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电荷 课件(共25张PPT)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 电荷 课件(共25张PPT)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电荷
高二年级 物理
静电现象
资料
资料
资料
资料
资料
资料
一、知识回顾
(一)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都是什么?
两种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怎样的?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摩擦起电
二、起电方式
(一)摩擦起电
二、起电方式
(一)摩擦起电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
本质:电子的转移
二、起电方式
(二)接触起电
微观本质:当带负电的橡胶棒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时,有一部分电子转移到验电器上,与金属球相连的两个金属箔带上负电荷,因相互排斥而张开。
静电感应.avi
二、起电方式
问题1.把带电的金属球C靠近导体A,金属箔有什么变化?
问题2.把导体A和B分开,然后移开C,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
问题3.再让导体A 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
二、起电方式
(三)感应起电:
自由电子
带正电的金属导体C靠近不带电的金属导体,导体中自由电子在C的正电荷吸引下会向靠近C的一端移动,从而使靠近C的一端带负电荷,而远离C的另一端带正电荷。
二、起电方式
(三)感应起电:
静电感应现象: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种电荷。
二、起电方式
摩擦起电
共同规律?
接触起电
感应起电
三、电荷守恒定律
表述一: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 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表述二: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三、电荷守恒定律
①电中性物体中有无电荷存在?
②所谓电荷的中和是不是正负电荷一起消失了
③对于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中的电荷的总量你是怎么理解的?
四、电荷量 元电荷 比荷
(一)电荷量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
符号:Q或q
单位:库仑(C)
正电荷的电荷量为正值,负电荷的电荷量为负值。
四、电荷量 元电荷 比荷
(二)元电荷
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人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用 e 表示。
元电荷 e 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
现在公认的e的值为e = 1.602 176 634 × 10-19 C
计算中,我们取 e =1.60×10-19 C
四、电荷量 元电荷 比荷
(二)元电荷
注意: 元电荷是电荷量,不是电荷!
实验发现,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 e 的整
数倍。(如 e、2e、3e......ne)
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三)比荷
带电粒子电荷量q与粒子的质量m之比称为比荷。
四、电荷量 元电荷 比荷
C/kg
电子的比荷为
知识小结
概念:电荷量、元电荷、比荷
规律:电荷守恒定律
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会微观解释)
1.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
B.1.60×10-19C的电量叫元电荷
C.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D.物体通过摩擦带电+1.60×10-9C,这是因为该物体失去了1.0×1010个电子
BCD
课堂练习
2.如图所示,A、B是被绝缘支架分别架起的金属球,并相隔一定距离,其中A带正电,B不带电,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B带负电
B.导体B左端出现负电荷,右端出现正电荷,并且电荷量大小相等
C.若A不动,将B沿图中虚线分开,则左边的电荷量小于右边的电荷量
D.若A、B接触一下,A、B金属体所带总电荷量保持不变
BD
3.关于如图所示的验电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硬杆b应该用金属材料制成
B.ɑ与c应该互相绝缘
C.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ɑ时,两金属箔片带等量异种电荷
D.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ɑ后,c所带电荷与橡胶棒所带电荷的电性相反
A
做一做
制作一个验电器,并用验电器检测不同带电体所带电荷的种类和相对数量。
观察:当带电体靠近导体棒的上端时,金属箔片是否张开?
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第5页的练习与应用
同学们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