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真题精编)2023年江苏苏州五年级语文(下)期末模拟试卷一(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真题精编)2023年江苏苏州五年级语文(下)期末模拟试卷一(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年江苏苏州五年级语文(下)模拟试卷一(含答案)
2023.06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一、情境:下面是一同学搜集到的期末复习材料。请按照要求完成问题。(13分)
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一生gēng yún( )在田间,精心侍弄着他的稻田。他由衷地说:“我对杂交水稻进行科学研究,并非为了更好地成为工程院院士,而是为让老百姓更好地有饭吃。”
②cí xiáng( )的奶奶平时不注意duàn liàn( )身体,这不,感冒了。她躺在床上一声不吭,脸色苍白,hóu lóng( )里的痰一进一出,双手还微微颤抖。
③初升的太阳照在辽阔的田野上,麦穗成熟了,闪着金光。几头shēng chù( )在田埂上慢悠悠地走着,远处传来阵阵狗脖子上的líng dang( )声。
1. 根据拼音写词语。(6分)
gēng yùn( ) cí xiáng( ) duàn liàn( )
hóu lóng ( ) shēng chù( ) líng dang( )
2. 认真读上面的①②语段,体会句中人物的内心,将你认为最妥帖的一个词语或短语
填在横线上。(1分)
袁隆平爷爷:________________ ②奶奶:________________
3. 仿照语段③,选择一个情景,写出景物的动、静之美。(2分)
下雪后的村庄 夕阳下的湖面 群鸟归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联系语境,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诗句。(4分)
我和爸爸妈妈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乡村的四月满山碧绿,烟雨蒙蒙,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爸爸和隔壁的王叔叔从小一块儿长大,好久不见了,便一起在院子里喝茶聊天,他们回忆起小时候一起拿冰穿线玩耍的情景,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不觉天色已经很晚了,奶奶知道我们第二天就要回城,连夜忙东忙西,为我们准备这准备那,我不禁感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天,王叔叔也来送我们,他目送着我们的车子远去,直到消失在马路的尽头,我不禁想起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情境:同学们搜集的材料中,出现了许多词语和句子。请按要求完成问题(20分)
1.下列每一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读音,找出来,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A.调度diào B.憎恨 zēng C.附庸fù D.呲牙咧嘴cī    
②A.发怔 zhèng B.徘徊huí C.踌躇chú D.膘肥体壮biāo    
③A.山坞wù B.顽劣liè C.迸裂bèng D.养尊处优chù    
④A.擂鼓léi B.踉跄liàng C.窈窕yáo D.碧波万顷qīng    
2.下列每一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A.摔跤 B.衔接 C.清醒 D.手急眼快    
②A.骏马 B.相貌 C.扭扣 D.神机妙算    
③A.桅杆 B.妒忌 C.锻练 D.摩拳擦掌    
④A.船仓 B.喉咙 C.尊重 D.胸有成竹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三万里河东入海 河:黄河。 B.童孙未解供耕织 解:理解,懂得。
C.青春作伴好还乡 青春:指春天。 D.孔指以示儿曰 示:表示。
4.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一位卖货的( )来到旅店,店里的一位( )上前招呼道:“( )里边请。”
①店家 ②货郎 ③郎中 ④伙计 ⑤客官
A.②④③ B.③①⑤ C.③①② D.②④⑤
5.下列选项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B.不惑:指人五十岁。
C.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D.古稀:指人七十岁。
6.下列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我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反问)
B.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比喻)
C.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比喻)
D.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夸张)
7. 下列选项左右搭配不正确一项是( )
A.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 B.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
C. 不惑——指男子四十岁 D. 知命——指人五十岁
8. 结合语境,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句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021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100年来,从建党的________,到新中国成立的____,到改革开放的________,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_________的成就。
A. 开天辟地 翻天覆地 改天换地 举世闻名
B. 开天辟地 改天换地 翻天覆地 举世瞩目
C. 改天换地 翻天覆地 开天辟地 举世瞩目
D 改天换地 开天辟地 翻天覆地 举世闻名
9. 下列句子中填入名言警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爸爸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朋友转发的一条信息:一位素不相识的重病患者没钱治病,爸爸毫不犹豫地通过“水滴筹”(大病筹款平台)给他捐献了一百元,这真是_______。
A.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B.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C.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D.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10.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优美、悦耳的二胡声引来了不少围观的人,他们拉的曲子很欢快,并不像普通乞丐那样拉凄凉的曲子。
②一个老年人,穿着蓝色上衣,一条黑色的裤子上打着几个补丁。他个子不高,饱经风霜而又布满皱纹的脸上戴着一副老式的墨镜。
③暑假的一天,天气闷热极了。
④旁边坐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圆脸蛋,大眼睛,就像童话故事中的白雪公主一样。
⑤走在回家的路上,从远处传来二胡的声音,我走过去一看,是一老一少在拉二胡。
③①②⑤④ B. ③②④⑤① C. ③⑤①④② D. ③⑤②④①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诗中有泪,陆游笔下的“ ,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了诗人对北方人民的同情;诗中有趣,范成大“童孙未解供耕织, 。”写出了乡村儿童的质朴天真;诗中有别离,李白的“ ,
。”体现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中有情,孟郊的“谁言寸草心, 。”寄托着母亲对游子的深情。
2.《自相矛盾》中楚人赞其盾“吾盾之坚, ”,赞其矛“吾矛之利, ”,当有人说:“ ,何如?”他就回答不出来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3.古人重视个人修养,《论语》中用“ ,小人喻于利。”说明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孟子》中用“恻隐之心, 。”说明同情心就是仁的开始。
4.《草船借箭》根据中国古典名著《 》相关内容改写,我还知道这部名著中的故事,如:《 》《 》。另外三部古典名著分别为《 》《 》《 》。
5.本学期,我认识了许多有特点的人物,有 的杨氏之子,有
的诸葛亮,有 的刷子李。
第二部分:阅读与欣赏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5分)
(一)文言文阅读(8分)
蜀①鄙②之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 ①蜀:四川。 ②鄙:边远的地方。
1.解释划线字(2分,每题0.5分)
(1)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 (2)子何恃而往( )
(3)越明年( )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2.以下句中翻译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
A.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过了第二年(到第三年),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
B.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四川的边境有两位和尚,其中一人很穷,另一人很有钱。
C.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从西蜀去南海,不知道要走几千里呀。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人立志,应如同四川边境的和尚。
3.对“吾一瓶一钵足矣”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项?(2分)( )
A.贫僧的怯懦,畏惧困难的神态,充分表露出来。
B.说明了贫僧的决心。
C.证明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D.说明贫僧有信心,不畏困难的精神。
4.翻译句子。(2分)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8分)
门诊就诊流程图
1.张小铁扭伤了脚,来到医院治疗。他要挂号需要到____________。(1分)
2.医生检查后,建议张小铁拍X光片。医生开了检查单后,张小铁下一步需
要做什么?( )(2分)
A.去拍X光片 B.去挂号收费处交检查费 C.取药
3.张小铁该去哪儿拍X光片?( )(1分)
A.门诊一楼 B.病房大楼 C.医技楼一楼
4.张小铁拍完X光片后,需要去哪儿?( )(2分)
A.回家 B.取药 C.返回医师诊室诊断
5.医生给张小铁开了处方,张小铁接着需要做什么?( )(2分)
A.回家 B.取药 C.去挂号收费处交医药费
(三)什么是“教育公平”(11分)
①我的小学是昆明师范附小。我的班主任叫李崇贞,教语文。李老师长圆脸,短发齐颈,拢在耳后。李老师时常穿中式斜襟女装,像个利索的家庭妇女,但她那严厉的目光告诉人们,她是一位教师。
②上学时,她让我在早自习时领读,可她进教室后从不搭理我,而是亲切询问那些迟到的,或者没交作业的同学。我从来没有过受宠的感觉。
③上课了,老师提问,我总是第一个举手,举得高高的,可是李老师不叫我——她从来不第一个叫我。等她把同学们都叫了一圈,见回答得七零八落的,才说:“张曼菱,你回答吧。”我那股想出风头的心劲已经凉了,从容地把答案说出来,自觉也没什么可得意的。
④她从不对我表示赞赏,她的态度是:你这样是你应该的,你本来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⑤于是,我上课不再积极举手。可是不行,她严厉的目光扫了过来,我只得老实地举手,然而依然轮不到我先回答。在她的训练下,我变得“宠辱不惊”,该怎样就怎样。老师不特别关注你,但绝不是不关注你。你就是学生中的一员,不特别重要,但也不可少。
⑥恃才傲物是我的大敌。幸运的是,我的问题,早在小学时就被一位睿智的老师看出来了。
⑦李老师显然知道那时候我内心的优越感,我看不起“差生”,也不跟他们一起玩。
⑧班上有个魏同学,留级生,个头高,坐后排,每天迟到,上课还打呼噜,更别提回答问题了。不要说我这样的“尖子生”看不上他,一般同学都视他为“异类”“害群之马”。
⑨李老师给我们组织了一次课外活动,到郊外去野炊。魏同学被老师点名参加。
⑩在一条小河前面,我们被拦住了。河不宽,水不深,没有桥,农民们都是涉水而过。我们沿河来回走几趟,都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过河。这时,身材高大的魏同学跳下了水。他已卷好了裤腿,可水还是淹过了他的裤子,他却(毫不在意 毫不犹豫),豪爽地说:”来,我背你们过去。”于是,我们这些平素对他毫不在乎的骄傲的小家伙,一个个乖乖地伏在他宽厚的背上,含着一点(羞愧 惭愧)。他蹬过河,细心地把我们一一放到岸上。最后一个女生还帮他拎起了鞋子,以免他再回去取。
魏同学的热心和力量带给我们深深的(震惊 震撼)。从那以后,我知道,对生活中的任何人都不能小视。你瞧不起的人,可能比你高大得多。
很快,我们决定发展魏同学入少先队了。这就是李老师的眼光。她不是让我们去帮助一个落后的学生,而是培养了他的自尊心,也纠正了我们不公正的鄙薄之心。
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竞赛、夺冠,不是为了成为“达官贵人”,而是为了成为“人”—让每一个来路不同、天赋不一、性格各异的孩子都能正常地发展,尽可能好地度过他们的人生。同学们在一起不应有贫富、悬智等差别。这才是教育的公平。
(选自《读者》有删减,作者:张曼菱)
1. 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按顺序写下来。(1.5分)
(1)( ) (2)( ) (3)( )
2. 短文主要介绍了李老师的三件事,试着从文中提取关键语句补充完整。(1.5分)
(1)李老师让我早自习领读却__________。
(2)上课提问,我总是第一个举手,李老师却_________。
(3)李老师不是让我们帮助魏同学,却__________。
3. 下面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取的,插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我开始琢磨:她为什么对我不满意?
A.第④自然段开头 B.第⑤自然段开头 C.第⑥自然段开头 D.第⑦自然段开头
4. 对于短文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个来路不同、天赋不一、性格各异的孩子都能正常地发展,尽可能好地度过他们的人生。
B. 举手发言的事件,李老师让我学会了“宠辱不惊”,该怎样就怎样。
C. 魏同学虽然是个留级生,但是他却十分热心。
D. 李老师点名让魏同学和我们一起到郊外野餐,目的是要让他融入我们。
5. 对于短文中的李老师,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双选题)(2分)
A. 李老师不怎么喜欢我,因为她从不对我表示赞赏。
B. 李老师十分偏心,因为我每一次举手发言,她都不会第一个叫我。
C. 李老师独具慧眼,能发现魏同学身上的优点,进而让他重拍了自信心。
D. 李老师教学有方,她用一次郊外野炊,纠正了我们不公正的鄙薄之心。
6. 文中“教育的公平”指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联系短文内容或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习作
五、习作园地。(30分)
题目:这件事_____________了我
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从“教育、改变、感动、激励、影响”这五个词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围绕这一题目,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记叙文,要求叙述具体生动,写出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一、
1. ①.耕耘 ②慈祥 ③锻炼 ④喉咙 ⑤牲畜 ⑥铃铛
2. ①热爱人民 ②.痛苦
3. 夕阳下的湖面:夕阳斜照在湖面上,湖面上波光粼粼,偶有一阵轻风吹过,湖面便泛起一阵阵涟漪。湖边,有三三两两散步的人经过,时不时传来几声欢笑。
4.①绿遍山原白满川 ②子规声里雨如烟 ③稚子金盆脱晓冰 ④彩丝穿取当银钲 ⑤谁言寸草心 ⑥报得三春晖 ⑦桃花潭水深千尺 ⑧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1.DBDD; 2.DCCA; 3.D。 4.D 5.B 6.B 7.C不正确,不是专指男子。
8.B 9.A 10.D
三、
1.遗民泪尽胡尘里 也傍桑阴学种瓜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报得三春晖
2.物莫能陷也 于物无不陷也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
3.君子喻于义 仁之端也
4.三国演义 三顾茅庐、如鱼得水、望梅止渴等 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
5.聪慧机敏 神机妙算 技艺高超 (答案不唯一)
四、
(一)
1.(1)多年 (2)凭借 (3)至,到 (4)难道
2.B 3.A
4.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大概意思对就行,酌情给分)
(二)1.门诊一楼大厅 2.B 3.C 4.C 5.C
(三)
1. ①. 毫不在意 ②. 羞愧 ③. 震撼
2. ①不宠我 ②不叫“我”第一个回答 ③是纠正了我们不公正的鄙薄之心 3. B 4. D 5. CD
6. 指的是让每一个来路不同、天赋不一、性格各异的孩子都能正常地发展,尽可能好地度过他们的人生。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老师对待同学不能以贫富、愚智来对待,要把同等的爱给予学生,不能鄙视差生,让学生受到同等的教育,这才是教育的公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