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械识图》项目四 组合体的表达与识读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职《机械识图》项目四 组合体的表达与识读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绘制两正交圆柱三视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相贯线的特性,熟悉不等径圆柱正交的相贯线的画法。 
能力目标
掌握不等径两圆柱正交时相贯线的近似画法。
教学手段
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球体用水平面切割时,截平面位置变化对球体最大轮廓及截交线的影响。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3)提问:作平面立体截交线的步骤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
前面已学面切割几何体形成的截交线,现在开始学习两个几何体互相贯穿形成的相贯线。
三、讲授新课  
1.相贯线的特性  
教师分析相贯线是共有线、分界线,指出相贯线有时是闭合的空间曲线,有时是闭合的平面曲线(举例)。  
2)不等径圆柱相贯线的画法。 
教师讲授用辅助平面法画相贯线,相贯线的简化画法,交叉演示网络课程中不等径圆柱体正交时相贯线画法的动画演示。 
学生进行习题集的练习。 
3.等径正相贯圆柱相贯线的画法
教师讲授相贯线的几种特殊情况,交叉演示网络课程中圆柱体与圆柱体正交、圆柱与球正相贯时的相贯线。
四、小结
简述相贯线的简化画法及相贯线的特殊情况。 
五、作业 
1)习题集。
2)思考题:两圆柱正交时的相贯线有几种情况?画出他们的主视图和俯视图的简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补画视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形体分析和线面分析,根据已知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   
能力目标
会补视图和补漏缺线。
教学手段
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什么叫组合体?
由基本几何体所组成的立体。
组合体的类型:
(1)、叠加类:相接、相切、相贯;
(2)、切割类;
(3)、综合类。
什么是形体分析法?
假想把物体分解为若干个基本形体,并分析它们的组合形式和相互位置,这样的一种思维方法叫形体分析法。
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与步骤:
(1)、划线框,分形体;
(2)、对投影,想形状;
(3)、合起来,想整体。
二、讲解例题 课堂讨论
例1:根据机座的视图(图一)想象其形状
(图一)
讲授过程:
对投影,想象出形体Ⅰ的大致形状。
想象出形体Ⅱ的大致形状和位置。
想象出形体Ⅲ的大致形状和位置。
④想象出形体Ⅱ中孔的形状和位置。
⑥ 想象出形体左边缺口的形状和位置,并想象出机座的完整形状
三、课堂小结
对于叠加式组合体,应运用形体分析法看图。形体分析法看图可理解为是“分”与“合”的过程,“分”就是划分线框对投影;“合”就是综合特征想形状(其中的特征,应包括形状特征和位置特征)。
四、布置作业
教师根据所选用教材,在习题集上为学生指定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识读叠加类组合体的三视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能力目标
会读叠加类组合体视图。
教学手段
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简述组合体的尺寸布置和尺寸标注的步骤。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3)提问:组合体尺寸标注有哪些基本要求? 
二、导入新课 
形体分析法是看图的基本方法。现在,我们以轴承座为例来学习组合体视图的识读方法与技巧。
三、讲授新课 
1.识读综合型组合体视图的方法  
用形体分析法看综合型组合体视图,分部分想形状,综合起来,想象整体。 
教师教授形体分析法看轴承座视图,交叉演示网络课程形体分析法,用形体分析法看轴承座三视图。 
与学生讨论形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分析形体之间交线的特点,分析各形体在组合体中的位置。让学生描述是如何看懂三视图的。 
2.学生练习  
学生进行习题集相关习题的练习,通过做补视图、补缺线,锻炼学生的看图能力。
学生根据三视图,适当练习徒手画组合体轴测图,这样能有效提高看组合体视图的能力。  
四、小结
用形体分析法看组合体视图的步骤:①认识视图,抓住特征;②分析投影,联想形体;③综合起来,想象整体。 
五、作业 
1)习题集相关习题。
2)思考题:举实例说明形体分析法看图的方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标注支架组合体的尺寸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组合体尺寸标注的方法。 
能力目标
会用形体分析法进行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教学手段
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简述综合型组合体视图画图的注意要点。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二、导入新课 
我们前面学习的组合体视图的画法,只是解决了形状问题,还要在视图上标注出尺寸,才能表明它的真实大小。  
三、讲授新课 
1.讲解标注尺寸的基本要求  
教师简单介绍标注尺寸的基本要求。  
2.尺寸的种类  
常见结构的尺寸标注,简单介绍定形尺寸、定位尺寸及总体尺寸。  
3.尺寸基准  
讨论分析轴承座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基准。学生回答基准选择,教师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4.轴承座的尺寸标注 
结合轴承座三视图,利用多媒体网络课程展示其尺寸标注步骤,穿插分析尺寸布置的注意事项。
学生做习题集相关习题,进行巩固练习;教师要进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小结 
简述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总结组合体标注尺寸的步骤,即①形体分析;②选择基准;③标注定形尺寸;④标注定位尺寸;⑤标注总体尺寸;⑥检查、调整。
五、布置作业
1)习题集相关习题。 
2)思考题:课后思考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补画视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熟悉基本视图的形成、名称及配置关系;掌握向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的画法和标注。   
能力目标
会选用和画基本视图;会画和标注向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
教学手段
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简述补缺线的作用和方法。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3)提问:补缺线的一般方法与步骤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 
在实际生产中,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仅用已学习过的三视图还不足以完整、清晰地表示出其形状和结构。国家标准还规定了其他一些图样基本表示法,用来表达机件的外部形状、内部形状和断面形状等,本章将学习这些基本规定。 
三、讲授新课 
1.基本视图 
教师讲授基本视图的形成、名称及配置关系;交叉演示网络课程中基本投影面的展开方法,六个基本视图的投影规律,六个基本视图的方位对应关系。
学生进行习题集相关习题练习。 
2.向视图
教师讲授向视图的画法和标注。 
3.局部视图 
教师讲授局部视图的配置、画法和标注,交叉演示网络课程局部视图的配置。 
学生进行习题集中B向与C向局部视图画图练习。  
4.斜视图
教师讲授斜视图的概念、作用、配置与标注,交叉演示网络课程中斜视图的形成。 
学生进行习题集斜视图练习。 
四、小结 
简述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的配置和画法。
五、作业
习题集相关习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补画视图
第三角画法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第三角画法的看图方向,理解第三角画法与第一角画法的异同点。
能力目标
会识读用第三角画法绘制的视图
教学手段
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第一角画法的三视图是如何形成的?  
2)第一角画法的六视图是如何配置的?  
二、导入新课
第三角画法是按国际标准规定的,与第一角画法等效使用。我国国家标准规定优先采用第一角画法,而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则采用第三角画法。为适应国际科学技术的交流,我们有必要了解第三角画法。 
三、讲授新课
1)教师讲授第三角投影体系中各分角的位置。  
2)教师讲授第三角画法视图的形成。 
与学生分析第三角画法的三视图是如何形成的,交叉演示网络课程第三角投影的形成。 
3)教师讲授第三角画法与第一角画法的异同点。  
分析6个基本视图的展开方式和配置,第三角画法与第一角画法的异同点,第三角投影与第一角投影的比较及识别符号。
学生进行习题集相关习题练习。  
四、小结  
简述第三角画法基本视图的展开方式和配置,及其与第一角画法的异、同点。  
五、布置作业
习题集相关习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表达与识读常见组合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叠加型、切割型组合体的形体分析与视图选择,学会视图画法。 
能力目标
会画叠加型、切割型组合体视图。
教学手段
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 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二、导入新课  
今天开始与同学们一起学习表达与识读常见组合体的方法。
三、讲授新课
1.叠加型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教师讲授叠加型组合体形体分析、主视图选择,然后举例说明三视图画法。交叉演示网络课程中例题,展示立体的画法。 
学生进行练习。
2.切割型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教师举例,与学生一起进行形体分析,讨论切割型组合体切割步骤及每个切割平面的特点;讲授三视图画图的步骤;交叉演示切割型组合体的画图步骤。  
学生进行习题集练习。  
四、小结
总结叠加型组合体绘图的步骤:先进行形体分析,然后分部分画出各基本体的三视图。总结切割型组合体的绘图步骤:进行形体分析及判断切割面特点;先画基本体,然后切割;画切割面时先画切割范围大的,再画切割范围小的截切面;同时注意切割面之间的联系及它们之间交线的投影规律。
五、布置作业 
1)习题集。 
2)思考题:简述切割型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图步骤。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组合体的类型和分析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组合体的概念和类型,掌握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方法。
(2)掌握两相邻表面共面、相交、相切情况下视图的画法。
能力目标
会判断各种类型的组合体,会进行形体分析。
(2) 对于相交式组合体、相切式组合体,在看图和画图时会进行形体分析和视图分析。 
情感目标
能利用形体分析法分析综合型组合体的组成结构。
教学手段
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 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二、导入新课
1. 前几章介绍了正投影的原理以及点、线、面和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知识。本章将进一步研究画、看组合体视图的方法以及有关尺寸标注等问题,今天将对组合体的概念和组合形式作分析。  
三、讲授新课
1.组合体的概念
教师讲授组合体的概念,交叉演示网络课程各类组合体。  
2.组合体类型及形体分析
教师讲授叠加型、切割型、综合型组合体的特点;对各类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讨论形体分析法的精髓;交叉演示网络课程中的叠加式组合体、切割型组合体和综合型组合体  
学生进行习题集相关题型的练习。 
3.相邻两形体共面的组合体 
教师讲授相邻两形体共面组合体的形体分析的视图分析方法,交叉演示网络课程中邻接表面共面的视图画法。  
学生进行习题集练习。 
4.相邻两形体相交的组合体
教师讲授相交方式叠加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和视图分析方法,交叉演示网络课程中邻接表面相交的视图画法。
学生进行习题集练习。  
5. 相邻两形体相切的组合体 
教师讲授相切方式叠加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和视图分析方法,交叉演示网络课程的邻接表面相切的视图画法。  
四、小结  
简述叠加组合体共面式、相交式、相切式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方法和视图画法。
五、布置作业 
1)习题集。  
2)思考题:两形体相切处、相交处的视图图线画法有何不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绘制切割类组合体的三视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综合型组合体视图的选择,掌握综合型组合体的三视图画法。   
能力目标
会画综合型组合体的三视图。
教学手段
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简述切割型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图步骤。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3)提问:什么是形体分析法? 
二、导入新课  
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形体大多是比较复杂的,称为综合型组合体。画组合体视图是机械制图的基本功,今天就介绍组合体视图的画图步骤。
三、讲授新课 
1.形体分析与视图选择 
教师带领学生对轴承座进行形体分析,交叉演示轴承座的形体分析;讨论主视图的选择方向,交叉演示主视图的选择,分析各个投影方向所能表达物体的形状和特征的多少。 
2.综合型组合体视图的画图步骤
在形体分析、正确选择视图的基础上,教师讲解如何选择比例、确定图幅、布置视图、画底图、检查、描深完成全图等内容。交叉演示轴承座的画图步骤。 
学生进行习题集练习。全体学生在习题集上练习,也可叫少量学生上黑板上展示练习结果,教师讲评。 
四、小结  
总结综合型组合体画图的注意事项:①运用形体分析法,逐个画出各部分的基本形体,同一形体的三视图应按投影关系同时画出;②画每一基本形体时,先画反映该部分形状特征的视图;③完成各基本形体三视图后,应检查形体间表面连接处的投影是否正确。 
五、布置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