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表达无神论立场;【教材分析】本单元以“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为核心内容,探究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世界和人的价值等。通过对比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主要内容是探究世界的本质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落脚点是坚持辩证唯物论。学习本课,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定马克思主义和无神论立场,都有重要意义。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主要讲述了物质和意识的概念,通过论证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意识都是物质的,证明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教学目标】1.理解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物质性。2.了解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产生重要作用。3.了解人脑的出现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生理基础。4.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定马克思主义和无神论立场。科学精神: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公共参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指导实践活动。【教学重点】理解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物质性。【教学难点】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阅读材料《实行土地归整,小田变大田》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表示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实行土地归整,连地成片,小田变大田,“一户一田”相关政策。来提高粮食产能,保障全国14亿人的饭碗。思考:1. 实行土地归整,连地成片,小田变大田,是不是不论什么样地势、地形都要连地成片,小田变大田呢?2. 45年前,农村推行的是各户独自生产的政策,把大部分田地都分为了一小块一小块的,那现在为啥又重新合并小田变大田呢 3. 你能从意识的角度谈谈实施“小田变大田”之策的原因吗?师: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我们的课堂新课讲授总议题:为什么说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从“小田变大田”说起议题一:从小田改大田,高处土往低处推,高标准农田反而种不活粮食中分析自然界的物质性议题二:从小田变大田,农民迎来新时代中探寻人类社会是物质的原因议题三:从实施“小田变大田”之策的原因中认识意识的本质第一幕:自然界的物质性议题一:从小田改大田,高处土往低处推,高标准农田反而种不活粮食中分析自然界的物质性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小田变大田能搞一刀切吗?》并阅读材料《有些田地很难改造成高标准农田》湖南邵阳的田地多为梯田,又窄又陡,小而散、陡而不平,这样的田地很难改造成高标准农田。所以如果想要大规模的实行“小田变大田”的政策是很难实现的,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为什么小田改大田,高处土往低处推高标准农田反而种不活粮食?有些田地很难改造成高标准农田?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由于高处土往低处推后形成不了高标准农田,又窄又陡的梯田,小而散、陡而不平田地的条件不适合小田变大田,这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条件差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议学小结: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组成部分。因此,宇宙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神或上帝,更不存在神或者上帝创造世界的活动。2、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提示:(1)物质的客观性:指无论人们是否喜欢,是否承认,是否认识,它都客观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2)物质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认识。(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3)①物质的唯一特性②万事万物的唯一共性③物质和意识的根本区别3、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注意:客观实在≠客观存区别:①“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共同特性的抽象概括,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除了包括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比如,他人的意识对于我来说就是客观存在的,但不能说是“客观实在”,因为不论谁的意识都不属于物质范畴。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那么,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一回事吗?议学提示:4、比较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第二幕: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议题二:从小田变大田,农民迎来新时代中探寻人类社会是物质的原因议学情境二:观看视频《小田变大田,农民迎来新时代》议学问题:结合议上述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45年前农村推行的是各户独自生产的政策,把大部分田地都分为了一小块一小块的,那现在为啥又重新合并小田变大田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45年前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达不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的水平,农村地理环境大大影响了居住在当地的人民的生产活动和生存发展,一部分农民转到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种地农民人口数量大大减少,已不适应原来的需要大量体力来进行农活的小规模作业,所以我国又重新合并小田变大田我们已经从纵向人类社会产生的角度证明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那么,还可以怎样证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呢?答:还可以从横向人类社会构成的角度证明。你能说出人类社会有哪些构成要素吗?生产方式为什么也属于物质范畴啊?人们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如:”大跃进“以失败告终!人们也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关系。如:“大锅饭”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失败告终!议学小结: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人类社会产生的角度看(纵向)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从人类社会构成的角度看(横向)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第三幕: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议题三: 从实行“小田变大田”之策的原因中认识意识的本质 议学情境三:观看视频《从中央一号文件看农村“小田并大田”》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我国要实行“小田变大田”的政策是怎样产生的?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议学小结: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2、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那么为什么意识只在人脑中产生而没有在狗脑猪脑中产生呢 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1)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2)离开客观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识。那么,如果让一个具备了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人脱离人类社会,他的意识还会产生吗?拓展提升: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1)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内容是客观的)正确的意识——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如党的方针、思想、路线、定理)错误的意识——歪曲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宗教、鬼神、法轮功。)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形式是主观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推理等。意识不像照镜子一样对客观存在原原本本的反映,而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映。拓展提升:意识的形成过程突破提升: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1)我们应当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持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2)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本课小结:课堂练习:1.(2023春·江苏南京·高一南京师大附中校考期中)曾有企业计划临近查干湖开发特色小镇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将十分可观,但经过当地政府深入论证后发现该项目会对查干湖生态环境构成较大隐患,最后被叫停。该政府做法的哲学依据是(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C.人类能够在实践中改造自然 D.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答案】B【详解】A:材料中政府的做法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不涉及意识是如何产生的,排除A。B:经过当地政府深入论证后发现该项目会对查干湖生态环境构成较大隐患,最后被叫停。这说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该政府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正确。C:材料中政府做法的依据是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要尊重自然,而不是强调人类能够在实践中改造自然 ,C排除。D: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而不是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排除D。故本题选B。2.(2023春·四川成都·高二校联考期中)ChatGPT是由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开发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不仅能像人一样自然流畅地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还可以生成结构完美的小论文。由此可见,ChatGPT( )①是人类思维的产物,能够模拟人脑的某些功能②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已成为社会实践的主体③正在深度融入人们的生活,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④削弱了意识对人脑的依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解】①③:ChatGPT是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是人类思维的产物,能够模拟人脑的某些功能,它正在深度融入人们的生活,一旦产生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①③符合题意。②: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已成为社会实践的主体”说法错误,②错误。④: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ChatGPT无法削弱意识对人脑的依赖,④错误。故本题选A。3.(2022秋·江苏连云港·高二统考期中)科学家对黑洞的研究,是人类对茫茫宇宙进行探索的重要部分。2022年5月12日,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多地天文学家同步公布了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的照片。这是人类“看见”的第二个黑洞,也是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真实存在的首个直接视觉证据。这个超大质量黑洞距离太阳系约2.7万光年,质量超过太阳质量的400万倍。这一发现佐证了(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物质性③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④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材料中指出科学家通过科学实验研究公布了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的照片,这证实了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真实存在,这一发现佐证了思维能够正确的认识存在,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也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物质性,故①②正确。③④:材料中指出科学家通过科学研究发现了黑洞存在的直接视觉证据,这体现的是思维能够认识存在,未体现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故③④不选。故本题选A。4.(2023春·江苏南京·高二校联考期中)脑子像是被布蒙上了、注意力不集中、记不住东西……这是部分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提到的症状,被称为“脑雾”(BrainFog)。有专家指出新冠病毒感染后出现的缺氧可以损伤大脑神经系统,造成认知障碍的一系列“脑雾”症状。随着对新冠病毒感染研究的不断深入,呼吸系统疾病如何影响神经系统的深层次原因将会一一解开。这表明( )A.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B.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严密性决定了意识的产生C.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D.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取决于意识能动性的发挥程度【答案】C【详解】A: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A错误。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严密性决定了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器官,但人脑不能自行产生意识,B错误。C:随着对新冠病毒感染研究的不断深入,呼吸系统疾病如何影响神经系统的深层次原因将会一一解开。这表明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C符合题意。D: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取决于实践的能力和水平,在于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而不是取决于意识能动性的发挥程度,D错误。故本题选C。5.(2023春·甘肃临夏·高一校考期中)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根源于物质。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是本原,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意识决定物质③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④世界是意识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意识性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A【详解】①③: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根源于物质,可以推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①③正确。②④:该两项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是唯心主义观点,是错误的,②④排除。故本题选A。6.(2023春·江苏无锡·高一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校考期中)科学家通过分析迄今恢复的最早的古代环境DNA,绘制出格陵兰北部约200万年前生态系统的样貌,进而揭示了一个没有现代等同物的古生态系统。这一科学实践印证了(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自然界按照其自身固有的规律发展③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规律性④人类社会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体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科学家通过分析,绘制出格陵兰北部约200万年前生态系统的样貌,进而揭示了一个没有现代等同物的古生态系统,这一科学实践印证了世界是可知的,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也说明自然界是客观的,自然界按照其自身固有的规律发展,①②正确。③: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排除③。④:材料强调的是自然界是客观的,不涉及人类社会,排除④。故本题选A。7.(2022春·陕西安康·高二校考期中)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会徽以蓝色为主色调,体现冰需的明亮纯洁,也寓意着梦想与未来。红黄两色源自中国国旗,代表运动的激情青春与活力。在“BEJING2022”字体的形态汲取了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酒和表现力,也体现了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这一设计表明( )①艺术作品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②意识推动着中华文化的创新性发展③艺术作品内容因表达的是创作主体的理想与情感而具有主观性④创作主体的知识和审美观对艺术创作有深刻的影响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C【详解】①④:冬奥会会微“冬梦”设计汲取了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说明艺术作品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其不同颜色、形态所代表的含义说明创作主体的知识和审美观对艺术创作有深刻的影响,①④符合题意。②:意识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并不是所有的意识都推动着中华文化的创新性发展,②说法错误。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艺术作品内容是客观的,不会因为表达的是创作者情感而具有主观性,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8.(2023春·广东东莞·高二校联考期中)研究显示,当你完成某项极富挑战的工作任务时,你会感到由内而外的满足与充实,这是因为大脑会分泌一种叫内啡肽的物质,它能让你感到宁静与愉悦,帮你排解压力和不快。这一研究( )①是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进行的②从侧面证明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③说明没有反映对象就不会有意识的产生④强调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会给人造成巨大压力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当你完成某项极富挑战的工作任务时,大脑会分泌一种叫内啡肽的物质,它能让你感到宁静与愉悦,帮你排解压力和不快。证实了物质决定意识和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①②正确。③:材料强调大脑分泌一种叫内啡肽的物质,让你感到宁静与愉悦,帮你排解压力和不快,表明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材料没有体现反映对象即客观存在的事物的重要性问题,③错误。④: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会给人造成巨大的压力与题无关,④错误。故本题选A。9.(2022秋·安徽·高二校联考期中)山水田园诗是古代诗是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的种类,其著名的诗人有王维、孟浩然、陶渊明等人。诗人们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缘景抒情,因寄所托,表达自己的理想、志趣。这体现了( )①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②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③意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④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①:山水田园诗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体现了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①符合题意。②:材料中没有体现意识的产生,排除②。③:意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而不是直观反映,③错误。④:诗人们并不是单纯地描写山林田野,而是缘景抒情,表达自己的理想、志趣,体现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性,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0.(2022秋·江苏南通·高二统考期中)2022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教授江俊团队开发的一个体型“敦实”但动作灵活的机器人,在大部分情况下会自主思考实验的步骤和方案,像个不知疲惫的“小化学家”。据此有人说,机器人也有意识,能够完全取代人。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 )A.肯定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B.否认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肯定了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D.否认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答案】D【详解】A:材料未涉及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A排除。B:材料未否认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是否认了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是人脑,B排除。C:材料未涉及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C排除。D:机器人也有意识,能够完全取代人,这一观点否认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