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24张PPT。第一次世界大战Q: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找出课的大致框架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背景)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时间、参战双方、战场、重要战役、结果等等)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影响4.第一次世界大战感悟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脉络各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1913 年1870 年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现象?这些现象带来什么影响?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背景)意巴尔干问题 突尼斯问题英法德奥俄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巴尔干问题 普法战争后果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激化(主要原因)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扩军备战(具体原因)德英法俄意奥187918821882189219041907代表同盟国集团代表协约国集团极端民族主义情结的煽动 有人形容20世纪初的 “巴尔干半岛就像一个存满了炸药的火药桶 ,只要一粒火星,就足以引爆整个欧洲。” 为什么说巴尔干半岛是欧洲战争一触即发的“火药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列强争夺的焦点——巴尔干半岛一战焦点:巴尔干半岛拓展1.位于欧、亚、非三洲交通要冲,战略地位重要,民族众多,资源丰富。2.奥匈帝国、俄国等列强为了维持和扩张自己在这一地区的势力,不断干涉巴尔干半岛的局势 有人形容20世纪初的“巴尔干半岛就像一个存满了炸药的火药桶,只要一粒火星,就足以引爆整个欧洲。”那么:是什么事件起了这种“火星”的作用?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于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的恐怖组织“黑手社”的波斯尼亚学生)枪杀。这次事件使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为纪念普林西普,原政府在1977年作出决定,在普林西普刺杀皇储站立的石板上,用水泥浇铸一双脚印,并在旁边大理石板刻写着:1914年6月28日加弗利洛·普林西普就是从这个地方刺杀了奥匈帝国斐迪南皇储及其夫人索菲亚王妃。 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有人说: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便不会爆发。请你说说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1914年7月——1918年11月以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VS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欧洲(西线、东线)马恩河战役和凡尔登战役同盟国集团失败1918年11月1日德国签署停战协定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爆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开始标志)随后德国、俄国、法国、英国相继投入战争各国相互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征兵招贴画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西线比利时、法国北和德法边境英法←→德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德奥匈南线巴尔干半岛塞尔维亚←→奥匈 凡尔登之战从2月一直打到年底,德军投入的兵力为50个师,损失近60万人。法国投入兵力为69个师,损失35.9万人。因此有人称这次战役为“凡尔登绞肉机”。第一次世界大战最惨烈的战役 ——凡尔登之战美国参战是为了捞取战利品,在战后重新瓜分世界的角逐中处于有力的外交地位。美国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从经济、军事、政治方面大大加强了协约国集团的实力,加速了协约国的胜利。 中国的参战意向和潜在的人力资源还是鼓舞了深陷战争泥潭、死伤惨重的协约国各方。法国福熙元帅甚至说,"华工是世界一流的劳动者,可以成为出色的士兵,在现代武器的炮火之下仍然能保持良好队形。” 加速一战结束的因素:4.同盟国瓦解:1918年,奥匈帝国土崩瓦解,德国国内 发生起义。1.交战双方无力继续战争:1917年,交战双方已消耗殆尽,无力继续战争。2.各国出现反战浪潮:战争的惨烈也击碎了人们参站的狂热,各国纷纷出现反战浪潮。3.协约国实力增强:一直采取中立政策的美国对德宣传, 中国、巴西等国家也对德宣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催垮英国的海上垄断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和德国舰队法国的目的是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夺取德国的萨尔区,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的统治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非正义的战争,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Q:结合上述材料说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美国参战是为了捞取战利品,争夺战后世界霸权意大利则要在地中海建立霸权日本的参战,是为了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攫取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战争规模空前,牵涉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15亿人口,共有3000多万人伤亡,经济损失达到3000多亿美元。影响1:给交战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造成重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一战摧毁了四大帝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奥匈帝国,动摇了欧洲中心地位,而美日利用战争机遇崛起,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被削弱,人类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同时,人类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影响2:改变了国际格局,催生了新世界,引发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影响3:客观上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战中问世的新式武器有:坦克、飞机、毒气弹等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Q:请你谈谈学习之后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感悟。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感悟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涉及国家多战线多且长人员伤亡惨重经济损失惨重战争耗时长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课标:3-1-1 知道影响两次世界大战进程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探究战争的起因、性质和后果。要点提示: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凡尔赛和约》。二、【教材简析】: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本课三目就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核心,依次勾勒出站前的世界格局、战争的全幅画卷以及战后的“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前一课时基础上,描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纷飞的销烟。教材在描述过程中,将地图、图片等要素有机整合,通过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具体案例,勾画出导致战争爆发的各种因素、战争的进程、战争的特点和结果。教材最后对战争性质的评价,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以及战争的残酷。2.教材结构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感受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以及战争的残酷性;能够辩证地看待科技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初步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认识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瓜分整个世界的本性。(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懂得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全球性的浩劫,培养热爱和平的热情,树立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意识。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时的重点与难点都在于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是一场列强的掠夺与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这需要从战争的起因与战后对战败国的处置两方面去把握。五、【教学思想和策略方法】:1.设计围绕——史料化、情境化、问题化、活动化、趣味化(故事化)个别化和协作化、结构化、方法化、情感化”进行撰写2.设计体现“依标施教、以史导论、提升学力”教学理念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过程设计导入复习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导入环节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找出课的大致框架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背景)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时间、参战双方、战场、重要战役、结果等等)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影响4.第一次世界大战感悟环节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背景)1.出示材料,图片,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现象?这些现象带来什么影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一战的根本原因。2.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激化(主要原因)3.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扩军备战(具体原因)4.列强争夺的焦点——巴尔干半岛5.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6.说一说:有人说: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便不会爆发。请你说说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环节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1.合作探究:填写表格,一战的时间、交战双方、主要战场、重要战役、结果、结束标志。2.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开始标志)3.结合图讲述三条战线。4.第一次世界大战最惨烈的战役:凡尔登之战。5.美国、中国参战。6.加速一战结束的因素。环节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1.结合上述材料说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2.影响:出示材料、图片得出影响1:给交战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造成重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出示材料,得出影响2:改变了国际格局,催生了新世界,引发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一战中问世的新式武器有:坦克、飞机、毒气弹等的图片,得出影响3:客观上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环节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感悟请你谈谈学习之后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感悟。达成共识:感悟1: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感悟2:科学技术应用于造福人类,而非战争中。课堂小结列表小结七、【板书设计】:第一次世界大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次世界大战》.ppt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