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人教新课标九上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4-2015学年人教新课标九上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卷

资源简介

2014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教学调查(一)
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 试题卷
(考查范围:第一单元及第二单元1—2课)
说明:1、全卷共两大题,满分100分。
2、本次考试采用闭卷形式,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15题,每小题1分,
15—35题,每小题2分,共55分)
1. 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爆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 )
A.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B. 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C.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D. 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2. 在巴尔干问题上矛盾最激烈的是 ( )
A、俄国与英国 B、英国和德国 C、俄国与奥匈 D、英法俄与奥匈
3.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使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这两大军事集团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 B.轴心国集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C.三国协约、三国同盟 D.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
4.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的战争。但是,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所折磨。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 C.战争引起民族解放运动
B.战争引起无产阶级革命 D.战争带来的灾难超乎人们预想
5. 对右图相关史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打破了日本几乎独霸中国的局面?????
B.彻底解决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D.中国政府代表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6.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
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 B.积极发动人民参加革命
C.与保皇派展开了激烈论战 D.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
7.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在当时最实际的意义是( )
A.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B.使人民获得政治权利
C.限制袁世凯的权利 D.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8.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为 ( )
A.它是同盟会成立后、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
B.它是孙中山、黄兴领导的
C.革命党人在起义中表现了英勇的气概
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9. 《上海洋场竹枝词》曰:“最是称奇一线长,跨山越海渡重洋。竟能咫尺天涯路,音信飞传倏忽详。”此诗描述了近代中国由西方传入的 ( )
A.轮船 B.火车 C.电影 D.电报
10.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败亡的主要原因是 ( )
A.护国军力量强大 B.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C.北洋军阀内部分化 D.帝国主义放弃对袁世凯的支持
11.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民国时期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正确的是
( )
A.人们坐在家中读报纸 B.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C.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D.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
12. 图形标志用于表达特定的历史或事物信息。右图的标志是 ( )
A.奥运标志 B.不结盟标志
C.欧盟旗帜 D.苏联标志
13.列宁说:“在战争(指苏俄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的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里说的俄国能“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 ( )21教育网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土地法令》的颁布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4. 马克垚在其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认为:(1924年后)苏联政府制定的工业化路线,不同于西方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化经验。这是因为苏联工业化 ( )
A.优先发展农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优先发展国防工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
15.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贡献是 ( )
A.揭开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B. 给英国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失
C. 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 基本上完成印度独立大业
16. 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下列有关一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萨拉热窝事件说明个人恐怖主义手段并不是解决政治问题的良策
②凡尔登战役后,德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③战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先后有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④1918年,同盟国战败宣告一战结束
A.②③④ B.①④ C.③④ D.①②④
17. 一战期间,美国对一战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保持“中立”到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
①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更密切
②美国利用“中立”地位,同交战各国做生意,大发战争财
③美国爱好和平,在世界生活中捍卫和平与正义
④交战双方都精疲力竭,便于美国谋取战后霸权、捞取战利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8. 下表反映了1911-1919年我国面粉业生产的状况,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
时间
面粉厂和机器磨坊(家)
资本(万元)
日产量(万袋)
1911年
10
约600
4.3
1919年
120
约4500
18.8
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实业救国”思想的鼓舞
③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④中国民族工业实力雄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 右图为某一历史时期所发行的革命纪念章。仔细观察该纪念章图文,指出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21cnjy.com
A.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发
B.为了纪念武昌起义而制作
C.采用了黄帝纪元这种纪年方式
D.了解辛亥革命的珍贵历史文物
20. 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后,革命主要领导人中,有的准备功成身退,有的转移实业,有的醉心于议会政治。这说明他们 ( )
①革命性已经丧失 ②对中国革命缺乏全面和完整的认识
③未看到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④ 未认清中外反动派的本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 在下列各项中,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火药桶”的主要因素是 ( )
①地理位置 ②民族矛盾 ③资源丰富 ④大国干预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 下列对巴黎和会认识正确的有 ( )
①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会议 ②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脏会议
③会议损害了中国的权益 ④会议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但又埋下了新的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3. 孙中山说:“兄弟曾听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由上述材料可知,孙中山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理论的积极贡献是 (   )
A.提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力避种族屠杀、国家分裂
B.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主张的最早提出者和政治实践者
C.实现了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完美结合
D.推翻了满清贵族的统治,完成了“光复”国家的大业
24. 清末创办于上海的《申报》,后来成为全国第一大报,其原因不包括 ( )
A.为方便大众阅读,编写了通俗易懂的白语话文增刊
B.及时报道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刊发评论
C.刊登广告,便利了民众生活
D.大量编辑出版当时使用的教科书和字典
25.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其先后顺序是: ( )
①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废除《临时约法》
②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③就任“中华帝国”的皇帝 ④修改大总统选举法
A. ①④②③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④③①
26.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集团分裂成的三个主要派系是 ( )
①奉系 ②直系 ③桂系 ④皖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7. 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再由理论到现实的发展过程。下列各项中,第一次实现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的史实是 ( )
A.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巴黎公社的成立 D.十月革命的胜利
28. 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该模式是指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罗斯福新政
29. 据统计,农业全盘集体化政策推行后,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苏联农村中的牲畜,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  )
A.协约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 B.当时自然灾害相当严重
C.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国内反革命势力的破坏
30. 优先发展重工业,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到20世纪30年代时,苏联就已经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这一成果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农业集体化运动
31. 以下关于凯末尔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改革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诸方面
B.改革是在维持原有社会、宗教格局的前提下进行的
C.改革建立了现代的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D.改革使土耳其一举成为世界上工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32.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和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共同点是 ( )
A.都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 B.都采取和平手段反对殖民统治
C.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 D.斗争对象都是国内反动势力
33. 下列对凯末尔政府禁戴礼拜帽与辛亥革命后中国剪辫运动共同点认识正确的有 ( )
①两者都发生于社会大变革时期; ②辫子和礼拜帽都被视为旧时代的象征;
③政府采取强制性措施,意在加速社会变革; ④两者变革主要针对国内民族压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4. 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计划提出的背景是 ( )
①印度已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②一战后,英国承认印度是英国的自治领
③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英国殖民当局对印度人民的反抗采取镇压和欺骗的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5. 孙中山、华盛顿和甘地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主要是因为( )
①都领导本国人民实现了历史巨变 ;
②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
③都领导了本国人民大力发展民族经济,走上了民族复兴的现代化道路;
④都对本国的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主张学习西方文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其中36题14分,37题17分,38题12分,共45分)
3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与所占殖民地的情况
项 目




1870—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置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
1
4
2
5
材料二:德国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 德国外长毕洛夫
材料三: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和约》签定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 20年的休战。”列宁:靠《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1)材料一表格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
(2)材料二中“ 邻国 ” 指谁? 材料二德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 (4分)
(3)德与“邻国”为了争夺霸权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他们的较量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国际关系格局?(2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材料三中的《和约》是指什么《和约》?你同意材料中的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6分)
37.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2 年以前,武汉地区民族资本经营的工厂只有八家, 1904 年至 1911 年七八年间,先后开办的工厂共三十三家…… “庚子以后,湖北筹款之多,甲于天下。”物价日益上涨。天灾人祸 连年不断。反抗斗争不断发生。…… (湖北革命党人)认为:“革命非运动军队不可,运动军队非亲身加入行伍不可。”许多革命党人投身新军,积极活动,使得武装起义有了一支基本力量。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代史纲》(下册)
(1)有学者认为:1911 年武昌首义,决不是偶然的。结合上述材料加以说明。 (6分)
材料二:1912 年2 月13 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发表政见,更为绝对赞同,举为公仆,必能尽忠民国。且袁君富于经验,……故敢以私见贡荐于贵院。” ——《中华革命纪事》21·cn·jy·com
(2)材料中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是指什么?(2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孙中山为什么要推荐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4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试用史实说明袁世凯是否有“尽忠民国?(至少写出三点)(4分)
38.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这场革命:“……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www.21-cn-jy.com
(1)毛泽东曾高度评价的是哪一场革命?(1分)毛泽东为什么说这场革命开创了“新纪元”的?(4分)
材料二:(苏俄)彼得格勒省农民说:“我们那里发生过把手枪对着人家太阳穴这样的强制行为,人们很气愤”。吉尔吉斯的农民说:“粮食被收集得象扫帚扫过一样干净,一点也没剩。”
——摘自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苏联兴亡史》
(2)苏俄农民对什么政策感到气愤和不满? (2分)为此,苏俄采取了怎样的具体措施解决了材料中提到的问题?(2分)这一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材料三: 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罗曼?罗兰还根据他在苏联的见闻撰写了《莫斯科日记》,在日记中, 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2·1·c·n·j·y
-----以上材料摘编自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3)依据材料三并从经济的角度看,20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苏联“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取得了怎样的成就?(2分)罗曼?罗兰认为苏联“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有何具体表现?(2分)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
37、答:答:(1)①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增长较快,为起义提供了阶级基础;(2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②武汉地区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为起义的发动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2分)
③革命党人深入新军,进行了比较深入扎实的工作,使得武装起义有了一支基本力量。(2分)
(2)答: 1911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清朝覆亡,这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2分)www-2-1-cnjy-com
(3)①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赞成共和;②革命力量不够强大,革命派不够团结;
③帝国主义的压力;④袁世凯的实力和政治骗术。
(4)没有;(1分)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将临时政府从南京迁到北京;废除了《临时约法》,改组责任内阁;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公布了《中华民国约法》;镇压革命党;接受了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复辟帝制;(写出三点即可,每点1分)2-1-c-n-j-y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