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升初专项复习-月球的运动规律(培优卷)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一.选择题(共8小题)1.相对于太阳、月球,地球具有的特点是( )A.有氧气、有水 B.温度高、体积最大C.没有大气、昼夜温差大2.月球绕着( )转动。A.地球 B.太阳 C.行星3.属于八月十五的月亮形状的是( )A. B.C.4.月球的方位变化与月相变化都是循环的,周期都是( )A.农历的半个月 B.农历的一个月C.农历的两个月 D.农历的十二个月5.月球上存在以下哪种景观?( )A.碧海蓝天 B.高山平原 C.暴风骤雨6.有关月球上的环形山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环形山数量众多,但是它们深浅都一样B.环形山有单个的,也有几个重叠在一起的,分布没有规律C.环形山大多是圆形的,大小不一7.农历下半月月相变化规律是( )A.由圆到亏 B.不变 C.由亏到圆8.在农历初十前后观察到的月相是( )A. B.C. D.二.填空题(共8小题)9.月球和地球一样,自身不能 ,只能 太阳的光芒,月球绕地球旋转一周的时间是 。10.月球自西向东围绕 转动,地球就带着月球一起围绕 自西向东转动。11.农历十五的月亮像 ,农历初三的月亮像 。12.不同日期月亮的形状是 的,我们观察到的月亮形状的变化就是 的变化, 的变化周期大约是 天。13.月球表面有星罗棋布、重重叠叠的 。14.月球的正面永远是朝向地球的一面,其显著地貌为深色的 。15.不同 月亮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我们观察到的月亮形状的变化就是月相的变化,月相的变化周期大约是 天。16.月相变化是具有规律的,农历下半月的月相变化是 。三.判断题(共8小题)17.月球的公转周期和自转周期大致相同。 (判断对错)18.月球、地球和太阳都在运动着,但它们运动的周期不一样。 (判断对错)19.月亮在阴天是缺的,在晴天则是圆的。 (判断对错)20.月相变化主要和月球的公转有关。 (判断对错)21.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但是与陨石撞击没有关系。 (判断对错)22.月球上的月海中有大量的海水。 (判断对错)23.一个月里,不同夜晚的月相是不一样的。 (判断对错)24.不同日期月亮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判断对错)四.连线题(共2小题)25.地球公转 昼夜现象 1天地球自转 月相变化 1年月球公转 四季现象 1个月26.将下列月相图与对应的日期用线连起来。五.解答题(共5小题)27.一个大力士在地球上所举起的重物,在月球上一个小学生也能将它举起。这是什么原因?28.同学们可能都听过“嫦娥奔月”的故事,那么月球上适合人类居住吗?阅读下面的资料,写出你的观点。月球,人类肉眼可见称为月亮,古时又称太阴、玄兔、玉盘。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四分之一,引力大约是地球的六分之一,受地球引力而来的小行星会直击月球,月球表面布满了小天体撞击的撞击坑。月球表面没有空气,也没有液态水。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44万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月球周围没有大气,因而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大。白天最高160℃,夜间最低﹣180℃。你认为月球适合人类居住吗?写出你的理由(至少写三条)。29.人类登上了月球,揭开了月球的许多秘密,你知道月球的哪些秘密?(至少写三条)30.月相的周期性变化可能是怎样形成的?31.如图是小军同学绘制的月相图,但粗心的他把图片的顺序打乱了,请你帮他排列一下。(写序号)小升初专项复习-月球的运动规律(培优卷)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答案】A【分析】地球与太阳、月球的不同特点有:(1)地球上有大量的液态水。(2)地球表面有高山、平原、盆地 地表形态多种多样。(3)地球上有生命。(4)地球上有大气,有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解答】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与太阳和月球相比,地球最主要的特点是有生命,并且地球上有氧气、水、土壤、岩石和丰富的动植物,A是正确的选项;温度高、体积最大是太阳的特点;没有大气、昼夜温差大是月球的特点。故选:A。【点评】了解地球与太阳和月球的不同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答案】A【分析】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解答】月球绕着地球转动,是地球的卫星,也是地球最近的“邻居”。故选:A。【点评】结合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认识解答。3.【答案】C【分析】月相是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面,另半个球面是暗面。随着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运动,就使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朝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月相。【解答】从农历的月初至月末,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上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右,缺面朝西,下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左,缺面朝右,月相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八月十五的月亮形状是圆,叫满月,或望月。与图C中的月相一致。故C正确,AB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该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较差,正确记忆月相变化规律是解答该题的关键。4.【答案】B【分析】月相是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面,另半个球面是暗面。随着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运动,就使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朝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月相。【解答】我国的传统历法——农历,就是主要根据月相变化规律制定的。其中月的天数是按照月相的变化来编排的,农历一个月也叫朔望月,大约是29.5天,是月相变化周期。农历每月从初一到十五,月相由新月、峨眉月、上弦月、凸月到满月。从十五到月末,月相由满月逐渐变成凸月、下弦月、峨眉月,再回到新月。故B选项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月相变化周期,月相变化周期为一个朔望月月。5.【答案】B【分析】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环形山大多是圆形的,其分布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解答】月球上环形山星罗棋布,既有高山,也有平原,还有令人胆寒的悬岸峭壁,B选项符合题意;月球上没有大气、水、风,不存在碧海蓝天、暴风骤雨。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通过问题分析,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月球地貌特征,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6.【答案】A【分析】环形山通常指月球表面月坑的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环形山。【解答】月球地貌最大的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月球环形山的形状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A观点错误,BC观点正确。故选:A。【点评】掌握月球地貌的特征即可作答。7.【答案】A【分析】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解答】月相变化是有规律性和周期性的,上半月月相从新月到满月,亮面在右侧,月相由亏到圆;下半月从满月到新月,亮面在左侧,月相由圆到亏。故选:A。【点评】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答案】B【分析】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面,另半个球面是暗面。随着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运动,就使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朝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月相。【解答】从农历的月初至月末,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上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右,缺面朝西,下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左,缺面朝右,月相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在农历每月初三前后观察到的月相是蛾眉月,月相亮面朝右,缺面朝左,与图A中月相一致;图B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十前后;图C是满月,出现在农历十五、十六;图D是下弦月,出现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故B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该题属于识记类题目,难度不大,只要正确记忆相关知识,就不难回答该题。二.填空题(共8小题)9.【答案】发光;反射;农历一个月。【分析】月球是个球体,距地球约38.4万千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月球比地球小的多,体积相当于地球的49分之一。【解答】月球表面有数量众多的环形山,月球是没有空气和水分,也没有生物。昼夜温差大,白天最高温度可达127℃,夜晚最低温度可降到﹣183℃,月球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月球和地球一样,自身不能发光,只能反射太阳的光。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28天,即农历的一个月,我国的农历就是参照月球的运行制定的。故答案为:发光;反射;农历一个月。【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月球与地球关系,运用所学,准确作答。10.【答案】地球;太阳。【分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月球围绕地球转,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解答】月球是自转的,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也就是月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是一致的。月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转动,地球就带着月球一起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故答案为:地球;太阳。【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月球与地球的关系,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11.【答案】圆盘;娥眉。【分析】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解答】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农历初二、三在西部天空露出像娥眉一样的月亮,叫蛾眉月;农历十五的月亮像圆盘,叫满月。故答案为:圆盘;娥眉。【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1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解答】不同日期月亮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我们观察到的月亮形状的变化就是月相的变化,月相的变化周期大约是30天。故答案为:不一样;月相;月相;30。【点评】熟练掌握月相变化规律,是回答此题的关键。13.【答案】环形山【分析】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环形山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关于月球表面环形山的形成,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解答】月球是天然卫星,表面有星罗棋布、重重叠叠的环形山。故答案为:环形山。【点评】掌握月球的特征,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14.【答案】月海。【分析】由于宇宙流星和陨石撞击在月球表面而形成的坑叫做环形山,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解答】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月亮的正面有明、暗两个区域,明亮的部分是山区和高地,暗灰的部分则是月海。月球的正面永远是朝向地球的一面,其显著地貌为深色的月海。故答案为:月海。【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月球的地貌特征,运用所学,准确作答。15.【答案】日期;29。【分析】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解答】由于月球围绕地球运转,我们看到的被太阳照亮的那部分月亮形状是不同的,因此,不同日期我们就会看到不同形状的月亮。这些不断变化的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变化的周期大约是29天。故答案为:日期;29。【点评】本题考查了什么是月相及变化周期,学生结合月相变化原因和规律分析解答。16.【答案】由圆到缺。【分析】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解答】根据月相的变化规律,从农历的月初至月末,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上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右,缺面朝西,下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左,缺面朝右,月相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故答案为:由圆到缺。【点评】该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较差,正确记忆月相变化规律是解答该题的关键。三.判断题(共8小题)17.【答案】√【分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解答】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自转的同时公转,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自转的方向跟公转的方向相同。而且角速度一样,自转周期是农历一个月,公转周期是农历一个月。题目观点正确。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月球,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18.【答案】√【分析】地球、月球、太阳相比,有许多共同属性,如它们都属太阳系星体,都是球形的。【解答】太阳、地球、月球之间的公转关系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月球、地球和太阳都在运动着,但它们运动的周期不一样。月球大约1个月、地球大约1年、太阳大约11年一个周期。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月球、地球和太阳的关系,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19.【答案】×【分析】月球在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始终照亮月球的一半,另一半我们看不见,但由于我们看月球亮面的角度不断变化,就出现了月相变化。【解答】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月相的变化与天气的阴晴无关,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结合对月相变化的认识解答。20.【答案】√【分析】月球不发光,也不透明,月球被照亮部分朝向地球的面积不断变化,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相变化。【解答】月相是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面,另半个球面是暗面。随着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运动,就使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朝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月相。所以题目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月相变化规律和形成原因。21.【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环形山大多是圆形的,其分布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解答】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环形山大多是圆形,如此众多的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月球后遗留下来的痕迹。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是月球地貌特征,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22.【答案】×【分析】本题考查了月球卡,要掌握月球的半径,大小、外表,距地球的距离、自转周期、组成物质等。【解答】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液态水,题目观点错误。故答案为:×。【点评】审清题意,把握月球等知识,结合问题分析总结。23.【答案】√【分析】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内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导致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光照射到的亮面形状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从而产生月相变化。【解答】根据月相变化的认识,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内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所以一个月里,不同夜晚的月相是不一样的。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评】结合月相的变化周期是农历一个月的知识解答。24.【答案】√【分析】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由圆到缺。【解答】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所以不同日期月亮的形状是不一样的。题干正确。故答案为:√。【点评】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四.连线题(共2小题)25.【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上的差异;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形成。月球公转周期其实只有27.32天。【解答】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周期是一天;地球公转产生四季的形成,周期是一年;月球公转周期接近一个月,产生月相变化。故答案为:【点评】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以及月球公转的周期,它们各自产生的现象即可解答本题。26.【答案】【分析】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解答】每逢农历初一,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背对着地球,我们就看不到月亮,称为“新月”或“朔”;农历初三、四的月相是蛾眉月,可见部分为月球正面西部边缘,形状为一反C字形;农历初七、八是上弦月的月相,可见部位为月球正面西半部分,形状为一大写的D字;农历十五的月相是满月,人们整夜可以看到被太阳照亮的一轮圆月;农历十九的月相是亏凸月,亮面在左侧。故答案为:【点评】结合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解答。五.解答题(共5小题)27.【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月球是绕地球旋转的星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地球上重6公斤的东西,到月球上就只有1公斤了。【解答】这是因为在月球上的重力只是地球上的六分之一,所以在地球上不能举起的物体在月球上能够被举起。故答案为:月球上的重力只是地球上的六分之一。【点评】熟练掌握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是回答此题的关键。28.【答案】月球不适合人类居住。月球上没有液体水;月球上没有空气,人类在月球上不能呼吸,不能说话交流;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分析】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对月球充满探索。月球是个球体,距地球约38.4万千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月球比地球小的多,体积相当于地球的49分之一。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星球,它是地球的卫星。【解答】月球上没有水也没有空气,没有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类在月球上不能呼吸,没有水喝,在真空状态下,声波不能传播,不能说话交流,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不适合人类居住。故答案为:月球不适合人类居住。月球上没有液体水;月球上没有空气,人类在月球上不能呼吸,不能说话交流;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点评】掌握月球的特征等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29.【答案】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月球不会发光;月球没有液态水、没有大气。【分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解答】月球是球形的,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月球不会发光、是球体、会转动、没有液态水、没有大气、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故答案为: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月球不会发光;月球没有液态水、没有大气。【点评】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月球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作答即可。3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解答】月球绕地球自西往东公转,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故答案为:是由于月亮围绕地球自西往东公转而形成的。【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是月相的周期性变化,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31.【答案】C;E;A;B;D。【分析】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解答】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中形成的。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有规律,上半月月相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下半月月相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随着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逐渐转向地球。故答案为:C;E;A;B;D。【点评】熟练掌握月相变化规律,是回答此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