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项目一 建筑的构造一.教学目标了解建筑构造的基本设计原则。了解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掌握建筑的分类、分级及划分的原则。二.课时分配本章共2个任务,本章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点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对建筑构造的基本要求,建筑的分类、分级及划分原则以及建筑的保温防热和节能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四.教学难点增加厚度时材料的选用。带通风间层的外围护构件的功能。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习题。教学过程和组织任务一(一)建筑构造的影响因素外力作用的影响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建筑技术条件的影响经济条件的影响(二)建筑构造的基本要求必须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确保结构安全的要求必须适应建筑工业化的要求必须注重建筑经济的综合效益满足美观要求知识拓展:建筑保温、防热和节能(一)建筑保温增加厚度单一材料维护构件热阻与其厚度成正比,增加厚度可提高热阻,即提高抵抗热流通过的能力。如双面抹灰240mm厚砖墙的传热阻大约为0.55m2·K/W,而490mm厚双面抹灰砖墙的热阻约为0.91m2·K/W。但是增加厚度势必会增加维护构件的自重,材料的消耗也会相应增多,且减小了建筑有效面积。2.合理选材在建筑工程中,一般将导热系数小于0.3W/(m2·K)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大小说明材料传递热量的能力。选择容重轻、导热系数小的材料,通常用岩棉、玻璃棉、膨胀珍珠岩、泡沫塑料等容重轻、导热系数小的材料起保温作用,而用强度高、耐久性好的材料如砖、混凝土等做承重和维护面层(图1-1-2)。3.防潮防水构件内部受潮受水会使多孔的保温材料充满水分,导热系数提高,降低维护构件的保温效果。在低温下,水分形成冰点冰晶,进一步降低保温能力,并因冻融交替而造成冻害,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图1-1-3)。为防止构件受潮受水,除应采取排水措施以外,还应在靠近水、水蒸气和潮气一侧设置防水层、隔气层和防潮层。组合构件一般在受潮一侧布置密实材料层。4.避免热桥在外维护构件中,经常设有导热系数较大的嵌入构件,如外墙中的钢筋混凝土梁和柱、过梁、圈梁、阳台板、挑檐板等。这些部位的保温性能都比主体部分差,热量容易从这些部位传递出去,散热量大,其内表面温度也就较低,容易出现凝结水。这些部位通常叫做围护构件的“热桥”[图114(a)]。为了避免和减轻热桥的影响,首先应避免嵌入构件内外贯通,其次应对这些部位采取局部保温措施,如增设保温材料等,以切断热桥,如图1-1-4(b)所示。防止冷风渗透(二)建筑防热1.降低室外综合温度室外综合温度是考虑太阳辐射和室外温度对围护构件综合作用的一个假想温度。室外综合温度的大小,关系到通过围护构件向室内传热的多少。在建筑设计中降低室外综合温度的方法主要是采取合理的总体布局、选择良好的朝向、尽可能争取有利的通风条件、防止西晒、绿化周围环境、减少太阳辐射和地面反射等。对建筑物本身来说,采取浅色外饰面或采取淋水、蓄水屋面或西墙遮阳设施等有利于降低室外综合温度(图1-1-6)。2.提高外围护构件的防热和散热性能3.带通风间层的外围护构件既能隔热也有利于散热三建筑节能1.建筑节能的意义和节能政策2.建筑节能的含义及建筑能耗的构成3.我国建筑节能的基本目标4.建筑设计中采取节能的主要措施(1) 选择有利于节能的建筑朝向,充分利用太阳能。(2) 设计有利于节能的建筑平面体形。(3) 改善围护构件的保温性能。(4) 改进门窗设计。(5) 重视日照调节与自然通风。任务二(一)民用建筑的分类(二)按地上层数或高度分类划分(三)按规模和数量不同分类(四)按主要承重结构的材料分类1.木结构是指以木材作为房屋承重骨架的建筑。我国古代建筑大多采用木结构。木结构具有自重轻、构造简单、施工方便等优点,但木材易腐、易燃,又因我国森林资源缺少,现已较少采用。2.土木结构是以生土墙和木屋架作为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结构,这类建筑通常可就地取材,造价低,适用于村镇建筑。3.砖木结构是以砖墙或砖柱、木屋架作为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结构,这类建筑称砖木结构建筑。4.砖混结构是以砖墙或砖柱、钢筋混凝土楼板及屋面板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建筑。这类建筑在大量性民用建筑中应用最广泛。(五)民用建筑的等级划分1.按耐久年限分久等级主要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规模大小划分的,可作为基建投资和建筑设计的重要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中的规定见表123。2.按耐火等级分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