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 而存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力的单位: ;简称: ;符号: 。2·1·c·n·j·y11.如图所示,可爱的大熊猫运动员正在用力将杠铃举过头顶,这时, 是施力物体, 是受力物体;同时,大熊猫也感到非常吃力,是因为 对 有压力,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21cnjy.com12.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分度值是 N,它的测量范围 N,用这个弹簧测力计不能测量重力超过 N的物体,下面挂的重物G是 N。13.在图甲、乙中,河里停着两只完全相同的小船,两船离岸的距离相等,船上各站着一个质量相等的人,河岸上也各站着一个人,现要使两船靠岸,甲图中只有岸上一人用力F收绳,乙图中岸上和船上的两人都用力F收绳,则 (选填“甲船先”“乙船先”“甲、乙两船同时”)靠岸。14.如图所示,制作白吉馍时用擀面杖擀面饼,若以面饼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15.如图所示,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攻门,球飞入网窝。这时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科学华师大运动和力-第二节 力(第一课时)(原卷版).doc 科学华师大运动和力-第二节 力(第一课时)(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