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三单元第一课之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精制课件+精编练习+精选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上第三单元第一课之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精制课件+精编练习+精选素材)

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的对策
  在20世纪上半叶,日本是一个热衷于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别人制造突发性事件、而且善于选择发动时机的国家,无论从大的背景,还是从具体时间,几乎都经过精心策 划,九一八事变当然也不例外。1931年9月18日,是一个星期五,这天下午,留在东北的最高军事长官荣臻正在为其父祝寿,高级将领冠盖云集,防备松懈; 中原大战后东北军主力到了华北;国民政府与东北地方当局正为万宝山事件、中村事件伤透脑筋,一心避免找惹新的是非。对这些情况,日军情报机关自然了然于胸,乘机发动了这一事变。21·cn·jy·com
九一八事变后,南京政府的对策,大体上可分为对当前事态的反应(危机处理)和较长期的筹划(安全战略)两部分。www.21-cn-jy.com
  在应对当前事态方面,南京政府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近期处理方针。
  事变发生后,9月19日下午,南京政府接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张学良从北平发来的报告事变经过的电报,此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正在由宁赴赣的途中,在宁的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于右任、丁惟汾、戴季陶、朱培德等,立即通知相关人员,于当晚8时举行临时中央常会。据邵元冲当日的日记:“晚8时接中央党部来通知, 促开紧急会议。至则知日本军队于昨晚无故突向沈阳攻击,”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会议由戴季陶主持,与会者还有王正廷、吴稚晖、邵力子、陈立夫、陈布雷、张道 藩、恩克巴图、克兴额等人,决定了若干应急事项:“会议中众意对外仍采诉之国际联盟,请其主持公道,对内则亟谋全国国民及本党同志牺牲成见,一致联合,又 电催介石迅即返京妥商一切。又王外交部长已送出抗议,阅其内容,起首即有据报日军侵入沈阳与华军冲突等语,尤为贻人口实。因决定根据确实报告及汉卿来电, 再发第二次抗议,并由中央通告国民及党员,除剿赤救灾工作外,全国国民须一德一心,共御外侮等语。至晨1时许始散。”这些内容包括对内、对外、请蒋介石返京、对日抗议、通告全国等项。21cnjy.com
  9月20日下午3-7时,国民党中常会续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临时会议,决议三项:1、电粤方“促共谋团结御侮”;2、定23日全国下半旗纪念国耻并停止娱乐一天;3、推定戴季陶、邵元冲、陈布雷、王正廷、陈立夫起草《告全国国民书》及《告各国国民书》。
  9月21日下午2时,蒋 ( http: / / www.21cnjy.com )介石回到南京,下午6-10时召集吴稚晖、张静江、戴季陶、邵元冲等会商处理方针,蒋对日前中央临时常会决定的若干办法 表示赞同,主张一面以日军侵占东三省的事实,先行向国际联盟与非战公约签字各国申诉,并于国内必要口岸及首都,加紧警卫;一面谋求与粤方妥协,拟派陈铭枢 赴粤斡旋,“告以如粤方必欲以渠下野为条件者,渠亦甚愿承受,如愿共同合作而充实政府者,渠亦均可照办等语”。
  以后接连数天,国民党中央均召开会议,讨论对于事变的处理。
  二、向日方提出紧急严重抗议,但军事上采取不抵抗方针。
  19日,国民政府外交部就日军侵占沈 ( http: / / www.21cnjy.com )阳事件照会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提出严重紧急抗议,要求立即电告日本政府迅令关东军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将日军撤回原防。20日,外交部又向日使提出第二次抗议,要求日军立即退出占领区,恢复原状,并保留进一步提出正当要求之权。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但在日军的武力进攻面前,东北边 ( http: / / www.21cnjy.com )防军司令张学良命令部下“力持镇静,不得抵抗”。在北平的国民党要人吴铁城、李石曾、张继等于19日赴协和医院 与张学良、于学忠等会商应付日军方针,再次决定无论日方如何压迫,始终持不抵抗主义,并对日侨予以安全保障。蒋介石回京后,也决定采取所谓军事上不抵抗、 外交上不屈服的方针。 当然,从台湾现已公布的有关材料来看,军事上是否抵抗,蒋介石对不同的地区从一开始就有明显区别。如9月21日,驻烟台的刘珍年师长报告日海军有登岸消息,“究应取如何态度,乞示方针”,蒋的回答是:“日军侵略已提出国际联盟,此时我国应上下一致,严守纪律,确定步骤,勿为日人籍口。故先劝告民众守秩 序,遵公法,勿作轨外行动,以待国际之公理与国内之团结,须为有计划之举动。如果其海军登岸,则我方划出一地严阵固守。以待中央之命令,此时须忍耐坚定静 镇谨守之。中正。”就是不加抵抗。但对22日熊式辉自龙华请示,“政府要求镇静,但淞沪地位特殊,如日本袭击,应如何处置”,蒋答:“应正当防范,如日军 越轨行动,我军应以武装自卫,可也。中正。”这是否也略可说明,为什么蒋介石对东北不抵抗,到1932年1月上海一二八事变时,又派出第5军增援。只是对这些史料的完整性,笔者还有担忧,担心史料选 编者如此选材正是为了引导利用其史料的人得出这种结论,还以为是自己潜心研究所得。【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三、向国联报告事件真相,请国联主持公道。
  19日,外交部电令出席国联大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表施肇基,向国联报告日军侵占沈阳事件,施肇基在国联发表声明,指出日军对此事件应负完全责任。21日,施肇 基致函国联秘书长德鲁蒙,请国联根据盟约第11条立采步骤,阻止事态扩大。22日,国联讨论施肇基所提要求干涉日军强占满洲事件案。施详述日本侵略中国东 北经过,要求国联“仗义执言、出而干涉”,使日军立即停止军事行动,恢复事变前状态,并赔偿一切损失。 此后,随着事态的一步步扩大,中方一直表示完全信任国联,遇到日本采取新的侵略行动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向国联申诉。21·世纪*教育网
  四、向国民党员和国民发出通告,表明政府立场。
  9月19日,国民党中执会为九一八事变通电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省市及海外各党部,呼吁全党团结一致,努力救国。22日,国民党在南京举行全市党员大会,蒋介石在 会上发表《国存与存,国亡与亡》的演说,劝民众勿作激烈之举动,等待国际解决,如国际不能解决,则一定起来抵抗。说“我国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 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同日国民党中央发表《告全国同胞书》,号召全国同胞“确实团结,坚定沉着,加倍 刻苦”,“救国御侮”。23日,国民政府发表《告全国国民书》,“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团结一致,信任政府。28日,因学潮严 重,国民党中央又发表《告全国学生书》,声称“人民应受统一之指挥,政府有军事处分之权衡,宣战与否人民所不必问,此后如再见于国家有害者,职责所在,不 容姑息。”2-1-c-n-j-y
  五、向粤方发出呼吁,欲消除党内严重冲突。
  9月19日,在北平的李 ( http: / / www.21cnjy.com )石曾、张继、吴铁城急电广州“非常会议”汪精卫等,劝其停止反蒋,谓今日形势,“民族之利害,实超出一切利害之上,今日 惟有剿赤、救灾、御外三事为国人所同情”,望粤方“俯纳调停,共倡和平”。20日,国民党中常委临时会议电粤方谋和。粤方停止了入湘军事行动,令粤桂军撤 回原防,宁方何应钦也中止入湘,返回江西。21日,蒋介石回到南京,议定与粤方停止军事行动,敦促胡汉民即日视事。但粤方通电全国,提出要以蒋下野为前 提。23日,陈铭枢、蔡元培、张继由宁出发去广州,谋与粤方谈判息争抗日问题。  21*cnjy*com
  六、调整机构设置,因应时局需要。
  事变发生后,外交成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务之急,在此严峻关头,国民政府却出现了外交乏人的局面。9月28日,外交部长王正廷被示威的学生殴伤,拟定接任的施肇 基还远在日内瓦,代理部务的李锦纶是一个由美返国、中文欠佳的华侨。为弥补此一空缺并加强外交决策机构,9月30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设立“特种外 交委员会”,戴季陶任委员长、宋子文任副委员长,各部院许多重要负责人士参加,在非常时期讨论和决定外交事务,指导外交工作。12月9日,因学潮汹涌,国 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又决定设立“特种教育委员会”,国民党中央大员特别是与党务、宣传、教育、警务有关者多列名其中,蔡元培为委员长,杨铨为秘书长,组织和 职权与“特种外交委员会相同”,主要职责为应付学潮。第一次开会蒋介石出席并致词。几天后,杨铨辞秘书长,由教育部长李书华继任。
著名抗战歌曲《松花江上》
《松花江上》1935年张寒晖在西安目睹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而创作的一首抗日歌曲。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风靡中华大地。歌词为:2·1·c·n·j·y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张学良电令时任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保存实力,消极对待日本关东军的挑衅,致使东北军官兵被迫流亡关内,心头都郁 结着悲苦怨愤。在西安,张寒晖耳闻目睹了几十万东北军和人民流亡悲痛的声音与惨景。他到西安北城门外东北难民集中的地区走访,与东北军的官兵和家属攀谈, 听他们控诉“九一八”日本鬼子的罪行,听他们对失去故乡、亲人的思恋。[2] 以此创作出《松花江上》的歌词,并以北方失去亲人的女人,在坟头上的哭诉哀声为素材,写成《松花江上》的曲调。
毛泽东曾经这样说过,一首抗日歌曲抵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上两个师的兵力。《松花江上》在日寇大举侵华的紧要关头,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乃至全国人民的悲愤情怀,唤醒了民族之魂,点燃了中华大地的抗日烽火。这首歌,还对“西安事变”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不抵抗政策
不抵抗政策,即日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在九一八事变后对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发动全面侵略时,以张学良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东北地方当局采取的消极不抵抗政策。过去一般认为是蒋介石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直接下令,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地方当局具体执行;而现代最新的史料证明,虽然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前蒋介石曾经和张学良讨论过不要得罪日本。[1] 但九一八事变时最初是由张学良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及东北地方当局发布的不抵抗命令,蒋介石只是在在事变后予以默认。[2] 蒋 介石虽然在事变初期没有命令东北军抵抗,却下达命令要求上海、山东等当时由南京政府直辖的区域准备抵抗日军可能的进攻。在事变后期,也即1931年11月 以后,由于日本拒绝按国联要求退回事变前原地,蒋介石和南京政府开始命令东北地方当局抵抗,尤其是在锦州问题上,蒋介石明确表示“锦州军队此时切勿撤退”[3] ,蒋介石短暂下野期间的南京孙科政府也多次明确命令张学良抵抗[4] ,但张却依旧不战而退。张学良一再坚持不抵抗政策的直接后果,却导致了整个东北三省的失守,东北军主力撤退,并为日军日后的侵华行动奠定了基础,其后果是张学良和蒋介石难以推脱的。【来源:21cnj*y.co*m】
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这部影片描写了三十年代初期,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拯救祖国,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的故事。它在影片中首尾两次出现,给观众极为深刻的印象。因此,它很快就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抗战歌曲。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把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后又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很多人对这首歌想追根寻源,报刊上也多次刊登过介绍文章,但说法不一。其中流传最广的一种,是说这首歌的歌词,是田汉同志于1935年在上海被捕以后,在国民党监狱里,用一张包香烟的纸写的。不久,他托人带出了监狱,转给了孙师毅和夏衍同志,另一说法是田汉被捕前写的,在他的“凤凰的再生”文学剧本之后,他为了证实这几种说法哪一种更确切,更真实,有人问过田汉同志,田汉同志说他也记不清了,直到1983年1月27日,夏衍同志为此专门给《北京晚报》编辑部写了一封信,这件事才算有了可靠的依据,夏衍同志在信里这样说:“这支曲子是聂耳于1935年在日本谱写后寄回上海的”。
张学良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汉族,籍贯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21教育网
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家、军事家,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之后,他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后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
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 ( http: / / www.21cnjy.com )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另外,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人称“少帅”,他和赵四小姐的爱情也成为一段佳话。【出处:21教育名师】
杨虎城
杨虎城(1893年11月26日——1949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9月6日)陕西蒲城人,中国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一生历任中华民国中央监察委员、西北绥靖公署主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势力遍布于陕甘两省绝大部分地区,后因与中央的矛盾,暗中联络红军,鼓动张学良出头发动西安事变,而被迫到欧洲考察,随后企图以抗日之名重掌兵权秘密回国被补囚十二年。1949年9月6日,因武装兵变主谋而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戴公祠被杀,终年五十六岁。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www-2-1-cnjy-com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193 ( http: / / www.21cnjy.com )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使中国大片土地沦失,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之际,1936年经过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抗日战争终于爆发了,参加统一战线的不仅有农民、工人、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除了汉奸、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投降派以外的一切政治力量。1937年工农红军改变为八路军、新四军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针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毛泽东把统一战线视为与党和军队平列的、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 ( http: / / www.21cnjy.com )持独立自主原则﹐确保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政治领导权﹔坚持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扩大抗日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内建立“三三制”政权﹐即在政权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左派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及其它分子(代表中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大体各占三分之一。针对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总方针﹐执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从而克服了国民党当局制造的反共摩擦﹐发展和壮大了人民抗日力量﹐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配套练习
一、基础填空
1.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渐走上___________道路,多次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2.______年9月18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本制造了“_________事变”,中国东北军奉令_____,不到半年时间,日军占领了________。这一事变是中国___________的起点,中国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______________的序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______年12月12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和______发动著名的“西安事变”,他们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______和平解决。最后经过多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同意____________________。至此,国共之间进行了十年的______基本结束,以_______为基础的________________初步形成。
二、选择题
1.对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摆脱经济危机 B.缓和国内矛盾 C.掠夺中国资源 D.实现中日共荣
2.在日本20世纪30年代侵略中国之前,所发动的侵华活动有( )
①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②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③与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 ④割占香港岛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③④
2015年将是“一二·九”运动爆发80周年,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这一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A.斗争的对象时国民党 B.标志我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C.爱国学生起到了先锋的作用 D.发生地点在上海
4.“一二·九”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共同点不包括( )
A.都发生在北京 B.青年学生都积极参与
C.斗争对象都涉及日本 D.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爱国运动
5.“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八国联军侵华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卢沟桥
6. 20世纪30年代,中国人民抵御日本侵略开始于( )
A.1931年 B.1932年 C.1935年 D.1937年
7.右图是沈阳九一八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残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碑”。巨大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象征着千万个不泯的冤魂的呐喊和呼号。该石碑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了( )21教育网
A.局部抗战阶段 B.全面抗战阶段
C.局部反攻阶段 D.大反攻阶段
8.杨虎城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他的特别伟大之处是1936年同张学良联合发动了( )21·cn·jy·com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西安事变 D.百团大战
9.“我们亲爱的将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 “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0.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1.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粉碎国民党亲日派企图
C.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D.挑起国民党内部矛盾
12.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之情,它创作的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南京沦陷
13.如右图所示,从图中能获得最有效的历史信息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4.“劝蒋——扣蒋——释蒋”这一过程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西安事变 C.重庆谈判 D.南京解放
15.日本明治天皇在《御笔信》强调日本“开拓万里之波涛” ,“布国威于四方”这体现了日本的对外政策是( )2·1·c·n·j·y
A.对外开放 B.共同繁荣 C. 对外扩张 D.海洋强国
16.右图是20世纪某时期的一幅标语。该标语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A.甲午战争结束后,半殖民地化加深
B.巴黎外交失败后,五四运动爆发
C.国共合作破裂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D.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三省沦陷
17.下列历史事件与上海有直接关系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一二·九”运动 D.西安事变
18.“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你认为“时局”是指( )
A.国共分裂对峙时局 B.东北抗日时局
C.日本扩大侵华 D.中国抗日时局
19.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粉碎国民党亲日派企图
C.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D.挑起国民党内部矛
20.历史上,张学良曾被认为是“不抵抗将军”,这主要是因为( )
A.进行“剿共”,围剿工农红军 B.促成国共十年对峙基本结束
C.发动了西安事变 D.“九一八”事变后奉令采取不抵抗政策
三、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我跟蒋显示(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口述历史》
(1)在1927~1936年的十年中,蒋介石为了“安内”,对中国革命犯下了哪些罪行?
(2)蒋介石的先“安内”政策是我国哪一地区在什么事件之后最早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3)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 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事件的结果及其意义如何?www.21-cn-jy.com
2.阅读邮编漫画,回答问题:
(1)漫画以20世纪30年代的哪一年发生的哪一历史事件作为创作背景的?
(2)漫画反映了当时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3)当时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主张?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参考答案
一、基础填空
1.军国主义 2.1931 九一八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不抵抗 东北三省 抗日战争 反法西斯战争 3.1936 张学良 杨虎城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和平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内战 国共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1cnjy.com
二、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C D B A A C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B B C D B D C D
三、非选择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44张PPT)
观看视频,思考,为什么美丽的松花江畔会出现如此悲惨的景象?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松花江畔会之所以出现如此悲惨的景象,是因为:
第三单元
第一课
第一目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1.日本是如何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强大起来的?
2.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没有波及日本?日本想如何摆脱这次经济危机?
3.日本曾经对中国发动过哪些侵略战争?
(1)1894—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2)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1914年与袁世凯签订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日本此前对中国的侵略活动:
解读日本的对外政策:
大陆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进行对外扩张的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 “大陆政策”分五期:
第一期征服台湾;
第二期征服朝鲜;
第三期征服满蒙;
第四期征服全中国;
第五期征服南洋、亚洲至全世界。
“开拓万里之波涛” ,“布国威于四方”
——明治天皇:
《御笔信》
1895年《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签订,朝鲜成为日本殖民地
田中奏折
《田中奏折》通指在1929年曝光,据称由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1927年7月25日呈给昭和天皇的秘密奏章,题为《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所谓满蒙者,依历史,非支那之领土,亦非支那之特殊区域”“我国此后如有机会时,必须阐明其满蒙领土权之真相与世界知道;待有机会时,以得寸进尺方法而进入内外蒙,以新其大陆。”
1、日本侵华的背景
(1)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多次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2)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经济遭受沉重打击;
(3)为转嫁危机,缓和国内矛盾,日本加快了对中国侵略掠夺的步伐。
《松 花 江 上》
《松花江上》,这首熟悉的歌曲唱的是什么事件?
近年来,每当9月18日事变爆发之时,沈阳都要鸣响警报,以提醒市民国耻不能忘。

2.九一八 事 变
日本侵略者侵略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
时间: 地点:
经过:
结果:
1931年9月18日
沈阳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日军不到半年时间,占领了东北三省
结合所看视频资料和课本知识,归纳“九一八”事变概况:
(1)当日军不断制造事端,挑衅中国军队是,国民党政府正忙于何事?
(2)面对日军的挑衅,国民党政府是如何应对的?
东三省沦亡
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导致了什么恶果?
失去东北三省会给中国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失去东北三省将助长日本侵略的嚣张气焰,并使华北失去屏障,加速日本侵华进程。
充斥街头的难民
日军在沈阳城楼上射杀中国百姓
1932年9月16日,日军在辽宁平顶山凶残屠杀3000多中国同胞。这是事后发掘出来的惨死于平顶山的部分同胞遗骨。
东北抗日义勇军顽强抵抗日军侵略
马占山的题词“还我河山”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杨 靖 宇
“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3.华北危急
占领东北后,日本又将侵略魔掌伸向了华北,策划了“华北独立”
4.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结合图3-5和文字说明,思考:
(1)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主张?
(2)“一二·九”运动的爆发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抗日主张?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该曲创作于1935年,原为电影《风云儿女》的片尾主题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岁月里,这首歌很快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成为不朽的民族赞歌。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将其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国民党中的一些爱国将领态度如何?他们抗日救国的愿望在当时能够马上实现吗?为什么?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民族英雄
千古功臣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张学良和杨虎成作为蒋介石的部下,为什么会“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目的是什么?
根本原因:
日军进一步侵犯华北,是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其他原因: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蒋介石顽固反共、一意孤行,激起爱国官兵的强烈不满。
阅读资料,说一说:
(1)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初衷。
(2)西安事变的结果如何?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和平解决
如果杀掉蒋介石,当时中国会……
蒋介石迫害许多共产党,应该杀掉他。
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该“杀蒋”?还是“放蒋”?(结合课本P72资料1分析)
讨论: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就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乘,从而有利于其进一步霸占中国。
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变。
博古(左)、叶剑英(中)、周恩来(右)
宋美龄飞赴西安展开救夫行动
中共派周恩来等人去西安调停,终于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飞机启动准备送蒋离西安
4月2日周恩来飞回延安受到毛泽东、张闻天等中央领导的欢迎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重要意义?
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一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小组讨论:
毛泽东曾说,“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发展方向转换的枢纽”。周恩来则说,张学良和杨虎城都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为什么毛泽东和周恩来对西安事变和张、杨二人评价如此之高?
西安事变把全国抗日民族运动推向高潮,它顺应了抗日形势的发展,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成为国民党转变的关键。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毛泽东因此称赞“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发展方向转换的枢纽”。
作为西安事变的主角,张学良、杨虎城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以民族大义为重,体现了他们强烈的民族精神,所以毛泽东和周恩来对他们的评价很高。
民族大幸: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九一八”
事变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
其他各阶层人民
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领导了“一二·九”运动
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不抵抗政策,继续“剿共”
局部抵抗:十九路军
爱国官兵:发动西安事变
学生:“一二·九”运动
东北人民:抗日义勇军
《义勇军进行曲》
“一·二八”事变
华北危急
铭记历史,振兴中华!
请勿转载!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