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10分)学校计划布置文化长廊,邀你参与策划。长廊需要展示先贤名句,请你补全。主题 先贤名句修身正己 博学而笃志,① ,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苟全性命于乱世,② 。(诸葛亮《出师表》) 予独爱③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故园之思 夕阳西下,④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⑤ ?⑥ 。(王湾《次北固山下》)爱国济世 安得广厦千万间,⑦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了却君王天下事,⑧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⑨ ?⑩ 。(文天祥《过零丁洋》)2.(9分)长廊的展板需要拟写前言,请你参与文稿内容的修改讨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福州的城市精神。受江海的【甲】,福州自然环境优越,早已是生态宜居家园,受山水人文的陶①(yě),福州包容和吸纳天下人才,倡导容纳世界的宏大气量和向外开拓的进取精神。茉莉花是福州的市花,它平和、实用、内②(liǎn)、朴素,这正如福州城市的气韵。榕树是福州的市树,它胸怀宽广、生命力③(wán)强,象征着福州人扎根四海、【乙】的精神力量。闽江水从武夷山来,在独特的咸淡交冲中“奔流到海还回头”。源远流长的闽江,即使孕育了底蕴深厚的闽都文明,而且哺育了勤劳朴实的福州儿女。在当今,福州肩负着开放先行【丙】改革发展的历史使命,在厚积的基础上,继续勃发有为,做新时代的先锋。(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2)填入【甲】【乙】处的词语,【丙】处的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滋润 生生不息 、B.滋润 川流不息 、C.润色 生生不息 ,D.润色 川流不息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源远流长的闽江,即使哺育了勤劳朴实的福州儿女,也养育了底蕴深厚的闽都文明。B.源远流长的闽江,即使孕育了底蕴深厚的闽都文明,也哺育了勤劳朴实的福州儿女。C.源远流长的闽江,不仅哺育了勤劳朴实的福州儿女,而且孕育了底蕴深厚的闽都文明。D.源远流长的闽江,不仅养育了底蕴深厚的闽都文明,而且哺育了勤劳朴实的福州儿女。3.(6分)学校开展系列读书活动,邀你品鉴经典之美。请根据要求完成表格。阅读方法 阅读任务学会精读 (1)《西游记》中孙悟空三调芭蕉扇遇到阻碍,仔细阅读回叙,你发现“借扇”的艰难与 有关。 A.降伏红孩儿 B.真假美猴王 C.三打白骨精 D.女儿国遇险评注思考 (2)结合下面任意一部名著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人心齐,泰山移”这句话的理解。 A.《水浒传》 B.《红星照耀中国》 C.《海底两万里》二、阅读。4.(24分)阅读以下古诗文,完成各题。甲: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乙: 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①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秩满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时嘉佑三年,安石为度支判官。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其所注措,大抵皆祖③此书。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谓上曰:“变风俗,立法,正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安石令其党吕惠卿预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节选自《宋史 王安石》)[注]①擢:选拔。②秩满:官吏任期届满。③祖:效法。(1)对甲、乙诗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首句概括峰和塔的高度,“千寻”一词极言塔的高峻。B.“不畏浮云遮望眼”“浮云游子意”二者意象及情感相同。C.乙文欧阳修欣赏王安石所写的文章,并且为他传扬好名声。D.乙文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执政期间他提拔众多官员。(2)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寻召试馆职 概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关联教材 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①寻: ②志: 安石令其党吕惠卿预其事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预:a参与;b牵连;c预定。 ③预: 方田诸役相继并兴 关联成语 百废待兴 ④兴: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再调/邮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B.再调/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C.再调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D.再调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4)根据语境,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②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5)有人说高度决定眼界。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理解。(6)《登飞来峰》为何被喻为“改革家”王安石的战斗宣言,请结合甲、乙诗文简要分析。5.(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门缝里看戏卞毓方 闲来重温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五柳先生的想象力使我豁然开朗,我没有跟他“舍船,从口入”,而是折回头,走进另一条时间隧道。 那年头,我五岁半。 此前不久,祖父带我看过一出京戏《失空斩》。当时懵懵懂懂,不明白啥叫“京”,啥叫“戏”,三国人物为啥长成、穿成那个模样,讲话为啥总装腔作势,平常为啥在街上看不见他们,难道是单独住在一个叫三国的地方? 心头痒痒,觉得太玄妙,太神秘。 很想再看一次。那是另一个桃花源,灯光灿亮,景色辉煌,人物相貌齐楚,气宇轩昂,一动一静、一言一语都像是在天国,绝不是我们所在的人间。 祖父啥时再看戏呢,天晓得。我是小孩子脾气,上午栽树,下午就想吃果子。 戏票分三等,我记住了,最便宜的是五分钱。 对于穷人,五分钱是什么概念?不清楚。 是日午前,天朗气清,母亲在星后小洋河的码头洗衣服。 我站在后面哼:“我要五分钱,我想看戏。” 母亲摸摸口袋,又缩回手,不同意。 断念,知道这戏票是买不成了。 午后,我到底不死心,又一个人跑去剧场。 剧场在小镇的中心,正门朝北,有人查票。大人可以免票带一个小孩,所以已经有一帮小孩在门口混,诀窍是见人就堵,一个劲地喊“爷爷”“伯伯”,然后扯着人家的胳膊,大摇大摆闯进去。 瞅着眼热,但学不来。 南门,即后台,也有人把守,刚想走近瞄一眼,立刻遭到当头棒喝。 转来转去,转到西南门。那是扇木门,右侧有道竖形的裂缝,约一拃长,中间像被小刀把过,有拇指宽,状如一只狭长的细眼,我踮起脚,还是够不着,看来是比我高的孩子干的。 身后是处土院,堆着柴禾,码得整整齐齐,再过去是人家的东门,半敞着,也许有人正从门后监视,我不敢随便搬动柴禾。 剧场南边临河,我去河浜搜索了一圈,捡得几块半截砖头。转回去,门眼已被一个大孩子占领,也许那洞就是他挖的。 无奈,只得在一旁干站。 他故意激我,大呼好看。 我让他讲讲怎么好看。 他说,两个女的站在台上,穿的衣服好看,头上插的簪子好看,一扭一摆好看,后面的布景也好看。 他没文化,我已经在私塾读了一年,刚才在正门,看到海报上写的是盐城淮剧团,演的是《西厢记》。好不容易等到他大发慈悲,把门眼让给我。我垫好砖头,站上去,勉强够到,闭上左眼,拿右眼对着,却是一片漆黑——门里有人挡着。难怪那大孩子放弃,他看不到了。 过了一段时光,中秋节,私塾放假。那日下午,我又去了剧场,老地方,仍是西南门。谢天谢地,门眼还在,也没有旁人,我随身带了两块泥砖,垫着正好。 这回是建湖淮剧团,剧目是《秦香莲》。 因为缝隙太窄,角度又偏,只能看到半个戏台,人物面对观众,于我仅是个侧影。俗话说“门缝里看人——把人瞧扁了”,是说把人看小了,或者扁平化了。我倒不这么认为,反而觉得更聚焦,更诡秘。往小了说,有点像把两掌并拢,从掌缝里瞧风景;往大了说,仿佛从两壁夹峙的缝隙觑探蓝天。无论如何,这是一个特殊的与众不同的视角,你要是没经历过,就很难理解什么叫山阻水隔的世外桃源,什么叫让人叹为观止的“一线天”。 是日我看完全场,尽兴而归。 是日我一步三跳,心花怒放。 半个世纪后,我历尽沧桑,风尘仆仆还乡。像武陵人重访桃花源,我去探望那座老剧场。它外形虽然苍老,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功能完好,不时还有演出。我大喜过望,向陪同的朋友提出想看一场淮戏。这是乡愁,这是盐阜大地的文化结晶,另一种生命的盐分。朋友积极安排,钱嘛,自然不用我掏。我掏的是热泪——没有人知道,此刻,我又变回了那个从门缝里看戏的小男孩。(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境贫寒是“我”儿时无法购买门票进场看戏的主要原因。B.为让年幼的“我”爱上戏剧,祖父一直带“我”四处看戏。C.文中描写“我”在剧场各门口转悠,引出下文门缝里看戏。D.文章最后一句照应文题,同时表现“我”真挚深沉的情感。(2)结合语境,按要求作答。语句 语段 理解 赏析它还屹立在那里。 ①关注关键词。从重音角度设计句子的朗读并简述理由。是日我看完全场,尽兴而归。 是日我一步三跳,心花怒放。 ②关注语段。简要分析独句成段的表达效果。(3)缝隙窄,角度偏,只能看到半个戏台和人物的侧影,但“我”为何对门缝里看戏记忆犹新,请简要分析。(4)文章为何多次提及“桃花源”,请简要分析。6.(21分)马鞍墙头,巷窄情深,从校园走进坊巷古街,邀你共享研学实践之旅。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推进,中华文明中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得到大力弘扬,为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不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个人进取方面,《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讲的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在国家治理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在国际关系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崇“协和万邦”“亲仁善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需要我们大力弘扬,不断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好顶层设计、讲究方法路径。应当认识到,在历史长河中积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开放的、包容的、发展的,其内涵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丰富发展: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是随着自身所处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是通过吸收外来文化而不断丰富,通过与其他文化交流互鉴而创新发展。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发展科学文化,提倡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不仅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题中应有之义,也为我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更广的视角、更有效的路径.还要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与科学文化的思想精随相结合,增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科学文化也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得到滋养,更好发挥造福社会、造福人类的功能。(摘编自《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材料二: “天好”,一个沉睡千年的飞天少女,被神秘空间元境唤醒后,回想起千年前之事。当年,洞底受损,壁画脱落。如今,苏醒过来的她,决定来到人间收集碎片,复原壁画,重估人间……“天好”不是玄幻小说中的文学人物,而是一个虚拟数字人。过去一年,“天姆”以收集壁画碑片为线索,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数字化演绎,持续向世界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在海内外收获了大量青年拥廷。 所谓数字人,是指通过计算机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技术打造的虚拟或仿真人物。2022年,数字人陆续涌现,除了“天好”,还有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的“文天天”、新华网的“枝什”、浙江卫视的“谷小雨”、敦煌研究院的“仰瑶”、国家博物馆的“艾雯雯”、中华书局的“苏东坡数字人”……他们或化身为文博场所的导游,或成为文化短剧的主角,或担任对外传播的文化大使,以又潮又酷的方式讲述着传统文化的故事,引起年轻人的共鸣。(摘编自《数字人:用科技激活传统文化之美》) 材料三: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于7月16日在福建福州开幕。15日晚,大会重要活动《寻梦 坊巷》沉浸式演出在福州三坊七巷首次上演,通过世遗大会国际平台,向世界展示阅都文化、讲述福州故事、彰显福州魅力。 世遗大会期间,夜色下的三坊七巷化身梦剧场,这个中国都市仅存的“里坊制度活化石”“活”了——依托最新的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采用3D楼体投影营造出或明清、或当代的场景,当观众跨过立于坊巷北口、由数字科技投射出的“大门”后,便如穿越了在历史时空隧道中不断切换的千百年前的三坊七巷。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本次演出借助三坊七巷的南后街牌坊、风雨廊、宗陶斋、爱心树、光禄吟台和南口等特色地标,加之与福州有关的历史名人表演,采用朗诵、音乐、光影、舞蹈、戏曲等多种表现形式,生动还原了古代里坊制度的运行机制,将闽都民俗、生活场景和商业氛围一一呈现。(摘编自《传统碰上“黑科技”!》) 材料四:(福州三坊七巷平面图)(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个人进取精神。B.发展科学技术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C.近年来,虚拟数字人陆续涌现,他们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D.《寻梦 坊巷》节目向世界展示了福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需要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3)文化遗产是赓续中华文脉、传承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我们要让文化遗产穿越时光、融入当下,不断“活起来”。结合以上四则材料,简要概括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途径。(4)福州三坊七巷为打造智慧街区,以某位历史名人为原型,设计制作了一位名叫“小坊”的数字人。①结合以上四则材料,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人“小坊”身上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特点。b.计算机图形渲染、动作捕捉、语音合成的方式就可制造出“小坊”。c.在《寻梦 坊巷》节目中,“小坊”可以作为演员共同参与表演。d.“小坊”带领游客从林则徐纪念馆往北直行,可沿途参观米家船。②数字人“小坊”为观看《寻梦 坊巷》的游客提供导览服务,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写一段导览词。要求:a体现坊巷特色;b体现节目特点;c150字以内。三、写作。7.(60分)2023年4月数万福州市民共同参与了“满城添香”的文明实践活动。校学生会组织征文比赛,邀你开启真诚表达之旅。 备,芳也。曲曲茉莉是四月榕城的春暖花香,赠人玫瑰是助人为乐的手留余香,翰墨书画是修身养性的风雅韵香,责任担当是“香远益清”的高洁馨香,千古流芳是“只有香如故”的铮铮醇香…… 作为榕城学子,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添香”为题写一篇文章参加征文比赛。 要求:自定文意;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2023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10分)学校计划布置文化长廊,邀你参与策划。长廊需要展示先贤名句,请你补全。主题 先贤名句修身正己 博学而笃志,① 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苟全性命于乱世,② 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 予独爱③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故园之思 夕阳西下,④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⑤ 乡书何处达 ?⑥ 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爱国济世 安得广厦千万间,⑦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了却君王天下事,⑧ 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⑨ 人生自古谁无死 ?⑩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①切问而近思②不求闻达于诸侯(注意“侯”写法)③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注意“染”的写法)④断肠人在天涯(注意“涯”的写法)⑤乡书何处达⑥归雁洛阳边⑦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注意“俱”的写法)⑧赢得生前身后名(注意“赢”的写法)⑨人生自古谁无死⑩留取丹心照汗青(注意“汗”的写法)【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2.(9分)长廊的展板需要拟写前言,请你参与文稿内容的修改讨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福州的城市精神。受江海的【甲】,福州自然环境优越,早已是生态宜居家园,受山水人文的陶①(yě),福州包容和吸纳天下人才,倡导容纳世界的宏大气量和向外开拓的进取精神。茉莉花是福州的市花,它平和、实用、内②(liǎn)、朴素,这正如福州城市的气韵。榕树是福州的市树,它胸怀宽广、生命力③(wán)强,象征着福州人扎根四海、【乙】的精神力量。闽江水从武夷山来,在独特的咸淡交冲中“奔流到海还回头”。源远流长的闽江,即使孕育了底蕴深厚的闽都文明,而且哺育了勤劳朴实的福州儿女。在当今,福州肩负着开放先行【丙】改革发展的历史使命,在厚积的基础上,继续勃发有为,做新时代的先锋。(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2)填入【甲】【乙】处的词语,【丙】处的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A.滋润 生生不息 、B.滋润 川流不息 、C.润色 生生不息 ,D.润色 川流不息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C A.源远流长的闽江,即使哺育了勤劳朴实的福州儿女,也养育了底蕴深厚的闽都文明。B.源远流长的闽江,即使孕育了底蕴深厚的闽都文明,也哺育了勤劳朴实的福州儿女。C.源远流长的闽江,不仅哺育了勤劳朴实的福州儿女,而且孕育了底蕴深厚的闽都文明。D.源远流长的闽江,不仅养育了底蕴深厚的闽都文明,而且哺育了勤劳朴实的福州儿女。【分析】(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词语和汉字临摹。“陶yě”写作“陶冶”,“内liǎn”写作“内敛”,“wán强”写作“顽强”。(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和标点符号用法。滋润:水分多;不干燥。润色:修饰文字,使有文采。根据“江海”的提示,选“滋润”恰当。生生不息:不断地生长、繁殖。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根据“精神力量”的提示,选“生生不息”恰当。“开放先行”“改革发展”是句子内部的并列成分,二者之间用顿号。故选:A。(3)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画线句语序不当,关联词误用。“哺育了勤劳朴实的福州儿女”“孕育了底蕴深厚的闽都文明”是递进关系,用“不仅……而且……”连接恰当。故选:C。【解答】(1)冶;敛;顽(2)A(3)C【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3.(6分)学校开展系列读书活动,邀你品鉴经典之美。请根据要求完成表格。阅读方法 阅读任务学会精读 (1)《西游记》中孙悟空三调芭蕉扇遇到阻碍,仔细阅读回叙,你发现“借扇”的艰难与 A 有关。 A.降伏红孩儿 B.真假美猴王 C.三打白骨精 D.女儿国遇险评注思考 (2)结合下面任意一部名著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人心齐,泰山移”这句话的理解。 A.《水浒传》 B.《红星照耀中国》 C.《海底两万里》【分析】《西游记》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带着仆人康塞尔和捕鲸手尼德 兰,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做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 斯诺的不朽经典名著。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108条梁山好汉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描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揭露了封建朝廷的腐败和官吏豪绅的罪恶,热情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为,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解答】(1)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孙悟空在三借芭蕉扇中受阻,跟降服红孩儿有关。故选:A。(2)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从题目中给出的三部名著中,选出一部,再结合“人心齐,泰山移”,谈谈理解。示例:人心齐,泰山移,指的是大家同心协力,就会产生强大的力量。《海底两万里》中船上的所有人都拿起武器和章鱼战斗,最终战胜了章鱼。答案:(1)A(2)示例一:人心齐,泰山移,指的是大家同心协力,就会产生强大的力量。《水浒传》中吴用等七个好汉团结一心,在黄泥岗上里应外合,配合得天衣无缝,智取了不义之财——生辰纲。示例二:“人心齐,泰山移”强调了团结一致对于完成伟大事业的重要性。长征途中,红军不但要面对敌人的围剿,还要克服恶劣的环境,但是他们始终能够保持团结和一致,不畏艰险,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冒着严寒忍着饥饿,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完成了长征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二、阅读。4.(24分)阅读以下古诗文,完成各题。甲: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乙: 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①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秩满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时嘉佑三年,安石为度支判官。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其所注措,大抵皆祖③此书。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谓上曰:“变风俗,立法,正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安石令其党吕惠卿预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节选自《宋史 王安石》)[注]①擢:选拔。②秩满:官吏任期届满。③祖:效法。(1)对甲、乙诗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甲诗首句概括峰和塔的高度,“千寻”一词极言塔的高峻。B.“不畏浮云遮望眼”“浮云游子意”二者意象及情感相同。C.乙文欧阳修欣赏王安石所写的文章,并且为他传扬好名声。D.乙文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执政期间他提拔众多官员。(2)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寻召试馆职 概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关联教材 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①寻: 不久。 ②志: 志向。 安石令其党吕惠卿预其事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预:a参与;b牵连;c预定。 ③预: 参与。 方田诸役相继并兴 关联成语 百废待兴 ④兴: 兴起。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A.再调/邮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B.再调/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C.再调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D.再调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4)根据语境,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②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5)有人说高度决定眼界。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理解。(6)《登飞来峰》为何被喻为“改革家”王安石的战斗宣言,请结合甲、乙诗文简要分析。【分析】译文:甲: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乙:王安石少年时喜好读书,一经过目终身不忘。他写文章落笔如飞,初看好像漫不经心,完成后,见到的人都佩服他的文章精彩奇妙。朋友把他的文章带给看,欧阳修为他播扬美誉。王安石考中进士,名列上等,任签书淮南判官。以前的制度规定,任职期满,准许呈献文章要求考试馆阁职务,唯独王安石没有这样做。再调任鄞县知县,他在鄞县修筑堤堰,浚治陂塘,使水陆交通得到方便,不久,朝廷召他考试馆职,他不肯参加。欧阳修推荐他任谏官,他以祖母年事已高辞谢。当时是仁宗嘉三年,安石入京任度支判官。王安石的议论高深新奇,善于用辩论驳难和旁征博引来维护自己的学说,敢于按照自己的意见办事,满怀激情地立下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风俗的志向。于是他向仁宗上万言书,他所施行的政策措施,大多是根据这份万言书而来的。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王安石对皇上说:“改变风俗,建立法度,为今天当务之急。”神宗认为很对。王安石令他的同党吕惠卿承担条例司的日常事务。从此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法相继问世,称为新法,并派遣提举官四十多人,颁行新法于天下。【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ACD.正确。B.有误,“不畏浮云遮望眼”“浮云游子意”二者意象相同,情感不同。“不畏浮云遮望眼”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浮云游子意”表现了作者与好友的惜别之情。故选:B(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①句意:不久,朝廷召他考试馆职。寻,不久。②句意:满怀激情地立下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风俗的志向。志,志向。③句意:王安石令他的同党吕惠卿承担条例司的日常事务。预,参与。④句意:方田等法相继问世。兴,兴起。(3)本题考查句子断句。句意:再调任鄞县知县,他在鄞县修筑堤堰,浚治陂塘,使水陆交通得到方便。故可断为:再调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故选:D。(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①重点词:既,已经。句意:(他)写完后,看过的人都叹服他的文章精妙。②重点词:以,用;辞,推辞。句意:欧阳修推荐他为谏官,他用祖母年事已高(为由) 来推辞。(5)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此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6)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结合“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概然有桥世变俗之志”句可知,王安石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结合“于是上万言书,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谓上曰:‘变风俗,立法,正方今之所急也’”句可知,王安石上万言书、立法度,志在变法革新,将理想付诸了行动。答案:(1)B(2)①不久。②志向。③参与。④兴起。(3)D(4)①(他)写完后,看过的人都叹服他的文章精妙。②欧阳修推荐他为谏官,他用祖母年事已高(为由) 来推辞。(5)①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才能不被假象所迷惑;②在生活中,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我们的认知达到一定高度,就能去伪存真。(6)①王安石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②王安石上万言书、立法度,志在变法革新,将理想付诸了行动。【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5.(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门缝里看戏卞毓方 闲来重温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五柳先生的想象力使我豁然开朗,我没有跟他“舍船,从口入”,而是折回头,走进另一条时间隧道。 那年头,我五岁半。 此前不久,祖父带我看过一出京戏《失空斩》。当时懵懵懂懂,不明白啥叫“京”,啥叫“戏”,三国人物为啥长成、穿成那个模样,讲话为啥总装腔作势,平常为啥在街上看不见他们,难道是单独住在一个叫三国的地方? 心头痒痒,觉得太玄妙,太神秘。 很想再看一次。那是另一个桃花源,灯光灿亮,景色辉煌,人物相貌齐楚,气宇轩昂,一动一静、一言一语都像是在天国,绝不是我们所在的人间。 祖父啥时再看戏呢,天晓得。我是小孩子脾气,上午栽树,下午就想吃果子。 戏票分三等,我记住了,最便宜的是五分钱。 对于穷人,五分钱是什么概念?不清楚。 是日午前,天朗气清,母亲在星后小洋河的码头洗衣服。 我站在后面哼:“我要五分钱,我想看戏。” 母亲摸摸口袋,又缩回手,不同意。 断念,知道这戏票是买不成了。 午后,我到底不死心,又一个人跑去剧场。 剧场在小镇的中心,正门朝北,有人查票。大人可以免票带一个小孩,所以已经有一帮小孩在门口混,诀窍是见人就堵,一个劲地喊“爷爷”“伯伯”,然后扯着人家的胳膊,大摇大摆闯进去。 瞅着眼热,但学不来。 南门,即后台,也有人把守,刚想走近瞄一眼,立刻遭到当头棒喝。 转来转去,转到西南门。那是扇木门,右侧有道竖形的裂缝,约一拃长,中间像被小刀把过,有拇指宽,状如一只狭长的细眼,我踮起脚,还是够不着,看来是比我高的孩子干的。 身后是处土院,堆着柴禾,码得整整齐齐,再过去是人家的东门,半敞着,也许有人正从门后监视,我不敢随便搬动柴禾。 剧场南边临河,我去河浜搜索了一圈,捡得几块半截砖头。转回去,门眼已被一个大孩子占领,也许那洞就是他挖的。 无奈,只得在一旁干站。 他故意激我,大呼好看。 我让他讲讲怎么好看。 他说,两个女的站在台上,穿的衣服好看,头上插的簪子好看,一扭一摆好看,后面的布景也好看。 他没文化,我已经在私塾读了一年,刚才在正门,看到海报上写的是盐城淮剧团,演的是《西厢记》。好不容易等到他大发慈悲,把门眼让给我。我垫好砖头,站上去,勉强够到,闭上左眼,拿右眼对着,却是一片漆黑——门里有人挡着。难怪那大孩子放弃,他看不到了。 过了一段时光,中秋节,私塾放假。那日下午,我又去了剧场,老地方,仍是西南门。谢天谢地,门眼还在,也没有旁人,我随身带了两块泥砖,垫着正好。 这回是建湖淮剧团,剧目是《秦香莲》。 因为缝隙太窄,角度又偏,只能看到半个戏台,人物面对观众,于我仅是个侧影。俗话说“门缝里看人——把人瞧扁了”,是说把人看小了,或者扁平化了。我倒不这么认为,反而觉得更聚焦,更诡秘。往小了说,有点像把两掌并拢,从掌缝里瞧风景;往大了说,仿佛从两壁夹峙的缝隙觑探蓝天。无论如何,这是一个特殊的与众不同的视角,你要是没经历过,就很难理解什么叫山阻水隔的世外桃源,什么叫让人叹为观止的“一线天”。 是日我看完全场,尽兴而归。 是日我一步三跳,心花怒放。 半个世纪后,我历尽沧桑,风尘仆仆还乡。像武陵人重访桃花源,我去探望那座老剧场。它外形虽然苍老,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功能完好,不时还有演出。我大喜过望,向陪同的朋友提出想看一场淮戏。这是乡愁,这是盐阜大地的文化结晶,另一种生命的盐分。朋友积极安排,钱嘛,自然不用我掏。我掏的是热泪——没有人知道,此刻,我又变回了那个从门缝里看戏的小男孩。(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家境贫寒是“我”儿时无法购买门票进场看戏的主要原因。B.为让年幼的“我”爱上戏剧,祖父一直带“我”四处看戏。C.文中描写“我”在剧场各门口转悠,引出下文门缝里看戏。D.文章最后一句照应文题,同时表现“我”真挚深沉的情感。(2)结合语境,按要求作答。语句 语段 理解 赏析它还屹立在那里。 ①关注关键词。从重音角度设计句子的朗读并简述理由。是日我看完全场,尽兴而归。 是日我一步三跳,心花怒放。 ②关注语段。简要分析独句成段的表达效果。(3)缝隙窄,角度偏,只能看到半个戏台和人物的侧影,但“我”为何对门缝里看戏记忆犹新,请简要分析。(4)文章为何多次提及“桃花源”,请简要分析。【分析】本文记叙了祖父把“我”带进了戏曲文化的天地,使“我”后来陶醉其中甚至影响了学业。文章表达了“我”对家乡戏的痴迷与喜爱,对美好童年时光的怀念。【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ACD.正确;B.有误,选项因果颠倒。故选:B。(2)本题考查朗读设计。①重读“屹立”。“屹立”这个词表明了老剧场这么多年依然没有变,体现了作者对其有着复杂的情感,表现了“我”对传统文化保护和重视的赞赏与敬意。所以“屹立”是这句话的关键词,要重读。②独句成段使得文章简捷、明快、有力,读起来朗朗上口,写出“我”看完戏后愉悦、满足的心理,突出强调了“我”热爱戏曲、执着追求的个性特点。(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要五分钱,我想看戏’母亲摸摸口袋,又缩回手,不同意”等内容分析,看戏不容易,一波三折;结合“无论如何,这是一个特殊的与众不同的视角,你要是没经历过,就很难理解什么叫山阻水隔的世外桃源,什么叫让人叹为观止的‘一线天’”分析,因视角不同,看戏时更专注舞台,记忆尤其深刻;门缝看戏的体验,更加神秘且符合儿童的新奇探险心理;结合“半个世纪后,我历尽沧桑,风尘仆仆还乡。像武陵人重访桃花源,我去探望那座老剧场。是它,就是它。它还屹立在那里,外形虽然苍老,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功能完好,不时还有演出。我大喜过望,向陪同的朋友提出想看一场淮戏。这是乡愁,这是盐阜大地的文化结晶,另一种生命的盐分”分析,对家乡戏的痴迷与喜爱,对美好童年时光的怀念。(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本文由重温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写起,既是为了借此“走进另一条时间隧道”,自然引出下文,也为后文抒发情感张本;结合“舍船,从口入”分析,狭窄的门缝如渔人进入的桃花源洞口;结合“心头痒痒,觉得太玄妙,太神秘”分析,“我”所见的戏里世界犹如桃花源般神秘美好;结合“像武陵人重访桃花源,我去探望那座老剧场”分析,借武陵人重访桃花源,表达了“我”对乡土文化的执着追寻犹如渔人对桃花源的向往。答案:(1)B(2)①“屹立”读重音,写出我发现老剧院在历经时代变迁后依旧坚挺的激动和惊喜,表现了对传统文化保护和重视的赞赏与敬意。②独句成段,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突出了“我”看完戏后愉悦、满足的心理。(3)看戏不容易,一波三折;因视角不同,看戏时更专注舞台,记忆尤其深刻;门缝看戏的体验,更加神秘且符合儿童的新奇探险心理;对家乡戏的痴迷与喜爱,对美好童年时光的怀念。(4)开篇引出下文童年看戏的回忆;狭窄的门缝如渔人进入的桃花源洞口;“我”所见的戏里世界犹如桃花源般神秘美好;“我”对乡土文化的执着追寻犹如渔人对桃花源的向往。【点评】阅读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命题,难度相对降低。解答此类题,先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到答案相对应的内容,再将选项内容与原文比对,通过分析与比对得出答案。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句中的细微错误,如一些限定性的词语有没有丢失,使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化等。6.(21分)马鞍墙头,巷窄情深,从校园走进坊巷古街,邀你共享研学实践之旅。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推进,中华文明中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得到大力弘扬,为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不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个人进取方面,《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讲的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在国家治理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在国际关系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崇“协和万邦”“亲仁善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需要我们大力弘扬,不断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好顶层设计、讲究方法路径。应当认识到,在历史长河中积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开放的、包容的、发展的,其内涵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丰富发展: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是随着自身所处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是通过吸收外来文化而不断丰富,通过与其他文化交流互鉴而创新发展。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发展科学文化,提倡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不仅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题中应有之义,也为我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更广的视角、更有效的路径.还要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与科学文化的思想精随相结合,增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科学文化也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得到滋养,更好发挥造福社会、造福人类的功能。(摘编自《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材料二: “天好”,一个沉睡千年的飞天少女,被神秘空间元境唤醒后,回想起千年前之事。当年,洞底受损,壁画脱落。如今,苏醒过来的她,决定来到人间收集碎片,复原壁画,重估人间……“天好”不是玄幻小说中的文学人物,而是一个虚拟数字人。过去一年,“天姆”以收集壁画碑片为线索,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数字化演绎,持续向世界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在海内外收获了大量青年拥廷。 所谓数字人,是指通过计算机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技术打造的虚拟或仿真人物。2022年,数字人陆续涌现,除了“天好”,还有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的“文天天”、新华网的“枝什”、浙江卫视的“谷小雨”、敦煌研究院的“仰瑶”、国家博物馆的“艾雯雯”、中华书局的“苏东坡数字人”……他们或化身为文博场所的导游,或成为文化短剧的主角,或担任对外传播的文化大使,以又潮又酷的方式讲述着传统文化的故事,引起年轻人的共鸣。(摘编自《数字人:用科技激活传统文化之美》) 材料三: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于7月16日在福建福州开幕。15日晚,大会重要活动《寻梦 坊巷》沉浸式演出在福州三坊七巷首次上演,通过世遗大会国际平台,向世界展示阅都文化、讲述福州故事、彰显福州魅力。 世遗大会期间,夜色下的三坊七巷化身梦剧场,这个中国都市仅存的“里坊制度活化石”“活”了——依托最新的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采用3D楼体投影营造出或明清、或当代的场景,当观众跨过立于坊巷北口、由数字科技投射出的“大门”后,便如穿越了在历史时空隧道中不断切换的千百年前的三坊七巷。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本次演出借助三坊七巷的南后街牌坊、风雨廊、宗陶斋、爱心树、光禄吟台和南口等特色地标,加之与福州有关的历史名人表演,采用朗诵、音乐、光影、舞蹈、戏曲等多种表现形式,生动还原了古代里坊制度的运行机制,将闽都民俗、生活场景和商业氛围一一呈现。(摘编自《传统碰上“黑科技”!》) 材料四:(福州三坊七巷平面图)(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个人进取精神。B.发展科学技术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C.近年来,虚拟数字人陆续涌现,他们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D.《寻梦 坊巷》节目向世界展示了福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需要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3)文化遗产是赓续中华文脉、传承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我们要让文化遗产穿越时光、融入当下,不断“活起来”。结合以上四则材料,简要概括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途径。(4)福州三坊七巷为打造智慧街区,以某位历史名人为原型,设计制作了一位名叫“小坊”的数字人。①结合以上四则材料,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数字人“小坊”身上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特点。b.计算机图形渲染、动作捕捉、语音合成的方式就可制造出“小坊”。c.在《寻梦 坊巷》节目中,“小坊”可以作为演员共同参与表演。d.“小坊”带领游客从林则徐纪念馆往北直行,可沿途参观米家船。②数字人“小坊”为观看《寻梦 坊巷》的游客提供导览服务,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写一段导览词。要求:a体现坊巷特色;b体现节目特点;c150字以内。【分析】本文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分析,第二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第三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第四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及阅读拓展。【解答】(1)ACD.正确;B.有误,结合材料一“发展科学文化,提倡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不仅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题中应有之义,也为我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更广的视角、更有效的路径”分析,可知选项错误。故选:B。(2)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需要我们大力弘扬,不断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概括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是随着自身所处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与时俱进”,概括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随着自身所处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与时俱进;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是通过吸收外来文化而不断丰富,通过与其他文化交流互鉴而创新发展”,概括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是通过吸收外来文化、交流互鉴而创新发展。(3)结合材料一“发展科学文化,提倡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不仅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题中应有之义,也为我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更广的视角、更有效的路径”,概括为:科技赋能;结合材料二“他们或化身为文博场所的导游,或成为文化短剧的主角,或担任对外传播的文化大使,以又潮又酷的方式讲述着传统文化的故事,引起年轻人的共鸣”,概括为:符合年轻人的审美习惯;结合材料三“本次演出借助三坊七巷的南后街牌坊、风雨廊、宗陶斋、爱心树、光禄吟台和南口等特色地标,加之与福州有关的历史名人表演,采用朗诵、音乐、光影、舞蹈、戏曲等多种表现形式,生动还原了古代里坊制度的运行机制,将闽都民俗、生活场景和商业氛围一一呈现”,概括为:因地制宜,与当地文化遗产相结合。(4)①acd正确;b.有误,结合材料二“所谓数字人,是指通过计算机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技术打造的虚拟或仿真人物”分析,可知选项错误。故选:b。②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可结合材料三“‘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本次演出借助三坊七巷的南后街牌坊、风雨廊、宗陶斋、爱心树、光禄吟台和南口等特色地标,加之与福州有关的历史名人表演,采用朗诵、音乐、光影、舞蹈、戏曲等多种表现形式,生动还原了古代里坊制度的运行机制,将闽都民俗、生活场景和商业氛围一一呈现”,材料四图片,为观看《寻梦 坊巷》的游客提供导览服务,写一段导览词即可。答案:(1)B(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随着自身所处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与时俱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是通过吸收外来文化、交流互鉴而创新发展。(3)科技赋能;符合年轻人的审美习惯;因地制宜,与当地文化遗产相结合。(4)①b②示例:各位游客,欢迎来到三坊七巷,这里坊巷相连,飞檐翘角,纵横有序,众多文人雅士和英雄名将曾居住于此。在这里上演的《寻梦 坊巷》节目,采用3D投影、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演绎名人故事,还原古代闽都生活。祝您游览愉快!【点评】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三、写作。7.(60分)2023年4月数万福州市民共同参与了“满城添香”的文明实践活动。校学生会组织征文比赛,邀你开启真诚表达之旅。 备,芳也。曲曲茉莉是四月榕城的春暖花香,赠人玫瑰是助人为乐的手留余香,翰墨书画是修身养性的风雅韵香,责任担当是“香远益清”的高洁馨香,千古流芳是“只有香如故”的铮铮醇香…… 作为榕城学子,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添香”为题写一篇文章参加征文比赛。 要求:自定文意;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请以“添香”为题写一篇文章参加征文比赛。春回大地,“新冠”疫情动态清零,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春潮在这煦煦春风里澎湃不息:街上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整齐,公交少了喧哗,志愿者身影活跃……我们都积极参与“满城添香”文明实践活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在社会公德、文明出行、公益活动、诚信建设等方面书写着自己为城市“添香”的故事,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生活在福州这座城市,我们时刻被爱包围着,也时刻付出着爱。题目的内涵,提示我们本篇作文的关键是写一篇赞美美好、感恩美好的文章,只要围绕着此意来写即可,写作时,应突出正能量,主题积极向上。【解答】添香春日飘着细雨的午后,我坐在家中品着奶奶做的槐花饼,猛然想起还在工作的母亲,便找出一个淡绿色的包装盒,装了一些槐花饼,前往母亲的工作单位。在站台等车,那一向和煦的春风,在飘渺雨丝之下竟有些许寒意,我紧了紧外衣,挤上了迎面驶来的一辆公交,上了车,才发现车上已没一个落脚之处。车上的人们,如取暖似的挤在一起。我好不容易站定,可人潮涌动,槐花饼的盒子老被挤来压去,其中的槐花饼,岂不就要……牙齿咬住了嘴唇,双手握得紧紧的,指尖微微用力,不一会儿,便出了些冷汗,而指尖也因用力,微微泛白。我盯着有些变形的包装盒,内心焦急不已。红灯,车停,司机像变魔术似的,掏出了一个挂钩,一头挂上车顶,一头可挂盒子,我对她报以感激的笑,她微微点头,对我笑了笑,那笑容淡淡的、浅浅的,却如三月里的春风一样,拂过我心田,温暖了我的心。又一个站点到了,一个老爷爷上了车,他手中拎着一个大大的蛋糕盒子。老爷爷招呼大家往车厢里挤挤,说她女儿今天过生日,五年才回来一次。可人们根本挤不出地方来,我看了看已满头白发的老爷爷,满脸沧桑,头发沾上了雨星,很是凌乱。我该把钩子取下,让给老爷爷吗?我犹豫了。奶奶每年都做槐花饼,我和妈妈每年都能享受到美味,而老爷爷的女儿五年才回来一次……我从挂钩上取下槐花饼,示意老爷爷把蛋糕挂上去。老爷爷连声道谢,露出了憨厚的笑。我也笑笑,可又心疼起槐花饼来。突然,只觉手上一轻,抬头看,站在我旁边的一个年轻的叔叔拎走了盒子,他将盒子高高举起,说:“别担心,我帮你拿着,这样里面的东西就不会被压到了。”一股暖意流遍全身,我感激地冲他笑笑。可时间长了,这位叔叔也显出累的模样来,这时,旁边的一个阿姨又悄悄地接过盒子……到站了,雨过天晴,阳光透过云层,轻柔地泼洒在我身上。我心里暖暖的,看着那用爱传递下来的槐花饼,迈开了步子。春风恢复了往常的和煦,暖暖地吹在我身上。行走人人都为城市发展“添香”的文明春风里,我被爱包围着;生活在这座充满爱的城市里,我的心里暖暖的。【点评】文章通过写司机给“我”挂钩,“我”把槐花饼盒子挂在上面,然后又让给老爷爷,叔叔、阿姨帮“我”拿着盒子,这一件件充满爱心的小事,让“我”感觉到自己行走人人都为城市发展“添香”的文明春风里,被爱包围;生活在这座充满爱的城市里,心里感到温暖。主题突出,叙事流畅,不失为一篇佳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