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5.1涉的干光波的干涉频率和振动方向相同的两列波叠加后,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互相间隔、稳定分布的现象,称为波的干涉。干涉、衍射、偏振是波特有的现象,光是电磁波,是否也会产生这些现象呢?1、光的干涉及其产生条件双缝干涉现象将一束激光照射到双缝上,光通过双缝后照射到光屏上,可观察到屏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激光光源发出的光,同时投射到缝S1和缝S2上,被分成两列光波。这两列光波振动频率、振动方向都相同,在双缝后相遇,出现振动加强和减弱相间的区域,在屏上就出现了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光波产生干涉的条件:① 频率相同② 振动方向相同③ 相位差恒定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光源叫相干光源。干涉是波特有的一种现象,光确实具有波的特性。在一个房间里同时开两盏白炽灯,测看到干涉现象吗?钨丝中的钨原子发出的光波的频率、振方向多种多样,发出光波的时间也各有先后,这样叠加在一起只能形成一片均匀的亮光,所以一般不容易观察到干涉现象,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获得相干光—频率相同的光呢?杨氏双缝实验被评为十大最美丽实验之一。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巧妙解决了相干光问题,首次在实验室成功进行了光的干涉实验,即著名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特点:1、单孔的作用:是获得点光源2、双孔的作用:相当于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光源,双孔的作用是获得相干光源光束单缝双缝红滤色片屏幕s0s1s22、光的双缝干涉公式干涉图样的特点:1)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2)亮纹间等距、暗纹间等距3)两缝S1、S2中垂线与屏幕相交位置是亮条纹P1S2-P1S1= d光程差S1S2PdS1PPS1S2PPS2光程差d=0,S1、S2步调一致,该点振动加强。(亮)S1S2P1PdS1S2P1P1P1S1P1S2d光程差d= λ/2 ,S1、S2在P1处步调相反,该点振动减弱。(暗)S1S2P2PdS1S2P2P2P1S1P1S2d光程差d= λ ,S1、S2在P2处步调一致,该点振动加强。(亮)(1)亮纹(振动加强点)(2)暗纹(振动减弱点)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Δr= ± nλ( n=0,1,2,3 · · ·)光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Δr = ±(2n+1)λ/2 (n=0,1,2,3 · · ·)双缝S1S2屏幕P1 第一亮纹 δ=λP 中央亮纹 δ=0P2 第二亮纹 δ=2λP3 / 第三亮纹 δ=3λP3 第三亮纹 δ=3λP2 / 第二亮纹 δ=2λP1 / 第一亮纹 δ=λQ2 第二暗纹Q 1 第一暗纹Q3 第三暗纹Q3 / 第三暗纹Q2 / 第二暗纹Q1 / 第一暗纹δ=5λ/2δ=λ/2δ=3λ/2δ=5λ/2δ=3λ/2δ=λ/2双缝S1S2屏幕什么是干涉条纹的间距 △x△x条纹间距:亮纹和亮纹之间的距离或暗纹和暗纹之间的距离。亮纹是指最亮的地方,暗纹是最暗的地方,从最亮到最暗有一个过渡,条纹间距实际上是最亮和最亮或最暗和最暗之间的距离。亮亮LL屏屏波长越大,相邻的亮纹间距越大亮亮亮d2d1亮LL屏屏双缝的距离d越小,相邻的亮纹间距越大屏A屏BL1L2d双缝与屏的距离l越大,相邻的亮纹间距越大设相邻两条亮条纹或暗条纹中心间距为△y,λ为光波的波长,d为双缝间距离,l为双缝到光屏的距离。理论推导①②①2-②2(1)若r2-r1=λ,则:(2)若r2-r1=λ/2,则:各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 光的 颜色 波长 nm 光的 颜色 波长nm红 770-620 绿 580-490橙 620-600 蓝-靛 490-450黄 600-580 紫 450-400红光波长最大,紫光波长最小白光红光蓝光亮暗相间彩色条纹.……(2)、白光的干涉图样是:中央是白色条纹,两侧是彩色条纹(1)、单色光的干涉图样是:明暗相间的条纹,相邻明 纹的间距相同,强弱相同光的干涉条纹的特点:用橙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测得双缝间的距离为0.1cm,双缝挡板与光屏间的距离为205cm,第1条亮线与第5条亮线中心间距为0.5cm。求橙色光的波长和频率。解如果把实验装置放入折射率大于1的介质中,保持l 和d不变,条纹间距会不同吗?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如果光在某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距离为 l,经历时间为 t,传播速度为 v,则nl 称为光程,用δ表示。如果光在真空或空气中传播,n=1,则光程和路程相等。光程可理解为在相同时间内光在真空中传播的距离。又得在真空或空气中n=13、薄膜干涉及其应用与干涉有关的现象肥皂液膜上的干涉在酒精灯灯芯上撒一些食盐,灯焰能发出明亮的黄光。把铁丝圈在肥皂液中蘸一下,使铁丝圈挂上一层薄薄的液膜,用酒精灯的黄光照射液膜,液膜反射的光能使我们看到灯焰的像。为什么灯焰的像会出现明暗相间的横条纹?实验时,应从哪个角度观察干涉条纹 灯焰的像是液膜前后两个面反射的光形成的,这两列光波的频率相同,发生干涉。竖直放置的肥皂液膜受到重力的作用,下面厚,上面薄,形成水平方向的明暗相间的条纹。由薄膜两个面反射的光波相遇而产生的干涉现象称为薄膜干涉。膜厚度d亮条纹 2d=nλ(n=0,1,2,3 ...)暗条纹 2d= (2n+1)λ/2(n=0,1,2,3 ...)用白光照射肥皂液膜,由于各色光干涉后的条纹间距不同,液膜上就会出现彩色条纹。两块叠放在一起的玻璃板之间存在很薄的一层空气薄膜,光波分别在与该空气薄膜接触的两玻璃面上反射。当这两部分反射光相遇时,也会产生薄膜干涉,形成干涉条纹。轻压玻璃板,被压处空气薄膜的厚度会变化,从而导致干涉条纹弯曲变形。可利用这一特点来检查平面的平整程度。如图所示,在被测平面上放一个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在样板的一端垫一个薄片,使标准平面和被测平面之间形成一个楔形空气薄膜;再用单色光照射样板,这时分别从空气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就会发生干涉。如果被测表面是平的,干涉条纹就是一组平行的直条纹;如果干涉条纹发生弯曲,就表明被测表面不平。这种测量的精度可达10-8m。空气检验光学元件表面的平整度测细丝的直径牛顿环:由一块平板玻璃和一平凸透镜组成增透膜薄膜厚度d=λ/4增透膜:从薄膜前后两表面反射回来的光的路程差恰好等于半个波长,它们干涉相消,减小了反射光的能量,增强了透射光的能量,称为增透膜。薄膜厚度d=λ/2增反膜:从薄膜前后两表面反射回来的光的路程差恰好等于一个波长,它们干涉加强,增加了反射光的能量,减小了透射光的能量。别低头,王冠会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1光的干涉.pptx 增反膜.mp4 杨氏双缝干涉.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