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培优讲义)(解析版)-2023年初升高政治无忧衔接统编版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培优讲义)(解析版)-2023年初升高政治无忧衔接统编版必修一

资源简介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初中要求 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族的伟大飞跃。
高中要求 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原始社会
地位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生产力状况 ①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②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成为生产者
生产关系 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等互助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基本单位 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解体 生产工具改进——生产力发展——个体劳动盛行——土地变成私有财产——私有制确立——原始社会解体
(2)奴隶社会
阶级出现 贫富分化的加剧,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奴隶主阶级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奴隶阶级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
生产关系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国家的产生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暴力机关,奴隶制国家产生。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历史进步 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2.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1)封建社会
生产关系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经济剥削 ①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②主要方式:收取地租。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③其他方式:高利贷、苛捐杂税、徭役等
政治压迫 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思想钳制 地主阶级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主要矛盾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2)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关系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建立条件 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在历史上,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
革命 ①原因: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显示出很大的优势;封建制度的存在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手段: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利用了劳动人民的力量 ③地位: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历史进步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经济危机 ①基本特征: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 ②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③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基本矛盾 ①内容: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阶级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③重要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趋势前景 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误区澄清】
1.原始社会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是一个理想的社会。( )
纠错:原始社会虽然不存在剥削、压迫,但是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始人生活极其艰苦,维持生存非常困难,处于野蛮状态。因此,原始社会不是一个理想的社会。
2.在奴隶社会,奴隶主残酷剥削和压迫奴隶。因此,奴隶社会代替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巨大倒退。( )
纠错: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3.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
纠错: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地主阶级正是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
4.收取地租、征收苛捐杂税和强迫农民服徭役这封建统治的特点。( )
纠错:收取地租、征收苛捐杂税和强迫农民服徭役是地主剥削农民的方式;君主专制和等级森严是封建统治的特点。
5.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是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劳动价值。( )
纠错: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是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工人创造的劳动价值—工人的工资。
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
纠错: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名师点拨】
1..比较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
比较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结果
原始社会 人们主要作用石制工具,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 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奴隶社会 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带到遭到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封建社会 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手工业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发展到新水平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面对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从严没有停止过。这种斗争,常常由分散的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运动,发展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
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必然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
2.运用阶级社会演进的相关知识,谈谈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认识。
【提示】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②资产阶级依靠暴力和掠夺,获得了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推动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③在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周期性经济危机,尽管资产阶级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无法改变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必然趋势。④新的历史条件下,资本在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助推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掠夺,这是当代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行径。⑤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就其实质而言,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发展道路。
3.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提示】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
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③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证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上层建筑更能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辩一辩】
1.有人认为:奴隶社会存在着残酷的剥削,代替人人平等的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倒退。请运用社会主义从空
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的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提示】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在奴隶制度下,战俘不再像原始社会那样被杀死,而是变成奴隶被强制从事生产劳动,这就保存了大量的劳动力。奴隶主占有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奴隶,就有可能组织较大规模的生产协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这都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2.资本主义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请结合所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提示】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狄更斯认为“这是最好的时代”。②但资本主义制度的成果并没有真正惠及广大劳动者,反而使工人的境遇更加恶化,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了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对立,因此狄更斯又认为“这是最坏的时代”。
【典题1】(2023·浙江·高考真题)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至少证明两点: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没有能力继续驾驭它的生产力。另一方面,这种生产力要求摆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适应它的生产关系。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生尖锐冲突
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定会适合生产力状况
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因此调整生产关系不一定能促进生产力发展,①排除。 ②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没有能力继续驾驭它的生产力”,这强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生尖锐冲突。“这种生产力要求摆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适应它的生产关系”,这说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②④正确。③: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很难一直适合生产力状况。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定会不适合生产力状况, ③排除。故本题选C。
【典题2】(2023·湖北·校联考模拟预测)西汉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讲到:“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如数缴纳),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材料反映当时( )
①国家存在不同阶级,统治阶级在生产关系中占明显优势
②农民阶级地位低下,被统治阶级以多种形式剥削和压迫
③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和劳动成果
④面对残酷剥削压迫,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从来没有停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如数缴纳),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可知农民阶级地位低下,被统治阶级以多种形式剥削和压迫,国家存在不同阶级,统治阶级在生产关系中占明显优势①②符合题意。③④:材料没有直接涉及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也没有涉及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从来没有停止,③④排除。故本题选A。
【典题3】(2023·河北·校联考模拟预测)2022年末至2023年初,多个欧洲国家发生罢工事件,其中英国的“罢工潮”尤为激烈。在英国交通、医疗、邮政、教育等多个行业纷纷罢工的背后,隐藏着持续高通胀压力下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这表明,英国等西方国家发生的“罢工潮”( )
①是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 ②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
③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④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制度的自我完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英国等西方国家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总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①③正确。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
府状态之间的矛盾,②错误。④:资本主义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自身固有的社会矛盾,④错误。故本题选B。
【典题4】(2023·江苏南通·统考三模)“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从《共产党宣言》这段话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
A.雇佣劳动是工业化的产物,也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产生的根源
B.批判了工人阶级的分散落后性,肯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性
C.揭示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新特点,资本主义灭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共产党代表着人民大众的利益
【答案】C
【解析】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A错误。B:材料未批判工人阶级的落后性,也未肯定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性,B不符合题意。C:资产阶级造成的生产力的发展,使工人阶级能够通过结社联合进行革命斗争,这说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资本主义灭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正确。D:材料未体现共产党代表着人民大众的利益,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2023春·山西大同·高一统考期中)大同市宣传部门需要拍摄一期以“社会制度演进”为主题的短视频,假设你是一名导演,需要策划呈现一定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关系状况。下列场景展示正确的有( )
①原始社会:人们一起外出采集和狩猎,回来后按等级高低分配劳动产品
②奴隶社会:奴隶劳作一整天后,将劳动工具和部分劳动成果带回自己家中
③封建社会:农民在租种的土地上劳作完,继续耕种自己家贫瘠的小块田地
④资本主义社会:街道上出现大批失去生产资料、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①错误。②: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②错误。③:封建社会,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③入选。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大批失去生产资料、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④入选。故本题选D。
2.(2023春·新疆乌鲁木齐·高一乌市八中校考期中)“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诗经》中《齐风·东
方未明》中讲述了东方还未露出曙光,奴隶们就忙乱地穿上衣裤,在公家召唤和强迫下劳作的情形。这一场景反映了( )
①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②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③君主专制钳制奴隶思想 ④人类社会最早的阶级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材料讲述了在奴隶社会东方还未露出曙光,奴隶们就在公家召唤和强迫下劳作的情形,反映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主和奴隶间的对立是人类社会最早的阶级对立,①④符合题意。②:材料反映的是奴隶制生产关系及奴隶主和奴隶间的阶级对立,没有涉及国家的产生,没有体现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②与题意无关。③:君主专制钳制奴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特征,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3.(2023春·山西晋城·高一高平市第一中学校校考期中)马克思指出:“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终原因,总是群众的贫穷和他们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比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这一论断表明( )
①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是经济危机发生的总根源
②经济危机的发生根本上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③资本主义所有制作为落后的生产关系必然会被消灭
④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是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而不是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①说法错误。②④:“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终原因,总是群众的贫穷和他们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比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这一论断表明经济危机的发生根本上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是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②④正确。③:资本主义所有制在历史上也曾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关系,笼统地说资本主义所有制是落后的生产关系,说法不准确,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4.(2023春·云南红河·高一蒙自一中校考期中)唐朝是中国古代贡茶制度形成的重要时期。“扪葛上欹壁,蓬头入荒榛”“选纳无昼夜,捣声昏继晨”描述了唐朝贡茶院采茶制茶的场景。据史料记载,当时的贡茶院“有房屋三十余间,役工三万人”“工匠千余人”,创造了制作茶饼的蒸青制法,专门为朝廷制作贡茶。由此可见,贡茶制度( )
①一定程度上能推动制茶技术的进步 ②维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特权
③反映了农民被迫劳动,毫无人身自由 ④促进专业化生产,推动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唐朝的贡茶院创造了制作茶饼的蒸青制法,专门为朝廷制作贡茶,贡茶制度一定程度上能
推动制茶技术的进步,维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特权,①②符合题意。③:封建社会的农民有一定的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一部分归自己支配,③错误。④:贡茶制度的目的是既要满足朝庭穷奢极侈的需要,又能绕过商品流通渠道,缩小商业经营范围,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扼杀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维护封建制度的根基,④错误。故本题选A。
5.(2023春·新疆阿克苏·高二期中)唐宋时期有很多“悯农诗”,这些诗歌描述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却依然十分贫困的现象,如诗人张俞在《蚕妇》中写到“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下列对诗歌中描述的社会现象理解正确的有( )
①社会分工不同是导致农民贫困的根本原因 ②农民的劳动成果全部都需要用来缴纳地租
③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并屈从地主的奴役 ④封建制生产关系影响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生产资料私有制,特别是土地私有制才是导致农民贫困的根本原因,①错误。②:农民的劳动成果除了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规自己支配,②错误。③:封建地主凭借着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并屈从地主的奴役,导致出现“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也就是剥削者不劳而获,劳动者无衣无食的现象,③正确。④:封建制生产关系在初期时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发展,但在后期逐渐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阳碍了生产发展,从“归来泪满巾”中可以看出社会底层劳动者对这种生产关系的不满,④正确。故本题选D。
6.(2023春·辽宁·高三校联考期中)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趋向缓和
②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本质
③资本家支付高工资以榨取雇佣工人更多的剩余价值为前提
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②③:“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对这段话表明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本质,资本家支付高工资以榨取雇佣工人更多的剩余价值为前提,②③符合题意。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而这个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将会一直伴随存在,并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①排除。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④错误。故本题选C。
7.(2023秋·江苏宿迁·高一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请结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论证马克思“两个决不会”论断的科学性。
【答案】①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决定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③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两个决不会”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因而是科学的。
【分析】背景材料:马克思“两个决不会”论断
考点考查: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可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作答,注意知识限定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的知识,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和设问。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请结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地位角度论证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决定着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②:“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可从生产力的地位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角度论证“两个决不会”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因而是科学的。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具体解答本题可结合材料中关键信息并调用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知识进行回答即可。
8.(2023秋·江苏南通·高一统考期末)在美国,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存在一个非常强大的中间、乃至中介力量,它就是资本。资本既能强有力影响政府决策,也能主导社会关系的形态,它们是美式民主权力分配中真正的“铁打营盘”。美国民众只有作为“选民”时才会被政客作为说服对象加以重视,但是选举之后他们无法对胜选政客进行持续的施政督促。美式民主从一开始就是奴隶主和社会少数人的民主,后来逐渐扩大成“一人一票”。但是社会的利益格局早已经历了瓜分、极化,普通民众根本无法把自己的那一票转化为对自己现实利益的保护。实际生活中的政府非常遥远,议员热衷吵架,刷存在感,联邦政府可以对媒体的批评置之不理,甚至反过来斥责媒体,结果就是舆论“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因此,美国民众纷纷表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是美国政治无法跨越的鸿沟。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为什么“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是美国政治永远无法跨越的鸿沟”。
【答案】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②在美国,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这就决定了美国式民主只能为资产阶级服务,而美国公民的权利和利益则成为被牺牲的对象,社会治理的失能、失效和失序也就成为必然。
③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贯穿资本主义社会始终,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美式民主”所标榜的民主只能是得不到实现的梦想。
【分析】背景素材:美式民主的虚伪
考点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公共参与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为什么“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是美国政治永远无法跨越的鸿沟”。属于原因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属微观考查。解答时,考生可根据材料内容和设问要求调动教材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资本既能强有力影响政府决策,也能主导社会关系的形态,它们是美式民主权力分配中真正的“铁打营盘”。美国民众只有作为“选民”时才会被政客作为说服对象加以重视,但是选举之后他们无法对胜选政客进行持续的施政督促→可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角度,说明资本作用下的美式民主是政客进行选举的幌子,由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所决定;
有效信息②:美式民主从一开始就是奴隶主和社会少数人的民主,后来逐渐扩大成“一人一票”。但是社会的利益格局早已经历了瓜分、极化,普通民众根本无法把自己的那一票转化为对自己现实利益的保护→可从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角度,说明在美国,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这就决定了美国式民主只能为资产阶级服务,而美国公民的权利和利益则成为被牺牲的对象,社会治理的失能、失效和失序也就成为必然;
有效信息③:实际生活中的政府非常遥远,议员热衷吵架,刷存在感,联邦政府可以对媒体的批评置之不理,甚至反过来斥责媒体,结果就是舆论“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可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贯穿资本主义社会始终,阶级矛盾不可调和角度,说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是美国政治无法跨越的鸿沟,“美式民主”所标榜的民主只能是得不到实现的梦想。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解答本题,考生可根据设问要求,运用资本主义社会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角度组织答案,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