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物体的内能》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1《物体的内能》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 物体的内能
新课导入
火箭一飞冲天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
学习目标
1、掌握内能的定义及其与机械能的区别。
2、理解内能的影响因素。
3、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并会正确区分。
4、掌握热量的内涵,并知道热量、温度和内能之间的关系。
一、物体的内能
课堂探究
1、 叫动能;
叫重力势能;
叫弹性势能。
2、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①物质由 组成;
②分子不停的在做 运动;③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
3、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 ,分子运动越 。
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
分子
无规则


剧烈
知识回顾
观察对比:
运动着的篮球具有动能
运动着的分子呢
想一想
结论:运动着的分子也有动能。
我在动,也有动能噢!
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动能。
分子动能
分子势能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且有间隔;具有分子势能。
石块由于地球吸引而下落
石块因为和地球互相吸引具有势能
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
1. 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 = 所有分子动能 +所有 分子势能
3. 单位:焦耳(J),各种形式能量的单位均为焦耳。
注:内能是指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是一个宏观量,单纯考虑一个分子的内能没有意义。
质量 温度 状态
2. 影响因素:
4.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内能
内能
机械能
定义
影响因素
研究对象
存在条件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总和
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
物体所具有的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及动能总和
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
材料和弹性形变的程度
微观世界的大量分子
宏观世界的所有物质
永远存在
物体在运动时,被举高时,发生弹性形变时。
联系
1. 一切物体均具有内能。具有机械能的物体同时一定具有内能,但具有内能的物体不一定具有机械能。
2. 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内能与机械能的比较
例 题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
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越多( )
20℃的水一定比80℃的水内能小( )
0℃的物体的内能也为0(  )
放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它不具有任何形式的能( )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内能都不为0( )

×
×
×
×

D
下列有关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的物体没有内能
B.内能是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的总和
C.内能是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D.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例 题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一)做功可以改变内能
为什么冬天人们常搓手?
下滑时臀部有什么感觉
想一想,下面两种情况是通过什么途径改变内能的呢?
课堂探究
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管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棉花燃烧。
迅速向下压活塞,空气的内能增大,达到棉花燃点而燃烧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实质:不同形式的能之间的转化。
反复弯折的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大。铁丝内能增大的原因是人对铁丝做了功,由机械能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结论: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二)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铁锅热得烫手
暖风机开了,房间温度升高
棉被被晒得热乎乎的
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低降低的过程。
热传递改变内能
A.物体吸热
内能增加
B.物体放热
温度升高
温度降低
内能减少
讨论: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
高温物体
低温物体
转移到
(不同物体之间)
高温部分
低温部分
(同一物体之间)
热传递改变内能
热传导时,物体内各部分物质不发生移动。例如:铁锅放在火上被加热。
对流时,物体内各部分物质之间会流动,对流主要发生在气体或液体中。
例如:水被加热时。
热辐射时不需要介质,例如太阳的光和热就是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传到地球的。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热传递时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进行的。大家讨论:在大自然或日常生活中,分别有哪些热传递是通过热传导、对流或热辐射进行的?
晒太阳、烤火取暖属于热辐射;
炒菜时锅放在火上加热属于热传导;
烧开水时,主要是通过对流的方式使上面的水变热的。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例 题
1、如图所示实验,在橡胶塞受到水蒸气的压力而冲出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精燃烧时将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B.试管内的水的内能因为热传递而增加
C.该实验中能量转化情况与汽油机的压缩冲程相同
D.水蒸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少,在试管口汽化成小水滴
B
例 题
2、如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玻璃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
(1)爆炸时,气体内能减少,这是因为气体对外    。
(2)迅速用手摸一下玻璃瓶,玻璃瓶壁较热,这是因为气体和玻璃瓶间发生了    。
做功
热传递
三、热量
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用符号Q 表示。单位:焦耳,即焦(J)。
注意:
(1)热量是过程量, 不能说物体具有或含有多少热量, 只能说“吸收”或 “放出” 多少热量。
(2)温差是条件, 传递的是热量。
热量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它是大量分子的集体表现。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与物体的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的改变量。它是一个过程量,而内能是一个状态量。
温度、内能、热量
内能、温度、热量之间的联系
内能和温度
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或液体沸腾,内能增大温度不变);
但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快,分子动能变大)。
内能和热量
物体内能增大,不一定吸收热量(有可能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不一定增大,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传递的就是热量)。
温度和热量
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有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了),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熔化)。
温度 热量 内能
区 别 概念
量的性质
表述
单位
联系 物体吸热,内能会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
物体放热,内能会减少,温度不一定降低,如晶体凝固。
宏观: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微观:反应物体中大量分子
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状态量
过程量
状态量
用“降低”、“升高”、“降低到”、“升高到”、“是”等表述
用“放出”或“吸收”等表述
用“有”、“具有”、“改变”
、“增加”、“减少”等表述
摄氏度(℃)
焦耳(J)
焦耳(J)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比较
例 题
1、关于温度、热量、内能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B、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热量大。
C、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C
例 题
2、热水和冷水混合时,不计热量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热水降低的温度一定等于冷水升高的温度
B.热水初温高,它降低的温度一定多
C.热水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冷水吸收的热量
D.冷水初温低,它吸收的热量一定多
C
课堂小结
内能
所有分子动能与所有分子势能总和
热传递
做功
热量:传递内能的多少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