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汇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汇总)

资源简介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2)吸热反应:化学上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注意:不论吸热还是放热反应必须是化学反应,物质的三态变化属于吸放热过程不属于吸放热反
模块一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应。
化学反应必然存在能量变化,不存在既不吸热又不放热的化学反应。
考点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1 常见的放热反应:、实验
6-1 (1)所有的燃烧反应。实验 :镁与盐酸的反应
(2)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
实验 在试管中加入 2ml 2mol/L的盐酸,并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再将用砂纸打
(3)大对数化合反应。
操作 磨过的光亮镁条投入试管中,观察现象并测量温度变化。
实验 看 有大量气泡生成 (4)铝热反应(2Al+Fe2O3 Al2O3+2Fe)。
现象 摸 试管烫手 (5)金属与酸、水的反应。
温度计 温度升高 常见的吸热反应:
实验 反应 Mg+2HCl=MgCl2+H2↑ (1)大多数分解反应。
结论 原理 (2)部分以碳为还原剂的还原反应(还原氧化铜、氧化铁等)。
能量 反应放出热量 (3)某些晶体之间的反应(Ba(OH)2·8H2O+NH4Cl=BaCl2+NH3↑+10H2O)
变化 (4)盐酸与碳酸氢钠的反应。
实验 6-2:Ba(OH)2·8H2O与 NH4Cl晶体的反应 考点 反应中化学键与能量的关系
实验 将 20g的 Ba(OH) 1、前情回顾:2·8H2O晶体研细后与 10g的 NH4Cl晶体一起放入烧杯
操作 中,并将烧杯放在滴有水的木板上,用玻璃棒迅速搅拌,闻到刺鼻气味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的形成。
后用玻璃片盖上烧杯,用手触摸烧杯下部,试着拿起烧杯观察现象。 物质中的原子之间是通过化学键相结合的,所以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中旧化学键的断裂和生
实验 看 烧杯与木板粘到一起 成物中新化学键的形成。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如反
现象 摸 烧杯外壁变得冰凉 应 H(g)+Cl2(g)=2HCl(g):
温度计 有刺激性气体生成
实验 反应 Ba(OH)2·8H2O+NH4Cl=BaCl2+NH3↑+10H2O
结论 原理
能量 反应吸收热量
变化
2、定义: 注意:
(1)放热反应:化学上把释放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1)同种条件下,形成 1mol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与断开 1mol同种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是相同
1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的。 能量变化 表现
(2)键能:通常在 298K、101KPa下气态分子中 1mol化学键解离成气态原子所需要吸收的能量。 宏观角度 类型 形式
键能越大物质越稳定。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吸收能量 吸热
2、化学反应中的两个过程: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释放能量 放热
(1)物质吸收能量用来克服粒子间作用力,断开化学键。 结论:
(2)粒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化学键,放出能量。 E 生成物的总能量-E 反应物的总能量=△E
3、化学反应中的两个变化:
△E>0,反应为吸热反应;
(1)物质变化
有新物质的生成。 △E<0,反应为放热反应。
(2)能量变化 注:
反应物与生成物键能不同,故断键吸收的能量与成键放出的能量不同,导致吸能与放能会有 (1)物质的总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
能量差,故反应前后会与能量变化。 (2)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吸热反应也不一定需要加热。
4、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得两个类型:
吸收能量与放出能量。 考点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一、原电池
1、铜锌原电池的探究
实验步骤 装置图 实验现象 原因解释
+ 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Zn+2H ===Zn

(1)将锌片和铜片插入 Zn 片:锌片溶解,表面 +H2↑;Cu 片表面无明显变化的
盛有 稀硫酸的烧杯 产生无色气泡 原因:铜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氢
中,观察现象 Cu 片:无变化 的后面,不能从酸溶液中置换出氢
能量变化 表现 气
微观角度 类型 形式
断裂反应物化化学键的总能量<形成生成物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 释放能量 放热 (2)用导线连接锌片和 Zn 片:锌片溶解 锌与稀硫酸反应,但氢气在铜片上
铜片,观察、比较导
断裂反应物化化学键的总能量>形成生成物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 吸收能量 吸热 Cu 片:铜片表面有气泡 产生线连接前后的现象
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导线中有电
结论: (3)用导线连接锌片和
铜片,并在锌片和铜片 Zn 片:锌片溶解 流;Cu 片上有气泡说明:溶液中
E 反应物的总键能-E 生成物的总键能=△E 之间串联一个电流表, Cu 片:铜片表面有气泡 的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获得电子发
观察电流表指针是否偏
△E>0, 电流表 A指针偏转
生还原反应产生氢气,从铜片上放
反应为吸热反应; 转 出
△E<0,反应为放热反应。 注意:
2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①实验中所用的酸是稀硫酸,也可以用稀盐酸,但不能用浓硫酸或硝酸。 了电流,即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②实验中用到的电极的表面积要大,并且要洁净,实验前最好用酸将锌片和铜片洗几遍,然后用水洗干 6、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净。电极材料必须纯净无杂质,如果锌片和铜片上有杂质,会形成较多的微电池,导致实验现象不明 (1)根据电极反应或总反应方程式来判断
显。 作还原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是负极
2、分析实验现象: 作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是正极
当插人稀硫酸的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时,由于锌比铜活泼,锌与稀硫酸反应而失去电子,被氧化为 (2)根据外电路中电子流向或电流方向来判断
Zn2+ 而进入溶液:Zn-2e=Zn2+(氧化反应)。 电子流出或电流流入的一极负极;电子流入或电流流出的一极正极
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电子的定向移动产生了电流,使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3)根据内电路(电解质溶液中)中离子的迁移方向来判断
溶液中的 H+从铜片获得电子,被还原成 H原子,H原子间结合成 H2,从铜片上逸出:2H++2e-=H ↑(还原反 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应)。 (4)根据原电池的两电极材料来判断
发生的总反应为:Zn+2H+=Zn2++H ↑。 两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组成的电极,若它们都与(或都不与)电解质溶液单独能反应,则较活泼
3、原电池的概念 的金属作负极;若只有一种电极与电解质溶液能反应,则能反应的电极作负极
通过特定的装置使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可以使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 7、原电池原理的主要应用
的电子通过导体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这种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原电池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进行,使溶液中离
叫做原电池。 子运动时相互的干扰减小,使反应速率增大。如:在 Zn和稀硫酸反应时,滴加少量 CuSO4溶液,则
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氧化反应)的一极是负极,电子流入的(还原反应)一极是正极。 Zn置换出的铜和锌能构成原电池的正负极,从而加快 Zn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
总反应: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2)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负极反应:还原剂-ne-=氧化产物(氧化反应); (1)方法:一般情况下,负极的金属活动性比正极的金属活动性强。
正极反应:氧化剂+ne- =还原产物(还原反应)。 (2)常见规律:电极质量较少,作负极较活泼,有气体生成、电极质量不断增加或不变作正极,较
4、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不活泼
理论上,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构成原电池。具体条件是: (3)设计原电池
①有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1)依据:已知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首先分析找出氧化剂、还原剂,一般还原剂为负极材料(或在
②有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能导电的非金属),一般其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 负极上被氧化),氧化剂(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正极上被还原
发生氧化反应,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2)选择合适的材料
③有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 ①电极材料:电极材料必须导电。负极材料一般选择较活泼的金属材料,或者在该氧化还原反应
④两极用导线相连,形成闭合回路。 中,本身失去电子的材料
5、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②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一般能与负极反应
原电池工作时,负极上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电子通过导线流向正极,溶液中的氧化性物质在正 (4)制造化学电源:如各种干电池、蓄电池、燃料电池等
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断发生,负极上的还原性物质不断失去电子,失去的 8、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电子不断地通过导线流向正极被氧化性物质得到,闭合回路中不断地有电子和离子的定向移动,就形成 1、遵循三个守恒
3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得失电子守恒:元素的化合价每升高一价,则元素的原子就会失去一个电子 反应 2- -负极 Pb(s)+SO4 (aq)-2e ===PbSO4(s)
元素的化合价每降低一价,则元素的原子就会得到一个电子
+ 2- -
正极 PbO2(s)+4H (aq)+SO4 (aq)+2e ===PbSO4(s)+2H2O(l)
(2)电荷守恒:电极反应左、右两边的正电荷和负电荷数相等
(3)原子守恒(质量守恒):电极反应两边同种原子的原子个数相等 特点 常作汽车电瓶,电压稳定,使用方便安全
2、书写方法
直观法:针对比较简单的原电池可以采取直观法,先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列出正、负极上反 三、燃料电池
应的物质,并标出相同数目电子的得失
注意:负极反应生成的阳离子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是否共存。若不共存,则电解质溶液中的 燃料电池装置示意图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如氢气、甲烷、乙醇)与氧化剂(如氧气)的化
阴离子应写入负极反应式中。
燃 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 电化学反应装置。
料 燃料气可以是氢气、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葡萄糖、肼等
考点 化学电池 电 可燃性气体,
化学电池分为一次电池(干电池)、二次电池(充电电池)、燃料电池等。(了解) 池 电解质通常有四种情况:
的 ①稀硫酸
一、一次电池
构 ②KOH 溶液
普通锌锰电池 2-
成 ③Li2CO3和 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其导电粒子是 CO3
2-
酸性锌锰干电池是以锌筒为负极,石墨棒为正极,在石墨棒周围填充 ④固体电解质是掺杂了 Y2O3的 ZrO2固体,高温下能传导 O 离子
结构
糊状的 MnO2和 NH4Cl 作电解质
①清洁、安全、高效
负极 Zn-2e-===Zn2+
②料的利用率高、能量转化率高,能量转化率达到 80%以上
电极反 + -
正极 2MnO2+2NH4 +2e ===Mn2O3+2NH3↑+H2O ③与常规发电厂相比,其二氧化碳排放量明显降低
应 特
总反应 Zn+2MnO2+2NH Cl===ZnCl +Mn O +2NH ↑+H O
④与干电池或者蓄电池的主要差别在于反应物不是储存在电池内部,而是从外部提供,这时电池
4 2 2 3 3 2 点
起着类似试管、烧杯等反应器的作用
酸性锌锰干电池即使不用,放置过久,锌筒也会因酸性的 NH4Cl 溶液
缺陷 ⑤供电量易于调节,能适应于电器负载的变化,而且不需要很长的充电时间,在航天、军事和交
腐蚀,造成漏液而失效,还会导致电器设备的腐蚀
通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情景
改进措 a.在外壳套上防腐金属筒或塑料筒制成防漏电池
施 b.将电池内的电解质 NH4Cl 换成湿的 KOH,并在构造上进行改进,制成碱性锌锰电池
二、二次电池
铅酸蓄电池:
铅蓄电池是用橡胶或微孔塑料制成的长方形外壳,正极板上有一层棕
结构 褐色的 PbO2,负极板是海绵状金属铅,两极均浸在一定浓度的硫酸溶
液中,且两极间用橡胶或微孔塑料隔开
电极 总反应 Pb(s)+PbO2(s)+2H2SO4(aq) 2PbSO4(s)+2H2O(l)
4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模块二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二、计算方法(重点)
1、三段式法:
考点 化学反应速率(高考重点) (1)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公式、单位 (2)找出各物质的起始量、转化量、某时刻量。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 (3)根据已知条件计算。
度的减少量或者生成物的增加量(取正值)来表示。 例:在一定条件下,向 2 L 密闭容器中充入 2 mol N2和 4 mol H2发生反应 N2(g)+3H2(g) 2NH3(g),
10 min 时测定生成 NH 1 mol,则用 N 、H 、NH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为多少?
2 3 2 2 3、公式:
N2(g) + 3H2(g) 2NH3(g)
c(B)
v(B) = 起始 2 mol 4 mol 0 在“三段式”中,转化的部分是按照化学计量系
t
转化 0.5 mol 1.5 mol 1 mol 数进行反应的
V表示 B物质的反应速率; 末 1.5 mol 2.5 mol 1 mol
c(B)表示 t 内 B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反应物取减少量,生成物取增加量) 0.5 mol
v(N2)= =0.025 mol/(L·min)
由于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和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为正值,反应速率也均为正值。 2 L×10 min
1.5 mol
3、单位: v(H2)= =0.075 mol/(L·min)
2 L×10 min
mol·L-1·min-1或 mol·L-1·S-1 1 mol
v(NH3)= =0.05 mol/(L·min)
注意: 2 L×10 min
1、反应的转化率(α):指已被转化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与其初始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1)v(B)在同一化学反应里,用不同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故描述
反应物转化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浓度)
反应速率时必须指明具体的物质。 100%
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浓度)
(2) c(B)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Δc=0因此不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0.5
N2的转化率= 100% 25%
1.5
,H2的转化率= 100% 37.5%
(3) t 化学反应速率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2 4
4、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的关系 2、生成物的产率:指生成物的实际值与理论值(按照方程式计算的出来的)的比值
1mol
在同一化学反应中,若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其数值之比等于该反应化学方 NH3的产率= 8 100% 37.5%
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如对于化学反应 aA(g)+bB(g)=cC(g)+dD(g),有下列恒等 mol3
式:v(A):v(B):v(C):v(D)=a:b:c:d。 3、反应结束时各物质的浓度
5、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方法 1.5mol 2.5mol 1molc(N2)= 0.75mol / L ,c(H2)= 1.25mol / L ,c(NH3)= 0.5mol / L
(1) 2L 2L 2L归一法:若单位不统一,则要换算成相同的单位;若为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则要换算成
4、反应结束时各物质的百分含量(气体的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
同一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再比较数值的大小。 1.5
(2)比值法: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如 aA(g)+bB(g)===cC(g)+dD(g) N2的体积分数= 100% 30%,比较 1.5 2.5 1
v A v B v A v B 2.5
与 ,若 > ,则说明用 A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大于用 B表示的化学反应速 H2的体积分数= 100% 50%a b a b 1.5 2.5 1
率。
5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 注:纯液体和固体没有浓度,所以改变反应中纯液体和固体的用量不会改变反应速率。
NH3的体积分数= 100% 20%
1.5 2.5 1 3、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5、恒温时,两种容器 催化剂的加入会使化学反应速率改变。
恒温恒容 恒温恒压 注:催化剂有正逆之分,正向催化剂会加快反应速率。
4、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难点)
P n V n
恒温、恒容时: 1 1 恒温、恒压时: 1 1
P2 n2 V2 n2
P前 n前 (2 4)mol 6 V前 n前 (2 4)mol 6
P后 n后 (1.5 2.5 1)mol 5 V后 n后 (1.5 2.5 1)mol 5
2、相关计算 结论:增大气态反应物的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减小气态反应物的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1)计算用某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 注: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只适用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改变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
(2)同一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间的相互转化。 根本原因是引起物质浓度的变化,只有压强的变化引起物质浓度变化时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3)根据反应速率,计算反应进行的时间或确定某物质的浓度变化量。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4)根据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关系确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恒温时,增大压强→体积减小→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5)比较同一化学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 (2)恒温恒容时,充入反应气体反应物→总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3)恒温恒容时,充人“惰性气体”→总压强增大,但各反应物的分压不变,则浓度不发生变化,所以化学反
考点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重点) 应速率不变;
一、内因(主要因素) (4)恒温恒压时,充入“惰性气体”→容器容积增大引起反应物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化学反应速率大小主要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的化学性质越活泼,化学 说明:“惰性气体”是指不参与反应的气体。
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物的化学性质越不活泼,化学反应速率越慢。如其他条件相同时,Al、Fe和盐酸反 其他:增大固体表面积可以增大反应速率。
应,反应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Al>Fe。
二、外因 考点 化学反应的限度(重点)
一、研究对象
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等对化学反应速率均有影响。
1、可逆反应的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正反应方向和逆反应方向均能同时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
1、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温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 应
注:无论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升温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不能认为升温只会加快吸热反应的 2、可逆反应的特点
(1)共存:反应物转化率低于 100%,反应物生成物共存。
反应速率,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与吸热、放热无关,也与反应物的状态无关。
(2)双同:正逆反应是在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的。
2、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双向:可逆反应分为方向相反的两个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
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注意:正逆反应的热效应相反。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则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6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可逆反应的表示方法: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用“ ”号代替“===”号 (1)在化学反应中,只有可逆反应才有可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非可逆反应不存在化学平衡状态。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 (2)可逆反应在有关条件(如温度、压强等)确定的前提下才能够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即化学平衡状态是
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有条件的。
(3)化学平衡状态是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的或完成的最大程度,即该反应进行的限度。化学反
在一定条件下向反应容器中加入 N2和 H2发生反应 N2+3H2 2NH3。
应的限度决定了反应物在该条件下转化为生成物的最大转化率。
浓度 速率变化 v 正、v 逆关系
(4)不同条件下,同一可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限度不一定相同,当条件(温度、压强、各组分的浓度等)改
反应物浓度最大 v 正最大
开始 v 正>v 逆 变时,化学平衡也随之改变。
生成物浓度为 0 v 逆为 0
四、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反应物浓度减小 v 正减小
变化 v >v (1)逆:化学平衡状态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正 逆
生成物浓度增大 v 逆增大 (2)等:平衡时,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v 正=v 逆≠0(实质)
反应物浓度不变 v 正不变 (3)动:平衡时,反应仍在不断进行,是一种动态平衡
平衡 v 正=v 逆
生成物浓度不变 v 不变 (4)定:平衡时,各物质的转化率(α)、百分含量(w%)、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量浓逆
度(c)、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 )、混合气体的密度(ρ)、压强(P)等所有物理量全部恒定
(5)变: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可能被破坏,并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化学平衡,即发生化学平衡移
2、化学平衡建立过程中化学反应速率的图像:

五、化学平衡标志的判断(重点)
1、直接标志
(1)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①同种物质:v正=v 逆≠0,(同一种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
v 正(A) A化学计量数
②不同种物质: =
v 逆(B) B化学计量数
a.在化学方程式同一边的不同物质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三、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 b.在化学方程式两边的不同物质的生成(或消耗)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 (2)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
的浓度都不再改变,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称之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①各组分的浓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概念理解: ②各组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1)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对应的物质的质量分数、物 2、间接判断依据:以 mA(g)+nB(g) pC(g)+qD(g)为例
是否是平
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转化率都将保持不变。 类型 判断依据
衡状态
(2)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是指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分
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分数一定 平衡
别用不同物质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不一定相等。
混 合 物 体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质量分数一定 平衡
(3)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和质量保持不变,这里的不变不能理解为各物质的浓度和质量 系 中 各 成 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 平衡
相等。 分的含量 不一定平
④总体积、总压强、总物质的量一定
注意: 衡
7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 m molA 同时生成 m molA,即 高转化率。
平衡
v(正)=v(逆)
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 n molB 同时消耗了 p molC,则
正、逆反应 平衡
v(正)=v(逆)
速 率 的 关
不一定平
系 ③在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B,同时消耗了 q molD,因均指 v(逆)

不一定平
④v(A):v(B):v(C):v(D)=m:n:p:q,v(正)不一定等于 v(逆)

①m+n≠p+q时,总压强一定 (其他条件一定) 平衡
压强 不一定平
②m+n=p+q 时,总压强一定 (其他条件一定)

混 合 气 体
① M 一定时,只有当 m+n≠p+q 时 平衡
平 均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不一定平
② M 一定时,但 m+n=p+q 时
M 衡
温度 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 平衡
颜色 反应体系内有色物质的颜色一定 平衡
不一定平
恒温恒容时,密度一定
体 系 的 密 衡
度 恒温恒压时,若 m+n≠p+q,则密度一定时 平衡
恒温恒压时,若 m+n≠p+q,则密度一定时
注意:
①对同一物质而言,断裂化学键的物质的量与形成化学键的物质的量相等则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②对绝热密闭容器,温度保持不变则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③若反应中有固体或液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定、密度一定则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六、控制反应条件的目的
1、(1)促进有利的化学反应: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即原料
的利用率,从而促进有利的化学反应进行,如物质的制备、食品的发酵等。
(2)抑制有害的化学反应: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也可以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少甚至消除有害物质的
产生或控制副反应的发生,从而抑制有害的化学反应继续进行,如食品的保鲜,金属的防腐等。
2.控制反应条件的基本措施
(1)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措施
通过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溶液的浓度、气体的压强(或浓度)、固体的表面积以及使用催化剂等途
径调控反应速率。
(2)提高转化率的措施
通过改变可逆反应体系的温度、溶液的浓度、气体的压强(或浓度)等改变可逆反应的限度,从而提
8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