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6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向一次成功的试验现场发的贺电,这次成功的试验是指A. 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B. 1966年10月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C. 1967年6月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 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 我国空间技术跻身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A 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实验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轨道3. 邓小平曾经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些东西”指的是A. 汽车和飞机 B. “两弹一星”C. 设立经济特区 D. 籼型杂交水稻4. 中国的科技人员为“两弹一星”的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杰出代表有①邓稼先 ②钱学森 ③王进喜 ④杨利伟 ⑤李四光A. ①② B. ①②⑤ C. ②④⑤ D. ①③④5. 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刚刚在贵阳落幕。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科技的力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为发展高新技术实施了A. “863计划” B. “尤里卡计划”C. “希望工程” D. “星球大战”计划6. 以旧北京的生活面貌,从侧面描写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正如作者所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部作品是( )A. 《茶馆》 B. 《班主任》 C. 《屈原》 D. 《红岩》7.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科举制度的兴衰历程”课题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创立于隋朝B. 唐诗繁荣与科举制度有关C. 戊戌变法中废除八股文D. 中华民国成立后废除科举制8. 1992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我市风景名胜区是( )A. 武陵源风景区 B. 天门山国家森体公园C. 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 D. 南岳风景区9.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国有关部门制订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求青少年做到( )①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②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③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④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②③④10. 下图是中国人民邮政为纪念某次会议的召开而发行的纪念邮票。请判断这次会议讨论的内容应属于哪方面工作?A. 经济建设 B. 科学文化C. 国防科技 D. 民族宗教11.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些东西”指A. “两弹一星” B. 籼形杂交水稻C. 大庆油田 D. “863计划”12.奥运会是国际体育竞技的盛会。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的城市是A. 美国洛杉矶 B. 中国北京C. 日本东京 D. 韩国首尔13.《历史辨析》栏目中看到了下面四句话,请你找出与历史事实相符的是( )A. 秦朝,文学家用小篆在纸上写文章B. 西汉,活字排版印刷的《伤》杂病论》面世C. 宋朝,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D. 明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14.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科技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今天我们已经能独立的把载人航天器“神六”送入太空。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除了经济的推动外,还得益于国家的重视。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就曾制定促进科技发展的计划是( )A. “863”计划 B. 第八个五年计划 C. “火炬”计划 D. “千人”计划15.我们常用“华佗再世”赞誉医生的医术高明,华佗的突出贡献有①制成“麻沸散” ②著有《伤寒杂病论》③著有《本草纲目》 ④创编“五禽戏”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6.同学们将来步入社会求职时,不可能出 现的就业现象是( )。A. 持有“铁饭碗“ B. 公开招聘 C. 人才市场自主择业 D. 自主创业17.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是A.B.C.D.18.2001年,国家将最高科学技术奖颁给袁隆平,以表彰他的突出贡献。袁隆平的突出贡献是( )A. 参与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B. 参与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C. 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D. 参与研究我国第一艘核潜艇19.(2017黑龙江省龙东地区森工、农垦卷)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维护了世界和平的历史事件是 ( )A. 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B. 神舟一号发射成功C. 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D.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0.下列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出现在1967年的是A.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B.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D.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二、非选择题16 坚固的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探究任务。材料一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中共中央、国务院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向试验现场发的贺电(图1)材料二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材料三见图2。(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何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核武器的研制成功对我国的重要意义。(2)根据材料二,我国对于核武器的使用坚持什么原则?材料三中成就的取得,有什么标志性意义?(3)从图3到图4人民解放军有何巨大变化?我国国防力量的这些发展变化说明了什么?22.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最伟大梦想。阅读下列材料,探究下列问题。【统一之梦】材料一:(1)材料一反映的两个交接仪式能够顺利举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是哪一伟大构想的成功运用?港澳回归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科技之梦】材料二:(2)材料三中的三幅图片与我国哪一发展计划的实施有关?列举这个计划领域取得的三项成就。【和平之梦】材料三: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提出关于“中国发展起来会不会恃强称霸”的问题时,指出:即使中国发展强大起来,我们也不会称霸,因为中国在近现代历史的惨痛遭遇中有深刻感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中国人的信条。(3)说说你对李克强总理“即使中国发展强大起来,我们也不会称霸,因为中国在近现代历史的惨痛遭遇中有深刻感受”这句话的理解。23.近几十年来,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电视机产量表(单位:万台)年份 1979 1982 1985 1988 1992 1996 2001 2004电视机 1 329 1 592 1 622 2 485 1 314 2 109 3 967 7 329其中彩电 0 288 410 1 028 1 314 2 109 3 967 7 329(1)分析材料一中的数据,请写出两点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材料二(2)试分析从图一到图二变化的根本原因。材料三(3)对比以上两张照片,你发现了哪些变化,你如何看待这些变化?答案1-5DDBAA 6-10ADADB 11-15ABAAB 16-20AACDC21、(1)1964年10月16日。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中国承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我国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3)人民解放军装备的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说明国防建设已走上了一条科技强军之路,并取得了巨大成就。22、(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一国两制;港澳回归中国人民洗雪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863计划;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2005年“神舟六号”发射成功;2008年“神舟七号”发射成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等。近代中国饱受列强欺凌,备受战争之苦,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中国政府积极为世界和平做贡献。23、(1)从1979~2004年我国电视机的产量不断增加,说明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从1992年以后我国生产的电视机全部为彩色电视机,说明人民生活质量在提高。(2)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3)20世纪80年代大城市街头自行车很多,汽车较少,21世纪初的大城市街头自行车极少,绝大部分是机动车。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看出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