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弹 力一、教学背景说明弹力摩擦力基础初中:感性认识弹力产生、判断方向形变探究:弹力大小二、设计思想 (参与—体验—内化—外延)1、感官的不断冲击2、方法求易——“身体力行”3、“演示”中启发4、学生自主规律的得出——我能行演示实验 —— 我来做体验探究 —— 我积极三、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以观察实验(事实)为基础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以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为重点新课程理念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物理教学基本特征1、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的形变。(2)了解形变、弹性形变的概念,理解弹性限度。(3)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4)知道形变和弹力的关系,掌握胡克定律。2、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逐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2)经历探究弹簧形变和弹力的关系,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生活情景的再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物体微小形变的演示,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处理问题的巧妙方法,体会物理学之美。(3)在共同的探究过程中,体会合作,乐于合作。四、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和大小2.难点:判断弹力是否存在,正确判断弹力方向演示与探究实验、自主分析、同伴讨论五、教学过程1、导入体验感受分析:“疼”的原因为弹力打基础2、形变异同点学生: 参与 内化分类生活实例外延定义分类配合动作弹性限度(演示)一个钩码 五个钩码剑的塑性形变剑的弹性形变难点:微小形变 (学生动手)3、弹力(1)弹力及产生条件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谁形变,谁施力师生总结(2)弹力方向及判定师生讨论学生实验弹力的判定(平衡法)实例分析(3)探究弹力的大小(师生合作)实验次数 1 2 3 4 5物体的重力G/N弹力的大小F/N弹簧的长度l/cm弹簧伸长量x/cm学生:猜想、陈述思路、实验操作、数据分析胡克定律4、弹力的应用(拓展思路)反映教学重点、教学脉络体现学生理解、自主学习能力六 板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