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说中的曹操董卓入京后,表曹操为骁骑校尉。曹操拒绝董卓的任命,还刺杀董卓。事败后逃出洛阳,抄小路回家乡。路过朋友吕伯奢家时,到老朋友家去休息,突然听到朋友家有磨刀子的声音,以为被出卖,于是把他们一家都杀了,可是到后面才发现是他误杀了朋友一家。还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勿教天下人负我”的话。 ——《三国演义第四回》曹操怕有人谋害自己,告诉周围人说自己好梦中杀人,“梦中”杀死靠近自己的近侍后恸哭厚葬,后又借故杀掉揭穿自己把戏的杨修。 ——《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张绣与曹操有深仇大恨,然而却为了大局,游说张绣。张绣降后,曹操见了张绣,乐不自禁,好像以前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过,不但封他将军,而且后来结为儿女亲家。 ——《三国演义第十八回》曹操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史中的曹操史料1:“曹公奉迎天子,辅赞国政” ——《后汉书·卷七十五》史料2:光和末,黄巾起。(曹操)拜骑都尉,讨颍川贼。 ——《三国志·魏书》史料3:“大重之举果绝,险危之行无惧,风云诡谲,笑谈其间,唯大英雄者可称之。曹公曹孟德者,诚如是” ——《三国志·毛玠传》论从史出:曹操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样的人阅读教材P74-75,回答下列有关“官渡之战”的内容:时间:__________ 交战双方:____________ 战争结果:_________曹操取利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看视频,回答下列有关“赤壁之战”的内容:时间:__________ 交战双方:____________ 战争结果:_________曹操失败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中的曹操诗词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诗词2: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诗词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曹操拥有的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眼中的曹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延伸:我眼中的诸葛亮史料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史料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授课题目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1课时课程标准2-4-6 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课标解读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进程的作用,表现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要辩证地评价其功过,既充分肯定杰出人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又不过分夸大这种作用。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于学习历史的兴趣非常浓厚,但他们对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认识更多的是通过影视作品和演义小说所获得,缺乏对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客观认识和正确评价。经过近2个月的学习,在已有三个单元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学生们即将进入的是对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学习。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以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这段历史时期为背景,以曹操一生主要的生平事迹为主线,从小说中的曹操、正史中的曹操和诗词中的曹操三个角度出发,通过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等史实资料的重点剖析,全面、辩证、发展地评价曹操等历史人物的功与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结合史料,了解曹操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官渡、赤壁之战等历史事件的过程和影响。2、过程与方法:分组讨论,通过对小说、正史、教材和诗句作品的探究,评价曹操人物的功过,并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相关史料,认识到曹操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教学步骤课前:视频播放林俊杰的歌曲《曹操》导入:刚才我们听了一首很熟悉的歌曲,是谁唱的?唱的是谁?曹操今天我们就以曹操为例,了解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以及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出示学习目标)考考大家:曹操是哪个朝代的人?曹操,是中国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一个人。京剧脸谱,白脸奸臣;毛泽东却说这是冤案那你觉得曹操究竟是怎样的人?众说纷纭话曹操一、小说中的曹操——乱世之奸雄三段材料得出: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曹操既有狡猾奸诈小人的一面,又有英雄盖世的一面,曹操的“奸”和“雄”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是密不可分。《三国演义》是将曹操作为“奸雄”来着力刻画的。 二、正史中的曹操——功与过并存 材料一:“曹公奉迎天子,辅赞国政” 《后汉书·卷七十五》 材料二:“大重之举果绝,险危之行无惧,风云诡谲,笑谈其间,唯大英雄者可称之。曹公曹孟德者,诚如是” 《三国志·毛玠传》 材料三:光和末,黄巾起。(曹操)拜骑都尉,讨颍川贼。——《三国志 魏书》(公元184年【甲子年】(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进攻讨伐颍川的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评:曹操乃是卫国忠臣,曹操不仅善于指挥军队,战术战略灵活多变,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曹操应该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但曹操也镇压过农民起义和滥杀过无辜人民。正史中的曹操一生征战无数,其中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战争有2场,大家知道吗?(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材料:教材P74-75中官渡之战的内容。 思考:(1)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的结果(2)对于曹操和袁绍之间的这场官渡之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学生会问:A:当时曹操和袁绍之间为什么会有这场战争?也就是战争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B:曹操为何能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呢?C:曹操获胜的官渡之战有何历史影响?) 若学生不会问,教师跑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 对于学生的提问,先抛给学生,请学生试着回答。教师出材料予以印证或释疑。对A问:出军阀割据图片,出示曹操诗词《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予以印证。对B问:出史料,请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政治上的谋略:挟天子以令诸侯,有政治上的谋略;经济上:实行屯田制,促进农业生产;用人上:注意招收人才等) 补充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认识,有人认为他是欺君瞒上的汉臣贼子。从统一北方的全局来看,曹操的这一做法无疑是足智多谋,是雄才伟略的体现 对C问:实现了北方的统一 曹操凭着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铲除了北方格局势力,结束了汉末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人民生活的安定,对促进历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曹操的抱负仅在于实现北方的统一吗?为了实现“天下归心”的“壮志”,他举兵南征,开始了另一场战争赤壁之战。赤壁之战 播放视频。了解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我有个困惑:官渡之战中能大胜的曹操怎么就会在赤壁之战中载了个大跟头?赤壁之战,曹操战败,一把火把曹操统一中国的迷梦摧毁了,但这场战争却影响深远。问:你能回答赤壁之战的意义吗?(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三国鼎立,虽然中国依然处于分裂状态,但相比于东汉末年以来的军阀割据混战,三国鼎立局面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维护了局部地区的安定,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三、诗词中的曹操——文学家抒写豪情壮志之句 忧河山哭黎民之句你觉得这两首诗都有怎样的诗风特色?(苍凉、悲壮、大气、豪情)这些诗都表达了曹操怎样的情怀?(有伟大抱负)曹操的诗歌悲凉沉雄、慷慨激昂、感情丰富、意味深远,这一独特的风格使得它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他不愧为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四、我眼中的曹操你眼中的曹操又有了怎样的变化?曹操,是个永远值得争论的名字,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功过兼顾,多方面地探讨,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才不至于使历史人物失真,掩盖了时间灰尘下的真相。评述历史人物的方法综合以上分析,曹操的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我们认为曹操理应是一位英雄。其实,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非常重要的历史依据。五、老师眼中的曹操 类似于曹操这样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还有没有?是非功过曲与直,后人评说论长短。请你试着用我们今天所学的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对他诸葛亮做出客观的评价?( “诸葛亮”一位被民众神话的“智者”,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留下了哪些印迹,功过成败的谈论又该怎样评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或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怎付谈笑中希望今天的交流能给大家带去一些思考。曹操之过:1.镇压起义,充当屠夫。 2.欺君罔上,窃国谋逆。3.玩弄权术,残暴不仁。4.虚假伪善,奸诈狡猾 .? 5.骄奢淫逸,嫉贤妒能。 曹操之功: (1)削平群雄,统一北方。 (2)为三国鼎立、三国归晋奠定基础。(3)对建安文学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罗贯中为什么要这样来写曹操呢?《三国演义》的作者显然是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同时也糅合了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理,在全书中体现出尊刘抑曹的思想倾向:把刘备集团作为善的代表,渗透了作者的理想和抱负;把曹操集团作为恶的象征,寄予了作者对丑恶的批判。“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表现出曹操阴险恶毒,自私自利,卑鄙无耻的性格特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ppt 探究单.doc 教学设计.doc 曹操 林俊杰的经典歌曲!.wmv 滚滚长江东逝水.mp3 火烧赤壁[高清].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