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篮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一、指导思想二、教材分析三、学情分析四、教学目标五、重点难点六、教学方法七、教学过程八、预计效果一、指想导思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试图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自主练习、学练结合、合作与交流等方式,学会篮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通过预设的练习内容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课程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二、教材分析 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是快速移动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传接球配合方式,它便于控制球的方向、速度、落点,也便于和运球、突破、投篮等动作衔接。传球的基本方法并不复杂,但要做到准确、熟练、隐蔽、快速,同时要同其他技术动作衔接、转换就比较困难,因此,本课是篮球大单元教学的第四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上下肢协调用力和手对球的控制能力的基础上,重点解决侧身跑中跨步接球,迈步传球动作协调连贯,提高把握移动中接球的缓冲和传球的缓冲动作连贯性,即传接球的准确性。三、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32人,这个学段的学生身体素质开始增强,且喜欢表现自己,篮球是他们喜爱的运动项目,课外半场打得比较多,运球和投篮有一定的基础,唯独传接球练得少、基础稍差。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要让学生意识到传接球在篮球运动中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准确的示范、趣味、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教学目标2.健康行为:学生能了解行进间胸前双手传接球的动作及进一步建立行进间传球的动作概念,巩固提高篮球基本知识和技能。3.体育品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尊、自信、积极进取和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提高动作配合、团队精神及技术应用能力。1.运动能力: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领,传接准确,在侧身跑中能协调连贯做到跨步接球,迈步传球的基本动作。根据新课程标准我把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点:五、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解决侧身跑中跨步接球的缓冲和迈步传球动作协调连贯性。 教学难点:移动中接球和传球的上下肢协调用力及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准确性。六、教学方法1.教法:运用讲解法、示范法与反馈法、比赛法相结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以此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2.学法:改变学生只是一味的模仿教师动作做练习的方法,而是通过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体验、比较以及合作互动的学习能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七、教学过程1、开始部分(2分钟)2、准备部分(8分钟)3、基本部分(30分钟)4、结束部分(5分钟)1)、体委整队、检查人数、服装2)、师生问好3)、对上次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和回忆,导入新课,宣布本课教学内容4)、安排见习生1.开始部分2.准备部分1)、螺旋跑:目的是提升心率,初步热身。要求学生听从指挥,步伐一致、口号响亮、精神饱满。2)、结组对练:教师先进行几个简单的示范,然后学生自由模仿创新练习。螺 旋 跑专项热身:学生通过创新练习,培养学生的球感和对球的兴趣,改善手对球的控制和掌握能力,保持原地队形由教师带领做篮球操的专项热身,同时活跃课堂气氛,为基本部分做充分的准备 。教师巡回指导3.基本部分(1)先让学生分组通过ipad观看相关比赛视频,领会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在篮球比赛中的作用。(2)将班级分成男女各三个小组,每小组指定一人为组长,并分发一张学习卡片,卡片上内容含有行进间双手胸前传球的图片动作要领、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但各组的学习的难易程度不同。(A:拔高组B:基本组C:问题组)(3)学生集合,每组选出一对动作技术好的同学出来示范,学生进行讲评,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对小老师进行指导。(4)按小组发放练习卡片(卡片主要包括练习内容以及图解),教师巡回辅导:此卡片含有多种辅助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练习,巩固与提高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5)教师根据小组学习分组指导,师生两人演示正确的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6)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具体情况进行拓展性练习,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然后,小组间的教学比赛,目的通过比赛检测本堂课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情况。(7)体能课课练: 跑过独木桥→滚过沼泽地→越过矮墙→钻过山洞→拿回木棒。通过情境化的游戏比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会克服困难,增强体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4. 结束部分利用音乐带领学生进行放松活动,之后师生交流做课堂小结,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达到鼓励学生和继续提高的目的。最后师生再见,归还器材。80120140160180100051015202530354045预计:平均心率大约在150次/分。练习密度80%左右。八、预计教学效果心率时间谢谢大家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