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课件+教学设计和同步测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课件+教学设计和同步测试

资源简介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同步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夏朝  B.秦朝  C.唐朝  D.清朝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帝国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就是秦朝,性质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正确答案为B。
2.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陇西,东到长平C.西起辽东,东到临洮D.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长城的起止点的读图能力,读图需要注意方位与地名,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正确答案为A。
3.(2014·广西)今年是农历马年,下图中“马”字作为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规范文字,它的字体是(  )
A.大篆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统一文字后采取的规范文字,其中比较容易混淆的是先采用小篆后采取笔画更简单的隶书,但规范文字就是小篆。正确答案为B。
4.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取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自己为“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皇帝制度的来历,秦始皇认为自己“功过五帝、德高三皇”,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把三皇与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这不仅满足他作为人间最高统者,并将自己的权威添上神的光环。A项说法错误,BD项可体现,但与题意不符。正确答案为C。
5.(2013·常德)《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焚书坑儒 C.统一文字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统一后在政治上的措施。正确答案为D。
6.现在流行的影视穿越剧,因其许多剧情与历史史实不符,而遭到学者批评。下列电视剧情节符合秦朝统一后的史实是(  )
A.一位商人携带五铢钱前往南海郡做生意  B.读书人可以进私学并阅读列国史记
C.各地官员均用大篆写告示        D.农民缴税时用相同容量的“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焚书坑儒中“焚书”的类型。正确答案为D。
二、材料题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这时,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秦王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果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起,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止,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秦始皇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答案】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具备了统一的社会基础;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具有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
【解析】本题主要分析秦始皇能够扫灭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尤其是秦国变法的成功,为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后……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概述“新皇帝”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答案】政治上废除分封制;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地方官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对中央负责(或地方上实行郡县制);迁徙六国的旧贵族到首都,加强监视;军事上解除六国士兵的武装,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概括,不能照抄材料原文。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
材料二:丞相李斯曰:“……臣请史官非泰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烧之……”帝曰:“可。”
材料三: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1)结合材料一,画像中人物是谁?为加强地方上的管理,他创立了哪一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2)材料二中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带来了什么影响?
(3)结合材料三,你认为秦朝的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秦始皇;郡县制。(2)“焚书坑儒”;该行为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但有利于秦朝的巩固。(3)原因:酷刑,苛税,重赋(即暴政)。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秦迅速灭亡的原因。对于焚书坑儒的影响,应该学会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关于秦亡的原因,可以结合材料关键词进行分析,如“乱政虐刑、长城之役、五岭之戍、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三、综合探究题
10.结合史实说明,你认为秦始皇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答案】千古一帝,史实: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车同轨,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地区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暴君,史实:用酷刑镇压人民,戍边、修长城、骊山陵墓等大型工程增加了人民的徭役与赋税,民不聊生。
【解析】评价历史人物,一方面应做到全面,不只限于褒或贬,另一方面应做到客观,摆事实讲证据。对秦始皇进行评价,不仅体现了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辩论思想。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知道秦朝建立的概括,了解秦始皇为巩固帝国所采取的措施,理解大一统的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及史料,概括秦统一全国后所采取的巩固措施,并分析其影响,运用史料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客观、全面、辩证地评价重要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秦统一六国后所采取的一系列巩固措施及影响。
2.难点:学会综合分析历史材料,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秦始皇。
三、教学策略
1.采用史料剖析,历史地图解读,图表和图片相结合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2.教师准备:阅读战国时期秦国及秦朝统一的相关书籍,制作多媒体课件。
3.学生准备:预习课文,通过网络或其他方式,收集秦朝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材料的收集、整理及归类能力。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导入新课──始皇印象
1.出示秦始皇画像,以及历史人物对秦始皇的评价:为什么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评价呢?
生:不仁义,失民心,是暴君
生:开创大一统的局面,秦始皇是千古一帝
(关注:评价时要抓住关键性词语)
从不同的历史时期著名人物对秦始皇的不同评价,产生鲜明的对比,凸显观点,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可以推动探索的步伐
?
?
?
活动二:
建立秦朝
2.出示战国时期七国的地图,通过动画的方式呈现灭六国的进程,以及灭亡的时间
秦朝统一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阅读课本及补充资料,
探究秦灭六国的原因
生:(顺口溜)
秦灭六国计谋精
远交近攻两步走
先灭韩赵魏
再灭楚燕齐
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
生:秦国的地理位置易守难攻;商鞅变法使秦国变得强大;百姓期望和平、安稳的生活
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战争的胜利离不开谋略,为之后原因提供依据
历史意义的说明是为了呈现完整的事件
培养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如战争的胜利可以从谋略、地理位置、人才、经济基础、战斗力、领导者、民心等方面考虑
?
?
?
?
?
活动三:
巩固帝国
3.打江山易守江山难,秦王是如何巩固江山?分小组探讨,交流,质疑
政治方面
?
?
?
经济方面
?
?
?
?
文化方面
?
?
?
交通方面
?
?
思想方面
了解刚完成统一时的秦朝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
?生: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如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加强了对国家的统治
生:统一货币、度量衡,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生:统一文字,文字的统一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有利于文化的交流
生:车同轨,车辆畅行无阻,有利于全国交通和经济文化往来
生:焚书坑儒,有利于思想上的统一,但摧残了文化,钳制思想
引导让学生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
?依据翔实、具体、丰富的图文资料,从多个角度阐述秦朝为了巩固帝国所采取的措施,并学会正确、全面、客观地看待、评价历史事件
?
活动四:
再议始皇
4.结合课堂所学和课外阅读,你会如何评价秦始皇,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生:小组交流合作,基于史料,阐明自己的观点
回顾所学知识,学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客观、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
?
?
?
?
课堂小结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王嬴政大统一;建立中央集权制,地方推行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小篆成为规范字;焚书坑儒搞专制,古代文化受损失;北拒匈奴修长城,南统越族开灵渠
谈谈自己在这堂课中的收获
学生可以从内容、学习方法、情感体验等多个角度进行反思:如了解有关秦朝的历史;知道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等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优点:教学开始就以历史上著名人物对秦始皇的褒贬评价呈现,争议的评论给学生带来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整节课学生都表现的积极、主动;本课的教学重点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使学生收获了如何归结知识点,又可在交流中获取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始皇印象为开始又以再议始皇为结束,教学设计前后呼应,逐层分析、解说,更易于学生对难点的突破。
不足:细节处理不够细致,对小组之间的分工平时就应该明确,不至于在回答时相互推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应要鼓励为主;平时对历史类的阅读不够,对知识点的阐释底气不足,如对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对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的概念区分不明显,需加紧学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