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4.19四季与地球公转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粤教粤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4.19四季与地球公转 教案

资源简介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学科学
《四季与地球公转》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第四单元第三节,主要介绍了地球公转与四季的关系。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了解地球公转的原理,明白地球公转是造成四季变化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明白地球公转是造成四季变化的原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地球公转的概念,四季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于季节变化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的关系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实例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1. 教师可以播放一个关于四季变化的视频,展示不同季节的景象,引发学生对季节变化的思考。例如,播放春天万物复苏、夏天阳光明媚、秋天果实累累、冬天白雪皑皑的场景。
2.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地球自转的概念。可以提问学生:“你们还记得地球自转是什么吗?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第二环节:呈现新知
1. 通过图片或实物模型展示地球公转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个模型,将一个小球代表地球,一个小灯代表太阳,放置在教室的一角。
2. 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地球公转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会导致四季变化。可以使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如:“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就像我们围着一个旋转的圆圈走一样。这个公转的运动导致了地球不同部分接收到的太阳光照不同,所以我们才会有四季的变化。”
第三环节:实验探究
1.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的关系。例如,可以使用一个大球作为地球模型,一个小球作为太阳模型,然后请几位学生分别站在地球的不同位置。
2. 实验步骤:
- 将大球放在教室中央,代表地球。
- 将小球用绳子系在教室的一角,代表太阳。
- 让几位学生分别站在地球的不同位置,代表不同季节。
- 让学生围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观察小球不同部分受到的光照强度的变化。
-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季节的光照强度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第四环节:巩固与拓展
1. 给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季节,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方式展示该季节的特点和变化。例如,如果选择夏天,可以展示夏天阳光强烈、天气炎热、植物生长茂盛等特点。
2. 学生观看其他组的展示,讨论并总结四季变化的规律。例如,学生可以发现春天气温逐渐升高,植物开始生长;夏天气温最高,阳光强烈;秋天气温逐渐降低,植物开始凋谢;冬天气温最低,天气寒冷。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的关系。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现在对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有什么新的理解?”
2.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提出问题和困惑。教师可以解答学生的问题,并鼓励他们继续深入思考和探索。
六、板书设计:
四季与地球公转
要点:
- 地球公转: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运动
- 四季变化:地球公转导致不同季节的变化
- 春夏秋冬:四季的名称和特点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的关系。通过观察和探究,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施实验环节时,要确保学生的安全意识,避免实验操作不当导致意外发生。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解答他们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在课堂小结时,可以评价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同时,教师也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找出不足之处,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