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第二课《隋的兴亡》教学设计(2014版)【课标解读】2-2-2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2-2-3知道从秦代到清代中国历史版图的变化,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统一大势。 2-4-6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过程中作用。知道隋的统一、大运河的开凿和隋朝的覆灭等史实;评析隋的统一和开凿大运河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通过比较隋朝与秦朝的版图,展现中国疆域的历史演变,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引导学生学会历史地辩证地评价隋文帝和隋炀帝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对历史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教材简析】本课内容是第四单元第二课第一框,第四单元《延绵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主要通过对隋文帝统一全国、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和隋朝覆灭等史实,阐述隋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隋朝虽然时间短暂,但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地位不可小视,它结束了四百多年的南北分裂局面,为中国后面王朝的发展做好了准备。同时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对推动中国南北交流与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代今天它所发挥的作用仍然不可小视,还是我国南北水路的大动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的统一和覆灭,评析它对历史进程产生的主要影响, 知道大运河的概况以及其发展演变过程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思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掌握隋朝的建立、统一和强盛,以及大运河的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大运河的探究学习,感受人民群众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历史,认识到今天它在我国南北水路交通上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掌握大运河的相关概况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难点:辨析评价隋炀帝,比较他与秦始皇的异同。【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思考问题:1、隋大运河:(看图回答)(1)大运河的中心在什么地方?(2)南北端点各是什么?(3)大运河由哪四段组成?(4)大运河沟通了哪五大水系?(5)大运河开凿的作用?怎样评价隋炀帝?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各组员的评价,提炼出小组的答案,进行交流探讨。(二)电视故事导入《隋唐英雄传》,激发学生兴趣。(三)隋的兴起1、隋的建立、统一、强盛。2、大运河的开通(结合课前所预习的思考题)(四)隋的灭亡隋亡的原因、农民起义探讨合作:(通过之前所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一个王朝的灭亡和农民起义的发生有着怎样的共性)(五)比较秦始皇与隋炀帝两帝王的异同点 小组合作探究:与课前预习评价隋炀帝相结合,并结合前面我们所学的秦始皇相关知识,找出他们两位的异同。(六)课堂小结五、板书设计隋的兴亡繁盛:建立 统一 繁荣“一时”:(581年—618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四单元第二课《隋的兴亡》.ppt 第四单元第二课《隋的兴亡》教学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