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新课标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教案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教案
一、探究活动依据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学生对《哲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第三单元的学习,已基本掌握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运用能力,通过综合探究课的目的旨在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意识和能力,为充分体现综合探究课的综合性、探究性,实践性,设计本课。21cnjy.com
二、探究活动目标
设计本探究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能力。
1、知识目标:
(1)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了解形而上学认识方法的局限
(2)明确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根本对立
2、能力目标: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自觉做到全面、联系、发展地看问题的良好习惯和意识
(3)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精神
三、探究活动策略
1、小组合作探究和个人探究相结合的方式。
2、师生共同对各小组(或个人)活动情况进行评价。
四、探究活动注意事项
1、探究活动要注重实效性。
2、探究活动要引导学生密切结合实际。
3、探究活动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五、探究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讲授《孔子向老子求教的故事》,引入课题。
【小常识】“辩证法”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早期含义是进行谈话、进行论战的意思。古希腊哲学家把在辩论时揭露和克服议论中的矛盾以求得真理的艺术叫做辩证法。哲学家柏拉图把辩证法引入哲学,把它作为研究概念思维艺术的专门科学。黑格尔以唯心主义的形式把辩证法作为支配世界的普遍法则,把它理解为绝对精神的运动,是世间一切事物运动、发展的源泉。马克思和恩格斯丰富了辩证法的科学内容,第一次给辩证法概念以科学的规定,称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作为与形而上学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张联系地、发展地、矛盾地看问题。21教育网
形而上学一词也源于古希腊文,原意是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本书,即《物理学之后》。在古希腊,把有关宇宙中各种具体自然现象的著作统称为《物理学》,把论述宇宙普遍规律等抽象问题的放在《物理学之后》,是一般哲学的别称。《物理学之后》传入我国后,近代启蒙思想家和翻译家严复根据此书研究的内容,恰与我国古代《周易》里“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的“形而上”意思相近,故译为《形而上学》,意为研究抽象问题的学问。作为与辩证法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而上学的特征为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
2、“探究路径参考”提示。
探究问题一:比较三组材料所列举的老子和郭象、韩非和董仲舒、黑格尔和杜林言论的不同。
【提示】以上三组材料所列举的言论分别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这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他们的分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www.21-cn-jy.com
第一,联系的观点与孤 ( http: / / www.21cnjy.com )立的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它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采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所以,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观点看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它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毫不相干的,任何事物的性质和状况都不受周围环境的制约。用这样的观点看问题,必然是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一个个孤立的事物而不见事物之间的联系。21·世纪*教育网
第二,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它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研究任何问题,既要看到它的现在,又要看到它的过去、预见它的未来。www-2-1-cnjy-com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静止的观点看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它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静止不动、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不会有质变,不会有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用这种观点看问题,必然是只见现在、不见过去和未来,只见一个个孤立的片段、不见总的过程。2-1-c-n-j-y
第三,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唯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辩证法主张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它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所以,要从矛盾的两个方面看问题,坚持全面性,克服片面性。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它否认事物的矛盾,必然是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把事物的一个方面、一种属性绝对化。  21*cnjy*com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因而能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来源:21cnj*y.co*m】
形而上学根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当然也就看不到事物的联系、变化和发展了。【出处:21教育名师】
探究问题二:老子、韩非和黑格尔的言论,表达了什么思想?郭象、董仲舒和杜林的言论又分别代表了什么思想?【版权所有:21教育】
【提示】前者的言论表达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即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后者的言论代表了形而上学的思想,即否认矛盾,主张用孤立的观点、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探究问题三: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提示】上述材料说明,矛 ( http: / / www.21cnjy.com )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无论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们的思维领域,矛盾都是普遍存在。21*cnjy*com
探究问题四:(略)
【提示】不能找到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无论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在人们的思维领域,矛盾都是普遍存在的。
探究问题五:“小鱼胜大坝”的故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提示】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即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同时联系又具有客观性,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人们强加的。人们既不能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联系。
探究问题六:邀请不同领域的36位专家讨论一条河流问题。有关部门在是否开发怒江问题上的这种谨慎态度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辩证唯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主义的要求: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二是尊重事物之间的联系;三是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这说明了坚持用联系、发展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用唯物辩证法指导工作,对复杂事物进行综合分析。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确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治国方略。
探究问题七:以上论述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提示】(1)事物是普遍联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整个世界就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一。“十个统筹”立足全局,着眼整体,正确反映了经济、社会、自然发展中的内在联系和系统性。
(2)事物及其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要坚 ( http: / / www.21cnjy.com )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断调整我们的发展的重点,促使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经济和社会之间,国内外发展之间的平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经济、社会、自然的发展是有其客 ( http: / / www.21cnjy.com )观规律的。我们的改革和建设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成功。“十个统筹”反映了经济、社会、自然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的正确决策。
(4)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贯彻“十个统筹”,按照“十个统筹”的要求提出改革目标,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3、理论评析
(1)什么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①是什么?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为什么?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根本观点。第一、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即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双方之间的联系。辩证法承认矛盾,就必然承认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相反,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也就必然否认事物之间的联系,主张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21·cn·jy·com
第二、它揭示了发展的源泉,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事物内部对立统一的关系。所以,唯物辩证法必然承认事物的发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由于否认矛盾,也就否认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只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2·1·c·n·j·y
结合教材P83学生完成下面表格: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唯物辩证法 形而上学
分歧之一 联系的观点 孤立的观点
分歧之二 发展的观点 静止的观点
分歧之三 全面的观点 片面的观点
根本分歧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根本观点 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哲学依据
①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②哲学依据:主要有人民群众是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的主体理论,发展的实质、发展的普遍性、永恒性和过程性理论,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理论,矛盾分析方法等。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