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铁匠波尔卡》教学设计课题 《铁匠波尔卡》 单元 第七单元 学科 音乐 年级 一年级教材分析 该作品是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作于 1869 年的一首波尔卡舞曲,是作曲家一生一百余首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首。《铁匠波尔卡》D 大调,复三部曲式。乐曲旋律欢快、活泼,节奏感强,作品采用了一串高低有序的小锤子表现出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一首表现铁厅打铁生活的乐曲,形成了轻松跳跃的舞蹈气氛,表现了铁匠们快乐的劳动心情及人们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欢乐。学习目标 欣赏、了解波尔卡舞曲特点,在学习《铁匠波尔卡》过程中体验音乐中愉快的劳动情绪,激发学生对本课作品喜爱,并愿意聆听、表现作品。在各种形式的反复聆听过程中,加强学生对音乐主题的记忆、乐曲主题旋律的变化从而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了解乐曲的结构特点。3、通过多种音乐表现形式使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想象力和听辨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重点 了解波尔卡舞曲的特点,并充分感受、体验、表现、乐曲。难点 感受与体验音的高低、主题旋律的相同与相似、乐曲的曲式结构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课前律动 放背景音乐“星光恰恰”师:1、这段舞蹈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2、舞蹈是什么舞吗 3、讲解“波尔卡”4、听音响让生跟节奏模仿打铁声(叮当叮当叮叮叮叮铛。) 生做律动生:欢快、开心2、各抒己见3、生了解波尔卡源于捷克。4、生随音乐模仿打铁声。(叮当叮当叮叮叮叮铛) 能跟随音乐节拍拍手、律动,并做出相应体态反应。能听出音乐中的打铁声,并运用人声进行模仿、表现。讲授新课 1、完整聆听全曲播放音乐会视频师:你都记住了哪些声音,你感受到了铁匠的心情是怎样的 2、感受记忆音乐A段 (a主题)(1)师生接龙师:小锤打铁,小锤打铁小锤打铁。(师手打稳定拍)出示口诀(2)师:在音乐中听听.这个动作连续做了几遍听到后用手势表示。(放音乐,师做动作)(3)师讲解这段音乐是由四个乐句构成,跟老师一起随着音乐做4次。(4)4次叮叮叮音高相同吗 哪两个乐句较高,哪两乐梭句较低 用动作表示,音低手拍低,音高手拍高。(5)唱一唱,找音高 (出谱子)师:弹奏钢琴只练这两处音高,211、655。加入柯尔文手势辅助音高。(6)师播放音乐,指挥学生分组演唱。(7)听音乐指导学生加入小锤动作边唱边打。3、感受记忆音乐A段 (b主题)(1)(播放大锤音乐)听请生模仿大锤的动作,当听到大锤音乐出现时,请做抡大锤的动作。(2)师:男女生合作女生表现x的部分,男生表现抢大锤,(互换)(师:出示16宫格图形谱,讲解每次大锤图形就是双手抡锤动作,x就表示抢起大锤前的准备动作。)(3)师:打铁时还需要哪些工作 从生活经验出发,应如何拉动风箱。(师讲解原理)(4)师播放拉风箱音乐让生跟随音乐做动作感受。(5)师:如果将拉动风箱和抡起大锤音乐融合,你能表演吗 试一试 (播放音乐)(6)验证 (出示图形谱)4、通过听辨,感受A段曲式结构(1)师:完整听乐曲第一部分,加上前边练习过的动作,思考 这段音乐尾声,小铁匠的口号喊了几次 (2)师:主题相同,但次数不同。5、感受记忆音乐 B段(1)(播放B段音乐)思考小铁匠在做什么 音乐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段音乐和前面那段音乐有什么不同。(2)走进铁匠铺去跟小铁匠一起去跳波尔卡。A分成三组B分成三排6、完整欣赏、表现全曲。(欣赏再现部A’,感受A与A'的不同)师:完整欣赏(要求:听到小铁匠拿小锤喊口号唱起欢乐歌,那么就请你模仿并唱出音高,接着拉动风向,掌控立跟他一起跳舞)。音乐的最后一部分又出现了前边学的哪一段 第一段取名为A,第二段取名为B第三段跟AB 哪一部分是一样的。讲解A’,是变化在现带在现的三段体.歌曲背景师:今天学习的这首有趣的歌曲《铁匠波尔卡》,是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所创作的。2、讲解创作背景小故事 生:各抒己见(单簧管、小提琴等);铁匠的心情是快乐的。1、生:叮叮叮(在叮叮叮的地方加上小锤子敲击手腕的动作2、生:4次3、生随音乐做律动4、不同(1、3低、2、4高)(生跟音乐感知)生跟钢琴唱谱,生加入柯尔文手势辅助唱准音高。211 6556、生填词分组只唱叮叮叮。7、生听音乐加入小锤动作边唱边打。1、生随音乐初步感知2、男女生合作完成大锤出现时的音乐。3、生模仿拉风箱动作。4、生跟随音乐做动作感受。5、生:听音乐做出律动。6、观看图形谱视频做律动,再次检验。1、生:两次1、生:各抒己见、小铁匠在休息、在舞蹈很抒情,具有舞蹈性跟第一段的情绪不同。2、生跟随师的指挥跟随旋律分组跳起波尔卡。1、生完整听音乐表演2、第三段音乐跟A段一样。3生掌握歌曲歌曲结构。聆听乐曲的创作背景 通过视频媒介听赏音乐,养成在生活中聆听音乐的习惯。本环节通过“念口号”的形式,带领学生熟记a主题并感受乐句结尾音高的不同,进一步加深了解a主题结构对每一遍的欣赏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每一遍欣赏都有不同的目的,学生在玩中不留痕边地学习音乐。本环节设计十六宫格节奏,感受主题b节奏特点以及结构,让学生能按要求随音乐进行动作模仿,角色扮演用身体律动表现音乐的基本要素。通过欣赏熟悉的音乐并与角色对应,感知了解主题A结构,并感受主题a与a的长短变化,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结构的感知。将课前的律动自然衔接到此段音乐中,让学生将音乐与情景对号入座,通过这种方式带领学生感受并理解音乐。在活动中学生根据老师的指挥做出正确的反应,表达主题,听辨乐曲的结构。通过故事情节铺垫,让学生理解歌曲创作背景。课堂练习 欣赏图片(森林、闪电、啤酒桶、火车等)2、师:这些场景,作曲家能写出动听的音乐吗 老师给你一个选择你想听哪一首 生:各抒己见 通过拓展多首波尔卡舞曲,让学生感受波尔卡舞曲特点。课堂小结 出示多首波尔卡舞曲师:音乐家们很喜欢用生活中看到的物品,或听到的声音,写出优美的曲子,音乐源于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让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习到音乐源于生活,培养他们感受美、表达美鉴赏美的能力。板书 铁匠 波尔卡约瑟夫.施特劳斯A B A'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