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插秧歌》课件(共26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插秧歌》课件(共26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南宋】杨万里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读准字词,把握诗歌形式上的特点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
3、领会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品质,感受劳动精神的内涵。
4、学习杨万里及“诚斋体”相关知识,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劳动之美。

学习重点:梳理诗歌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表达技巧,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难点:感受蕴含在诗歌中的劳动精神,学习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品质。
一、导入新课
杨万里我们并不陌生,在小学和初中都学过他的诗歌,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未成荫。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有《诚斋集》传世。
二、走近作家
三、正音朗读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pāo)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móu)蓑(suō)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jiǎ)。
唤渠朝(zhāo)餐歇半霎(shà),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shì)未匝(zā),照管鹅儿与雏鸭。
七言律诗的朗诵节奏
①七言古诗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
如:两岸猿声/啼不住。
②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
如:春风/不度/玉门/关;
③或“二二一二”
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④三四式的很少见。
四.解释词语。
①抛秧: 
②兜鍪: 
③蓑: 
④胛: 
⑤渠: 
⑥半霎: 
⑦莳: 
⑧匝: 
⑨照管: 
插秧前,将秧苗从秧畦拔出,捆成小捆,扔进稻田,叫作抛秧。
照料、照看。这里是“提防”的意思。
布满、遍及。
移栽、种植。
极短的时间。
他。
蓑衣。
肩胛。
古代打仗时战士所戴的头盔。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五.翻译《插秧歌》
种田的农夫将秧苗抛在半空,农妇一把接住,小儿子把秧苗拔起,大儿子再把秧苗插入水中。
斗笠是头盔,蓑衣是战甲,但似乎没什么用,雨水从头上进入,直湿到肩胛。
喊他停下来吃早餐好休息一会儿,那农夫低头弯腰,努力插秧,半天不回答。
秧苗根部尚不牢固,栽种也还没完成,一定要照看好小鹅小鸭,不要让它们来破坏秧苗。
田夫抛秧田妇接,
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
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
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
照管鹅儿与雏鸭。
1、育苗
2、抛秧
水稻的种植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以下几步:
3、插秧
4、施肥、杀虫
水稻的种植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以下几步:
5、放水(补水)
6、收获
水稻的种植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以下几步::
六、 结合种水稻的基本步骤,看看杨万里的《插秧歌》具体描写了哪些场景?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抛秧接秧图
拔秧插秧图
雨中插秧图
呼唤早餐图
农夫应答图
感受“画面美”
感受 “情感美”
这首诗描绘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
问题探究
1.第四联是农夫回答农妇召唤的话,但第三联中又写农夫“只不答”,这该怎么理解
答案: “只不答”,并不是说农夫对农妇的话置若罔闻,而是说他没有答应农妇“朝餐”“歇半霎”的请求。他嘱咐妻子:照管好家中饲养的鹅儿和雏鸭,提防它们来田里作践。真是时时尽力,事事操心!农家的勤劳、艰辛,全部凝聚在这朴实的答话中。
2.如果要你给诗歌加一个“诗眼”,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
首联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场景。
颔联通过环境描写衬托插秧之“忙”。
颈联通过描写顾不上吃早饭和休息来表现紧张忙碌的插秧场面。
尾联勾勒出了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忙碌的农人形象。   

 全家参与,冒雨进行,顾不上吃早饭和休息。
3.讨论:此诗是一幅描绘农忙时节的风俗图画,其中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有人认为“游离诗外”了,你怎么看?
此句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内容上用“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有一股火药味儿,暗示抢插稻秧就像一场紧张的战斗,也突出了农忙抢种的题旨。所以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
感受“手法美”
①比喻。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
②白描。“雨从头上湿到胛”极写雨势之猛,插秧之艰辛。用朴素的语言表现出农家的勤劳和农事的紧张。
③细节描写。农妇呼唤丈夫休息片刻,且去用餐,而丈夫头也没抬,手里只顾继续插秧,口里却答非所问,说:“刚刚插好的秧苗根还没有长牢,照管好家中饲养的鹅儿和雏鸭,提防它们来田里踏坏了秧苗。”稍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不得不惊叹诗人对农村生活观察的细致、体会的深刻。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作者在首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用的非常精彩,作者为什么要连用这四个动词,请尝试赏析。
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农谚说“不误农时”,插秧关系到来年收成的好坏。因此,每逢插秧季节,不论男女老少都要起早贪黑,投入到劳动中去。诗中正是根据这一特点,用了四个动词“抛”、“接”、“拔”、“插”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
一字千金
知识拓展:炼字类题目答题思路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
思考:尝试将上一题答案改为这种思路模式。
示例:①“抛”“接”“拔”“插”等字均为插秧时的一系列动作。(解释含义)
②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描述景象)
③“抛”、“接”、“拔”、“插”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表现劳动人民忙碌而充实的生活。(点明效果)
高考题链接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①“软”为“柔和”“柔软”之意,“涌”为“涌出”“涌现”之意。(解释含义)
②“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
③“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描述景象&点明效果)
(2019全国卷III)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名作动) 农妇穿着白麻布裙,农夫披着绿草蓑衣。
高考对接
找出下面这首诗歌中的词类活用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解析】
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能看到远处田塍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意思是远望田塍像条线,一片白水波光参差。
【答案】:选B
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
【答案】
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这几句特别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插田歌》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