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1重力与弹力 课件(共3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1重力与弹力 课件(共34张PPT)

资源简介

记录数据
弹簧原长 15.78 cm
g= 9.8 N/kg
钩码数量 钩码质量m/g 弹簧的长度l/cm
1 50 17.70
2 100 19.60
3 150 21.50
4 200 23.49
5 250 25.45
6 300 27.46(共34张PPT)
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一册
海北二中2022级高一(7)班
第3章
第1节
重力与弹力
主要内容
重力及其测量
重心和等效替代思想
力的图示与示意图
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其方向
胡克定律
1
新课引入
物体之间有相互作用,并且各不相同。
2
回顾初中所学的“力”
2.力有什么样的作用效果?
物体
物体
为什么用手按压弹簧总感觉他想把手弹开?
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1.什么是力?
(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方向
(2)使物体发生形变。明显、不明显
3.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1)大小
(2)方向
(3)作用点
2.1
形变实验
(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方向
(2)使物体发生形变。明显、不明显
3
重力的定义
物体
物体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定义
2.说明
(1)不能说地球的引力就是重力。
(2)施力物体是地球
(3)与运动状态、速度、是否接触无关。
4
重力的大小
物体
物体
公式:
1.大小
2.说明
(1)g=9.8N/kg
(2)1kg,G=9.8N
(3)g自由落体加速度,g=9.8m/s2
1N/Kg = (等价)1 m/s2
1kg的物体在赤道和两极的重力一样吗?
4.1
练习
关于重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只有在地面静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
B.物体在自由下落时所受的重力小于物体在静止时所受到的重力
C.物体在向上抛出时受到的重力大于物体在静止时所受到的重力
D.同一物体在同一地点,不论其运动状态如何,它所受到的重力都一样大
5
重力的方向
物体
物体
方向:竖直向下。垂直水平面向下。
1.方向
2.说明
注意: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有一定的区别。
6
重力的作用点与等效替代思想
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理想模型)。
重心
二力平衡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处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处,但不一定在物体上。
6
重力的作用点与等效替代思想
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重心
A
A
B
C
形状不规则,质量不均匀的物体:悬挂法、支撑法
悬挂法并不能确定所有物体的重心,比如粽子、萝卜等有一定“厚度”的物体。
(多选)关于物体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
B.物体发生形变时,其重心位置一定不变
C.物体的重心有可能不在物体上
D.用线竖直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一定通过重心
E.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
6.1
练习
7
力的图示与示意图
直观:力的示意图(方向、作用点、大小大致描述)
准确:力的图示(方向、作用点、大小要精确)
问题:如何直观的描述力的三要素?如何准确的描述力的三要素?
直观:示意图(线长代表力的大小)
G=500N
G=300N
7
力的图示与示意图
问题:如何直观的描述力的三要素?如何准确的描述力的三要素?
准确:图示法(标度)
m1=3kg(30N)
m2=2kg(20N)
10N
G1=30N
G2=20N
2=<段数<=5
8
弹力
推、拉、提、举等
接触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
性质力:弹力、摩擦力

接触力
非接触力
效果力
9
弹力及其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
形变后能恢复原状、接触
10
弹性形变、非弹性形变、弹性限度
撤去作用力能恢复原状。
撤去作用力不能恢复原状
超过一定的限度物体就不能完全恢复原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形变
弹性形变
非弹性形变(塑性形变)
10
弹力的方向
方向:与施力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相同
压力、支持力:与接触面垂直并且指向被压或者被支持的物体。
绳子的作用力:沿绳子收缩的方向。
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作用点:接触点
面面接触
点面接触
点点接触
10.1
练习
请在图中画出杆、球、物块所受的弹力的示意图。
10.2
练习
(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所受弹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B. 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斜面的弹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C. 将物体用绳吊在天花板上,绳所受物体的弹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D. 物体间相互挤压时,弹力的方向垂直接触面指向施力物体
E. 物体形状的改变叫做弹性形变
F. 一根铁丝用力弯折后的形变就是弹性形变
G. 物体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H.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10.3
练习
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必然有弹力存在
B.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存在弹力
C.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
D.在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才产生弹力
E. 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10.4
练习
(多选)如图所示,一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斜面对A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B. A对斜面的压力竖直向下
C. 斜面对A的支持力垂直斜面向上
D. A对斜面的压力垂直斜面向下
11
弹力的大小
思考猜想:物体产生的弹力与形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可能:成正比
提示:初中已学习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弹力越大。
选择形变量容易测定的弹簧进行研究。
12
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
探究过程:提出问题 — 猜想假设 — 制定方案 — 获取数据 — 分析数据 — 形成结论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可能成正比
需要测哪些物理量?弹力 伸长量
如何测量? 二力平衡 mg=F
用什么测量工具?刻度尺
如何设置实验装置?
如何记录数据?
制定方案
12.1
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
探究过程:提出问题 — 猜想假设 — 制定方案 — 获取数据 — 分析数据 — 形成结论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可能成正比
需要测哪些物理量?
如何测量?
用什么测量工具?
如何设置实验装置?
如何记录数据?
制定方案
12.2
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
探究过程:提出问题 — 猜想假设 — 制定方案 — 获取数据 — 分析数据 — 形成结论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可能成正比
需要测哪些物理量?
如何测量?
用什么测量工具?
如何设置实验装置?
如何记录数据?
制定方案
12.3
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
探究过程:提出问题 — 猜想假设 — 制定方案 — 获取数据 — 分析数据 — 形成结论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可能成正比
需要测哪些物理量?
如何测量?
用什么测量工具?
如何设置实验装置?
如何记录数据?
制定方案
13
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
探究过程:提出问题 — 猜想假设 — 制定方案 — 获取数据 — 分析数据 — 形成结论
可能成正比
获取数据
14
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
探究过程:提出问题 — 猜想假设 — 制定方案 — 获取数据 — 分析数据 — 形成结论
分析数据
14.1
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
探究过程:提出问题 — 猜想假设 — 制定方案 — 获取数据 — 分析数据 — 形成结论
分析数据
直观、减小误差、排除错误
14.1
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
探究过程:提出问题 — 猜想假设 — 制定方案 — 获取数据 — 分析数据 — 形成结论
分析数据
思考:图线的斜率代表什么?
15
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
探究过程:提出问题 — 猜想假设 — 制定方案 — 获取数据 — 分析数据 — 形成结论
形成结论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大小跟伸长量成正比。
由英国物理学家胡克于1678年研究得出,因此叫胡克定律。
F为弹力,单位为牛顿(N);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牛顿每米(N/m);
x为弹簧的形变量(伸长量或压缩量),单位为米(m)。
K值不同说明弹簧的“软”、“硬”程度不同。
15.1
例题
某次研究弹簧弹力F与弹簧长度l的关系实验时,得到如图所示的F-l图像,由图像可知,弹簧原长为多少?弹簧劲度系数为多少?
0
3
6
9
12
F/N
3.0
6.0
9.0
12.0
L/cm
本节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