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准备 课件(共4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准备 课件(共40张PPT)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第六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设计的过程
*
.
第一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准备
课本P139案例“漫话端午节包粽子和画龙舟”。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虽然有很多预设的成分,
但它更多的是充满生成的、动态的设计。
一、了解学生
(一)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结构
(二)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三)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
(四)了解学生的处境和感受学生的疑问
(五)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
(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
*
.
二、调查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及必要而
直接的实施条件。
每一门具体的课程必须要有相应的课程资源
作为前提。综合实践活动更离不开广泛的课程资
源的支持。
调查课程资源,教师要亲历亲为,但更有效、
更快捷的方法是师生合作调查,教师要指导学生
进行资料的搜集。
*
.
三、教师自身的准备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求教师具备活动规划与
设计、组织与协调、收集和处理信息、活动预测、应用信息、探究与解决问题以及综合评价的能力。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前,教师必须首先做好这些方面的准备。此外,还要做好心理辅导能力的准备、有关资料的准备、有关条件的准备以及方案设计的示范准备等。
(一)心理辅导能力的准备
(二)有关资料的准备
(三)有关条件的准备
(四)方案设计的示范准备
*
.
第二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一般过程
一、确立活动主题
“主题”从何而来?可以是教师群体讨论的,也
可以是学生议论的;可以是师生聊天“聊”出来的,
也可以是地方教育当局规定的……不管这些主题所包
含的问题是操作性的、探索性的,还是批判性的、发
现性的,进入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中的主题一定是学生
和教师双方协商的结果。这是确立活动主题的基本要
求和重要原则。
*
.
一定的知识是主题产生和提出的必要前提和
基础。因此,要使学生能多提出问题,必须加强
学生的知识积累。除让学生认真学好学科课程知
识外,还可通过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做
好学生背景知识的铺垫,引导学生做生活的主
人,多观察、多思考。
教师准备的问题要具有目的性、新颖性和适
应性,要能产生较大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强烈的
参与积极性。可以将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
例如,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设情境,引
入环保话题。课本P145。
*
.
课本P146案例--“有趣的昆虫”—从中可以
知道,在活动之前,教师和学生是如何协商产生
主题的。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体验自身生活,对每一事物提出为什么?
问题讨论会,提供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关注的问题的机会
*
.
二、制订活动方案
从广义上讲,任何一种形式的活动计划都可以
是活动方案,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源于教育探索和教
育改革经验,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教育经验总结。它
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背景真实
(二)事件具体
(三)过程完整
(四)思想隐含
(五)师生共同制订
*
.
从构成上看,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包括活动主
题、活动目标、聘请指导老师、请教师提建议、
活动准备、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及其安排、预计
的活动成果、活动过程与方法、活动方案可行性
评价等。
活动方案的设计应简明扼要,可用表格形式
表达,也可用文字形式呈现。课本P147-148是一
个表格式的方案设计范式;课本P148-149是用文
字形式呈现的活动方案。
*
.
三、评价活动方案
(一)综合运用诊断性等方法评价
(二)引导学生反思整个设计过程
(三)教师进行自我反思,为改进设计做好积累
工作
(四)双管齐下,主动汇报
*
.
第三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是灵活多样、多姿多彩
的,所以,活动方案的设计不强求相同,可以根
据实际需要选择最适合的形式。但是,不管采取
什么样的形式,方案的设计都应反映活动实施的
基本过程。这些过程可能是预设的,也可能不是
预设的,多数情况是生成变化的。
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时特别要强调在活动
展开过程中,不断生成主题、目标、活动方式。
*
.
一、活动主题的生成
(一)从学校、班级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安排中生成主题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是生成性,因而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从他所能接触的情境中收集解
决问题的资料,必然要遇到很多问题。有的问题能
从横向拓展内容,成为子课题;有的问题能从纵向
加深主题,也可能是个新的具体的课题。所以,要
特别注意在活动过程中增加新的有意义的主题,放
弃无意义或经过努力仍然不可能完成的主题。
*
.
(二)改造外来的参考课题,增删活动主题
在初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下,老师往
往参考外来的活动主题。教师必须分析、研究这
些主题的价值,清楚明白地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
和发展水平,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以便考察主
题对学生的适宜度,从而对学生提出适宜的课程
要求。在活动过程中,应该允许学生变动主题,
以最大限度地适合学生的兴趣和经验。随着学生
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确定主
题、活动项目或具体小课题,之后,再引导学生
进行论证,以便确定合理可行的主题、活动项目
或具体小课题。
*
.
(三)从社会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中生成主题
如在南京市明孝陵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
教师适时地引导,师生确立了“明孝陵与世界文化
遗产”这个活动主题。
*
.
(四)从学科教学中生成主题
如有的学校在学生学了小学数学的简单的统计知识的基础上,师生确立了“小小人口普查”这个活动主题。
*
.
(五)通过其他多种渠道生成主题
还可以在调查中生成主题,在互动中生成主
题,在评价、反思中生成主题,从疑问中生成主
题,从争论中生成主题,从错误观点中生成主题。
总之,无论主题来源如何,都是师生共同决定的。
在此过程中,教师是活动主题确立的启发引导
者,不是决定的权威,学生才是确立课题、探究
主题的主人。
*
.
课本P152案例“城管叔叔,我也行”—这一案
例中,指导教师在引导学生确定活动的主题是可谓
一波三折,但最终还是比较好地处理了这个问题。
最初,学生们因教师的放手而不知所措。在接下
来的活动中,教师便与学生一起探讨、研究,最
终使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此外,活动主题或问题的提出还要充分尊重
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
并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帮助学生明确活动主题或
问题的意义。
*
.
“走进文物一条街”活动主题的确立
我校位于开福区清水塘路,与长沙市博物馆毗邻,走到这里你就不难发现街道两旁的店铺装潢都是古色古香的,经营项目也都以古董、文化艺术品为主,因此清水塘路也被人俗称为“文物一条街”。我们五·三班本学期初曾围绕学校开展的“知我社区,爱我社区”这一主题组织学生参观了社区这条有特色的街道,参观过程中学生对市场陈列的各种文物商品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之后,在班长康梓宜同学组织讨论本期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时,同学们又再次提到了访问文物街的话题,“什么是文物?”,“印章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怎么辨别玉器的真假?”,“纸币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古代名画家的画为什么那么值钱?”,“邮票是发明于什么时候?”……同学们心中有无数个谜团等待打开,这时好几个同学提议本期活动主题不如就围绕文物艺术品这一内容开展,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于是“走进文物一条街”这一主题诞生了。
*
.
二、活动目标的生成
一是在活动过程中根据活动的情况改变目标或
增加目标;
二是在活动的准备阶段设计总体目标,在活动
的各个阶段再设计分目标;
三是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情况变化增加生成
性目标;
四是根据系列活动主题的预期目标生成子课题
的目标;
五是在教师指导下生成新目标。
课本P153案例“漫话端午节” ―指导教师就
很注意把握生成性目标的设计。
*
.
三、活动方式的变化
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主
题内容、目标而定的。因为,在具体的活动过程
中,随着活动的主题内容、目标的不断生成,活动
方式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在活动方式的选择上,
要以参观、访问、交流、野营、调查、观察、实验
、活动作业、访谈、测量、义务劳动、公益服务等
为主。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方式有对话式和探究
式。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对话式和探究式是灵活
变化的。
*
.
第四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撰写及呈现形式
一、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撰写
(一)活动主题及其意义的撰写
1、活动主题
活动主题的名称一定要有感召力,要能感染活
动对象,能吸引活动对象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
去。相当一部分学校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用
形象、生动、有趣的语言来陈述活动主题名称,如
“垃圾的故事”、“神奇的昆虫”、“动物世界”、
“小鬼当家”、“小小商品交易会”等。这是一种
可行的、符合小学生实际的有效方法,切忌用规范
的科研课题标准来要求学生。
*
.
2、活动的意义
要简明扼要地阐明选择本活动的意义,即
活动的出发点、课程价值和现实意义,包括预
计在哪些方面可能有所突破、有新的见解,在
实际中能解决哪些问题,或在哪些方面可能带给
学生新的体验,从而说明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
紧迫性。凡是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对学生发展有利、并能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
的活动,都是有意义的。
*
.
(二)活动目标的撰写
活动目标设计是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展开的首要环
节。就教师而言,不管是总课题还是子课题,教师都
要做好目标的设计,同时,指导学生小组确定各自的
活动课题目标。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的目标,
活动目标设计的基本方法是描述活动行为目标。也就
是说,具体目标的设计应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
目标、学段目标加以细化,并通过行为动词来体现。
活动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生成目标的问
题。因此,在设计方案中,要留有足够的生成空间,
鼓励学生发现新的问题,确立新的活动目标。
*
.
(三)活动条件的撰写
开展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
力、资料 及设备等活动条件来保障和支撑。离开
了必要的活动条件,活动将无法进行。可根据本校
本地实际,明确活动资源的来源,点明计划开发和
利用的课程资源。需要多少物质材料,需要多少经
费等都必须事先分类分项做出估算。如有条件,尽
量和本校课程资源结合起来考虑,坚持低成本、本
土化原则。此外,活动指导力量的配备是至关重要
的。
*
.
(四)活动过程的撰写
活动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主要部分,它
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撰写,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
总结(或成果展示)阶段。
1、准备阶段
(1)成立活动小组。
(2)制订活动计划。
(3)提出注意安全等要求。
*
.
2、活动阶段
活动阶段是设计活动过程的主要阶段。这一阶
段要阐明开展什么活动,运用什么方法,时间、
地点的安排,注意形成个人的富有特色的深刻体
验。设计要预留活动生成空间,要求学生对生成
活动主题、活动目标和活动方式给予足够的重视。
*
.
3、总结阶段
在总结阶段,各小组应做如下几项工作:
(1)资料整理与归类。
(2)撰写研究成果。
(3)成果展示。
(4)成果介绍。
(5)评价与反思。
*
.
二、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呈现形式
(一)活动方案的内容均以融合的形态呈现
1、把握综合实践活动四个指定领域之间的内在联
系,注意各领域内容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设计时要把握各领域之间的共同价值追求,在主
题活动中尽可能开展多元化的活动,促使内容融合,
可以某一要素为核心,连带其他三个要素;也可以从
三个维度(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切入活
动主题,根据具体的活动主题侧重某一领域,但四个
领域之间要注意做到相互渗透。
*
.
2、注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两者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
存在三个方面的联系:第一,各学科中所发现的
问题、所获得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
、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发
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教学
中拓展、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
活动可与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
*
.
3、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的整合
非指定领域主要包括班队活动、校传统活动
(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心理健康活
动等,它与指定领域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一方
面,指定领域的活动可以充分利用非指定领域的
已有资源;另一方面,通过指定领域的典型活动
总结,可以拓展、延伸为本校非指定领域的传统
活动。这样一来,既可体现学校的特色,又可以
丰富学生的生活。
*
.
4、注重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活动方式的综合化、
多样化,以及实现各有关内容的整合
引导学生开展基于课题的研究性学习,社会
参与的体验性学习,社会活动的实践性学习、生
活学习等。在活动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
多种多样的、综合的活动方式,如资料收集、社
会调查、考察、参观、访问、服务、各种实验、
测量,各种制作、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
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通过多样化的、综合
的活动方式,使有关内容实现整合。
*
.
(二)活动方案的主要呈现形式
1、学校层面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整体设计的系列
主题探究类型的活动方案
课本P160-163案例“在生活中学习生活”――
这个案例从层面来分,属于学校层面的综合实践案
例;从主题内容来分,属于主题探究类研究性学习
(包括自然探究和社会问题探究),但同时也将社
会考察内容、实践学习内容融于其中;从规模(结
构)来讲,属于整体设计的系列主题的综合实践活
动的案例。
*
.
该活动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及活动背景、活
动内容、活动的学段目标以及活动过程与方法的
总体要求。作为学校层面的设计方案,它是完整、
全面的,为年级计划、班级计划、小组计划奠定
了基础,既保证了方向,又为年级、班级、小组
的具体实施留有足够的空间。这个案例的突出特
征:
其一,内容高度融合。
其二,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其三,活动过程与方法的总体要求的设计有利
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实现。课本P163。
*
.
2、单一主题、实际应用的项目设计的制作方案 课本P164-165案例“设计制造自行车拖车”
――这个方案从规模(结构)来讲,属于单
一主题的活动方案;从主题内容来看,属于实际
运用的设计制作性活动方案;从层面来分,属于
不同年级或小组(个人)的活动方案。
*
.
单一活动主题可以从总主题派生出来,也可
以单独考虑并设置,这个案例的主题就属于单独
设置的。它提供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的基本
规范,其主要内容包括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
动过程、活动结果与活动评价。从设计的基本思
路来讲,这种实际应用性的项目设计制作,本身
就包含、整合有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的内容,是劳动与技术教育学习领域中一个典型
案例;另外,这一项目的设计制作还涉及到社会
考察及社会参与性活动的内容。
*
.
与系列主题探究活动相比,实际应用性的项
目设计与制作突出设计与制作,其设计方法属于
纵向递进式,即提出问题后,开展调查,收集信
息,进行设计,一步步制作,总结评价。虽说这
种类型的活动比较复杂,但是,其实践性、综合
性、自主性、开放性、科学性、生成性也比较强。
因此,学习应重视开发这种类型的活动,以真正
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
.
3、系列主题下的一个具体子课题的活动方案
课本P166-168案例“家庭消费知多少”――这个
案例从规模结构来分,是系列活动主题中的一个具
体的子课题;从指导角度来分,属于教师订定活动
用的指导方案,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了解并统计家
庭的消费情况,然后进行分析,提出节约消费的方
案。
*
.
整个活动的设计特点是:一是认真考虑了小
学四年级学生 的经验和知识结构,安排了实”、
“小”、“易”的 实践活动,仅需1~2个课时
就解决问题;二是整个活动 均体现了学生的自
主性,实践性,只有学生自己才能了 解到自己
家庭的消费情况,学生父母也支持这样的实践
活动;三是每一个学生都会得到真正的教育,这
个教育是通过学生自己体验而获得的;四是活动
方法得当,通过询问、调查、交流、评价等活
动,为学生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总之,整个设计
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体现师生共同设计、修改、
完善、提高,达到了预期效果。
*
.
1、你认为,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前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2、谈谈你对在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强调课程的生成性的认识。
讨论、思考题、作业:
*
.
*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