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海陆的变迁》教学资源包(课件+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海陆的变迁》教学资源包(课件+学案)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海陆的变迁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HAI LU DE BIAN QIAN
目录
01.
沧海桑田
CANG HAI SANG TIAN
02.
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DITU SHANG DE QI SHI
03.
板块的运动
BAN KUAI DE YUN DONG
海陆变迁
的证据
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
海底古河道、水井等人类遗迹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同时,人类活动也会造成海陆的变化
沧海
桑田
海陆变迁
的证据
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
海底古河道、水井等人类遗迹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同时,人类活动也会造成海陆的变化










海陆变迁
的证据
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
海底古河道、水井等人类遗迹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同时,人类活动也会造成海陆的变化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全国1/4的国土面积低于海平面,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荷兰人构建围海大坝,为了抽出海水又建了许多风车,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荷兰围海大坝




南美洲大陆突出部分
非洲大陆凹进部分





还是因为?
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他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只有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后来才分裂成几块,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海陆分布状况。他最早是根据南美洲和非洲的轮廓特征开始研究的。
魏格纳
大陆漂移
证据在哪
大西洋两岸的许多生物有亲缘关系;
大西洋两岸的岩石、地层和褶皱也相吻合;
在古气候方面,两极地区有热带沙漠的征兆,而且在赤道森林中找到了冰盖;














大陆漂移动态图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
火山
活跃的
板块运动
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亚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美洲板块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板块
挤压
板块
张裂





板块
挤压
板块
张裂










板块碰撞,形成山脉
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世界上火山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板块交界地带。
最大的两个火山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及“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不是海陆变迁主要原因的是( )
A.地壳的变动 B.海平面的升降 C.气候变暖 D.围海造田
喜马拉雅山还在长高,说明了什么( )
A.喜马拉雅山上的积雪在增厚
B.板块在不断运动、碰撞、挤压
C.地球在不断膨胀
D.地球公转造成的
随堂
演练
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这里的地震灾害多的原因是( )
A.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
B.位于高达山系附近
C.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
D.因为国家轮廓过于狭长
随堂
演练
谢谢大家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2 海陆的变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读图观察活动,探究发现并归纳总结出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通过实验演示,探究发现板块运动的方式和产生的地形,探究发现地震、火山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情感目标:
1.通过列举海陆变迁的证据,树立海陆不断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通过地震、火山相关内容的学习,培养防灾减灾的观点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重点】
1.了解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难点】
1.了解海陆变迁的地理事实并能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会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海陆地形的成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的星球上,不论是多姿多彩的陆地,还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你听说过台湾与大陆有过亲密接触、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的地理事实吗?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省东山县博物馆考古人员,从水下考古地挖掘到了100多件与台湾有关的哺乳类动物化石。近些年来,台湾渔民先后在台湾海峡捕捞作业时拖网拖上来的有3000多件陆生哺乳动物化石,这些哺乳动物化石有剑齿象、亚洲象、古菱齿象、熊、中国犀、马、猪、四不象鹿、斑鹿、山羊等。至此,近年来在台湾海峡已通过海底考古挖掘、收集了哺乳类动物化石达3100多件。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的地理事实,就说明了地球自形成以来,海陆变迁就一直在不断的发生,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讲授新课
一、沧海桑田(实例展示,动画演示,实验探究)
(一)展示图片
(二)提出问题
谁能解释这些现象?你能推断出什么变化?(让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通过讨论得出结论海陆是不断变迁的。
那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呢?课件动画演示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探索:喜马拉雅山脉为什么由海变成陆地?而东部陆地为什么会变成了海洋?

(三)模拟实验

通过模拟实验,学生探讨并总结出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展示荷兰的围海造田图片,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海陆变迁,然后通过模拟实验二进行验证。

让学生再举几个人类活动的例子。
以上是地表形态的缓慢变化,那么地表形态的剧烈变化有哪些呢?
学生猜测,教师适时展示课件:火山和地震。
承转:海洋变为陆地,陆地变为海洋,海陆是不断变迁的,七大洲四大洋是否是固定不变的?二十世纪地理科学史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问题导引,动画展示,寻找证据)
(一)走南闯北,问题导引
南极洲大陆地处极地,被称为“冰雪大陆”,但科学家在南极厚厚的冰层下面发现很多种矿产资源,其中最丰富的是铁和煤。对于南极洲上发现大量煤的事实,你想到了什么?
(二)动画展示,体验假说
教师简介“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及其内容”。你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教师展示Flash动画“穿越时空”:现在的海陆分布是这样的,2亿年前的大陆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一起跟随时光倒流,追溯到两亿年前的地球吧。
(三)观察预测,寻觅证据
学生先预测,然后分组寻找证据证实大陆是否会漂移。动手把南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从地图上剪下来,看看是否能拼合成一个整体,小组代表用剪好的南美洲和非洲地图,演示并分析,教师点评指导。
三、板块的运动(大胆预测,探寻证据,分析验证)
(一)猜一猜: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
小组长负责分工安排,并协调探究过程: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记录员。搜集资料的组员适时向大家展示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大陆漂移说的资料,然后大家交流发言,记录员记录主要的发言,组长整理答案,达成一致,得出相关结论。
(二)板块运动会形成哪些地形呢?火山、地震是如何发生的呢?
实验演示:既然板块能运动,那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那么力的方向有几种呢?
学生用书本作为实验材料,演示板块运动以及所受力的方向。
深入探究:当板块发生碰撞时会导致什么结果?
大胆预测:当板块发生碰撞时会形成山脉。
探寻证据:在板块碰撞处填写主要山脉的名称。
分析验证:用书本演示板块运动和山系的形成,并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如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落基山、安第斯山和东亚岛屿的形成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得出结论:当板块发生碰撞时会形成山脉。
过渡:两个板块在碰撞过程中,除了形成山脉,预测一下还会发生什么情况?
大胆预测:在板块碰撞挤压处地壳会震动,可能会引发地震、火山。
探寻证据:通过观察下图寻找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地区,认识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证实预测。(教师出示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学生观察世界上多火山、地震的位置)
得出结论: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学以致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问题。
1.热点聚焦:阅读下列的图文资料,小组成员合作,探究发现四川雅安地震的成因。
2.视野拓展:小组成员合作,从前面学过的板块位置图进一步探究世界地震的主要分布,比如说为什么日本、印尼多火山地震,而同为岛国的英国却很少发生地震?
3.防震图解:小组成员合作,探究防震措施,了解地震后应如何学会自我保护?
用类似的步骤和方法,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另一个深入探究“当板块发生张裂时,又会导致什么结果”。
大胆预测:当板块张裂时,会形成裂谷或海洋。
探寻证据:美国、英国等多国科学家透露,红海正在发生分裂,数百万年之后可能将产生一个新的海洋,而非洲大陆也将分成两部分。
由于板块的张裂运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地表裂谷带产生(东非大裂谷)大陆解体(亚、非大陆分离)新海洋出现(红海)新大洋形成(大西洋)。
得出结论:当板块张裂时,会形成裂谷或海洋。
学以致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问题。
1.预测大西洋、太平洋、地中海将会怎样变化?
2.猜想几百万年后,地球上海陆分布状况会有怎样的变化?
■知识梳理,实战演练
学生整理,说出海陆变迁的原因、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学说等内容,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