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年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分)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贮蓄(zhù) 粗犷(guǎng) 亘古(gèng) 战战兢兢(jīn)B.滂沱(pāng) 告罄(qìng) 挫折(cuō) 怏怏不乐(yāng)C.颤栗(zhàn) 绯红(fēi) 下载(zài) 自怨自艾(yì)D.辟邪(pì) 拙劣(zhuó) 接种(zhòng) 书声琅琅(láng)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暇想 荫蔽 振聋发聩 锋芒必露B.安详 针灸 谈笑风声 精兵减政C.诀别 震憾 不屑置辨 沽名钓誉D.伫立 青睐 形销骨立 莫衷一是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英雄是中华民族的 ,是时代的引领者。在历尽艰辛的硝烟岁月,英雄们信仰坚定、 ;在波澜壮阔的建设时期,英雄们 、坚韧不拔;在和平时期,英雄们负重前行、无私奉献。崇敬英雄,不只是为了纪念历史、 先烈,更是为了发挥英雄精神的先导示范作用,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A. 栋梁 视死如归 不依不挠 缅怀 B. 栋梁 大义凛然 不依不挠 沉湎C. 脊梁 大义凛然 百折不挠 沉湎 D. 脊梁 视死如归 百折不挠 缅怀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能否提高学习成绩的途径之一。B.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疫情期间,白衣天使就是我们的守护神。C. 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以9金4银2铜共15枚奖牌的好成绩位列奖牌榜历史性的第三名。D. 4月16日上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历时半年的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汪曾祺所写的《白杨礼赞》,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文章借赞美“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讴歌了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和意志。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如《礼记 学记》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就运用了比兴手法。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几句中的“三”并非确指,都是泛指多数或多次。D.儒家经典著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深远,我们学过的《<论语>十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北冥有鱼》都属于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品。6、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勤俭节约不仅给人们带来富裕安宁的生活,还给人们带来许多益处。②而奢侈是一只无形的魔爪,它会把你推向犯罪的深渊,难以回头。③因为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一凶一吉在眼前。”④节俭培养人们自我克制的习惯,它使精明、谨慎渗入人们的生活,它使人们拥有安逸、闲适、平和的心态。⑤《左传》中有这样一句话:节俭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德,奢侈是一切恶行中最大的恶。A.①②⑤③④ B.①④②⑤③ C.⑤①④②③ D.⑤③④①②7、综合性学习。(语文素养、传统文化)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七年级(1)班决定围绕该节日开展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一端午 节”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下列有关端午节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午节。寒食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B.相传楚人因不舍屈原离世,便划船追赶拯救,后来演变成赛龙舟的习俗。C.为了驱毒辟邪,人们常在端午节这天将艾草挂在门口,或将桃符挂在门上。D.端午节人们通常要玩龙灯、吃粽子,到了晋代,粽子成了端午节必备食品。8、根据下面的提示,将对应的中国传统节日名称填在横线上。(3分)① ② ③ 9、古诗文默写。(8分)(1)杜甫《望岳》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是: , 。(2)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 , 。(3)《岳阳楼记》中借用比喻描写夜晚洞庭湖波光月影的语句是: , 。(4)春天,万物复苏,百花齐放,柳绿桃红,自古以来,请你写出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句 , 。二、阅读与鉴赏(45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每小题2分,共4分) 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0、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运用对偶,表达诗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羁旅漂泊之情。B.颔联通过“阔”描绘出两岸一望无际的景色,通过“悬”写出江风的和缓和行船的平稳。C.尾联运用设问的形式,呼应首联,用“归雁传书”的故事寄托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D.全诗写景逼真,运用多种修辞,描写了冬末春初北固山的壮丽景色。1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生”“入”用得好,请简要说明其妙处。(二)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0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余幼时即嗜学 嗜:爱好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担心C.非宁静无以致远 远:远大目标D.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治理1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走送之 夫君子之行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非宁静无以致远C.益慕圣贤之道 自以为大有所益D.或遇其叱咄 一食或尽粟一石14、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15、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甲文中的“既加冠”意思是到了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束发带帽,表示已经成年。B.甲文中叙述了宋濂刻苦学习博览群书,最终学有所成,其成功的最重要原因是得到了别人的帮助。C.乙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遂成枯落”比喻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D.甲文通过叙述作者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乙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是诸葛亮希望儿子珍惜时间的谆谆劝勉。(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7分)材料一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一定意义上就是在重演人类的发展史。我们的祖先通过劳动实现了人类文明的提升,由此,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在儿童阶段的成长,都离不开劳动环节的淬炼。《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我们必须谨记,尽管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现代社会,劳动教育并不只是要锻炼体质,还要让儿童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这对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有重要的影响。比如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让儿童学会通过劳动创造美的世界,可以提升儿童的审美情趣。由于劳动教育关涉诸多方面的教育,因此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材料二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据显示:我市普通中学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86.79%的初中生和84.14%的高中生能正确认识劳动价值、尊重劳动、崇尚劳动;70.61%的初中生和72.38%的高中生热爱劳动;68.75%的初中生、76.97%高中生将“科学家、教师、医生、工程师、警察、军人”等吃苦耐劳、敬业奋斗的劳动者作为自己的未来的理想职业。调研也发现,学生劳动习惯有待加强。1.65%的初中生和1.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从不”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26.66%的初中生和2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偶尔”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材料三中华民族是一个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从《尚书》中的“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到《国语》中的“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再到《朱子家训》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诸多古训格言都彰显了勤俭自持的中华传统美德。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这就要求劳动教育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呼应,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使新时代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劳动教育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进一步彰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综合育人价值。16、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儿童若缺少劳动,可能会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B.对儿童而言,劳动教育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因为这会关涉到诸多方面的教育。C.长沙市普通中学学生中,把工程师作为自己未来理想职业的,初中生比高中生的比例高。D.材料一阐述了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材料三阐述了新时代如何积极开展劳动教育。17、材料一第二段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2分)18、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说说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应当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3分)(四)现代文阅读(8分) 人工智能助力冬奥新发展①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从实验室中来到日常生活里,在现代社会多方面都迸发出了巨大能量。当热情四溢、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冬奥会遇上风头正劲、前景明朗的人工智能技术,会迸发出怎样精彩的火花?②本届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智能语音技术和人工智能协同发力。语音识别、自动翻译、语音合成、语音转换各项技术的融合,将让北京冬奥会成为史上第一个沟通无障碍的奥运会。③AI运动员训练辅助系统是人工智能助力冬奥的另一大亮点,它能帮助教练和运动员获得更好的运动认知。过去,大多数教练都是通过录像进行复盘分析后对运动员进行指导;如今,这一工作可以借助智能系统来完成。AI的图象识别、数据分析能够总结选手在每个阶段重要的比赛特征,将运动员身体重心、曲线数值进行记录、标注,为每一个运动员提供专业意见,形成运动员独特的训练数据。④冬奥会上,智能机器人也无处不在。服务于本次赛事的机器人主要包括五类,分别是消杀、清扫、送餐、引导和防疫监督。消杀机器人可以在每个班次时间内完成所在区域的全部消杀工作,中途不用添加药剂。5G送餐机器人采用5G室内多功能云端技术,融合3D语义地图,结合自主导航及避障的智能行走能力,实现智能送餐服务。这种“免接触式”餐饮配送服务能够助力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的服务保障工作。防疫监督机器人可按规定路线主动寻找人员并测量人员的体温,当发现体温超标的人员时它会主动上前交流提示,并报告给管理人员。对区域内未佩戴口罩的人员,它也会前去提示其佩戴上口罩。⑤央视新闻也推出了一位特殊报道员——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她不仅能报道冬奥新闻,还能进行准确及时的赛事手语直播。语音识别等技术驱动的手语翻译引擎和自然动作引擎,使该主播的手语表达更精确更连贯。从北京冬奥会开始,新主播将全年无休,用AI智慧为听障朋友提供手语服务,让他们能够便捷地获取比赛资讯,更酣畅淋漓地感受冰雪运动的激情与荣耀。⑥科技冬奥既是2022年北京冬奥、冬残奥会提出的愿景,也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环境支撑下,为世界探寻更好的未来城市生活解决方案,实现人类城市生活新目标。19、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从智能语音技术、AI训练辅助系统、智能机器人和AI手语主播这些方面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北京冬奥会的应用。B.第④段采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了五类智能机器人,其中防疫监督机器人不但能够定点主动测量人员体温,还能够完成比赛场馆的防疫消杀工作。C.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借助手语翻译引擎和自然动作引擎,能够更加精确连贯地进行赛事手语直播。D.文章主要说明了人工智能在冬奥会上的应用,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安排,层次分明。20、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③段划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过去,大多数教练都是通过录像进行复盘分析后对运动员进行指导;如今,这一工作可以借助智能系统来完成。21、阅读第④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服务于本次赛事的机器人主要包括五类,分别是消杀、清扫、送餐、引导和防疫监督。(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1分)探寻古道①我开启探寻千年古道之路。②还没有来得及细细体味山野边浩荡的水,车子就一晃而过。在路的尽头,茂长着一片竹林。因为山太深,人迹罕至,竹林才完整地留存下来。通往竹林的,是一条千年古道,狭窄,凸凹不平,向险而去。为了吸引更多人更便捷地抵达那片原生态竹林,当地人动手开辟一条新路,把原来的河道改造成为水泥路。那条千年古道被荒弃了。新开辟的水泥路在千年古道的下方,即使是再热闹的旅游旺季,游人熙攘,也没有人留意高处的这条古道,他们奔走在新路上,直抵想象中的那个生态景点。千年古道成为一个被封存被悬置的景观,无人参观,只是偶尔会在某些时候被村人说起。③从千年古道失意而归,却在村子里意外发现了那个铁匠铺。这个守候着一条千年古道的村子,居然有一个铁匠铺。多年来,童年记忆里红彤彤的打铁情景,一直灼烫在我的心头。那个铁匠铺比破落的村庄更破落,看上去并不是彻底被遗弃的样子。我很快就找到了它的主人,一个七十六岁的老铁匠。他苍老,敦厚,脸上刀削一样的皱纹里,填满铁屑状的东西。稍感惊讶的是,他竟然那么健谈,让人很难将他的言谈举止与木讷表情联系到一起。他表现出了常人难以接受的热情,一边口沫纷飞地讲解打铁知识,一边手舞足蹈地演示。他似乎等待了很久,孤独了很久,对我这个陌生人的来访异常兴奋。我理解他。他打了一辈子的铁,不舍得丢弃这个技术活,其实他生活得挺好,早就不需要依靠打铁来维持生计,但他仍然坚守着,偶尔过过打铁的瘾。④他与被这个世界淘汰了的手艺相依为伴。那天我亲见了他打铁的整个过程。他的表情有些悲壮,好像多年来的坚守就是为了等待这一天,他光着膀子,在通红的炉火前,酣畅淋漓地表演了所有手艺,认真,郑重,像在重温往昔岁月。这是一个民间手艺人对生活和生命的理解。我向他投去敬重的目光,并且按动快门,将某个瞬间定格。⑤默立在村头的石碾,只有逢年过节才用一用。一个老农蹲在地头抽烟,他一动也不动,烟圈在他的头顶盘旋片刻,就像云彩一样飘向空中。走在村里,随处可见“流动饭店”的字样,旁边是同样用油漆涂抹的形形色色的与城里无异的各种广告。⑥我们在老农带领下,走下一道坡,拐了一个弯,再爬过一条长长的坡路,然后连续穿过两个窄胡同,在一座老宅跟前停步。院子里齐腰的荒草,被我这陌生的闯入者惊到,怯怯地低下头,仿佛在追忆那一段被遗忘的时光。⑦这栋老宅像一个农具陈列馆,犁、耙、耧车、镰、蓑衣、畚箕……各式各样的农具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灰尘。他说三十多年来没有外人进过这个屋子。那些农具被我们搬到院子里,摆放,拍摄;他也像受到了格外尊重一般,脸上满是欢喜。他把一套驴具挂到院墙上,用手比划着告诉我每个部件的名字和功能……他越讲越来劲,渐渐有了一点神采飞扬的感觉,似乎这些农具激活了他埋在心底的遥远记忆。我想对劳动工具的热爱,是一个劳动者最朴素的感情吧。他的讲解让我重新认识了驴具,好似看到一头驴在山野里骄傲地劳作;又仿佛看到农人们裸露着黝黑的胸膛挥镐开凿、扶犁耕田、推磨碾米的画面,他们用力气拥抱土地,用汗水浸润生命。⑧一栋被遗忘的老宅居然藏有这么多的秘密,我以拍摄的方式,截取并带走了它们。⑨我想,许多农具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我仍在乡村间执着地奔走与找寻,因为它沧桑而负重的历史,也因为它赋予农人的激情与坚韧。22、“我”在整个探寻过程中见到了哪些场景?请简要概括。(3分)23、结合语境,赏析句子。(2分)院子里齐腰的荒草,被我这陌生的闯入者惊到,怯怯地低下头,仿佛在追忆那一段被遗忘的时光。24、文章写两位老人的目的分别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25、最后一段画线句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3分)(四)名著阅读(5分)26、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艾青诗歌创作常从感觉出发,把握瞬间的印象或感受,来表达强烈的情思。他还善于运用新奇生动的比喻,并且十分注意锤炼诗句的韵律,读来有着音乐般的节奏。B.《傅雷家书》是翻译家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做人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汇编,是苦心孤诣的教子篇。C.《简 爱》讲述的贫苦孤女简 爱为追寻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挣扎奋斗的故事。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是一部带浪漫色彩的长篇小说。D.在“自然与生命”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上,小崔分享了《昆虫记》的阅读体验,从书中的“虫性”看到了“人性”,例如蜣螂伟大的母爱,蟹蛛悲壮的传宗接代等等。2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3分)当他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剖开他的颈子,切除一侧的副甲状腺时,死神的黑色翅膀曾经三次触及到他。然而他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达雅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个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A的脸色像死人般苍白,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好姑娘,你别担心,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A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队伍中去……选段出自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它的作者是 ,A是指 ,在 (人名)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的道路。在革命的熔炉中,他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为无产阶级战士。三、作文(50分)28、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小时候在村里上学,母亲准备的红纱灯,是作者吴伯箫记忆深处的温暖,照亮了延安革命圣地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的心;江南夏夜赵庄戏台上的灯火;村头高挑的一挂红灯,给黑夜的孤行客带来心灵的慰藉……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盏明灯,或许是一句话、一本书、一个人;这盏明灯,或许是美德,或许是……你心中的这盏明灯是什么呢?请以“心底有一盏明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能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2)不少于650字,不出现(或暗示)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3)不抄袭,不套作。参考答案1C “亘古”的“亘”应读作“gèn”。 “挫折”的“挫”应读作“cuò”。“辟邪”的“辟”应读作“bì”。2D “暇想”的“暇”应为“遐”。“谈笑风声”的“声”应为“生”。“震憾”的“憾”应为“撼”。3D4B5B A.有误,《白杨礼赞》作者是茅盾。C.有误,“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和“风休住。D.有误,《北冥有鱼》是道家思想代表作品。6C7B A.有误,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是日初为节时,只吃冷食;C.有误,将桃符挂在门上是春节的习俗;D.有误,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8、①元宵节 ②重阳节 ③七夕节9、(1)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2)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3)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4)示例: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10D 11、运用拟人手法,将“海日”和“江春”人格化,表达出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哲理。12D 治:修养。13D14、①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俯下身子侧着耳朵倾听。②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15B 宋濂最终学有所成的原因是克服困难借书抄书和虚心请教。16C17、示例一:道理论证。引用《朱子家训》中的话,从而论证了家长让孩子接受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示例二:对比论证,把家长大包大揽承担家务的目的与实际结果作对比,从而论证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18、①要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 ②提高动手能力; ③注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④要与立德、强体;⑤要重视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19B20、作比较,将过去与如今教练的指导方式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AI运动员训练辅助系统可以帮助教练和运动员获得更好的运动认知,是人工智能助力冬奥的一大亮点。21、“主要”是“重要,关键”的意思。说明了服务于本次冬奥会的机器人最重要的有消杀、清扫、送餐、引导和防疫监督几类,不排除还有其他的类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2、①千年古道被荒弃,而水泥路则热闹非凡;②比村庄更破落的铁匠铺以及打铁老人热情似火的打铁场景;③随处可见的与城里无异的形形色色的广告;④老宅里陈列的覆盖着厚厚尘埃的各种农具;⑤老农神采飞扬的介绍农具。23、运用拟人手法,将荒草人格化,生动地写出了小院的荒芜和无人问津。24、写第一位老人是为了表现传统手艺人对传统手工业的执着与坚守;写第二位老人是为了体现老人对农具的热爱与留恋。25、农具是中国农耕时代悠久历史的见证(或:这些农具历史悠久);它承载着农人劳作的艰辛;它赋予农人劳动的激情(或:表现农人对土地的热爱);它塑造了中国农民坚韧顽强的品格。26A 他的多数诗不强行押韵、行、节的整齐划一27、奥斯特洛夫斯基 保尔28、参考例文 心底有一盏明灯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坚持; 一朵花的绽放,离不开露水。——题记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灯,照亮黑暗、充满光明。灯,给人温暖,让迷失的心灵找到方向。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盏灯,如果你坚持,就能造就不灭的明灯。从小学开始,跑步就成了我成长路上难以逾越的“绊脚石”。当时我还不以为意,心想: 跑不快就不跑了呗。但是随着我渐渐长大,步入初中,我得知中考体育项目中有1000米跑步时,顿时就慌了神,心里后悔不已。懊恼又有什么用呢 只有一步步地向前走。于是,在落后别人一大截的情况下,我开始了坚持跑步的生活。古语有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小时候习惯没养成,现在开始培养着实有些困难。但是我并不是一个懦弱的人,我暗下决心: 我一定行。就这样,坚持的“星星之火”开始在我心中燃烧。第一天早上,我六点钟起床,然后做好热身运动,一路小跑到公园,接着就到了令我畏惧的环节——2000米。刚开始我感觉浑身轻松,速度也比较快,当然像这样没跑多久,我就感到浑身没劲,气喘吁吁。于是我只好通过分散注意力来减轻心理压力。跑到一千多米时,我感到五脏六腑都要裂开了,腿像灌了铅似的,仿佛再跑一步就会倒下。无奈之下,我只能改跑为走,调整气息后再开始我最后的冲刺……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磨砺中,我的奔跑速度在不断加快,我也在不断地成长。我心中坚持的火苗在不断燃烧,我便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你的坚持才能铸就你的成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将用无限的热情去点燃心中不灭的明灯,用不懈的坚持去抗衡无数困难。窗外的风肆无忌惮地掠过城市上空,街道上飞沙走石,唯有我心中的那盏灯明亮如故……资料来源于四望梅川河公众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